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942847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目 录1引言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研究的目的11.1.3研究的意义21.2国内外研究文献现状及评价21.2.1国外研究文献现状21.2.2国内研究文献现状31.2.3国内外研究文献评价5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方法51.3.1研究的主要内容51.3.2 研究方法6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72.1相关概念的界定72.1.1粮食物流的概念72.1.2 粮食物流的功能及特点82.1.3 粮食物流产业体系的构成92.2理论基础102.2.1粮食物流供应链理论102.2.2 分工理论112.2.3 交易成本理论122.2.4 产业组织理论122.2.5 协同理论133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成效和问题分析153.1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历程回顾153.2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的现有模式及特点163.2.1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的现有模式163.2.2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模式的特点173.3 现有模式下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183.3.1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83.3.2 粮食物流节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93.3.3 粮食行业信息体系建设初具规模193.3.4 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已日益完善213.3.5 粮食物流产业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条件213.4 现有模式下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23.4.1 物流设施落后223.4.2 粮食深加工不足233.4.3 物流环节过多233.4.4信息化程度不足244 国内外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借鉴254.1 发达国家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分析254.1.1 美国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全球化254.1.2 欧洲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专业化264.1.3日本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政府主导274.1.4 加拿大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四散”化流通284.2 国内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分析284.2.1 湖南省粮食物流产业模式:骨干粮库294.2.2 吉林省粮食物流产业模式:供应链管理294.2.3大连市粮食物流产业模式:枢纽型304.3 国内外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对黑龙江省的借鉴304.3.1 加强粮食物流体系规划研究304.3.2 粮食物流各节点布局合理314.3.3 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的发展314.3.4 形成以大型跨国企业为主体的粮食物流体系314.3.5 政府对粮食标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促进和完善315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设计335.1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定位335.1.1 指导思想335.1.2 基本原则335.1.3 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345.2 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设计345.2.1 基于“拉动式”产业链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建立345.2.2 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下重点建设项目设计355.3 保障措施385.3.1 加强对粮食物流的科学定位和规划布局385.3.2 加大对粮食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385.3.3 积极推行粮食入库和出库质量检验制度385.3.4加大粮食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395.3.5 强化政府对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职能396 结论40ICONTENTSContents1 Introduction11.1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1 Topics background11.1.2 Purpose of the study11.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1.2 Status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21.2.1 Status of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21.2.2 Status of domestic Studies literature31.2.3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51.3 Main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s51.3.1 Main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s51.3.2 Research methods62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72.1 Related Concepts72.1.1 Concept of food logistics72.1.2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the grain logistics82.1.3 The grain logistics industrial system constitute92.2 Theoretical basis102.2.1 Food logistics supply chain theory102.2.2 Division of labor theory112.2.3 Transaction cost theory122.2.4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122.2.5 Synergy Theory133 Status quo: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of of Heilongjiang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153.1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153.2 Existing mode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163.2.1 Existing models of food logistics industry163.2.2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173.3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existing mode183.3.1 Integrated transport network covering the whole province, the radiation surrounding183.3.2 Further improve grain logistics node infrastructure193.3.3 Food industry information system to take shape193.3.4 Food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has been growing.213.3.5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13.4 Problems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223.4.1 Logistics facilities behind223.4.2 Shortage of food processing233.4.3 Too many logistics links233.4.4 Insufficient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44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draws254.1 Developed countries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tern analysis254.1.1 U.S.