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146470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14.重庆高考)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12题。1该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解析:1.B 2.C 第1题,由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夏季降水多,滑坡频率大,故该地区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第2题,水库建成后,水流速度比较稳定,但由于水库水位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涨落变化,库岸滑坡几率增大。 3.(2014.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地区发生地震,导致岩层破碎,土层疏松;地震后出现了多次降雨,加上该地区地势起伏大,为滑坡和泥石流次生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4.(2014.新课标全国卷)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5.(2014.上海高考)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 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判断图中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7、8、9月集中且强度较大,泥石流的发生除了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第(2)题,结合图2,两处地势比陡,处更陡,结合图1,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降水强度和频度更大,且有断层分布,地壳不稳定,有较多的碎屑物质,易引发泥石流。答案:(1)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2)判断: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6.(2014.海南高考)读材料,回答问题。初春气温逐渐回升,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 5001 700 mm,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 000 m,1月平均气温约4 ,公路西端海拔约3 000 m,山地1 500 m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下土层深厚。分析图示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解析:从泥石流发生条件并结合图文信息来分析:土源丰富(土层深厚)、坡度大(公路北侧山地海拔较高且坡度长)、水源丰富(初春,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和冻土快速融化,提供水源)等。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7.(2014.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分布特征是夏季多,冬、春两季少。第(2)题,原因可从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比畜牧业大、种植业面积不断扩大等方面分析。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8.(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洪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形成原因要结合气候(降水)、地形等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涝灾的主要措施有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田还湖,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推广耐涝作物等。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2013天津高考)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回答910题。 9据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选B本题考查风暴潮的成因及等压线图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丙、丁三地均吹离岸风,又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可以判断甲、丙、丁三地均不是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乙地距低压中心近,且位于低压系统的东侧,吹向岸风,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10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解析:选C本题考查风暴潮的防御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完善预警系统无法改变海水涌向陆地的情况;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向陆地,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虽然对风暴潮有一定阻挡作用,但其效果不如修筑沿海堤坝明显。11(2013安徽高考)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其成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描述气压分布应主要从数值、弯曲方向和疏密状况三方面进行;从数值来说,图示区域气压的数值差异大,最高气压大于1 020 hPa,最低气压小于985 hPa,西南和东南部地区气压数值高,中北部地区气压数值低;从弯曲方向来看,图示区域等压线弯曲明显,高压中心出现在图示区域西部,低压中心出现在图示区域中北部;从疏密状况来看,图示区域中部偏北地区等压线分布密集,气压梯度力大。第(2)题,虚线范围内等压线比较密集,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风力大,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易形成沙尘暴;此前图示区域气温回升较快,近地面大气存在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抬升;受冷锋锋前干燥暖气团的影响,难有降水;偏西风风力强劲,有利于大范围沙尘暴的形成。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2)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12(2013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地区位于江南,夏季降水集中;图中居民点位于谷底河边,暴雨时流水易汇聚于此。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大堤、将居民点向海拔较高的地方迁移等方面分析。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13(2013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解析: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及其危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甲地的地形坡度较乙地大,水流较急,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乙地大。第(2)题,图中丙地有河流、铁路经过,联系教材上关于泥石流危害的描述作答即可。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14(2013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作物减产、农业设施受损上;由图可知,山地地形阻碍寒潮南下,加剧了该地区的冷冻灾害。第(2)题,预防冷冻灾害主要从监测预报、防灾管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15(2012福建高考)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在关键信息的引领下,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分析。第(1)题,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又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因此,在暴雨的诱发下特别容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层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泥石流造成的危害非常相似。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16(2012全国卷)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美国西部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即图中甲灾害为地震。飓风是生成于海洋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乙类灾害多出现在墨西哥湾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此灾害为飓风。第(2)题,注意从“共性”“灾前防范”角度分析。答案:(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17(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从而根据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来组织答案。从图示经纬度、等高线来看,A地位于地势陡峻的河谷地带,处在北纬30附近,受锋面雨带的影响,6月份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水灾害。A、B两地的地形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不同,其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回答。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18(2011全国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根据图文资料,崩塌、滑坡的原因既要考虑黄土本身特点及暴雨诱发自然原因,还要考虑人工开挖等人为原因。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山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19(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长治市中间为盆地,东西两侧分别为山地和高原受地形影响,图示等直线的分布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另外由于纬度高低不同,使得图示等值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在寒潮到来前浇水可减少地表温度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气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20(2011福建高考)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春季是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其原因结合降水的形成分析。第(2)题,冰雹为固体降水,对地面的破坏极大,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工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