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5642606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知识点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知识点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点1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10·平凉高二检测)右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图解,图中的甲、乙、丙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解析】选B。由乙和二氧化碳库之间具有双箭头,可知乙是生产者,乙指向甲,乙和甲都指向丙,推出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2(2010·天水高二检测)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是(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蒸腾作用【答案】D。3(2010·柳州高二检测)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不过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世界性的物质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D含DDT的动物以前在施药地区生活【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世界性,DDT随水流到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导致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说明了DDT已加入世界性的物质循环。4(2010·潍坊高二检测)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准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水平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解析】选D。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食物网复杂,其自动调节水平强;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穴居动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循环流动;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是物质循环的关键,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都必不可少的。5(2010·绵阳高二检测)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相关。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判断,不准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当前大气中CO2的迅速增加主要与分解者数量增加相关C碳循环具有世界性,所以低碳生活方式应在世界范围推广D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解析】选B。自养生物可利用CO2合成有机物,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当前大气中CO2的迅速增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CO2可随大气流动,所以碳循环具有世界性,低碳生活方式应在世界范围推广;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如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6(2010·眉山高二检测)下列相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世界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CO2、SO2等物质在生物圈内的循环过程【解析】选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具有世界性;物质循环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的循环过程。7(2010·敦煌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是(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低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解析】选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水平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受破坏水准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不能直接说某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或低。以往认为“一般地说,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是不确切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抵抗力稳定性高,在相同外界环境条件下,其恢复力稳定性低。8(2010·北海高二检测)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答案】B。9(2010·雅安高二检测)天然森林中的马尾松很少发生虫害,而人工马尾林却常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从生态学上分析,主要原因是( )A人工马尾林的营养结构简单 B人工马尾林的适合性差C人工马尾林的抗虫害水平差 D人工马尾林适合松毛虫繁殖【解析】选A。天然森林中,物种多,食物网复杂,使其自我调节水平强;人工马尾林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水平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破坏。10(2010·通州高二检测)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解析】选C。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C中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最不明显,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11(2010·攀枝花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几种类型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高B城市生态系统要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同时会对其它生态系统产生强烈干扰C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在水分调节方面的巨大作用因而有“绿色水库”之称D农田生态系统如果失去人为的控制将会很快退化【答案】C。12(2010·乌海高二检测)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它更适应环境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解析】选B。过度放牧导致牧草大量减少,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家羊不是外来物种,与野生黄羊一样都吃草,二者属于竞争关系。合理放牧,既能保证草原被充分利用,又不至于破坏,保护草原生态有利于发展牧业。13(2010·东阳高二检测)下列四种方法中,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方法是( )A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D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解析】选A。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多,某种生物消失,可由其它生物代替,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内生产者的数量一般应高于消费者的数量;只增加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会使生产者提供的食物供不应求,生态系统崩溃。14(2010·龙岩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解析】选B。有的生物只能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A项错;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B项对;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可以延长食物链,把人类不能利用的废弃物经过分解者的利用,为人类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提高,C项错;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15(2010·海水高二检测)下列各项中,无法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一个湖泊中所有消费者的总能量低于生产者的能量B一片经济林的采伐量小于其生长量C一片草原的实际放牧量低于其满载畜量D一块稻田补充的氮元素量小于人们从收获稻谷中带走的氮元素量【解析】选D。一个湖泊中生产者的能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总能量,一片经济林的采伐量小于其生长量,一片草原的实际放牧量低于其满载畜量,可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若一块稻田补充的氮元素量小于人们从收获稻谷中带走的氮元素量,会使稻田中氮元素越来越少,将无法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二、非选题16(2010·来宾高二检测)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下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_。(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细菌等生物作为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_建立的。【解析】“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桑、稻,它们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不可缺少,桑喂蚕,蚕粪、猪粪喂鱼,塘泥肥田,鱼粉、稻秆及糠喂猪,猪粪尿肥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生产出了粮食、鱼肉、蚕丝供人类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桑、稻 (3)分解者 (4)能量利用率 (5)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17(2010·树德高二检测)下图是生物圈中不完整的碳循环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A、D分别为 、 。(2)过程为 ,完成过程的能量来源是 。过程是指 作用,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以 形式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内是以 形式流动的。(3)指出上图作为碳循环图解的不完整之处: 。(4)导致目前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是图中的 造成的。(用序号表示)【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把CO2和水制造成有机物和氧气,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释放大量CO2造成的。答案:(1)生产者 分解者(2)光合作用 太阳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O2 含碳有机物(3)A、B、C都应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气体X(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