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市场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609381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金融市场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考金融市场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考金融市场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言金融市场学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等内容。通过掌握上述金融市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熟练运用并能解决金融市场中的相关问题。为此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必要的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如货币银行学等)。另一方面,本课程又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金融知识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关方面的内容。基本目标:1.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金融市场的市场构成,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征与应用。2.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第一章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从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金融市场的产生、发展和新趋势,介绍了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内容做好准备。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节主要内容(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展过程。(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资产证券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工程化。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有三个要点:一是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所既可以是有形的亦可以是无形的;二是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形成的供求关系会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反映;三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是影响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金融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因此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机制。(识记,重点)(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金融市场主要的交易主体包括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和金融中介。资金供给者,也即投资者,是指为了获取收益而购买金融工具的经济主体;资金需求者,也即筹资者,是指因资金短缺而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经济主体;金融中介,是指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提供中介服务,以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类特定的金融交易主体。除投资者、筹资者和金融中介这三类最基本的交易主体之外,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还包括套期保值者(通过金融市场转嫁风险)、套利者(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以获取无风险利润)和监管者(指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在金融市场上,有着众多的参与者,比如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央银行等。这些参与者,都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扮演着一个或多个交易主体的角色。1.企业在大多数国家,企业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它们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企业也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供给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资金闲置,为了保值、增值,企业也会暂时将资金的使用权转让出去,从而获取收益。除此之外,企业也有套期保值的需要,从而能够更好地规避各种风险。 2.居民一般来说,居民个人往往是资金的供给者。居民为了使手中的资金能够得到增值,同时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都使得居民有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需要。居民通过在金融市场购买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也可以获得收益。其次,居民有时还是资金的需求者。由于居民有时会面临大额消费的情况,如购买房产、汽车等,但自身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货币,这时他们便会成为资金的需求者,需要从外部获得资金来满足购买的需求,最常见的形式是向银行贷款。再次,有一部分居民将闲散资金投向金融市场,有时也会成为套利者。3.政府机构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我国,政府机构主导的建设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政府机构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这个角度上讲,政府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金需求者。它主要通过发行财政债券、地方债券,甚至通过国际举债来筹资。政府机构有时也会扮演资金供给者的地位,例如财政收入在没有支出时往往会交给银行投资,再如政府机构参与一些金融投资。总而言之,政府机构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4.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通过吸收存款而获得资金,又将资金贷放给其他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从而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们在金融市场上,同时扮演着金融中介、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等多种交易主体的角色。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既可以向公众直接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即向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贷款。此时,存款性金融机构便作为金融中介,服务于金融市场,它是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如果将其拆分来看,相对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而言,存款性金融机构是资金需求者:相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它是资金供给者。也就是说,存款性金融机构通过将一对“供给需求”关系拆分成两对,来发挥它的中介职能。我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其中商业银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由于其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目前主要活跃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 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金融中介。与存款性金融机构不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并非是资金的中介,而是服务的中介、信息的中介。因此,通过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1)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它是资本市场上从事证券的发行、买卖及相关业务的一类机构。投资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证券的发行和承销,还兼营证券的买卖。因此,一方面,它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资服务(投资银行只是为了其筹资提供便利,资金需求者最终得到的资金还是来自于金融市场;而商业银行则是直接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另一方面,它还充当证券买卖活动的经纪人或交易商。目前,投资银行除了证券发行承销和买卖之外,它往往还提供公司理财、企业并购、风险管理、咨询等服务,在资本市场上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我国,投资银行一般被称作证券公司。