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中国近现代音乐史.doc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2761155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训练中国近现代音乐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训练中国近现代音乐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训练中国近现代音乐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创刊音乐杂志。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明月歌舞团:中华歌舞团解散后,黎锦晖为了继续他的歌舞艺术活动,于1930年初组建了明月歌舞团。作为专业演出团体,明月歌舞团伴随黎锦晖此后长时间的音乐活动,对于普及推广歌舞音乐,包括对扩大黎锦晖的“家庭爱情歌曲”的影响,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人民音乐家聂耳及白虹、黎锦光、周璇等一大批艺坛名人都曾经在这里学习、演出过。青主(1893-1959)1912年留学德国,学习法律,兼习钢琴及作曲理论。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9年起担任国立音专乐艺社刊物乐艺季刊及校刊主编,他的大部分音乐美学著作大部分音乐美学著作均成于此时。代表性论著有美学性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以及他为音乐艺音乐教育等刊物所写的几十篇评论文章。他的乐话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集中探讨音乐美学问题的第一批代表性著作。这两部著作中的核心思想是所谓“音乐是上界的语言”这个命题,青主很重视音乐不同与其他具体艺术的特殊性,他强调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是反映人类灵魂的形象艺术,是反映人类复杂的情感的艺术,并且是时间的艺术。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27年,蔡元培实施其大学院计划,在上海创立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蔡元培出任院长并总理全院院务,1929年,在大学院计划夭折的情况下,该校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学制和课程设置,基本上仿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办学体制,其建院章程中提出了“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的宗旨;到1928年秋,设预科、本科、专修科等。专业有理论作曲、钢琴、管弦乐器、声乐、国乐等。教师大多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音乐家。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除萧友梅外,黄自等人也为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建立到1949年,历尽苍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音乐家,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恨歌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大型“清唱剧”。清唱剧长恨歌取材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并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标题,在剧情结构与段落布局方面,还参照了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全剧共分10个乐章,但作者只完成了其中的 7个乐章,其中的第4、7、9三个乐章因故未能完成。 黄自创作这部清唱剧,一方面是为了填补当时我国合唱教材中“中国作品”的缺乏,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的描写,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李隆基“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进行了批判,有“针砭时弊”的积极倾向,反映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不满,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长恨歌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清唱剧,作品的主题形象和艺术构思清晰集中,场景音乐的设计方面也比较细致,各乐章之间的对比也比较鲜明,特别是合唱部分中对音乐民族风格和复调的处理具有很高独创性。其中第2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用扩大了的“二部曲式”写成;第3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和“分节歌”写成,描写了边关警报;而第8乐章“山在虚无飘渺间”是采用“二部曲式”写成的女声三部合唱。春江花月夜旋律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琵琶曲夕阳箫鼓。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取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潮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而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首次将这首乐曲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经过改编后的春江花月夜,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犹如一幅美丽、淡雅的风景画卷,形象地描绘了春江迷人的月夜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全曲共分十段 “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风回曲水”; “花影层台”; “水云深际”; “渔歌晚唱”; “洄澜拍岸”; “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 “尾声”。全国解放后,又经过多次整理改编,使这首乐曲更臻完善,深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乐话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中乐话是一部以书信体写成的音乐美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青主非常推崇当时西欧“表现派”理论家赫尔曼巴尔( Hermann Bahr)的主张, 认为音乐是一种“上界的语言”(即“灵魂的语言”),“是最高、最美的艺术”。他认为,一切形体艺术即使能唤起人们的幻想,但“总是带有多少物质的成分,不能够引我的灵魂完全超出于物质之上,到虚无飘缈的上界去!而只有音乐才能够把那条直达上界的光明的路告诉我,他是能够满足我的灵魂的要求”等,因此要以“音乐当作是新的、爱的宗教”。30年代,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师生都有哪些创作及论著,对当时音乐界有何影响? 30年代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是当时专业音乐创作、教学、演出的中心,集中了一大批具有较扎实音乐理论、作曲技术的专业音乐人员,如黄自、青主、应尚能、周淑安等教师,及贺绿汀、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等学生。他们当时创作了许多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音乐作品及音乐理论著作。 