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2759167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36分)本卷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忖度(cn) 肄业(s) 棱角分明(ln) 间不容发(jin)B迂腐(y) 倾轧(y) 宁缺毋滥(nn) 如法炮制(po)C攒射(cun) 威慑(sh) 淡泊名利(b) 不胫而走(jn)D倾圮(p) 濒危(bn) 人才济济(j) 一哄而散(hng)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由于某种原因,原定的演出_了,俗话说,好事多磨,相信不久我们将会看到更精彩的演出。“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_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在艺术形象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竞技体育,_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长远建设和良性发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A延迟 原先 纵然 B延缓 原本 固然C延迟 原本 固然 D延缓 原先 纵然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B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C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逗她说话了。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涵着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B年仅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3月31日前去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领取了凤凰卫视授予的“影响世界华人”奖杯。C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论“自然美”任继愈美学界中国外国都有人主张所谓的自然美。自然美是相对于人工美说的。有没有纯粹的自然美,现在也有争论。因为自然、客观存在的外界的东西,如山水、草木、日月、风景,从古代就存在,它客观地摆在那里,但人类懂得歌颂、欣赏自然美,却不曾发生在遥远的古代。北京猿人时期,周口店地区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遍地树木花草,但那时北京猿人关心的是如何狩猎。如果有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它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这种观点值得怀疑。从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看,只有艺术美,而无自然美,人们鉴赏的只是艺术的美。所谓自然美,说到底,还是经过人们思想意识加工过的美。自然是摆在那里的客观存在,美不美,一定要通过人的接触、感受,对它做出判断和评价,这才叫做美。人们称赞自然美,这种说法本身就否定了自然美的存在。比如说山明水秀,“明”、“秀”的性质是人加给它的,它无所谓“明秀”。水自己在流,能行船,这是它的特点。大山,人们称赞它雄伟,这又是人加给它的。山本身只有高度,而不存在“雄伟”的属性。形容江河奔放,江河的水的流量是客观的,“奔放”是人给加上去的。又如:雨,是水蒸气凝结成的,但久旱后的雨,人们说“喜雨”;久雨不停,说是“苦雨”。风也不过是空气的流动,王羲之兰亭序中说“惠风和畅”,这也是人为的判断。如果观察者换了另外的人,则有“凄风”或“暴风”等等。看月亮,心情开朗时认为是“朗月”,心情凄凉时认为是“冷月”。对于花,杜甫有“感时花溅泪”(苦难时的感受)。有人称赞颐和园的好处是:虚实对比,一边是宫殿、山石,一边是湖波塔影。人们以一幅画的要求构造颐和园的建筑。有人反问,既然一切是艺术的美,而美中有一种古朴的美、拙重的美,如以树根天然的形状做成的艺术品,这怎么理解呢?古朴的美是在今天高度文化的社会中才能提出,原因是有了大量人工的艺术品后,看厌了,需要调剂一下,这就要求回到自然,是技巧高度发达的社会的人做的翻案文章。如无高度发达的技巧,就不存在古朴的美。例如,周口店原始社会遗址,全部是自然,没有楼台亭阁,只有山洞、草木。不能说那种状态就是美。人一步步改变了自然面貌,使之更适合人类文化生活的要求。提倡回到自然,那只能是有了一定高度的文化的社会,才回过头提出的口号。自然美是人为的美的一部分,是人加上去的,或者说是人类创造美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没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人还不知自我的存在,那种纯自然就无所谓美。人类产生了自我意识,才把美提到鉴赏的日程上,有了美的先决条件鉴赏能力(所以说美学是鉴赏之学,就是这个意思),才能感受自然的美。 (选自天人之际)7.下列关于“自然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美是国内外美学界都有人主张的与人工美相对的,但到目前尚未确定是否以纯粹的形式存在的一种美。B自然美作为一个欣赏对象在遥远的古代并没有被人认识到,虽然从古代开始这种美已经客观存在于自然中。C自然美在美学的范畴内可能存在,人们所说的自然美其实只是艺术的美,是经过人们思想意识加工过的美。D自然美是人具有了一定高度的文化之后才创造出的一种美,它是行为美的一部分,是人类创造美的补充。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秀”并不是山水本身具有的性质,而是人们给它加上去的,事实上水只有流动的特征,而山也只有对应的高度。B江河的流动被认为是“奔放”的,久旱之后的雨是“喜雨”,久雨不停则是“苦雨”,这些都说明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影响。C同一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人的感受中会有差异,同一种景物在同一个人的不同心情下也会有一定差别。D周口店原始社会遗址的纯自然状态本身并无所谓美,而从颐和园宫殿、山石、湖波塔影等人为设计中却可以发现美。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李斯论 (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宴然:安闲的样子。