(2)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提供保险服务的金融机构,它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依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为人们因意外事故或死亡等而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险)和财产保险公司(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两大类。一般来说,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来源和支出比较稳定,而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来源和支付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差别,决定了两类公司资金运用方向的不一致。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往往追求较高的收益,投资周期长,这样使得人寿保险公司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类资金供给者。在一些西方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是最为活跃的一类机构投资者。财产保险公司相比于人寿保险公司而言,更加重视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其投资方向更为谨慎,投资周期相对较短。(3)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集合众多投资者资金,并将资金进行组合投资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分散的,而投资策略也往往会投向多样化的证券组合。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典型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外,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非常特殊的一类参与者。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监管者,它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服务。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在货币市场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同时在外汇市场买卖本国或外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此外,为了调节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也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并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或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由此可见,中央银行也会在金融市场上扮演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两种角色。然而,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调节金融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因此也被称作金融工具。一般而言,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都是金融资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相比于实物资产而言,金融资产不仅能够取得收益,而且更加容易转化为货币。早期的金融资产只包括债务性和权益性资产,这些资产统称为原生性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现代金融资产除原生性金融资产外,还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期限性。金融资产一般都有固定的偿还期限。例如贷款,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债券往往都有固定的期限要求,以满足不同的筹资者和投资者的需要。当然,金融市场上也有无限期的资产,如永久债券、股票等。 第二,收益性。金融资产可以取得收益,或是价值增值。这相当于投资者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回报。无论是股息、利息,还是买卖的价差,都是金融资产的收益。衡量金融资产收益能力的指标是收益率,也就是净收益和本金的比率。第三,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其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金融资产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迅速获得现金。因而,如果一项金融资产越容易变现,那么这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金融工具的期限性约束了投资者的灵活偏好,但它的流动性以变通的方式满足了投资者对现金的需求。第四,风险性。金融资产可能到期不会带来收益,甚至会带来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金融资产的风险。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期限性与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期限长的金融资产,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能力,但风险更大,流动性也较低;期限短的金融资产,收益能力虽差,但风险较小,流动性也较强。(三)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金融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这是因为:价格是金融信息的传播者,价格变动情况是反映金融市场活动状况的一面镜子,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晴雨表。价格是人们经济交往的纽带,金融资产在各个经济单位、个人之间的不停流转,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实现。价格是人们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在金融市场中,任何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金融资产的价格一般体现在利率、汇率、资产价格这类金融市场所特有的价格形式上,而这些价格形式往往又有其各自复杂的价格形成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金融市场的形成。真正的金融市场,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在中世纪,清算制度的产生大大减少了货币的兑换,方便了大宗商品的交易,节约了交易成本。随着清算制度的产生,汇票也随之产生。国际贸易需要的货币兑换和汇兑业务的繁荣,促成了银行业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区,最先建立了银行。意大利还出现了最初的保险业务,海上保险是当时最重要的保险业务,目的是为了避免航海贸易的损失。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金融市场的正式形成。2.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英国于18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但在成立初期,伦敦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南海泡沫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颁布了“泡沫法”。直到1824年,“泡沫法”才被废除。此时,英国的金融市场才真正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从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伦敦一直是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美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790年成立的费城证券交易所,但美国最著名的证券交易所还要数纽约证券交易所。1792年,纽约的24名商人在华尔街签订了“梧桐树协议”,约定每天都进行露天股票交易。后来,露天交易转移到一家咖啡馆进行。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尽管最初仅仅是一家露天交易所,但今天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由于战争的大量消耗,使得经济得到重创,而美国却在战争中,通过对英国和法国的融资,大发横财。此后,美国便取代了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金融霸主。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危机很快也传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最终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导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颁布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案”,将银行业和证券业相分离。这次事件实际上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远远超过西方各国。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性的资金借贷和资金筹集也集中在纽约。现今,占据国际金融市场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美国,但其他金融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的力量也不容小视。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是市场主导型。