有关黄自的创作情况已在第135题集中阐述,故不重复。 青 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早年留学德国,学习法律,旁修哲学和音乐,后回国投身北伐革命。1927年被汪精卫以“著名共党”通缉而“亡命乐坛”六年,并改名青主,直至1934年才恢复原名。其“亡命乐坛”的六年是在国立音专度过的,当时他出任“音专”校刊音及学术刊物乐艺的主编。1930年他相继出版了我国近代史上较早的两部音乐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就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功能、音乐的民族性等问题做了较系统的论述。另外,在创作方面,青主写下了许多艺术歌曲,其中大多是为古典诗词语曲。如为苏东坡的岗念奴娇赤壁怀古谱写的大江东去及为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词卜算子谱写的歌曲我住长江头等均是他的代表作品。 应尚能和周淑安都是当时国立音专的声乐教授,他们为了教学需要,创作了不少具有相当影响的声乐作品,如应尚能的吊吴淞和周淑安的纺纱歌等。 贺绿汀(19031999)1931年入国立音专学习作曲,师从黄自。1934年俄籍著名作曲家齐尔品在国立音专举办了“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头等奖和名誉二等奖。其中牧童短笛将优美的民歌旋律加以对位化的处理,使乐曲具有一种中国式的田园诗情和意境,它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的杰作。此后贺绿汀的音乐创作集中在电影音乐上,他先后为当时的十余部电影配乐,并创作了秋水伊人、春天里、四季歌等多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抒情歌曲。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他又创作了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垦春泥等许多优秀的抗战歌曲。 刘雪庵 (19051985)30年代曾在国立音专师从黄自专攻作曲,当时他的创作大多是学校歌曲。抗战爆发后,他创作出了著名的抗战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以及抒情歌曲红豆词、飘零的落花等。这些歌曲由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抒情易唱,旋律优美,而广为流传。另外,他也为当时的进步影片十字街头、孤岛天堂及一些商业性的影片作曲,因此产生了一些良莠you不齐的电影歌曲,特别是像何日君再来、早行乐等歌曲,在当时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与贺绿汀、刘雪庵一样,陈田鹤、江定仙当时也在国立音专师从黄自学习作曲,后人称他们为黄自“四大弟子”。受黄自影响,他们的创作大多为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古诗词歌曲及合唱作品等,在风格技法上也与黄自较为接近。如陈田鹤的采桑曲和江城子,江定仙的静境和岁月悠悠等。 总的来说,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不可能使这些音乐家集中全部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才华,所以大多数音乐家的创作仅限于声乐作品,器乐作品较少。但他们在声乐创作中所显露的技术水平相才华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因此他们的创作影响着当时中国的专业音乐发展方向相水平。、王光祈的生平和他的音乐理论研究。(1891-1936)1920年赴德国留学,起初研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后转学音乐。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王光祈的论著大体可分两大方面,一、向国外音乐界介绍中国音乐和向国内音乐界介绍外国音乐的理论知识,主要著述有:欧洲音乐进化论声音心理学等。可以看出他已大大超出过去一般局限于基础乐理和基础和声理论的一般介绍,而是着眼于从文化学和音乐学的角度向国人进行更深入、广泛的介绍西洋音乐与西方社会的生活、文化的联系,以及其发展的规律、经验。二、王光祈进行了有关中国音乐、东方音乐,以及有关中西音乐比较的研究,主要著述:东方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关于东方音乐的研究和中西音乐比较的研究,是王光祈将西方创立不久的“比较音乐学”的方法,用以考察世界东西方音乐之异同的开创性的研究。他主要从亚洲各国民族音乐的律制和调式的规律性的分析与欧洲音乐进行比较,从中提出了“世界三大乐系”(及“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关于中国音乐的研究,王光祈侧重在古代音乐史的领域,比较重要的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和中国音乐史两部史学性的著作上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他十分重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音乐是“人类生活的表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 他理想建立中华民族自己的“国乐”并提出了制成这种国乐的办法、内容和目的。v 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意义:v 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这一领域中努力进行认真探索的理论家,他的音乐理论从其民主爱国主义思想出发,基本上沿袭了中国古代优秀音乐美学思想传统,并运用了西方一些科学方法,有些理论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也还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黎锦晖的生平和他的音乐贡献。(1891-1967)他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并在中学学习西洋音乐理论和许多学堂乐歌。“五四”运动前后他曾做过报刊编辑、教师,开始研习“国语”。1920年后他被聘为中华书局编辑所国语文学部部长,并兼任教育部所办的“国语专修学校”校长和著名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的主编。20年代后期及30年代他在进步人士的支持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是当时歌舞界、电影界红极一时的歌舞团体,为我国歌舞音乐事业的发展以及早期歌舞演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黎锦晖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为改革学校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而热心从事儿童歌舞创作。20年代他共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以及数量众多的歌曲、舞曲等。特别是他的儿童歌舞音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的数十年一直在全国广泛地流传着。论述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音乐及历史意义?答: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舞剧的熏陶之下的,新的戏剧音乐的形成的探索,他的作品颇具童谣风,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情绪,刻画儿童的可爱形象,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作品在海外,东南亚一带也有较大影响,他的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刘天华在音乐创作方面,刘天华一生写了10首二胡曲、3首琵琶曲、2首丝竹合奏曲都是在这时创作或改编定稿发表的的。