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673087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9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719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719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 总结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回顾分析21例回结肠可控膀胱术患者, 共发生早期并发症6例(28.57%),包括不完全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或裂开1例,直肠损伤1例,应激性溃疡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处理均痊愈。提出加强手术前肠道护理,术后原位新膀胱冲洗,预防吻合口篓和各种管道的护理,新膀胱功能训练,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生理和心理顺应性、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关键词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 并发症; 储尿囊漏; 肠梗阻; 护理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膀胱重建和尿流改道的手术方式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1。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使患者拥有了一个解剖和生理上与正常膀胱较为相似的新膀胱,可经尿道自控排尿或定时插管排尿,免去了终生佩带集尿袋的痛苦,术后的生存质量大为改善。但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手术复杂、时间长, 创伤大, 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多。我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采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21 例, 出现早期并发症8 例, 现将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4878岁,平均66岁。因血尿就诊者18 例(85.71%) ,出现血尿至就诊时间平均11.2个月,伴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者5例(23.81%)。曾有一次以上膀胱肿瘤手术史者3例(14.29 %) ,其中1例曾施行14 次膀胱癌电灼术,2 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 2 手术方法回肠新膀胱原位再造术:截取距回盲部10cm以上的带蒂回肠段5060cm,夹闭回肠段两端,恢复肠道连续性,回肠段腔内注入浓碘伏反复冲洗,以肠钳控制肠系膜后将肠段系膜对侧缘纵向剖开成肠片,排成W形,在W 形的中间顶点处用20 可吸收线全层褥式缝合肠片至底部并延续至背面的中部后暂停,翻转后即为新膀胱的前壁。在W形的任一底角缝向对侧底角,储尿囊基本形成,最后关闭肠袋前壁缝合成新膀胱,留置盆腔引流管,缝合关闭腹膜和切口。尿道外口插入Foleys双腔尿管, 置膀胱造瘘管1根,盆腔内置引流管1根2。3 护理3.1 术前手术护理肠道准备做好肠道准备是防止术后吻合口漏、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关键。我科采用术前3 天半流质,按医嘱给予甲硝唑、庆大霉素、Vit K1等药物;术前2 天流质;术前1 天禁食、补液,4Pm 给予10 %甘露醇10002000 ml 导泻;术晨灌肠1 次,0.2%甲硝唑葡萄糖250ml 静滴,置胃管。3.2 术后护理3.2.1 病情观察术后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精神症状,及时进行血气分析,必要时高流量吸氧,麻醉清醒后嘱其加深加快呼吸频率,以排出体内积聚的CO2 ,鼓励咳嗽,防止肺部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有效的半卧位。3.2.2 原位新膀胱冲洗 术后第1天起常规生理盐水低压缓慢冲洗新膀胱, 3 次/d, 以保持膀胱造瘘管及尿管通畅,清除残血及肠黏液,具体方法: 用50 ml膀胱冲洗注射器将生理盐水交替从造瘘管或尿管缓慢推入, 从另一条管排出, 用力不可太大, 以免压力太大致患者腹痛明显及加重贮尿囊吻合口渗血, 用力太小则不易排出黏液, 每次冲洗至冲洗液清无黏液, 一般需用生理盐水500 ml, 冲洗过程注意观察患者腹痛情况、黏液量、引流液量的变化, 冲洗液颜色等。若冲入液明显比排出液多, 或引流液量明显增多, 警惕有无膀胱瘘。3.2.3 双腔尿管及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膀胱造瘘管及尿管将新膀胱内的尿液和黏液引出体外, 保持新膀胱内低压, 以利于新膀胱愈合3。术后早期各吻合口轻度渗血形成小血块, 肠道代膀胱术后肠道黏膜不断分泌黏液, 注意观察有无膀胱造瘘管或尿管堵塞, 膀胱内压增高, 出现漏尿和尿瘘, 并记录尿液的颜色和量, 及时清除血凝块, 保持引流通畅。于术后14 d 行新膀胱造影, 无吻合口漏可拔除膀胱造瘘管, 留置的尿管待瘘口愈合后拔除并予出院。3.2.4 新膀胱功能训练肠道代膀胱术后, 新膀胱无自主缩舒功能, 早期无明显充盈感觉, 需进行新膀胱功能训练。拔导尿管后, 嘱患者多饮水, 每隔0.51 h 排尿1 次, 指导患者排尿, 具体方法: 采取蹲位或半坐位, 每次排尿前检查并确定膀胱最高点, 将手掌置于腹部膀胱最高点位置, 患者收缩腹肌, 憋气用力(Valsalva 动作) , 利用腹压排尿, 排尿时随下降的膀胱用掌心压迫膀胱向下作环行按摩, 手法不宜过重, 以免损伤新膀胱, 每次按摩5 min, 膀胱下降至耻骨联合时, 用四指向下轻压膀胱, 起到刺激和压迫膀胱排尿的作用, 争取将尿液排尽4。鼓励患者作提肛训练, 增强外括约肌功能, 提高新膀胱控尿能力。本组21例患者,术后留置尿管及双“J”管1218天,平均15天,所有患者拔管后均能在腹压协助下接近正常排尿,每次尿量200320ml;18例白天均能控尿,夜尿13次,占85.71%。3.2.5 并发症的观察 主要是与尿路重建有关的近期并发症: 漏尿, 尿失禁。