在这一类国家中,金融市场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而法国和德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在这类国家中,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二)中国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872年,由李鸿章等人举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股票。1845年,上海首先出现了租界,大批国外金融企业随即进入。上海很快便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当时,中国全国性的银行中,有一半的总行设在上海。而且上海的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金融机构都收归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大一统”的金融体制),金融(银行)作为财政的附属品,只发挥调拨资金的作用。金融市场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得到确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微观主体的财富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20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开始发展。1984年,我国开始允许金融机构相互拆借资金以调剂余缺,形成同业拆借市场。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并允许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市场初步形成。1991年,全国证券交易报价系统试运行国债回购协议交易,此后经整顿,回购协议市场出现了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分离。 相比于货币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迅速。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首先体现在证券市场。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国库券。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运。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相伴,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199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淄博乡镇投资基金开始运行,并与1993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首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为此,人们又习惯把1998年开始设立的基金称为“新基金”。自1998年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在发行“新基金”的同时,对“老基金”进行清理规范工作。“新基金”中,最早的两只封闭式基金是1998年3月设立的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是2001年9月设立的华安创新基金。1994年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额度管制,实行了结售汇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1996年4 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行,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形成机制再次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年来,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应用,重点)随着科技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剧,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做抵押发行证券,以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 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大积极作用:首先,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产品,能够使其投资组合更加丰富;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金周转效率,规避风险,增加收入;再次,资产证券化能够增加市场的活力。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带了巨大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并没有消除原有资产的固有风险,只是将风险分散或者转移给其他机构或投资者而已。(二)金融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放松金融管制,甚至将一些管制取消。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的结果,也有金融创新的推动,也有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减少甚至取消国与国之间对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国家之间相互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二是放松外汇管制,使资本流动更加便利;三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渐允许混业经营;四是利率市场化;五是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新金融工具的交易。金融自由化,导致了金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金融业经营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自由化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增大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工作难度。(三)金融全球化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全球化,既包括市场交易的全球化,也包括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不论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外汇市场,其金融交易的范围都逐渐扩展到世界市场的范围。而且市场参与者也更加丰富,不但有大银行和各国政府,也有普通的金融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国际金融交易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低。 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给投资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监管变得十分困难,更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变得密不可分,一旦某国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危机便会很快地传导至世界范围。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来仅是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由于金融全球化,危机很快地席卷全球。(四)金融工程化金融工程,指用工程学的思维和工程技术来思考金融问题,是一种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式。数学建模、仿真模拟、网络图解,都是金融工程的典型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金融工程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工程,是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它能够带动金融创新,最终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二)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即期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三)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要素划分:原生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四)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初级市场;次级市场。(五)按融资方式划分: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六)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竞价市场;议价市场。(七)按交易场所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八)按地域范围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为常见的划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方法,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一)货币市场(概念,重点)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也即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短期信用工具。从资金需求上讲,它满足了筹资者的短期资金需求:从资金供给上讲,它满足了闲置资金投资的要求。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货币市场具有期限短、交易量大、流动性强、风险小、电子化程度高和公开性强等特点。