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111207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5626996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制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111207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会计制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111207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会计制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111207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程教育学院会计制度设计期末复习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制度设计教材信息名称财务与会计制度设计理论与实务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作者柳延峥,段春明版次2011年8月第2版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出自提供的在线练习题。二、主观部分:(一)名词解释1会计制度 12物资管理 参见P483. 财产清查 4内部控制制度 参见P78,175不相容职务 6. 内部牵制 参见P797授权批准控制 8账务处理程序 参见P156,259全面预算管理 10责任会计 参见P351(二)简答题1.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参见P14-P15一、准备阶段:成立设计小组、提出设计要求和开展调查研究。二、设计阶段:拟定设计大纲、设计编写和讨论定稿。三、试行阶段。四、修正阶段。五、审定阶段。六、执行中完善修订阶段。2.企业财务与会计组织机构合设与分设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主要阶段参见P78-P804.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5.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 参见P1646.企业财务报告设计的原则 7.存货取得环节有哪些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 参见P1928.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9.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内容 参见P340-P34110.责任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三)业务题1某制造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设有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销售及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工人工资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该企业尚有一幢厂房正在建设中。请为该企业设计一张工资费用分配表。考核知识点:工资业务原始凭证的设计 2A公司为一制造业企业,请为该企业设计原材料明细账。考核知识点:明细账簿的设计 参见P1523绘制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图并简要说明各步骤。考核知识点: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程序图见第6章课件 文字说明 4B公司为小型民营企业,请为该公司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考核知识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参见P186-P1875. C公司是一大型国有企业,采用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请为该企业设计财务与会计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用图示表示并作简要文字说明。考核知识点:财务与会计机构的设计 6请为某小型广告设计服务公司设计有关的会计科目(要求按会计要素分类并写出会计科目名称,不必写出编号)考核知识点:会计科目的设计 参见P113-1141.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综合性会计制度: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特点:普遍适用性、内容的概括性和原则性、强制性; 3. 业务性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 4. 特点:适用于某一类企业或某一类业务、可操作性强、技术性强、规范对象是会计工作的客体。 5. 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 特点:规范对象是会计行为主体,而不是会计业务;体现政府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和要求。 6. 统一会计制度: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 7.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主体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 8. 会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9. 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营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相对应的是预算会计制度。 10. 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它包括:行政总预算(政府)会计制度、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1. 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各种规范。 12. 会计监督制度:对会计核算结果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查和验证的会计规范。 13. 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息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实际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14.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 15.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16. 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是指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其对象是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工作过程就是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即:在一定的规范之下,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会计业务手续、会计组织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进行系统规划,也就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设计企业具体的会计制度。 17.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18. 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负责,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等。 19. 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实际上是计划阶段。 20. 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 21. 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是指对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用一定的形式予以反映和表述。 22. 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 23. 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24. 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25.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26. 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但只适用于政府部门。 27. 设计方案:是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可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 28. 设计类型与方式:设计类型由企业所在行业特点、企业经济性质、企业规模来确定。设计方式包括:单独设计、共同设计、集体设计、会议设计。 29. 全面设计:为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在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收购后的企业里需要进行全面性会计制度设计。 30. 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可分为补充性和修订性。 31.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32. 设计思路: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 33. 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企业会计功过的只能部门,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会计人员组成 34. 内部控制制度: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 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35. 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声场、加工和传递真实可靠、及时有效。 36. 控制性原则:是指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必要的查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有效的监控系统。 37. 企业内部银行:是相对独立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职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 38. 