漏尿包括贮尿囊漏尿, 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处漏尿, 新膀胱与尿道吻合口漏尿。本组患者21例,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6例(28.57%),包括不完全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或裂开1例,盆腔多发炎性包块1例,直肠损伤1例,应激性溃疡1例。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变化, 如术后7 d 内引流液突然增加, 颜色为淡黄色, 患者腹痛明显增加,伴高热, 常提示漏尿, 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对症处理。3.2.6 加强营养支持术前导泻、手术创伤、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等原因,使机体能量消耗较大,术后要适当的给予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静脉营养药。同时,由于末段回肠切除,影响肠道B 族维生素的吸收,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组织的修复力。肠蠕动恢复后做好饮食指导,由流质过渡到普食,鼓励多饮水,可起到自行冲洗尿路, 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生长、繁殖的机会。小结本组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患者术后半年复查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均基本正常,B 超检查无上尿路积水,残余尿量1060ml ,膀胱容量300420 ml ,膀胱镜检查未见尿道内肿瘤复发,其中5 例行膀胱造影均未见输尿管返流。10 例患者已参加正常工作,所有患者生活可自理。认为加强围手术期全方位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术前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切口的观察与护理、呼吸道管理及腹部体征的观察;经常挤压引流管, 保持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若新膀胱造瘘管周围溢尿应考虑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堵塞, 应及时膀胱冲洗,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给予饮食、活动指导, 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 解答其疑虑, 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生理和心理顺应性、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1 王晓雄.进一步重视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 8) : 453- 455.2 周芳坚,秦自科,韩辉,等.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103例经验总结J .世界泌尿肿瘤学杂志,2004,1(2): 49- 52.3 吴剑辉,黄慧嫦,郭秀泉,等.膀胱切除肠道原位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J .护理研究,2002,16( 1) : 27- 28.4 梁金娥.膀胱全切肠道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J .实用临床医学,2005,6( 2) : 123- 124.1 夏国伟,丁强,徐可,等.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附12 例报告) J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 ,21 (6) :421.2 张旭,王少刚. 二氧化碳气腹对生理功能的影响J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 , 19 (3) :129130.3 周玉虹,张伟,韩远萌,等. 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代膀胱肠粘液分泌规律的研究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8) :572.4 童健勇,沈周俊.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J .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4 ,24 (3) :381.5 黄健,姚友生,许可慰,等.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15 例报告)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 ,25 (3) :178.1 周芳坚,秦自科,韩辉,等.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103例经验总结J .世界泌尿肿瘤学杂志,2004,1(2): 49- 52.2 吴剑辉,黄慧嫦,郭秀泉,等.膀胱切除肠道原位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J .护理研究,2002,16( 1) : 27- 28.3 肖灿华,王惠珍,王晓艳.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情绪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的影响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80- 82.4 梁金娥.膀胱全切肠道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J .实用临床医学,2005,6( 2) : 123- 124.5 王淑瑛.