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此外,短期政府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短期信用工具的买卖,以及央行票据市场和短期银行贷款也属于货币市场的业务范围。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概念,重点)所谓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买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从本质上讲,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证券就是这类贷款的抵押品。回购协议市场一般没有集中的有形交易场所,交易多以电讯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由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进行,但也有少数交易通过市场专营商进行。回购协议中的证券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特别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 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类基金产品。因此,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是一类基金,但这类基金交易的市场同样具有货币市场的性质。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特点。货币市场基金是厌恶风险、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理想工具,或暂时存放现金的理想场所。相对于直接购买货币市场上的产品来说,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门槛更低,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为普通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提供了重要通道。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发行和流通的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s , NCDs),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同传统的定期存单相比,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具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定期存款记名,不可转让;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不记名,可以转让;其次,定期存款金额没有限制;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面额较大。再次,定期存款的利率一般是固定的;而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既有固定利率,又有浮动利率。最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不能提前支取的,要想变现,必须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转让。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以下简称大额存单)首创于美国,是最早的金融创新。1961年之前,美国所有的存单都是不可转让的,同时受到利率管制的“Q条例”利率上限的限制。为了避开利率管制并使存单更具流动性,花旗银行于1961年发行了第一张10万美元以上、可在二级市场上转让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当时为了保证市场的流动性,花旗银行还特地请专门办理政府债券的贴现公司为大额存单的二级市场提供交易服务。大额存单一问世即受到市场的追捧,其他银行相继效仿。截至1967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大额存单的市场规模就超过了大宗商业票据。美联储1973年准许金融机构发行的大额存单可以不受“Q条例”利率上限的限制。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中国交通银行首次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达有关通知,对大额可转让期存单的发行和转让作出统一规定。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又下达通知,要求对企事业单位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只能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5%。由于对存单利率加以限制,又没有转手流通的二级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逐渐萎缩,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基本消失。短期政府债券市场是指短期政府债券发行和流通的市场。短期政府债券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承担到期偿付本息责任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务凭证。短期政府债券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库券。国库券只是财政部门发行的短期债券,不包括地方政府和政府代理机构所发行的证券。在国外,财政部门发行的短期债券,叫做国库券,财政部门发行的长期债券,叫做公债。短期政府债券的发行,既可以满足政府部门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也可以为中央银行的调控活动提供可操作的工具。而短期政府债券由于其风险小、流动性强等特征,也深受投资者的欢迎。而且在一些国家,政府债券还具有免税的特点。 央行票据市场是中央银行发行和回购的市场。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央行票据主要用于承担短期政府债券的功能,在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熨平货币市场波动和引导利率走势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众所周知,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实施需要债券市场提供丰富的券种,而央行票据的产生正是与公开市场业务有关。在央行票据推出之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供给不足,尤其是短期债券品种比较少。因此,为了增加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央行于2002年9月24日把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的3个未到期的正回购品种转换成了相同期限的中央银行票据。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效果是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进而减少货币供给量。一般而言,央行票据发行后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交易,交易方式有现券交易和回购两种。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有价证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有价证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回购交易则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的交易行为;逆回购的操作方向正好相反。现券卖断与正回购是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但是它们均受到央行实际持券量的影响。(二)资本市场(概念,重点)资本市场又名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也即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这一市场包括所有关系到提供和需求长期资本的机构和交易。资本市场的作用并非满足短期资金需要,而是用以满足中长期投资的需要。相对于货币市场而言,资本市场的期限更长,流动性也相对较弱,风险性也更强。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此外,中长期存贷款,也属于资本市场的业务范围。 (三)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实际上是以不同种货币计值的两种票据之间的交换。狭义的外汇市场指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又称批发外汇市场。广义的外汇市场有着更加广泛的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商业公司、中央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散户、货币发行机构、发钞银行,跨国组织,政府等;广义的外汇市场不仅包括批发市场,也包括外汇零售市场。(四)黄金市场黄金市场即进行黄金交易的市场。由于黄金是重要的国际储备工具和国际结算工具,因此这一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黄金市场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形成,但由于黄金非货币化的日趋明显,该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后,黄金期货交易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黄金市场在伦敦、纽约、苏黎世、芝加哥和香港等。二、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按照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即期交易市场是指在交易确立后,若干个交易日内办理资产交割的金融市场。