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1659410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3日来源:济宁统计信息网点击数:78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嘉祥县统计局潘大东李冬华“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 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导,以构建“和谐嘉祥”为目 标,以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切实转变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有力 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保增长、扩内 需、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突生抓好应对金融危机、大 项目引进和建设、园区内涵式发展、萌山开发、农村改革发 展、改善民生、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 政府,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 速下滑势头,经济向好趋势得到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取得了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的景象。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嘉祥县经济发展发生积极变换,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经济总量连年 迈上新台阶。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41.18亿元,是2005 年的1.93倍,年均增长17.9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6923元,是2005年的1.84倍,年均增长 16.5%。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路线,全县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7亿元,同比增长12.3%;继续保持在 快速发展区间,经济增长逐步显现由较好的稳定性。(附表一)2005年-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表一)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地区生产总值(亿元)73.388.56110.02125.97141.18113.7人均生产总值(元)920010950135451537316923-(二)综合财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5.03亿元,是2005年的2.75倍,年均增长 28.8%;全县地方财政支由9.6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倍;人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2009年人均财政收入达到603元,是2005年的2.62倍。2010年前三季度,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5.84 亿元,增长29.3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65.4%;地 方财政收入占GD用勺比重达到5.1%,同比提高了 0.9个百分 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附表三)财政收入2005-2010年统计报表(表三)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832.553.374.385.035.84地方财政支出(亿元)3.204.715.527.769.688.32二、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 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实现了 年均17.3%和18.8%的增长。2009年,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5 年的 17.1 : 54.9:28 调整为 13.9:57.4.0:28.8,第一产业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第二产业提 高2.5和0.8个百分点。(附表四)2005年-2010年9月第一、二、三产业占比情况(表四)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第一产业()17.114.713.211.2第二产业()54.958.158.957.1第三产业()2827.227.931.72009 年2010 年 1-9 月13.913.357.456.028.830.7(一)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200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521.0:40.8:3.0调整为57.5:1.7:33.1:4.4:3.3,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稳固。(附表五)2005年-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情况(表五)粮食产量(万吨)棉花产 量(万 吨)油料产量(万吨)蔬菜产量(万吨)肉类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年份2005 年363.190.8188.95.23.72006 年42.12.710.71121.55.93.82007 年42.12.880.6998.64.82.82008 年46.73.300.58103.35.02.72009 年522.870.238145.46.04.22010 年522.680.24389.57-(二)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能源化工、棉纺服装、机械制造、建材石材、农副产品加工五 大支柱产业。2010年9月五大产业的总收入达到199亿元,占全县的95.4%;利税达到21.3亿元,占全县的 96.85%。(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显著。十一五全县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作为经济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物流、 商业、居民与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 业,加强了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得到 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初步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 务业体系。行业结构变化显著,现代服务业得到逐步发展。(附表六)2005-2010年嘉祥县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总量表服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务业增加占服增加占服增加占服增加占服增加占服增加占服分值务业值务业值务业值务业值务业值务业类(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传11.455.912.953.915.350.218.051.420.851.417.951.4统服务业5%8%9%6%8%4%现9.0344.111.146.115.249.817.048.619.748.616.948.6代服务业%0%7%5%6%7%(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结构看:结构继续优化,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2010年1-9月份我县第一产业 投资2.26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47%;第二产业投48.2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4.1%;第三产业投资8.83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 13.6%。三、生产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方面(一)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实现 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0.64亿元,是2005年总量的1.98倍,年均增长18.6 %;粮食总产52万 吨,是2005年总量的1.44倍,粮食自2005年以来连续实 现增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价格基本平稳,为保 持全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附表七)(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县各级采取多种措施豉励和扶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取并筹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地将农机购置补贴金 发放到农机户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全县农 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发展。