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会计与财务合并):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39. 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经理为主管,以审计部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40. 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41. 企业内部银行:是相对独立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只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 42. 总会计师: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规定设置的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负责人。 43.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 44. 内部核算:运用货币结算形式,把企业的业务部门、车间、职能科室的经济核算统一组织起来,使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形成买卖关系,使企业内部的各个核算单位之间按等价交换原则统一通过企业内部银行进行结算,以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和完善企业内部核算机制、定额考核制度以及内部价格体系,提高下属部门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45. 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46. 会计与财务分设: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反映、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分别有会计部和财务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47.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8.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49.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利,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50. 损益: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项收入、各项支出相抵后的结果。 51.  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 52.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 53. 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54. 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55.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56. 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57.  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58. 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59.  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60. 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 61.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62.  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63.  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 64. 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65.  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66. 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67.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68.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 69. 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即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给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合适的名称,这就是会计科目。 70.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71.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72. 通用记账凭证:可通用于反映收付款业务及转账业务的凭证。 73. 会计账簿:企业经济信息绝大部分分散于会计凭证之中,相互独立的会计凭证无法连续、 系统、完整地提供某一会计事项的全部信息,因此需要设计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帐页,即账簿,用来序时的、分类的记录和反应有关经济业务,把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74. 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也称日记账。 75. 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76. 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全面的登记一个单位的经济 业务发生的情况,它是由原始的日记账簿和分录簿相结合而成。 77. 特种日记账:把专门反映某些重要的、经常发生的业务,从普通日记账中逐步分离出来的日记账成为特种日记账。 78. 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有总分类和明细分类账。 79. 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80. 联合账簿:将序时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日记总账 81.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82. 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包括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83. 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总凭证,然后根据江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一类是凭证汇总核算形式,一类是账薄汇总核算形式,前者又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84. 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85.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款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86. 库存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金,不包括企业各部门借用、尚未报销的备用现金。 87. 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88. 交易性金融资产: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如: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其他投资。 89. 对外投资职责分离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90. 经纪人通知书:企业投资经纪人进行投资活动的书面记录。 91. 投资合同或投资协议: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与被投资单位签订的表明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 92. 交割单:又称证券成交报告单,是企业在证券市场购入和售出股票、债券、基金,由证券公司出具的、表明证券成交的原始凭证。 93. 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94. 固定资产卡片:为了反映和监督每期固定资产而开设的专用式明细账。 95. 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96.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97. 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 98.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99.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100.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101.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102. 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该文件一般记载的内容有:债券发行的标准,债券明确表述的利息率,受托管理人证书,对偿债基金、利息支付、本金返还等的处理。  103.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104. 银行借款报告单是对企业各种银行借款的借入、偿还和结欠情况进行详细反映的报表。 105. 债券资本:也成债务资本、借入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 106. 股权资本:亦称权益资本、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 107. 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 108. 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109. 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110. 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中长期成本预测:是指企业在一个较为长远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中,正确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预测在生命周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由于采用各种战略性规划所导致的企业成本水平的变化。 111. 生产过程中短期成本预测:是指科学合理的制定一定时期的企业成本规划,为有效控制成本水平变动提供依据,属于企业一项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112. 