而远期交易市场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时间,按照确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金融市场。三、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要素划分按照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要素,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原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原生金融市场,即交易原生金融工具的市场。原生金融工具,又名原生性金融产品、基础性金融工具,它体现了实际的信用关系,例如债券的债权债务凭证,又如股票、基金等所有权凭证,是基本的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市场,是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又名金融衍生品、衍生性金融资产,这类金融工具的回报是根据其他一些金融要素的表现状况衍生出来的。这里的金融要素,既包括原生金融工具,也包括-些其他要素,如汇率、利率、指数等。衍生品既可以用来转移风险,也可以用于投机。常见的衍生品有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四、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按照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可以将金融市场划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初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发行活动的市场。金融资产的发行有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公募是将金融资产向社会公众发行,私募是将金融资产向机构投资者发行。次级市场,又名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发行之后的金融资产进行买卖的市场,是金融资产流动性得以形成的市场。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通过场内市场完成,也可以通过场外交易完成。场内市场,一般而言就是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店头交易,指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证券买卖。次级市场可以用来衡量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例如我国基本没有人寿保险、按揭贷款的次级市场。又如,原本只有未上市公司的证券才需要进行场外交易,而现在一些本来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也转移到场外进行交易,这便形成了第三市场。再如,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希望能够避开证券经纪人,直接进行交易,这便形成了第四市场。五、按融资方式划分(概念,重点)按照融资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金融市场划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是指资金需求方直接从资金供给方获得资金的方式,反过来说,就是投资者不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直接向筹资者进行投资的资金融通形式。一般而言,直接融资的融资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间接融资是指资金需求方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首先从资金供给方吸收资金,再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求方。需要注意的是,直接金融市场上也存在着金融中介机构,但与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不同,直接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主要向资金供需双方提供的是信息和服务,而非信用。六、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按照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可以将金融市场划分为竞价市场和议价市场。竞价市场,又称公开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多家买方和卖方公开竞价形成的市场。议价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买卖双方协商形成的市场。一般情况下,证券交易所采用的是竞价方式,未上市股票采用的是议价方式。竞价方式原本是为了解决议价方式的低效率而创造的一种价格形成方式,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议价市场的交易效率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 七、按交易场所划分按照交易场所的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顾名思义,有形市场是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无形市场则是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有形市场一般指证券交易所这一类有固定场地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在证券交易所,投资人需要委托证券交易商买卖证券;而无形市场则在证券交易所等机构之外进行交易。无形市场上的交易一般通过现代化的电讯工具来实现。八、按地域范围划分按照金融市场地域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金融市场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指一国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指金融资产进行国际交易的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又可以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第三节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内容:(一)聚敛功能(二)配置功能(三)调节功能(四)反映功能一、聚敛功能(概念,重点)所谓聚敛功能,就是金融市场能够引导小额分散资金,汇聚成能够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功能。在这里,金融市场起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不同经济部门的资金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并不总是对称的,一些部门可能会存有闲置资金,而另一些部门可能会有融资缺口。金融市场为两者的相互融通提供了便利。因此这一功能,又被称作融通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融通资金的场所;资金融通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也是金融市场的初始功能。在金融市场上,有资金剩余的经济主体,即资金供给者,可以通过购买金融产品的方式,将过剩资金融通给资金短缺的资金需求者;而有资金缺口的经济主体,即资金需求者,可以通过出售金融资产的方式,筹集所需资金。金融市场借助货币资金和金融产品这两种媒介,沟通了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方便其调节资金余缺。在经济中,各经济主体自身的资金是相对有限的,零散的资金是无法满足大规模投资要求的。金融市场的聚敛功能,能够将社会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这里的储蓄,并非日常生活中的银行储蓄,而是指推迟当前消费的行为,实质上就是社会各经济主体的资金盈余。投资则是经济主体以盈利为目的的,对资本的经营和运用。大额投资往往需要借入资金。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主体不会既是资金的盈余者,又同时是资金的需求者。因此,储蓄与投资的主体也并非相同。因此金融市场在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时,就必须通过提供多种可供金融市场参与者选择的金融产品来实现。 金融市场之所以具有资金的聚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市场创造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的这一功能又被称作流动性创造。金融工具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损失迅速获得现金。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如果一项金融资产越容易变现,那么这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在所有金融资产中,现金的流动性是最强的,它能够随时随地的用来购买其他资产;但现金的收益率是所有金融资产中最低的,而且面对通货膨胀,其购买力还会下降。因此,投资者往往会在金融资产的持有中,尽量做到收益率与流动性两方面都不忽视,保持两者的平衡。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是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满足他们的各种偏好。在高效的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资金供给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益风险偏好和流动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金融市场的聚敛功能,能够挖掘资金的潜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速资金的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二、配置功能(概念,重点)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风险再分配三个方面。