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Globalization254.1.2 European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specialization264.1.3 Japanese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government-led274.1.4 Canadian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the "scatter" of circulation284.2 Domestic grain patter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284.2.1 Hunan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mode: backbone granary294.2.2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mode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94.2.3 Dalian City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model: hub type304.3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Reference Heilongjiang Province304.3.1 Strengthen grain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studies304.3.2 Reasonable food logistics node layout314.3.3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logistics "scattered"314.3.4 The formation of a the main large multinational grain logistics system314.3.5 Government food standards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315 Innovative design of Provincial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335.1Guiding ideology, basic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set335.1.1 Guiding ideology335.1.2 Basic principles335.1.3 Development Goals and functional orientation345.2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design345.2.1 The establishment of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the "pull-style" industrial chain345.2.2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355.3 Safeguards385.3.1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n of grain logistics and planning layout385.3.2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i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385.3.3 Actively promote the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for food storage and a library385.3.4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logistics personnel to increase food395.3.5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of grain logistics functions396 Conclusion40 III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使用授权书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摘 要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同时借鉴国内外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势,对于提高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国内外相关经验的介绍和分析,最后对黑龙江省新型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设计。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具有集并、储存、交易、运输的一条龙业务流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储粮户和用粮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模式。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流程图法和规范分析法等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部分:一是(第2章)对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主要界定了粮食物流概念、功能、特点以及粮食物流产业体系的构成,并详细的阐述了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二是(第3章)对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黑龙江省现有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及特点,并对现有模式下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认为黑龙江省当前粮食最主要的物流模式为从农户到产地批发市场,到加工企业,到城市批发市场,再到超市、集贸市场直至消费者的一个冗长的直线物流。这种模式下,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包括物流设施落后、“四散”化程度较低、粮食深加工不足等诸多问题。三是(第4章)对国内外成功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借鉴。这些模式包括美国的“全球化”模式、欧盟的“专业化”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模式和加拿大的“四散”化流通模式,国内发达地区主要包括 湖南省的“骨干粮库”模式、吉林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大连的“枢纽型”物流模式。这些物流模式普遍存在着如下优点:一是加强了粮食物流体系规划研究;二是粮食物流各节点布局合理;三是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的发展;四是形成以大型跨国企业为主体的粮食物流体系;五是政府对粮食标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促进和完善。这些经验对对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四是(第5章)设计了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为主要节点,以综合粮食物流中心为主,基于“拉动式”产业链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并且在该模式下设计了五个主要项目,分别是:组建大型粮食物流中心、完善多元化的粮食物流市场主体、加强粮食物流运输硬件设施建设、创建“四散”化的粮食物流运输模式、建立强大而统一的粮食交易物流信息平台。并针对这些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关键词 粮食物流;产业体系;发展模式;“拉动式”产业链IIIABSTRACTResearch on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bstractThe analysis of Heilongjiang Grain logistics industries development mode status quo and the draw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industry level of Heilongjiang Grain logistics, and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longjiang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the problems, and the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t last novel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design.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establish a set and storage, trading, transport-stop business processes, to form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offers versatile for stored grain farmers and grain growers. The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services industry model. This paper uses a literature study, flow chart and specific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Chapter 2) is analysis and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Mainly to define the composition of grain logistics concepts,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and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system, and detailed exposi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The second part (Chapter 3) reviewed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problems of food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current mode in-depth analysis. The main logistics model food wholesale market from the farmers to the farms to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o urban wholesale markets to supermarkets, bazaars until a lengthy line of consumer logistics. In this mode, the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also including logistics facilities behind, "scattered" lower level and many other issues.The third part (Chapter 4) analyzed and learned from successful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These modes include "globalization" mode, the EU's "professionalism" mod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led model and Canada "scatter" of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developed areas including Hunan Province the "backbone granary" mode, Jilin Provin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 and Dalian logistics "hub-type mode.