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450141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2013-5-11 16:18:54把握机遇 强化建管 奋力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新跨越“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丹治”工程的建设情况向大会作简要汇报:一、一期工程建设情况我市一期“丹治”工程涉及丹江口、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和武当山特区,共计7个县(市、区)46个项目区、234条小流域,总投资10.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39平方公里。自2007年启动实施以来,在水利部、长江委、水利厅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抢抓项目建设机遇,以“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目标,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治理思路,市县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了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占计划的100%,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38平方公里,占批复任务的100%。其中,坡改粮梯5505公顷,坡改果梯4859公顷,蓄水池2719口,排灌沟渠2213公里,沉砂池3116个,田间道路731公里,谷坊489座,拦砂坝100座,退耕还生态林29713公顷,退耕还经济林38647公顷,荒山造生态林35073公顷,退耕还草320公顷,等高植物篱22893公顷,整治河堤40公里,新建河堤130公里,整治塘堰278口,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26816公顷,建省柴灶2934个,沼气池3817个,封禁标志牌170与控制面源污染并重,推动了“丹治”工程顺利实施。丹江口市率先开展了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探索,通过“三道防线、五级防护”实现了技术含量的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二是提升了水保工程的社会形象。为破解贫困地区配套资金难筹措的问题,我市库区各县市采取“政府搭台,部门唱戏,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将相关部门资金集中到一起办大事、办实事,发挥整体效益, 顺利建成了大批水保民心工程,社会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三是提升了水保工程的综合效益。我市“丹治”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改梯及配套工程为突破口,将工程措施与植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益,建设集中连片、高质高效的样板工程和精品流域,工程三大效益明显提升。四是提升了生态治理效率。我市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面积已达3251平方公里。在我市降水量700-1000mm的丹江口库区推行生态自然修复的措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态修复效益日益显现。五是提升了建后管护水平。工程验收合格后,各项目县市按照预先确认的产权,及时把工程移交项目乡镇,再由乡镇与受益单位和群众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确保了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三)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进退结合。对小流域5-25的坡面进行综合整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之能够持续满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需要,再对大于25的坡耕地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达到以进保退,以退促进的目的。二是上下结合。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的链条式作用过程,在规划和治理上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坡面,后沟道”的顺序进行综合治理。三是堵疏结合。“堵”就是通过植树和工程措施,拦蓄径流和泥沙,发挥蓄水保土作用。“疏”则是理顺坡面和沟道的排水系统,防止径流的冲刷破坏,使洪水能够畅其流,尽其用,得其利。四是点面结合。各县市积极推行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每个项目区要有精品小流域,精品小流域建设要体现“三道防线”和“山、水、林、田、路,拦、截、蓄、灌、排”的综合治理理念,以指导和辐射项目区内小流域建设;五是防建结合。防服务建,建促进防。全市上下始终把“防治水土流失”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丹治”工程实施以来,每条流域均设立了流域标志碑、封禁治理牌、永久性宣传标语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激发了干群建设水保工程、爱护水保工程的激情和意识。(四)打造了“五大”工程。一是打造了“粮仓”工程。近年来,我市丹江口库区各地以基本农田为突破口,按照重点治理,规模治理,连续治理的办法,共完成石坎坡改粮梯5743公顷。郧西县香口小流域华家坡通过连续的治理完成坡改梯面积635亩,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118公斤增加到现在的168公斤。二是打造了“钱袋”工程。各项目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向山林资源要效益,累计实施退耕还经济林37613公顷,经济林+等高植物篱共计22912公顷。竹山县擂鼓镇田家河小流域133公顷坡耕地采取金银花套种木瓜模式,每亩产值达2190元,年均亩产净收益1390元,年增收277.3万元,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出路。三是打造了“着装”工程。我市一期“丹治”工程共完成了退耕还生态林32240公顷,荒山造生态林34743公顷,退耕还草722公顷,封禁治理3251平方公里,为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四是打造了“减灾”工程。一期“丹治”工程共兴修旱地蓄水池(窖)3392口,整治、新修塘堰312口,排灌沟渠2493km,增加蓄水1.9亿立方米,为群众排涝抗旱、减灾保收打下了基础。五是打造了“保安”工程。“丹治”工程共整治河堤34.19km,新建河堤113.15km,新建谷坊736座,拦沙坝102座。这些工程有效保护了坡下基本农田和村镇设施,也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被喻为“保安”工程。(五)取得了“五大”成效。一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通过治理,我市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过去的1.19万平方公里下降到9026平方公里,强度以上流失普遍降至中、轻度,强度以上流失面积由4287平方公里下降到2542平方公里,项目区年平均侵蚀模数由4454t/km2.a下降到3368t/km2.a,年拦蓄泥沙量2266万吨,年拦蓄径流量1.9亿m3,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有效地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二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丹治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标准坡改梯工程的实施,库区粮食总产量由原来28916万kg增加到30200万kg,年增产粮食近1300万kg,有效保障了项目区群众和后靠移民口粮问题;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各项目县市区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成、壮大了柑桔、茶叶、香椿、核桃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为库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预计这些产品进入盛产期后,各类果品产量年将增加超过2.2亿kg,茶叶年将增加超过70万kg,将给库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社会效益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