2009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 总动力942505千瓦,农用拖拉机835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 1329台,分别是2005年末的8.8 倍、1.1倍和4.5 倍;小 麦机播面积81000公顷,机收面积 84600公顷,农田有效 灌溉面积140000公顷,分别是2005年末的1.7倍、1.9倍 和3.6倍,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 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工业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县以市场为向导,全力推进技术创 新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壮大 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 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双双提高。到2010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同)个数达到316 家,比2005年增加18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1.6亿元,比2005年增长14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90.9亿 元,比2005年增长136.3%;实现利润总额11.7亿元,比2005 年增长200%,实现利税总额19.4亿元,比2005年增长 169.4%;实现增加值43亿元,比2005年增长109.2% ;实现 高新技术产值4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5.2%。(附表八)第三产业方面“十一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 展迅速。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 40.64亿元,是2005 年的1.99倍,年均增长18.8 %。(一)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2009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达到315公里,今年上半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87公里,较2005年增长。2009年全社会客货运量分别达399万人和76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3嗨口 24.1 %年均分别增长 7.4 % 和5.5%旅客周转11088万人公里,较2005年增长32.9 % 年均增长7.3 % 货物周转量105928万吨公里,较2005年 增长33.8%,年均增长7.5 % o(二)邮电通信业结构调整加快。2009年底,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6619户,较2005年减少7.6 %,年均减少 二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356076户,是2005年的4.2倍,年均增长43.1 %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 21837万元,是 2005年的2.86倍,年均增长 30%,其中,邮政业务量 2182 万元,增长 20.8%;电信业务量19655万元,增长10.3%。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十一五”以来,伴随着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投 资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十一五”前 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3.7亿元,是“十五”投资的2.4倍,年均增长24.5% 。其中,2009年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 78.5亿元,比2005年增长57.6 %; 2010 年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7.6亿元,总量超过 2005年全年17.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加强。本着优化投资环境、争创 文明城市、改善民生的目的,我县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城区内的建设路、中心街、获麟街升级改造、呈祥大道的绿 化升级改造、萌山绿化、石雕公园等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共完成投资 5.1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 7.9%。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五、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 五”以来,我县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带来的严重冲击和挑 战,我县上下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外贸形势实现恢复性大幅增长,2009年我县外贸实现进由口总值 6900万美元,比 2005年增长46.8% ,年均增长10.1 % 其中,由口实现5597 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30.2 %,年均增长6.8% 。今年以 来,我县外贸继续稳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由口、由口分 别实现6437万美元、4948万美元。(附表九)六、民生状况显著改善。(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十一五”期间,为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嘉祥县委、县政府大力做好了国家和省、市 由台增资政策的落实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均可 支配收入远远超过了 十一五的预期目标。据全县城镇居民 住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嘉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2100元,比2005年增长89.5%。年平均增长 17.3%。2010年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0792元,预计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 13431元,比2005年 将近翻一番。(附表十)2005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表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入绝对值(元)同比增长(%)2005 年638511.82006 年7618119.32007 年930822.22008 年1080816.12009 年1210012.0(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支由增长加快,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由分别达到8547元、3675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91.3%、25.6% ,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 化。(附表十一)主要年份全县居民收支情况(表十一)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3857618930810808121001079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5335408663870618547691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79642554886555461375697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元)242927233127359636932805城乡居民收入比1.7:11.8:11.9:12.0:12.0:11.9: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803975133315741770-(三)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9年全县拥有全部产权 自住房的城镇居民家庭比例达62%人均居住面积达32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28%住房设施改善明显,2010年9月末,居民家庭独用自来水率达 100%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比 重占80%使用管道天然气为燃料的家庭达14%有暖设备的家庭达54% 2009年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由人均650元,比2005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长 6.2%。2009年农村居民 年末住房面积人均为 35.6平方米,其中钢筋混泥土结构住 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占人均住房面积的78.7%,比2005年提高3.8个百分点;部分富裕农民已盖起了小楼,楼房面 积占人均住房面积的 4.4%。总体看来,“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 导下,我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 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深入人心,转方式 调结构得到扎实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迈生实质性步伐,各项 工作成效显著,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