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指金融市场促使资源从低效率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金融市场的存在,沟通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为双方提供了投融资的途径,同时有利于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而市场上的闲置资金数量往往是短缺的,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双方都要通过市场竞争作出抉择。资金供给者,即投资者,要将资金投向收益最高的项目;资金需求者,即筹资者,要选择成本最小的融资方式。这样一来,市场上的资金自然就会流向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部门和企业,以及价格低、收益高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竞争,使得有限的资金,流向了效率最大化的方向,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金融市场也具有财富再分配的功能。财富是指各经济主体持有全部资产的价值之和。当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经济主体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价值就会发生变化,这将最终影响经济主体的财富。金融产品价格波动时,一部分主体的财富随金融产品价格的升高而增加;另一部分主体的财富随金融产品价格的下跌而减少。这样便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金融市场同时也是风险再分配的场所。金融资产的投资和回报往往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这一时间间隔的存在,导致了金融资产的投资存在不确定性,也即存在风险。各类金融资产,由于其特性、机理的不同,导致了其内在的风险也不尽相同;不同的风险,可以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的需要。风险规避者可以选择风险较小的金融资产,风险偏好者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金融资产。比如一家上市公司,为了筹集资金,既发行了股票,也发行了债券。较为乐观或者偏好风险的投资者可以购买股票,因为股票的收益高,同时风险也大;而较为保守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债券,因为债券的收益虽低,但风险也小。这种风险的分配,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对于筹资的公司而言,都是有益处的。金融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在进行着风险的配置。伴随着资金的转移,投资活动中的风险从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转移到更加乐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身上,这是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如果有投资者认为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风险过高,难以承受,那么他可以将其卖出;如果他希望能够承担更大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那么他可以买入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可以说,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交易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将金融资产按照不同风险特征重新分配的过程。三、调节功能金融市场具有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金融市场通过资金聚敛和资金融通将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联系在一起,其运行机制通过对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影响而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既有直接调节的作用,也有间接调节的作用。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社会对某种产品的需求状况首先通过价格信号反映出来,然后又通过价格信号作用于企业,促使其调整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从而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也是基于这一机制。在金融市场上的直接融资活动中,投资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谨慎地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如果投资项目符合市场需求、效益高、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它相应的证券价格就会上涨,这样就会吸引到更多资金的进入,从而继续支持该项目的发展;反之,如果投资项目不符合市场的要求、效益差、缺乏发展潜力,它对应的证券价格就会下跌,这样该项目的筹资就会发生困难,发展就会受到抑制。 推而广之,如果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发展前景良好,盈利能力强,自然会得到金融市场的支持;某个行业或部门缺乏发展潜力,则难以在金融市场上获得融资。这就是金融市场的直接调节功能。它实际上是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首先对微观经济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一种自发调节机制。此外,金融市场还具有间接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政府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运行,对宏观经济实施间接的调控。首先,金融市场能够为宏观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交易,能够将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汇集在一起,从而达到信息集中和信息处理的目的,这称作金融市场的信息提供功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在经过收集和分析之后,是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依据。其次,货币政策的实施离不开金融市场。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主要调控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的实施要以金融市场的存在、金融部门及企业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为前提。实施货币政策时,通过金融市场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传递政策信息,改善政策实施的效果。再次,财政政策的实施也需要金融市场的配合。政府通过国债的发行及运用等方式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而国债的流通则需要金融市场的协助。四、反映功能金融市场的反映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反映微观经济的运行状况。证券买卖大部分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因此人们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有形的市场了解到各种证券的交易行情,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证券价格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发展前景。市场要求证券上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公布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来帮助广大投资者及时有效地了解及推断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某一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公众的预期,可以很快地从证券价格的变化中反映出来。由此可见,金融市场是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 第二,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一方面,金融市场的行情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当整体国民经济形势良好时,金融市场也会活跃繁荣;而当整个国民经济状况不佳时,金融市场也会表现出萧条的局面。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的状况。货币的紧缩和放松均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时,金融市场也会出现波动,表现出紧缩或放松的程度。总之,金融市场会反馈宏观经济信息,有助于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因此,金融市场常被称作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第三,显示企业的发展动态。由于证券交易的需要,金融市场有大量专门人员长期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并且他们每日与各类工商业企业直接接触,能够了解企业的发展状态。第四,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状况。随着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具有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整个世界金融市场联成一体,信息传递四通八达,迅速及时,从而能够及时反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变化动向。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