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1703630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立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语文实践活动”单独列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指导性的文件如此强调实践,足以见得它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就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本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原则,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一、在课堂主渠道中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落实语文训练。语言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要掌握语言就必须遵循“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一途径。这“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而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弊端,教师的“牵引”、“琐碎”的提问、分析,挤占了很多时间,冲淡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语言训练不能落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别让学生坐“冷板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戏留给学生唱,已成为改变现状的呼声。努力挖掘教材中可切入的训练点,尽可能多地使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要上成训练课。”这样才能体现学科性。1、多读、多听,促进语言积累。读和听能吸收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学的重心落在一个“读”字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语感。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谈评课时说: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主要特征。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让学生多读。课堂中通过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略读、精读等多种方式去感知理解文章,通过“口诵心维”的阅读实践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受语言的情感,把握语言的技法,对精彩语段熟读成诵,从中积累语言材料,积累写作方法,使学生语言的仓库中内存着丰富的内容以备表达之用。听是人们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另一条途径,听的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面。教学中应该听那些有益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留心听老师的引导、讲解,听同学的问答,听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看法,讨论的意见等,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评判,这样口、耳、脑并用,锻炼了听觉、思维、表达能力。另外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教师多让学生听一些富有感情、形象生动的朗读,如精彩片断的配乐朗读,配像朗读等,使学生在听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领悟朗读的技巧,形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能力。2、多说多写,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说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交流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人社交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演说辩论等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年级开始,按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循序渐进的要求,严格训练。学生只有常练“嘴皮子”才“能说会道”。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说的训练,可复述性地说,模仿性地说,可概括性地说,创造性地说,除了问答,表述看法外,教师还要广辟说路,在趣中练说,在动中练说,在画中练说,在想中练说,在思中练说,在评中练说引导学生结合联想、概括、归纳等发表意见,展开辩论,对课文进行补述,复述等,使其既能言又善辩。准确地表达情感,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励学生大胆地说,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写是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式之一,就小学生习作现状来看,能力偏差,常常表现出无内容可写,语句毛病,错别字出现较多。形成的原因在于,作文课上教师理论指导多、空、抽象费时,耗时低效,学生写的实践偏少,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改变上述情况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加强读写结合,阅读课上,引导学生结合单元训练重点,仿写句段,改写、续写课文等方式,让学生多练笔;作文课引导学生借鉴阅读课上写的成果,指导既要有理性的,又要利用实物“下水文”等进行实实在在的训练,给学生直观的感觉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写的时间,写后自读、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这样阅读课上融入练笔,作文课上精当点拨,保证学生有足量的写作实践,使写作训练落到实。再者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积累生活的习惯,像叶圣陶老先生说的那样:“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写,一句话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长期坚持避免习作时无内容可选,无话可说的两难。”听、说、读、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割裂开来,课堂中加强训练,就可以互相影响和促进。二、组织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实践活动给语文教学赋予了新内涵和意义。它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语文实践课既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有效手段,又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演、画等能力的最佳途径。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有利于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想像力、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品质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之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活动课是以活动的方式把素质教育的因素组织起来加以施教的一种课型,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是:趣、活、动。上好语文实践课要做到:1、认识特点,循序渐进活动课的选材领域广泛,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都要体现趣、活、动这三个特点,都要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地选择和设计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紧紧围绕生活实际和已学教材,适当提高,保证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完成,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力所能及,从中获得信心。为克服盲目性,我们对活动的安排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低年级意在诱发学生对语文的直接兴趣,可采用生动形象的形式,以游戏为主,在比赛中进行,比如让学生说说、画画、剪剪、拼拼等,演演喜欢的角色,讲讲好听的故事;中年级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以技能演练为主,如朗读比赛、评选书法家、演讲等提高朗读、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高年级则要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广泛性、深入性,培养兴趣的同时提高能力、陶冶品格,如热门的话题讨论,专题辩论会,语文趣味故事,综合性竞赛等。精心设计,灵活地组织,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志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上好语文活动课,形式还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活动的吸引力来自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变化多样,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的趣味性、新颖性和知识性有机统一起来,这里提供以下七类内容:(1)、实践类(2)、口语交际类(3)、听说训练类(4)、书面表达类(5)、游戏表演类(6)、书法绘画类(7)、社会实践类。这些内容可以通过相应的形式以比赛、实地操作等设计有趣的题目,安排丰富的相关内容。如在病句门诊这一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病句门诊卡,卡中项目有:病例(病句)、诊断(指出病句有什么毛病)、处方(怎样修改病句)、最后是医生签名(学生名)。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当一回医生,找到病例(病句)后,首先同桌互相诊断、开处方,再小组检查,如果此时还无法确诊什么毛病,则可由全班同学会诊,教师担任主治大夫把毛病根出,这新颖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决心做一名为他人解除病痛的优秀的白衣天使。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掌握了病句的修改方法,还了解了医生的工作过程,医学中名词术语,并从中受到工作认真负责的教育。像词语小银行、错别字审判会、漫游研读园、瞧这一家子等等诸多的活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他们多彩的生活增添美的浪花。3、创设宽松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了,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教师一般参与准备,活动时提出内容与目标,至于怎样做,通过什么途径完成都是学生自己做主,自由发展,给学生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和宽松环境。在这种平等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看法自由表达。不再像往日规矩的课堂,信心不足或不善言辞的学生胆子变大了,话语变多了,思路也变开阔了,人人争先恐后,各抒己见,那些创新的火花也会由此迸发而出。三、与生活联系,拓宽实践渠道。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完善。生活中无处不有语文,难怪有人提出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说,生活有多广,学习语文的途径就有多宽,语文实践更不会受时空的限制,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带学生出去游玩,到名胜古迹,到公园游乐场,到田野树林,到村庄河畔,引导学生凝神去看,侧耳去听,动情去说,放情去唱,可以抓住生活中的人或发生的事,进行调查,访问,展开辩论;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谈感受写经过交流体会,一场激烈的球赛,两人有趣的谈话,荒诞的梦境,真实细碎的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是实践的园地。让我们把语文实践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沃土,让语文这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语文学习离不开实践,也只有实践方能成就语文能力。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