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在一个较为长远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中,从成本的角度对各种生产经营方案作出评价和选择。 113. 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包括进行零部件自制或外购,产品最优组合、生产批量等成本决策,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畴。 114. 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115. 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包括进行零部件自制或外购、产品最优组合、生产批量等的成本决策,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围。 116. 成本决策: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117. 成本预算: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118. 标准成本: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119. 成本分析:根据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同行业成本水平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查明成本超支责任。 120. 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归集、分配费用并计算其成本的过程。 121. 基本生产:为完成企业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 122. 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等。 123. 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 124. 制造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然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和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25. 多步骤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在工艺上可以间断,可以分散不同时间、不   148同地点的产品生产。 126. 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127. 交互分配法:首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经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的一种分配方法。 128.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29. 分批法:以所生产的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30. 分步法:以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31. 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132. 限额领料单:一种多次使用的领料凭证,适用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主要有原材料及主要材料。 133. 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先计算各步骤发生生产费用中 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然后由财会部门进行平行汇总,形成企业最终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134. 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其环节包括:接受顾客订单、批准销售折扣和赊销信用、填制销货发票、发运商品、核算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及销货这让、处理坏账等内容。 135.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用来登记应收账款入账时间长短,估计坏账损失的管理表格。应收账款的账龄越大,收回账款的可能性越小,需要提取的坏账准备率较大。 136.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137.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它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138.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139. 对内报表:是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会计报表。 140. 对外报表:按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包括四表一注,其具体格式、编制方法和报送时间均有统一规定。 141. 财务状况分析表: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各自总额中所占比重及报告期和上期比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报表。 142. 经营成果分析表:主要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构成经营成果的各项目本期是技术与计划数或上期数或上年同期实际数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报表 143. 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144.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5.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6.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年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7. 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148.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149. 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 150. 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151.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保持原有形态不确定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企业刚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 152. 流程图法:业务流程图利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企业某项业务的工作步骤、先后次序等情况。 153. 收料汇总表:由会计部门根据已经审核的收料单、自制材料和废料的材料交库单、委托加工收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整理时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归类汇总编制。 154. 定期定货:订货时间固定而订货批量不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定期订货因订货时间固定,适用于签订定期合订货同。 155. 定量订货:订购时间不固定而订购批量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适用于签订一次性、协议性合同或向市场订货。 156. 发料汇总表:由会计部门根据已经审核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发料单、销售材料发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归类汇总编制。 157. 存货成本的后续计量: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由于各种存货是分次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的,要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需要选择一定的计价方法。发出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有许多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1、投资业务的监控需要设计哪些制度?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制度? 为实现投资业务监控与核算办法设计的目标,首先必须建立投资业务的监控制度。这些监控制度主要有:(1)职务分离制度;(2)投资调查审批制度;(3)财务分析制度;(4)投资取得、保管和处置控制制度;(5)投资核算控制制度。 2、简述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 企业效绩评价主要是通过效绩指标体现。设计依据有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企业经济效益,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导指标。二是运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制定基本评价指标体系。三是采用因素互补方法,建立修正指标体系。四是借鉴国外评价经验,应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责任会计制度的设计应遵需哪些基本原则?实施责任会计有哪些目的? 在设计责任会计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责任主体原则。使各级管理部门在充分享有经营决策权的同时,也对其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按各级管理部门设置相应的责任中心建立责任会计的核算。(2)可控性原则。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与评价,必须以责任中心自身能够控制为原则。如果一个责任中心,自身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可实现的收入或发生的费用,也就很难合理地反映其实际工作业绩,从而也无法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奖惩。(3)目标一致原则。当经营决策权授予各级管理部门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成各责任中心的具体目标。必须始终注意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因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4)激励原则。要求对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责任预算的确定相对合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合理、切实可行。二是经过努力完成目标后所得到的奖励与所付出的努力相适应。