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4638904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看注释,反复朗读全文。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 家, 家,是继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3注音并指出其意思:夫环而攻之:“夫”读 , 。米粟非不多也:“粟”读 , 。 攻亲戚之所畔:“畔”读 ,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委而幸之 ( ) 一词多义; 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以天下之所顺( )之 三里之城 封疆之界( )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 寡助之至( )利 地利不如人和( ) 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全体诵读课文,教师再范读。(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三)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四)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五)课文重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提示:陈涉世家等。)(六)提问:(1)道是什么?它和“人和”有何关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七)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 (2)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字词:多音字:夫;一词多义:利、道、池、兵、之、而;古今异义:亲戚、去。 (4)词性活用:域、固、威(八)小结: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九)当堂练习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解释一词多义: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以怪之矣( ) 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非不深也( )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死国可乎( )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十)拓展延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重点字词解释:天时 地利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是)天时不如地利 (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 (威)天下 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5.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6.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7.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