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风雨桥及鼓楼考察探析及保护模式

上传人:栀**** 文档编号:4714534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江风雨桥及鼓楼考察探析及保护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江风雨桥及鼓楼考察探析及保护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江风雨桥及鼓楼考察探析及保护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江风雨桥及鼓楼考察探析及保护模式侗族木构建筑的营造文化十分丰富,建造的过程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其造型独特,营造技艺在 2004 年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是侗族木制建筑的生态博物馆,其木制建筑的典型代表为风雨桥和鼓楼,工艺精湛,造型美观。一、侗族建筑的地域性体现(一)建筑是地区的产物侗族建筑在我国的民族建筑中素以类型多、结构精巧而独树一帜,它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和建造,形式多样,装饰丰富多彩。侗族建筑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的地区,它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潮湿多雨,所以建筑需要具有防潮、防雨、通风隔热的功能。例如鼓楼的重檐,重檐之间的距离为1 米左右,起到防止雨水飘进室内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空隙又利于生活取暖产生的烟气排出。二、侗族建筑的科学价值(一)侗族木制体系之大观风雨桥侗族风雨桥是中国一种地域性较强的古代木制廊桥,它是从中国传统的廊桥发展而来的,因其能遮风避雨而得名风雨桥,又因装饰得繁花似锦而称为花桥,在广西最有名的就是程阳风雨桥。它是建筑的集大成者,它集桥、亭、塔、廊四者于一身,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程阳风雨桥不仅外观气势恢弘,内部结构更是科学巧妙。它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体现,充分运用了远古时期匠人们创造的榫卯结构原理,这座风雨桥没有用到一颗铁钉,仅仅是用大小条木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斜穿直套的营建方式,就使全桥坚牢安全,同时这也完全地符合现代木桥工程的技术要求。(二)侗族民族精神的结晶鼓楼鼓楼,是侗寨中最高大的标志性建筑,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是侗族人民精神的物化和结晶,它象征着侗家人的团结和兴旺也是侗族村寨中的公共建筑。鼓楼是寨中议事、典礼、聚会的重要场所,平时也供村民休憩、娱乐,进行社交的地方。它的空间结构有两种做法:抬梁穿斗式和混合穿斗式,一般来说,下层比较宽敞,然后层层收窄,高至三层到十九层不等,形成内部深邃高远的结构空间。三、侗族建筑的美学价值(一)侗族建筑的装饰与造型艺术侗族风雨桥的结构由部分组成:桥面的下部分为桥墩,是用青石垒砌的,桥墩的造型为六面柱体,上下游部分砌成尖形迎水角;桥的中间部分为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木梁和木质的桥面;桥的上部分为木制的重檐翘角,整座风雨桥呈现的是层次分明的廊、亭体系结构。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亭廊浑然相连,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的巨龙,雄伟壮观。墩台的厚实、凝重,悬臂托架简支梁的简约、 质朴以及廊、 亭的典雅飘逸,构成了丰富多变的结构技术与富于节奏韵律的造型艺术高度统一的建筑形象。鼓楼的外部形态有两个特色:叠和高。叠为重叠如杉,高为如塔如阁,寄予了良好的寓意以及吉祥的愿景。它具有歇山顶、悬山顶等类型。檐头的装饰多为花卉龙凤图案,斗拱为交叉形装饰结构。亭刹多以葫芦形及变体为主,檐板有花草图案, 屋脊为凤凰、 狮子装饰, 窗棂则以回文格、 方菱、斜格为主,具有明显的侗族文化特色。四、侗族建筑的保护价值(一)保护价值侗族建筑属于传统的乡土建筑,同时存在着居住使用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宝贵的价值都决定了其建筑保护与改造的重要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会很自然地与其旅游发展联系在一起,在保护的同时发展旅游,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建筑文化,从中得到经济效益可以用来更好地保护传统建筑。我们需要在保护中改造,在改造中注重保护,保持侗族建筑的地域特点的同时又要能满足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建筑文化的物质部分,蕴含其中的工匠技术、生态思想以及其相关联的生活内涵这些非物质文化也需要有传承和延续的体现。(二)保护模式三江侗族的保护模式为“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是在 1971 年第九次国际博览会上被提出的,它的理念就是“在原来的地理、社会和文化条件中保存和介绍人类群体生存状态的博物馆。”它突破了传统的博物馆运行模式,将其静态文物保护方式转换成了“活态保护”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包括民族地域建筑文化在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使其以活态的方式继承和延续下去。(三)保护原则关于保护方面还有其他几项原则可以作为依据。整体性原则:保护对象是传统聚落为整体的保护范围,包括其生态环境、景观环境、规划布局结构以及造型色彩形象。真实性原则:坚持“四保存”原则,“四保存”原则是罗哲文先生对传统建筑提出的保护意见,即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艺材料,做到“整旧如旧”“修旧如旧”。参与性原则:只有本地居民最熟悉他们的生活环境,清楚他们的真正需求,所以只有调动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古城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所以为了使保护取得成功,必须使全城居民都参加进来。(四)“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保护与开发同时进行,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对于乡土建筑的保护,大多传统村落都采用旅游与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达到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当地建筑文化以及人文风情,从中得到的经济效益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建筑。邀请游客参与侗族的生活,可以激发游客内心朴素的心态,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建筑是息息相关的,使民居充满了活力,也容易引起游客的共鸣,这些富有特色的风俗习惯、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异地风情,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让游客领略到它的内涵和传统文化。这一点也可以参照学习湖南怀化洪江古商城的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性地打造实景再现场景的形式,实现游客与地方文化、风俗人情的互动,满足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知识性、休闲性、娱乐性、享受性的多重体验。五、结语侗族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是遵循保护为主,兼顾发展的原则,采取的是“活态保护”的策略措施, 对我国其他的古镇、古村落的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