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logistics model with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 strengthen the grain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studies; reasonable grain logistics node layout;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logistics "scattered" Fourth, the formation of mainly large multinational grain logistics system; five government to promote and improve food standards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hese experienc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grain logistics syste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forth part (Chapter 5) Design Heilongjiang Gra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third-party food logistics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node, an integrated food logistics center mainly food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the "pull"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Five major projects, and in this mode are: formation of large grain logistics center, and improve a wide range of food logistics market players to strengthen food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hardware facilities, to create the "scatter" of food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mode, strong and unified grain trade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Key words: grain logistics; industrial system; development mode; "pull" industrial chainCandidate: Yang Guanghui Specialty: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upervisor: Vice-Professor ShiHong引 言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选题背景粮食是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粮食物流是否安全、高效、低耗,关系到粮食生产能否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当今国际上高效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主要以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家的粮食供应链为代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从国内粮食产地集并到出口港口进入国际市场的完善粮食出口物流体系,建立了收纳集并仓、机械化中转仓库,形成了仓储设施功能分工明确、设施配套的仓储体系。机械化、自动化作业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粮食供应链的发展。这些国家除以原粮出口为目标分层次按功能与流量设置设施与设备体系外,均建立了半官方性质覆盖全国的粮食物流协调组织,该组织不仅关注世界市场、而且协调本国粮商,且以获取最大限度地粮食出口效益为目的。随着发达国家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农产品贸易量的增长,这些国家的粮食物流体系也逐步完善。中国粮食市场的国门打开,粮食流通体制将难以应对入世挑战。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必须立足于基本自给。粮食物流是一个风险大、利润薄,靠规模取胜的产业。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粮食物流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地区粮食能否得到有效快速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来说,黑龙江省传统的物流模式只是单纯运输,且运输周期较长,农民无法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的销售,造成了经济损失,逐渐形成了农民“惜售”的现象,影响了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粮食物流要壮大、发展,必须要整合资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培养一支掌控粮源,资金雄厚,运输顺畅,拉得出,打的赢的龙头企业。在培养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如何随时、自如地掌握粮源;如何构筑一种组织结构相对稳定、责权分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粮食产业化利益的共同体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重构中国粮食流通新体制,营造一个有序的开放型市场格局环境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同时借鉴国内外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势,对于提高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1.2研究的目的粮食是一种大宗的特殊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数量大,仅运输量一项,在全国各类物资运量中就居第七位,货物周转量居第二位,牵涉面广,流通费用高,这也奠定了它在现代物流业的特殊地位。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国内外相关经验的介绍和分析,最后对黑龙江省新型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设计。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具有集并、储存、交易、运输的一条龙业务流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储粮户和用粮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模式。1.1.3研究的意义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和设计,对于提高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粮食运输能力,保障全国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1)理论意义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模式的设计是在对国内外相关成功物流模式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模式的设计对我国物流产业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且完善了我国粮食物流相关研究。通过保障措施的设计,对于政府对产业发展支持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实践意义首先,黑龙江省新型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设计,有利于传统的储存运输方式向现代储存运输方式转变,提高粮食储运效率;其次,有利于解决我国粮食运输瓶颈,提高粮食外运速度和效率,降低流通损失;最后,有利于保障粮食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1.2国内外研究文献现状及评价1.2.1国外研究文献现状(1)对粮食物流体系方面的研究农产品物流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01年,也就如前所述的约翰:F格鲁威尔(John.F.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由此开辟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历程。