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一:完全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 因人之力而蔽之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若属皆且为所虏C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均之二策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学说,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D文章开头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第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感皇恩 陆游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1)上片用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4分)(2)词体现出的作者心情是矛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限选4题)(8分)(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滕王阁序(2)玉露凋伤枫树林,_。_,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3)余于仆碑,_,_,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4)_,_。心非木石岂无感?拟行路难(5)无欲速,无见小利。_,_。论语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 王晶晶陈祖德在68岁时落下人生的最后一粒棋子。这位被称为围棋界泰斗的老人,曾和陈毅、金庸、吴清交过手,战胜日本“棋仙”时只有19岁。就连如今声名显赫的聂卫平,也曾为了观看他与别人对战而逃课,被妈妈追得躲进了公园的男厕所里。与陈祖德对弈的,还不仅仅是政治家、名流和围棋高手。死神两度在他对面坐下,他赢了胃癌,但最终输给了胰腺癌这个对手。如果只是看照片,人们会用儒雅这个词形容他,但那些熟悉他或者与他交过手的人知道,这个看上去谦和的人,骨子里非常刚毅。即使对面坐的是大人物,他也不会在棋盘上留情面。10岁时,陈祖德和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下过一盘棋。这个瘦弱、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一旦捏起棋子,就忘了老师“要讲礼貌”的叮嘱,而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那时,他学棋刚刚3年。陈毅非但没有生气,还在吃饭时说:“陈祖德,你要把老前辈的本事都学过,要超过他们。”这位打仗时都把围棋袋子搭在马屁股上的元帅,希望中国的围棋能赶超日本。在当时,两国棋手的水平相差悬殊,但那个闭塞的年代,中国棋手只能定期去新华社剪报,搜集读卖新闻上每天连载的棋局“豆腐块”学习。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去日本,18岁的陈祖德紧张得被日本媒体形容为“好像在接受入学考试”。不过,就是这个看上去像文弱书生的年轻人,一年后在北海公园悦心殿里,战胜了被称为“棋仙”的日本9段棋手杉内雅男。中国棋手战胜日本9段的消息传出北京后,这个戴眼镜的19岁青年迅速成为和雷锋、王进喜一样高大的偶像,还在民间掀起了一股久违的“围棋热”。1975年,在一次全国性比赛的间隙,陈祖德遇到了当时只有15岁的刘小光。“,让我看看你的棋力。”尽管那时他已经很累了,但还是下了一盘指导棋,并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孩子就流露出随意。5年后,刘小光,这个年轻的棋手在棋盘上战胜了自己的偶像。也是在那次比赛中,陈祖德开始便血,随后又吐血,被送入医院检查出罹患胃癌。即便躺在病床上,他还在问:“我还能参加比赛吗?”对方没有回答。他把头埋起哭了,觉得自己连再拼一次的机会都没了。但并没有就此认输。在医院躺了5个月,他就开始以每天500字的速度写自传。“作为一个围棋手,我的运动生命是结束了,但这绝非我的终点,而是我新的起点。陈祖德可以不是围棋手,但陈祖德永远是一个围棋工作者。”他说。让他被更多人记住的,正是这本名为超越自我的自传。1980年代中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以连播的形式播出。跨过死亡这道坎后,1989年,陈祖德重回棋坛,两年后成为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不过,刘小光觉得,性格像棋子一样黑白分明的陈祖德并不适合官场。为了引进国际象棋的一个干部,他在体委办公室里和领导吵了起。当对方以“要按规矩办”搪塞时,他放下狠话:“如果你不答应,我就辞职。”“一个干部哪能这么干呢?官场上是要柔和、平衡,可他就是这样爱憎分明”。刘小光说。2011年,死亡隔了31年再次前赴约。他被确认为患上胰腺癌。但是这一次,对手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手术后一年,癌症复发。在协和医院的走廊上,他对刘小光说:“当人大代表时,我是主张安乐死的。我心里有准备,如果最后没有希望,我想选择安乐死。”可后,他似乎改变了主意。开始和时间赛跑,整理历史上留下的经典棋谱。他躺着,除了透析、打点滴,就是摆弄着架在床上的磁力棋盘,对每一张棋谱进行讲解、注释。2012年10月31日的下午,他突然有所预兆地对刘小光说:“万一我不及,后面的棋谱你帮我整理。”陷入昏迷前,陈祖德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翻着整理了一半的棋谱,念叨着“白20手有问题”。在死亡赢得这局棋之前,这个总想着要超越自我的人拼尽全力又落下了一枚棋子。(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1月7日,有删改)16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的好处。(5分)答: 17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6分)(1)死神两度在他对面坐下,他赢了胃癌,但最终输给了胰腺癌这个对手。答: (2)这个瘦弱、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一旦捏起棋子,就忘了老师“要讲礼貌”的叮嘱,而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答: 18围棋大师陈祖德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简要概括。(4分)答: 19纵观全文,陈祖德为我国围棋事业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6分)答: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20陶渊明归去兮辞中如此描绘:“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请认真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感情,按要求描写出这一场面。要求:用第一人称手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运用适当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不少于200字。七作文(50分)21请以“你可以和我不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新余市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1C(A项,“肄业”的“肄”应读y; B项,“宁缺毋滥”的“宁”应读nn; D项,“一哄而散”的“哄”应读hng。)2B(A项,致至;C项,贴帖;D项,“名信片”应为“明信片”。)3C(“延迟”,推迟,将事情往后放;“延缓”,使正在进行的事情慢下。 “原先”,从前,起初;“原本”,原,本。纵然:即使,表假设。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4A(B项,“歌谣”后的逗号应放在后引号外面; C项,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第一个逗号放在双引号外面。)5A(B项,表意不明,“前”既可表示以前之意,又可表示前往之意; C项,成分残缺,可在“审美”后加“价值”; D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6 A(不是子贡,是颜渊。)7A(B项,原文并未说自然美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只是说自然界中的景物在古代也是客观存在的。C项,“自然美在美学的范畴内可能存在”分析错误,原文说“从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看,只有艺术美,而无自然美”,因此,自然美在美学的范畴内并不存在。D项,偷换概念,“行为美”应该是“人为的美”。)8A (原文中说“水自己在流,能行船,这是它的特点”,只是举出了水的一个特点,并不是说水只有这个特点;原文中说“山本身只有高度”也是对应“雄伟”而言的,并不是说山只有这个属性。)9C(A项,“自然景物中客观存在着美”推断错误,应该是“说明自然景物中并非客观存在着美”。 B项,推断错误,因果倒置了,应该是“人们称赞自然美的实质是否定自然美的存在,因为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加入了人的思想判断才成为了美”。D项,文章的主要论题是无论人是否存在都不存在自然美,选项的意思是有了人,自然美也就存在了。)10D (易:改变)11A(因:介词,凭借。所:所经历的人/被动。之:代词,他/代词,这。乎:表反问语气/ 表揣测语气)12C(此文主旨在论封建的为臣之道,但其所论不可“趋时”,“中侈君而张吾之宠”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也可借以为鉴。)13(1)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逆探、非、中、张各1分)(2)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而不怪罪我。(谓、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句意各1分)(3)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的心志吗!(其、卒、反问语气、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时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无论他们有没有学问见识,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的,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应该我身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一般。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况且人有做善事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诲的,没听说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的。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太平社会的关键。而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罪行涉及到公卿,不也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商鞅啊;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游学世族的游历,而李斯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的心志吗!宋代的时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学,设置熙宁新法,他之后章敦、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尝学习的是王安石的学说呢?因而认为王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那世俗的说法法家的学说足以灭到别人的国家,本也是。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14.(1)上片用“秋空”“江渚”“漠漠孤云”“雁声”等意象(1分)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1分)。作者用视听结合的方法(1分)先写视觉所见的“秋空”“江渚”“漠漠孤云”,接着写听觉,并由“雁声”引出作者的联想(1分)(2)下片前两句说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去担当大任(1),后两句又说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1),实际上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所以前两句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后两句也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体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分)。15(1)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2)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5)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6运用双关(1分)既指陈祖德去世前的整理棋谱工作(1分),也指陈祖德的去世(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其人格的敬重和对其去世的惋惜(2分)。17(1)形象生动(1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陈祖德与疾病顽强斗争的钦佩(1分),表达对其去世的惋惜和遗憾(1分)。(2)用词生动传神(1分)用“捏”“忘”等动词和“猛”“紧”等形容词(1分)表现陈祖德下棋时的专注和刚毅(1分)。18待人谦和,内心刚毅爱惜人才,悉心培养年轻棋手,爱憎分明与疾病抗争,执着顽强。(一点1分)19年轻时战胜日本选手,成为偶像,掀起围棋热,推动围棋发展;爱惜人才,悉心培养年轻棋手;重病在身,不能继续比赛,撰写自传,找到新的起点,继续为围棋事业奉献力量明知与死神抗争无望时,改变对死亡的看法,整理经典棋谱,为围棋事业拼尽全力直到生命结束。(一点2分,答到3点就给满分)20使用第一人称5分,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各5分,不足180字10分以下给分。21参考2013年高考评分标准。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