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357626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成绩 一、联系语言环境,给下面句子中的拼音标上正确的声调。(8分)在学习中,总会碰到一( y i )些困难,但只要我们不( bu )怕困难,迎难而上,一( y i )切困难都不( bu )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你说是不( bu )是?如果不( bu )信的话,你可以亲自试一( y i )试,通过实践,你会认识这一( y i )真理。二、多音字组词(6分)         zi (      )       li (      )     hén (      )  载                  累                   横         zài (      )     lèi (      )     hèn (      )三、填字组成成语,再根据要求归类。(8分)拔苗(  )长   完(  )归赵   亡羊补( )   负(  )请罪  守(  )待兔   三顾茅( )   (  )假虎威   指(  )为马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4分)只有才         尽管还是        无论都只要就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邱少云(      )牺牲自己,(     )破坏革命纪律。 (     )你刻苦学习,(      )一定能把琴弹好。 (      )上课专心听讲,(      )能把功课学好。 (     )周强今天身体不舒服,他(     )坚持来厂里上班。五、修改病句。(6分) 小丽的语文没有考好,心情十分繁重。                                                                   我们必须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方法。                                                                   这次联欢会开了足足两小时不到才散会。                                                                   六、按要求填空。(4+4+4+618分)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_。_,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写的是_,表达了词人_的感情。2、史记的作者是_(朝代)的史官_,这部巨著记载了从_到_这2600年间的历史。3、负荆请罪的主要人物是_和_,如果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两个人的主要特点,可以用_和_。4、唐代柳宗元在江雪中写到:千山鸟飞绝,_。孤舟蓑笠翁,_。这是一首描写冬天的诗。你还读过哪些写冬天的古诗,选择一首默写下来,要写题目: _。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6+3+3+3+220分)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 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1、 把短文第一、二自然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 ”划去。2、 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A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          )B形容不断积累。                             (          )C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 (          )3、 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句子,用“”划出来。4、 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_5、 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6、 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八、习作(30分)材料:小芳去学校阅览室借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拿回家后发现里面好几页有点破,如果再不补好,就有可能掉下来而变得残缺不全,如果补好的话,同学们又会误认为是她把书搞坏的,怎么办呢?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00200300400500附加题:(3分)你知道下列帝王建立的是什么朝代吗?请填写。刘邦_李渊_忽必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