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

上传人:Wea****66 文档编号:47055992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有关工作要求,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我区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精神,组织安排了责任督学进校开展“五项管理”专项挂牌督导工作。现将督导情况报告如下:一、督导事项和概况本次督导安排的事项:围绕“五项管理”(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这一中心开展督导活动。其事项主要有学生作业布置是否按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学生睡眠及午间休息管理,确保学生睡眠充足;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确保必要时学生能和家长正常沟通交流;学生读物排查清理,确保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加强体质管理,确保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情况。各责任督学通过校园巡视、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学生、推门(随堂)观课等形式对学校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督导组还查阅了各校德育工作计划、“五育”并举落实等情况。此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公民办中小学校(校外辅导机构)全覆盖,推门观课50余节次,下达整改通知书40份,现场解决问题10余件,撰写调研报告10余篇。通过督导了解,各校高度重视“五项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制定了各项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二、“五项管理”督导落实情况(一)手机管理情况。一是各校均制定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二是细化管理措施,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通过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三是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四是做好家校沟通。各校通过学校电子显示屏、微信群和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宣传上级文件精神,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二)学生睡眠情况。一是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校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二是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各校均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家校共同教育、共同努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三是统筹学校作息时间。走读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50。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初中一般不早于8:00;各校均能做到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四是加强睡眠监测督导。将全区中小学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三)学生读物情况。一是对各校图书室(馆)和班级图书角及学生读物进行了彻底清查,学校、学生读物无12条负面清单中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不符合意识形态规定等读物。二是校园课外读物推荐一律按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执行。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未发生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现象。三是加强图书室(馆)建设。各中小学都能做到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室(馆)的使用率。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通过设定读书日和固定读书时间、阅读培训会等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四是建立督查机制。积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区教育督导室将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情况纳入督导范围。(四)作业管理情况。一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均能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零起点”教学,保证了课堂教学完整性。二是制定了中小学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保证了课堂教学完整性。各校由教导处和班主任分别协调统筹学校、年级、班级各学科教师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把握作业内容形式和总量,保证了作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分层布置作业,亲自批改作业,无惩罚性、重复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90分钟。杜绝了挤占自习课时间,无故挪用、挤占学生自习课时间。杜绝了教师在微信、QQ等布置家庭作业现象。三是合理确定考试难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不出偏、怪考题,考试难度适当。校内和社会没有公布学生个人或集体的考试成绩和成绩排名。四是严格按国家和省市要求,征订教材教辅,无强制或暗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等行为。(五)体质管理情况。一是各校严格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严格落实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体育课堂严格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确保指导运动技能符合要求,运动量达到要求。二是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综合性体育节,大力发展校园特色体育项目,加强专项体育人才培养。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了体质健康水平。三是综合防控近视。组织学生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四是按要求进行体检和体质健康检测,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并将测试成绩及时录入系统,保证上报率100%,及格率不得低于85%,优秀率不得低于8%。完善学生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台账,针对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改善计划,健全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五是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学校教学、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加强学生营养配餐管理,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三、督导意见与建议1.继续加大对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学校规范办学。强化教育教学管理,重在计划、制度落实,着眼于教学进程(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的精细化管理。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提倡布置弹性作业,引导自主学习,学校各年级组、备课组要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管理和协调,严格控制每日各学科作业总量。2.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并通过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使“五项管理”制度家长知晓,学生熟记,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使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五项管理”制度,形成家校共育合力。3.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做到减负增效,坚决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4.严格督查考核。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五项管理”的督促指导,确保“五项管理”落实落细。同时,将“五项管理”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定期督导,校长是“五项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职尽责。对“五项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年级组和个人,按照学校相关制度严格追责问责。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