他开拓了二胡独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刘天华的二胡曲在题材内容方面规纳起来有以下二个方面: 揭示了处在“五四”到30年代初期我国许多知识分子对反动统治不满和当时阴暗重重的生活现实。其作品有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等。病中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借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从中流露出他迫切渴望从自然景物中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其作品有月夜、空山鸟语、闲居吟等。而在光明行、良宵、烛影摇红、歌舞引(琵琶曲)等作品中则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光明和幸福的憧憬,说明了他对社会前进、对生活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光明行可以说是他全部创作中色调最明朗、情绪最乐观的一首作品,它在我国当时整个民族器乐创作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刘天华二胡创作的特点和尝试: 在创作上,这些作品主题都富于鲜明的标题性; 乐曲音调和曲式结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时还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丰富了我国民族器乐语汇;既采用了散板(如悲歌)和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如空山鸟语)等中国传统器乐因素,又成功地吸收了西洋音乐常用的“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如光明行)等因素。 充分发挥了二胡的表现力和特点;在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二胡音乐注入时代精神,在他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而又看不到光明前景的彷徨、苦闷心情。病中吟悲歌等都属此类。 借用了其它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西洋乐器小提琴的跳弓、颤弓、换把等演奏手法,扩大了二胡的表现力;借鉴吸收其他中西乐器的演奏技术,如类似古琴演奏的泛音(如良宵),小提琴的某些功法(如光明行)等,大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把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搬上了音乐独奏舞台。新式音乐社团比较重要的音乐社团“北大音乐研究会”(北京);“中华美育会”、(上海);“北京爱美乐社”(北京);“国乐改进社”(北京);“大同乐会”(上海)等。特别是上海的“大同乐会”,从1920年发起组建到40年代,是这些音乐社团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一个民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团结和组织了一大批民族音乐家,在挖掘、整理和推广我国的传统音乐以及在民族乐器的改革方面也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音乐社团性质:业余性质,但其宗旨基本接受了蔡元培提出的有关“美育”的主张,在当时对反对封建文化和旧思想的束缚,对推动新音乐的传播和促成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音乐社团的作用:是我国早期的一批音乐“学校”。这些“学校”对于介绍、传授现代音乐知识技能,对于活跃城市知识分子的音乐生活和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启蒙和奠基的作用早期的专业音乐学校和音乐科、系1920年 9月在北京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科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0年成立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2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1926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的音乐系,上海美专的音乐系,上海艺术大学的音乐系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论述萧友梅的艺术创作及其对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答:萧友梅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创立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负责筹建国立音乐院,后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他又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的作曲家.作有近百首歌曲,两部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在多种音乐体裁的运用上富于开创性,把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主要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等.简述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1892-1982)早年曾留学美国,以语言学著名,兼学音乐。曾获物理学、哲学、文学、法学、人文学等博士学位。由于他酷爱音乐,在留学期间就已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1915年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发表最早的中国钢琴曲。此外,他在二三十年代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如歌曲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等,及著名合唱曲海韵。赵元任作品大多选用“五四”时期胡适、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带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爱国精神,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曲调优美流畅,富于浪漫气息。由于他在从事语言学研究时曾到中国各地去调查方言,接触过不少民间音乐。因此,在其音乐创作中对和声的民族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另外,作为语言学家他在创作中十分注意歌词声调、语言音韵的特点,并注意吸收民间音乐语言,使作品很口语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海韵是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其中分别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代表作为旁观者的诗翁、主人公的女郎和背影大海。音乐生动地表现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1其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著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2其独唱歌曲题材突出的反映了“五四”精神。3在歌曲的民族风格创造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4他的独唱歌曲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格多样,富于创造性。5注意歌曲伴奏音乐的写作。6其歌曲创作具有舒伯特音乐风格的某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