弗莱得.E. 克拉克(Fred E.Clark)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以及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之中。1932年,克拉克和韦尔德(L.D.H.weld)在其所著的农产品营销中,对农产品营销的多种职能进行了研究,如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农业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农业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以大规模集中的大农场形式进行生产,农场主个人或者由农业合作社和农协等专门的物流组织承担产加销一条龙的物流过程,农产品各个物流环节呈现系统化,整个物流流程统一计划、管理和控制,已经从物流发展转化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VOLLMERS(1980)对物流系统的组织对密歇根拇指地区粮食市场的费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CHOW,MING-HONG(1984)从不同物流体系对堪萨斯州西北部的12个县向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和墨西哥湾出口小麦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物流系统对铁路费用的变动高度敏感,铁路费用的增加改善了商用卡车和驳船运输的竞争地位。Priewe,Steven Roger(1997)在推进粮食商品的运输服务保障的基础上,研究了管理粮食物流托运人新的战略工具,构建随机模拟模型评估对航运战略的不确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混合策略可以减少风险的预期收益水平,而且承包和交货计划也可能导致风险大幅减少。McVey,Marty Jay(1997)论述了从基于商品的物流体系向质量差异化物流体系转变的的经济影响。Jessup,Eric L(1998)通过分配粮食运往特定的公路,铁路设施和驳船设施,构建了物流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运输系统模型。Mruss,Kerrin L(2004)分析了在交通运输应用区域货运预测的重要性,构建了包括货物的产生、货物配送、货物的转让三个步骤的货运预测模型,用于测评在马尼托巴省农村公路网粮食运动。Kilima,Fredy(2004)根据农产品仓储和运输的成本效益确定仓库设施的最佳数量水平。Berruto,Remigio(2004)运用系统仿真方法研究物流作业点接收装置和作业策略,认为批处理队列管理优于“先进先出”。Yu,Tun-Hsiang(2005)通过对密西西比河上游和伊利诺伊州航道拥塞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海运费对粮食价格变化的影响,发现上游驳船运输在短期内需求无弹性,始终缺乏粮食在伊利诺斯州河驳船需求的价格弹性,冬季和洪水对密西西比河上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而在伊利诺斯河的驳船在冬季需求增加。(2)对物流模型方面的研究现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构建物流联盟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JohnL.Gattoma(1998)提出了供应链联盟模型,由市场、战略响应、文化能力、领导风格、信息技术五要素构成,其核心思想是以物流整合作业,旨在通过在组织内部建立相适应的子文化和领导风格,将外部市场的动态性、企业的战略响应及企业内部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更好的协作和现实的绩效。汉斯·克利斯蒂安·波弗尔(2004)构建了由战略决策、战略联盟框架、合作伙伴选择、战略联盟管理四要素构成的物流联盟模型,指出物流联盟的目标是追求时间优势、规模优势、科技优势、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鲍尔索克斯(2002)建立了一个以职能整合与信息整合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物流组织演变五阶段模型,指出制造商与物料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分销商之间创建和保持联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Marlow(2003)构建了一个包括进行网络监管的“精干港口企业”(leanportenterprise)、港口以及内陆终端等组织要素在内的综合性网络化战略联盟模型。Long等(2006)从环境与企业的角度,针对国际物流管理的主要功能,详细剖析了国际物流的全球作业管理、全球货物运输管理、进出口运作及物流管理方面。John L.Gattoma(2003)分析了由市场、战略响应、文化、领导和物流信息五个部分为主要要素的战略联盟模型。Hans一C城stianPfoh.(2004)全面地阐述了物流理念的发展、应用和可持续性,深入研究了现代物流问题,并结合实例分析如何通过运用物流的理念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建立优秀的物流系统。DonaldJ.Bowersox等(2006)展示了未来商业物流发展的前景及其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揭示了一体化物流管理所需的行动、商业流程和战略,并使物流整合成为企业战略的一种核心竞争力。1.2.2国内研究文献现状(1)粮食物流概念研究侯立军(2002)认为,粮食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是涵盖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朱明德(2005)指出,粮食现代物流是以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为保证粮食“从田地到餐桌”高效率流动,包括粮食收购、运输、装卸、储存、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管理等在内的用户服务过程。王遐见(2006)认为,粮食物流就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进行粮食实体移动,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吴志华,胡非凡(2006)指出,粮食现代物流是指粮食从供应地到接收地以及进口和出口的流动过程中,根据市场需要将粮食收购、集并、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计划、执行、控制,系统化管理,实现用户要求的全过程。(2)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研究国内的粮食物流系统研究起步晚,发表成果少,近年来粮食物流逐渐才引起我国物流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丁泽霁(1987)在国外农业经济中提出农产品购销体系包括五方面基本内容:商业、贮藏、加工、运输、信息,综观各国的农产品购销体系,有两条是共同的:第一,多种渠道并存;第二,政府对农产品的购销总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干预,因为农产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加之农产品的生产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政府施加适当的干预是经济上的客观需要。牛若峰(2002)在当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提出特色粮食运销制度,由于台湾人多地少,加以海岛环境的局限,且居民以稻米为口粮,因而长期对稻米产销实行严格的管理和调控,形成了通过粮食平准基金吞吐粮食稳定市场价格别具特色的运销制度。林曙光(2004)指出粮食是农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其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注定了流通是其必然属性。粮食通过流通体现和提升其价值。我国的粮食现代流通技术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粮食散运量仍在10%左右徘徊,致使出现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众多问题。通过构建粮食物流体系将有助于减少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有助于解决农民、粮食企业和国家财政问题、稳固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学者吴雪飞(2007)认为应该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即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充分运用现代粮食物流手段,高效整合粮食物流资源,优化粮食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将粮食的购、销、存、加、运、装卸等功能有效结合,构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流通完整体系,提高粮食物流效率,有效降低粮食产业链的总成本,充分发挥粮食物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李经谋(2007)在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粮食供求严重失衡现象的发生都与粮食综合流通能力不强有一定关系,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这使得主要粮食品种在区域之间的供求发生错位,因此在粮食综合供给能力建设中,应该把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特别是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聂振邦(2008)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指出粮食物流是从生产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其对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应、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3)对物流模型方面的研究宁方华(2007)提出一种协同物流网络的任务协调决策模型,并为其设计了病毒进化求解算法。