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0425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充分认识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的重要意义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处于海洋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是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世界造船强国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大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大局。海洋与陆地的一个根本区别是海上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托相应的装备,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开发都是伴随着包括造船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在内的装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经略海洋,必须装备先行。特别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向前推进,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已经对传统海洋强国形成挑战,西方强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上对我封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必须掌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南海开发进程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空间开发等相关装备的需求将更为急迫,也对我国高端海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必然要求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力。未来10-20年我国船舶工业将进入全面做强的新阶段。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谓全面转型,就是产业发展动力的全面转型,由依靠物质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以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等支撑产业发展;所谓结构升级,主要是技术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是船舶工业全面转型、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全面做强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逐步引领未来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将有力地带动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整体跃升。(三)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发展方式开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新增长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正是中国制造业适应经济新常态,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船舶工业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已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具备在我国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率先突破的基础和条件。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的快速发展,必然成为带动整个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二、未来十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国际船市进入新一轮大的调整周期,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成为需求热点船舶工业是一个周期性很明显的产业。纵观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历程,间隔3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的周期波动,其间每35年将出现中短期的波动。自2008年国际船市进入新一轮大调整以来,期间虽有起伏,但目前总体上还处在产业调整周期的低位。当前全球运力接近17亿载重吨,运力总量和结构性过剩矛盾较严重,消化过剩运力将需要一段时间。就未来调整方向来看,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需求相对旺盛。同时,节能环保的新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将是市场需求主体,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需求将保持旺盛,汽车运输船、豪华游轮、远洋渔船需求增长将较为明显,更多的市场增量将来自技术复杂船型。(二)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主要造船国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竞争将日趋激烈未来一段时期世界造船业仍将保持中韩日竞争格局,并且更主要地体现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具体来看,欧洲造船业将进一步退出船舶总装建造市场,但在设计、配套、海事规则制定等方面仍具优势,特别是欧美基本垄断了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核心设计和关键配套;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造船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迟缓;日本在造船技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仍具较强竞争力;韩国造船业将在相对较长时期内保持全面竞争优势,韩国提出未来5-10年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打造为第二个造船业;新加坡提出全力保持海工装备竞争优势。目前中国在常规海工产品制造领域已经加快赶超新加坡,并在向高端产品转型,未来在深水海工装别产品领域中国、韩国及新加坡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三)产业核心竞争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关键要素从硬实力转向软实力在新的产业竞争环境下,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再是设施规模、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而是技术、管理等软实力以及造船、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协同,科技创新能力对竞争力的贡献更为突生。竞争要素的变化直接导致我国船舶工业原有比较优势在削弱,特别是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要素成本集中上升,人民币汇率呈长期升值趋势,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失,产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效益。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处在船舶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我国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将引发制造业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以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多领域技术群体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趋势。制造模式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船舶制造也正朝着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等方向发展,世界造船强国已经提由打造智能船厂的目标。同时,国际海事安全与环保技术规则日趋严格,船舶排放、船体生物污染、安全风险防范等船舶节能环保安全技术要求不断提升,船舶及配套产品技术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五)产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生,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引领和创新驱动明显不足,创新模式仍属追随型。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占比明显低于韩国,特别是深水装备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二是船舶配套产业亟待升级。韩国、日本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率分别高达85以上和90以上,我国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领域本土化配套率不足30%。三是生产效率亟待提高。目前我国造船效率是韩国的1/3,日本的1/4,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攀升,效率对保持成本竞争优势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四是产业结构亟需升级。目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劳动力成本和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造船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产品结构主要以散货船为主,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三、未来十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思路与重点方向未来十年,我国船舶工业应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顺应世界造船竞争和船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强化创新驱动,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品及其配套设备自主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质量和效益。力争到2025年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先国家,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将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发展基础和条件,未来十年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方向与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油气资源以及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资源等。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就是各类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存、加工等方面的装备。1、深海探测装备。重点发展深海物探船、工程勘察船等水面海洋资源勘探装备;大力发展载人深潜器、无人潜水器等水下探测装备;推进海洋观测网络及技术、海洋传感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重点提升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半潜式支持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等主流装备技术能力,加快技术提升步伐;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深吃水立柱式平台(SPAR、张力月1平台(TLP)、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FDPSO等新型装备研发水平,形成产业化能力。3、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重点瞄准针对未来海洋资源开发需求,开展海底金属矿产勘探开发装备、天然气水合物等开采装备、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等新型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前瞻性研究,形成技术储备。4、海上作业保障装备。重点开展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风车安装船、多用途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海上工程辅助及工程施工类装备开发,加快深海水下应急作业装备及系统开发和应用。(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进行综合利用的装备可统称为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装备。1、深海空间站。突破超大潜深作业与居住型深海空间站关键技术,具备载人自主航行、长周期自给及水下能源中继等基础功能,可集成若干专用模块(海洋资源的探测模块、水下钻井模块、平台水下安装模块、水下检测/维护/维修模块),携带各类水下作业装备,实施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作业。2、 海洋大型浮式结构物。以南海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南海岛礁建设,通过突破海上大型浮体平台核心关键技术,按照能源供应、物资储存补给、生产生活、资源开发利用、飞机起降等不同功能需要,依托典型岛礁开展浮式平台建设。(三)综合试验检测平台综合试验检测平台是海洋工程装备总体及配套设备研发设计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1、数值水池。以缩小我国在船舶设计理论、技术水平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为目标,通过分阶段实施,建立能够实际指导船舶和海工研发、设计的数值水池。2、海洋工程装备海上试验场。以系统解决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自主化及产业化根本问题为目标,通过建设海洋工程装备海上试验场,实现对各类平台设备及水下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试验,加快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进程。(四)高技术船舶船舶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一是实现产品绿色化智能化,二是实现产品结构的高端化。1、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抓住技术复杂船型需求持续活跃的有利时机,快速提升LNG船、大型LPG船等产品的设计建造水平,打造高端品牌;突破豪华游轮设计建造技术;积极开展北极新航道船舶、新能源船舶等的研制。2、超级节能环保船舶。通过突破船体线型设计技术、结构优化技术、减阻降耗技术、高效推进技术、排放控制技术、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研制具有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船,大幅减低船舶的能耗和排放水平。3、 智能船舶。通过突破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关键技术,实现船舶的机舱自动化、航行自动化、机械自动化、装载自动化,并实现航线规划、船舶驾驶、航姿调整、设备监控、装卸管理等,提高船舶的智能化水平。(五)核心配套设备配套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一是推动优势配套产品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掌握核心设计制造技术;二是加快船舶和海工配套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和产业化。1、动力系统。重点推进船用低中速柴油机自主研制、船用双燃料/纯气体发动机研制,突破总体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实验验证技术;突破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化电控系统、EG繇统、SC咪置等柴油机关键部件和系统,实现集成供应;推进新型推进装置、发电机、电站、电力推进装置等电动及传动装置研制,形成成套供应能力。2、机电控制设备。以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突破方向,提高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设备等配套设备的标准化和通用性,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维护、自动化操作等。3、海工装备专用设备。提高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单点系泊系统、水下铺管系统等海洋工程专用系统设备研制水平,形成产业化能力。4、 水下生产系统及关键设备。重点突破水下采油井口、采油树、管汇、跨接管、海底管线和立管等水下生产系统技术与关键水下产品及控制系统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