(5)反馈原则。必须保证以下两个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一是信息向各责任中心的反馈,使其能够及时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偏离目标或预算的差异;二是向责任中心的上级反馈,以便上级管理部门做出适当反应。(6)重要性原则。注意在全面中突出重点,注意成本效益性。通过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责任会计制度,可达到以下目的:(1)设置责任主体,落实经营责任;(2)编制责任预算,分解经营目标;(3)完善责任核算,监控责任实施;(4)编制责任报告,考核责任业绩,揭示经验教训。 4、成本费用中心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成本费用中心有两种类型,即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标准成本中心通常是指,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的估算出该部门成本发生的数额的成本中心。其特点是投入量与产出量有密切关系,可通过标准成本或弹性预算加以控制。费用中心一般是指由部门经理决定其费用发生数额的管理部门。其特点是投入量与产出量没有直接关系,它是以控制管理费用为主要的责任中心。 5、确定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在设计分配标准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分配标准应与待分配的生产费用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2)选作分配标准的项目必须是数据资料易于取得、易于计量且计算工作量不大的。(3)分配标准的选择要有利于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4)分配标准一经选定,要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6、简述在总则中规定会计工作任务的意义及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任务的内容。 会计工作任务的规定对促进和加强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指导财会教学工作都起了积极作用。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任务的内容:(1)进行会计核算。(2)实行会计监督。(3)预测经济前景。(4)参与经营决策。(5)考核经济责任。 7、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实施应由哪些步骤构成?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实施步骤如下:(1)正确制订成本标准;(2)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差异;(3)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5)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6)进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8、为什么要进行会计科目的修订与补充? 会计科目修订与补充的原因:(1)经营管理体制的变化。如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国有独资企业改为股份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实收资本”科目,就应改为“股本”,同时还应设置“资本公积”等科目,各科目的明细科目也应作相应变更。(2)财税管理体制的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使有关资金、贷款、税款交纳的科目,也应作相应变更。(3)信贷结算制度的变化。相应改变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也应作相应修改。(4)业务经营政策的变化。企业如实行分其收款销售业务,就需要增设“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允许削价处理商品,就需增设“商品削价准备”科目。(5)经营管理工作的变化。如企业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就需要建立责任会计,企业的明细核算就需要作出相应修改或补充。另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修改与补充也要求企业会计制度相应修改加以适应。 9、简述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四种关系。 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分为以下四种:(1)控制。控制指一个企业能够统驭另外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借此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2)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即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行使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权。(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4)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10、简述内部会计报表的特点。 (1)报表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内部报表的信息使用者是特定的企业,是特定的部门或人员,是为了特定的管理要求设计的,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报表指标的多样性。内部报表是为特定管理需要而设计的,偏重于分析和评价。因此,采用的指标不仅有价值指标,而且有实物指标;不仅有绝对指标,而且有相对指标;不仅有定量指标;而且有定性指标。(3)报表期限的灵活性。内部报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既可按年、季、月定期编制,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不定期随时编制。 11、简述对外会计报表和内部会计报表设计的原则? 对外会计报表设计的原则包括:(1)报表指标体系要完整;(2)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3)简明易懂,便于编制。内部报表设计的原则包括:(1)报表指标必须适用;(2)报表内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分析;(3)编报时间要求及时。 12、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设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优缺点。 按直接法设计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预测企业现金流量的未来前景;采用间接法设计现金流量表的优点是便于对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进行比较,了解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净利润的质量。 13、备用金管理制度的设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备用金管理制度的设计内容:(1)设置批准制度。(2)定额管理制度。(3)日常管理责任制度。(4)清查盘点制度。(5)审查入账制度。 14、企业为什么要与银行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核对? 企业与银行对账的原因:第一,银行存款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它由银行负责保管;第二,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账项往来频繁,双方都可能出现差错;第三,银行存款的收付有多种转账结算方式,会出现未达账项而不能及时如账或没有入账,是企业无法准确掌握银行存款的实际数额。 15、简述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它是成本核算控制的基本条件,主要有:(1)定额管理制度。(2)原始记录制度。(3)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清查制度。(4)内部计划价格制度。 16、进货凭证及其流转程序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进货凭证及其流转程序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有利于加速货物流转,提高工作效率;(2)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防止差错和损失;(3)保证企业内部各关节及时取得所需的业务资料与核算资料;(4)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5)保证及时、正确的组织会计核算。 17、进货业务监控制度如何构成?进货业务监控中的职务分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进货业务监控制度设计的基本要点:(1)职务分离制度。(2)存货采购的请购单控制制度。(3)订货控制制度。(4)货物验收控制制度。(5)入账付款或应付账款控制制度。(6)会计稽核与对账制度。职务分离制度主要包括:(1)在请购单中,对需要采购的存货品种、数量由生产或销售部门、保管部门根据需要量和现有库存量共同制定,然后叫采购部门进行公开询价。(2)采购合同应由生产或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律部门会同供货单位共同签订。(3)存货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存货的验收保管。(4)存货的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会计记录。(5)采购人员应与负责付款审批的人员相分离。(6)审核付款人员应与付款人员相分离。(7)记录应付账款的人员应与负债付款的人员相分离。 18、存储业务监控制度设计的基本要点。 目标:(1)对存货正确计价并保持账实相符,合理揭示存货方面的财务状况;(2)保证恰当的存货储备量,实现既能满足生产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资金占压,促进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3)保证存货的安全。基本要点:(1)落实保管责任制度;(2)建立严格的存货收发和计量制度;(3)采用永续盘存制,加强对各项存货的控制。(4)健全实地盘点制度。(5)实施存货保险制度。(6)建立库存存货质量管理制度。(7)确定恰当的存货明细分类账户分户方法。(8)健全存货明细账设置。商品储存指标有业务部门的“可调库存”、仓库部门的“保管库存”和财会部门的“会计库存”三种口径。listing serial number program name 1 training program 2 file program 3 records program 4 communication and consultations program 5 engineering bid management program 6 tender file contract review program 7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management progra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