刘炯艳(2007)提出了基于多Agent机制的协同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为协同物流系统Ageni、管理Agent、任务Agent、sAgent和LUAgent,并给出了不同Agent的功能及属性,提出多Agent的协作,通过组建DSLS,除了实现预期收益外,还可产生协同效益。饶智勇、温荣生(2007)利用动力学方法模拟物流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并运用协同学分析集成化物流的发展演化,并建立了集成化物流的模式演化的协同神经网络模型。王海丽,孙浩然,王勇(2007)根据协同学中系统论和役使原理,以物流业务量为系统序参量,利用logistic模型,建立系统的协同模型,并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找出系统的有序状态。董明望,刘苗苗(2008)分析了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以及两者间互动关系和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型。曾明,杨扬等(2009)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协同服务模型与分析方法,选择了企业协同服务中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流程,利用随机Petri对这些代表流程进行了建模以及模型简化和证明。姚卫新(2010)将第三方物流引入到CPFR中,构建了不缺货情形下CPFR中的协同补货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最优值求解,得出最优库存量及最优补货时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崔晓迪(2010)在区域物流供需祸合系统协同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利用DEA中的CZR和CZGSZ模型,以及复合系统协调性价等方法,给出了该系统协同效度、发展效度和协同发展综合效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我国31个省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4)现代粮食物流系统的运营模式研究姜建华(2006)提出了建设现代粮食物流的“四三三”模式,即坚持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培育大型粮食物流配送中心、促进粮食物流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与振兴“三农”结合、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与深化粮改结合、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结合。孙宏岭,王莉莉(2009)研究了粮食物流市场体系一体化运行模式,通过粮食物流各功能的有机结合实现粮食物流自身一体化;通过粮食物流上下游企业之间、同业及异业企业之间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实现粮食微观物流一体化;通过构筑粮食物流通道以及粮食物流园区、粮食物流中心、粮食仓库等粮食物流据点实现粮食宏观物流一体化,最终实现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一体化运行。1.2.3国内外研究文献评价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粮食物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还都局限于以理论研究为主,具体实施为辅的层面,而针对于现代粮食物流运营模式的具体实施的过程、方法及应用的研究很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对于“粮食物流”这一名词已然有了很明确的界定,但围绕这一名词儿展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纯理论的重要性方面、对粮食物流产业发展特别是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非常少。(2)对于粮食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只是泛泛的提出了现有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一些建议,而并没有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如何使这一运营模式具有可实施性。本文针对以上两点,立足于黑龙江省建立一个新型的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并主要注重于其实施过程的研究,弥补现存研究文献上的不足。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方法1.3.1研究的主要内容全文的研究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简单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概括介绍了各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全文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本章主要界定了粮食物流概念、功能、特点以及粮食物流产业体系的构成,并详细的阐述了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黑龙江省现有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及特点,并对现有模式下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第四部分,对国内外成功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借鉴。主要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内的包括湖南省、吉林省和大连市的相应模式。第五部分,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设计。首先给出了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定位,然后给出了基于“拉动式”产业链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建立,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第六部分,结论。1.3.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以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为核心,通过调查相关研究文献,对这一问题有一个综合的了解,总结出国内外现有文献在研究中的不足,并立足于这一缺点,完善现有理论。(2)流程图法。本文在对粮食物流产业发展的流程分析过程中,运用流程图,将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设计出来的“拉动式”产业链的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更清晰、准确的表现出来。(3)规范分析法。本文在对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设计时,运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在了解现状、问题以及国内外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设计。43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粮食物流的概念(1)物流首先必须弄清物流的含义,才能清楚的阐述粮食物流的概念。目前国际上有三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第一种是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中对物流的定义,认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第二种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Logistics Management)于 2002 年 1月初提出的最新物流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第三种是欧洲物流协会的定义,他们认为:“物流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在我国物流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引进的,由于引进时间较晚,并且由于人们在实践中不同的认知,所以对于物流的定义并不统一。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I83542001),认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事实上,不论何种定义,物流都被认为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而现在通常所说的现代物流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泛指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也就是说物流是一种具体行为,它通过多项活动联合来产生空间功效和时间功效,以实现从原材料获取、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和废物回收处理物品全程的物理性流通过程。(2)粮食物流的含义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种谷物,即包括麦类、稻谷类和粗粮(杂粮)三大类,而在我国,一般把豆类(主要指大豆)也包含在粮食里面。客观地说,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粮食物流,但人们把粮食物流片面理解为粮食仓储、装卸和粮食运输;认为科学合理地组织粮食物流,便是选择最短的运输路线、廉价的运输工具及图上作业、表上作业等具体的运输操作办法。对粮食物流含义的片面理解容易人为的割裂粮食物流环节链,只注重个别环节的收益,就会破坏宏观上的效率和效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水平还很落后,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的支出约占 GDP 的 20%,而美国这一数字仅为 10%左右(卢春荣,2010)。实际上,粮食物流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更全面的认识粮食物流,应从粮食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