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合集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46207480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合集 语文教案模板合集 0 10 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整理的语文教案 10 篇。 语文教案 篇 篇 1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出示太空吃饭讲究多的材料,提出要求:仔细读读,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自读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想不想再多了解点呢?(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空,去那里看一看,感受一下它的奥秘奥妙与神奇。板书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交流疑问: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在太空会发生哪些奇妙有趣的事情? 师: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的太空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的探索产生足够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把握课文整体,理清课文思路;勾出不懂得问题等待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上来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科学问题。如:宇宙、蕴涵、青藏高原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交流不懂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将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三、书写生字。 在写字书上书写生字。 (设计题图: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指名读课文,提出要求: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太空趣事? 2、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学习重点打基础。) 二、学习课文 2 2- -4 4 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提问: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的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2、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如:描述太空睡觉与地球上的不同是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太空舱的周围设计成地球的景色,仿佛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4、师生将宇航员生活的密封舱内的设施、行走姿态和睡眠状况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写出,与地球进行对比。 5、将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相互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及口语表达方法。) 三、学习课文 5 5- -8 8 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如:从太空看上去,喜玛拉雅山清晰可见,甚至分的清哪里是森林、湖泊、哪里是平原、溪流。并理解甚至一词的用法。 2、借助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合一起感受热爱自己的家乡-地球的情感。) 四、拓展。 1、积累文中的好词句。 2、用自己的话介绍妙趣的太空生活。 板书: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太空舱内的特点:设施、行走、睡觉。 在太空舱观察到的景物:星星、月亮、太阳、妙趣横生 地球:最美丽。 语文教案 篇 篇 2 2 【教材简析】 我的发现抓住了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对联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 趣味语文安排了两项有趣的语文活动。第一项活动是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字的读法,将对联的意思表达正确。第二项趣味活动是读回文句。 【教学目标】 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想象画面,积累诗句。 3.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积累对联。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读课文边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启发学生:他们在对话中谈的是什么内容? 3.说说自己的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另外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读读,说说读后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熟读 (1)自己读一读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2)指名读,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每一副对联的大概意思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对联中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如:单个字相对,雾天,锁连;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对应,绿水青山,皱面白头;还有叠词的对应,处处时时。) 2.读读背背 (1)赛读 (2)背诵诗句。 3.扩展 (1)师: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第一、三副对联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的特点。 (2)选几则对联,让学生试着填字。 如:风吹杨柳千门绿, 润 万树 。(雨、桃花、红)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植树造林绿大地, 。(栽花种草美人间) (1)相关链接 第一副对联出自福建厦门鼓浪屿,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回文联是楹联中的特殊手法,其特点是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这副对联正读、倒读字序不变,且有对称美。 第二副对联出自浙江宁波天童寺,对联的字面意思是说:绿水本来有何忧愁,只因风一吹,才愁眉苦脸;青山怎么会老,但是雪一下,愁啊愁,愁白了头。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人看来却是含意万千,用拟人手法写景,手法独特,别具一格。 第三副对联出自浙江杭州西湖,是叠字联,也是回文联。联句立意新颖,用字恰切,放在西湖这一特定的景观中,非常贴切、自然。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人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第四副对联是清朝学者俞樾做的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涧联,用叠字的形式,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丁冬、高下做了特殊处理,景深语绝,读来余味无穷。 三、作业布置 背诵并抄写对联。 语文教案 篇 篇 3 3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的有关情况及说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能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 重 点 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难 点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重点字词 生字:骈 pin 死 槽枥 col 食 s马者 不外见 xin 词义:只辱 于 骈 骈死 或 尽粟 食 马者 是 马也 虽 有千里之能 外见 且 与常马等 安 求其能 策 之不以 其道 执 策 而临 之 无马邪 一词多义:食、以、之、其、策(语文书 p16-17) 、通假字:三级训练p10 六 2 (2)练习 2、朗读课文至熟,初步疏通,注意语气词也 3、简介及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韩愈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孟郊齐名。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4、说的文体特点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对.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注意句读,小组交流并解决生字词、词义 2、疏通课文,难点句子,疑难点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3、讨论: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千里马的命运如何?遭遇怎样?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那些?从文中找出来。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比喻什么?食马者比喻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它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 、文中哪句最能体现的思想感情,又凸现文章的主旨? 、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三、精讲释疑 解决自主合作问题 1、略 2、注意重点句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排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结合文后练习四) 3、讨论: 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的命运只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无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实。 、最能体现的思想感情,又凸现文章的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表达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愤懑与不平,对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的嘲讽与鞭挞。 、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为: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而且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是封建.的一大弊端。 四、目标达成练习,三级训练,( P9- -0 10 第六大题) 五、归纳总结 1、文章结构:(1)正面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2)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 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2、写作手法:托物寓意(教参 p42)。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人才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但通 篇无一字直接谈到人才。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巧妙地 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文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成功的作品。 六、延伸迁移 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在封建时代,如果没有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伯乐,确实什么样的人才也会被埋没。那么,在当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伯乐的作用?应该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金子。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事,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布置作业:1三级训练 2 背诵课文并默写 板书设计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论点) 借马论人 辱 名马 (现状 反证 ) 压抑人才 骈死 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结论) 埋没人才 语文教案 篇 篇 4 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 7 个生字;读写平静等 9 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