资源描述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谭嗣同之死梁启超)“君”指谭嗣同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是亦不可以弓乎(3)再四顾之(4)竽不去15. 翻译句子。(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6. 孟子散文读来气势充沛,说理雄辩有理。请结合语段一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这一特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17. 语段一论述了 “舍生取义”的观点,结合语段二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谭嗣同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1)臣之妻私臣: (2)图寡人之耳者: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6. 语段(一)中“王曰:善。请你结合文义,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2分)17. 语段(一)(二)中,邹忌和魏徽都通过设喻类比的劝谏艺术,委婉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14. (1)偏爱(2)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15. 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16.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他的矜持和尊贵。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17. 语段(一)(二)中的邹忌和魏徽都通过设喻类比委婉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不同之处是邹忌从比美的亲身经历出发,以小见大;而魏徽通过树、水、德三方面正反对比说理。14. (2分)(1)同“德”,感恩、感激(2)停止(3)勉强,这里有劝告的意思(4)最终15. 优厚的俸禄却不去辨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2分)16. 以三字短句起始,对乞人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以保持尊严的行为予以称赞,情绪高昂;用排比句一气贯注,对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进行批判;最后用反问句发出强烈呼喊:应坚守本心。义正辞严,读来气势充沛。(3分)17. 谭嗣同被捕前一日已知有危险,别人劝他逃亡日本,他却坚决不肯,愿意以身报国,为变法流血牺牲;在狱中他写诗明志;被捕后在刑场上慷慨赴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就一首大义之歌。(3分)河南省源河市寿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9. (1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以下各题。【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节选自孟子告子上)【注】由:经过通过。放:舍弃。求:寻找寻求。(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学问之诲无他(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亦不可以已乎?(3)孟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气势磅礴,这缘于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甲】【乙】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说理。请结合其内容简要分析。(4)孟子擅长对同一论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这两个语段也论证了同一观点。你能说出这个观点吗?(1)同“德,感恩,感激;道理。(2)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3)甲文将“乡”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突出地论证了 “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将“人”丢失鸡犬后懂得找回来,但丢失了本心却不知找回来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突出地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4)时刻保持本心,不可丢失。参考译文:【甲】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晓得赶紧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荆闻王菌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找,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戒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出去,大破荆军。(节选自百战奇略佚战)注:荆:荆国,即楚国。14.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齐师伐我衣食所安A.师B.安-*I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I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民弗从也忠之属也C.从 ,D.属I太守归而宾客丛也I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届1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6. 语段【甲】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有何作用?(2分)17. 结合【甲】、【乙】两语段的内容,概述曹刿和王翦分别是如何在战争中把握时机的。(4分)14. D(2分)【解析】A项两个“师”的意思分别是“军队”“老师”;B项两个“安”的意思分别是“安身”“安逸”;C项两个“从”的意思分别是“听从跟从”;D项两个“属”的意思都是“类15.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靡”“逐” 1分,大意1分,共2分)16. 表明曹刿对此次战争己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一定的认识。为下文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鲁庄公的“鄙陋”做铺垫。表现了曹刿虽身份卑微但关心国家大事,突出了其爱国精神。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鲁庄公之“鄙”。(答出任意2点,意思对即可。2分)17. 曹刿在齐国军队敲了三次战鼓,士气衰竭的时候才出兵攻击,在齐国军队败逃时,“惧有伏焉”,查看其车辙混乱、军旗倾倒之后才让军队追击,赢得胜利;王翦在战场上先构筑坚固的工事进行防守,面对楚军的挑战也不肯主动出战,并且让士兵休养,在士兵士气高涨之时,主动出击,赢得胜利。(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共4分)河南省南阳市油田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荒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申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与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其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4.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余强饮三大自而别白:(2)客此客:15. 请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6.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与后文“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3分)17. 两文都是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清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简要分析(3分)14.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名词作动词,作客,指住在他乡。15.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呢。16. 不矛盾。“独往”并不是实指,后文还有“舟中人两三粒”表明同行还有别人,但是赏雪的就作者一人。夜赏西湖雪景是文人雅兴,写“独往”表现的是作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遗世独立的的傲岸情怀。(答出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共3分。大意符合即可)17.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体现出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著明朝灭亡后他对古国往事的怀念。欧阳修被贬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共3分。大意符合即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手一小舟,拥房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英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二)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勿雨雷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斐,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节选自袁中道江行道中)注:雪子: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南方称雪子。敲戛(jid):敲击。流行坎止:在顺利情况下就行动,遇到困难就停止。普直: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诗人。14.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o (2分)(1) 余手一小舟孥:(2)竟为雨雪所阻为:15.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6. 张岱以空灵之笔绘制出一幅湖上夜雪图。请自选角度赏析语段(一)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之妙0(4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己。17.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表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请简要说说语段(二)中的“趣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14. (1)撑(船)(2)被(每小题1分,共2分)15. 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分)16. 示例一: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 “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及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示例二:“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任选一个角度,意思对即可。4分)17. 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悠闲自得地读书。(意思对即可。2分)语段(二)参考译文:晚上下起了大宜。(我)当时正准备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缗。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无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小淞沆物,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等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通所琴,则一童子出,应门栏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1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绝湖中人鸟声俱籍空谷传响,哀转久籍B.客务此太守与客来饮于此C.居有客至逋所眉眉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延应门延客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6.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7.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18. 比较语段(一)中的张岱和语段(二)中的林逋,你认为两人的志趣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15. A16.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17.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18. 相同。张岱寓居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而林逋隐居孤山,不慕名利,养鹤游湖。都表现了他们恬然自适、淡泊名利、高洁傲岸、遗世独立的志趣。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1()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节选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注】浚(jun):疏通。胜:战胜。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