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 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8):30- 31.2 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1 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的观察及护理其发生与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还与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皮肤牵开器的使用不当及过多钳夹脂肪颗粒有关2 。合并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也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3。本组出现切口脂肪液化3 例, 均合并糖尿病,发生在术后57 d, 表现为切口渗液、愈合不良,但无明显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 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 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经及时处理, 切口在术后1217 d 内愈合, 无感染发生。观察及护理: ( 1) 术前合并有糖尿病或重度营养不良者,应积极对症治疗。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并做好血糖监测。( 2) 指导患者练习保护伤口的方法, 防止术后伤口裂开。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 换药时注意切口有无渗液。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 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 切口边缘无红肿、发热及压痛, 切口愈合不良时应考虑为切口脂肪液化。应及时给予清创换药, 随时更换浸湿的敷料。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 渗出液的量、气味, 防止继发感染。伤口红外线微波照射治疗, 2 次/d, 30 min/次, 以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 使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2.2 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因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可引起肠梗阻,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 但很少出现剧烈腹痛。本组患者于术后第2 天起, 胃管内注入石蜡油30 ml, 夹管30 min 后开放胃管, 3 次/d, 拔除胃管后口服液体石蜡油30 ml,3 次/d 至排便通畅。本组2 例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第3 天, 表现为腹胀、腹痛, 体检: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部膨隆, 无明显肌紧张或压痛, 叩诊呈鼓音, 予石蜡油注入胃管30 min 后肌内注射新期的明1 mg,经处理后均在2 d 内恢复肠蠕动, 拔除胃管。观察及护理: ( 1) 肠道准备, 术前3 d 起进半流质饮食, 术前1 d 起进流质无渣饮食, 口服肠道灌洗剂清洁肠道。术前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 2) 术后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妥善固定并保持胃管通畅及有效的负压状态, 以利于持续性引流。观察记录胃管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留置胃管期间, 口腔护理2 次/d。若腹痛腹胀缓解, 无呕吐, 腹平软, 肠鸣音正常, 有肛门排气, 胃肠减压引流液量每24 h 小于400 ml, 可拔除胃管。( 3) 术后预防性服用石蜡油,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4) 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 观察有无腹痛腹胀, 询问有无肛门排气。指导适当活动, 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5) 肠道通气后方可进食, 由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禁食期间, 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3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手术是引起应激性溃疡的原因之一,主要病理改变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4,其形成与胃肠道黏膜缺血坏死有关,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术后消化液反流,合并感染、休克、肠梗阻等并发症时可诱发大出血。本组1 例应激性溃疡发生在术后第4天, 表现为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出大量咖啡色胃液, 出现症状后立即给予洛赛克40mg 静脉推注, 4次/d, 3d后出血症状消失。观察及护理: (1)保持胃管引流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2) 术后常规静脉滴注西米替丁, 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3)少量出血时限制患者的活动, 大量出血时指导绝对卧床休息, 取去枕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保证脑部供血。安慰患者, 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消除恐惧紧张心理。2.5 储尿囊漏的观察及护理储尿囊漏除与术中的缝合技术相关外, 肠膀胱内黏液形成黏栓堵塞引流管致引流不畅、新膀胱冲洗压力过大也可导致储尿囊漏。本组发生储尿囊漏1 例, 表现为术后第7 天耻骨后引流管引流出大量淡黄色液体, 24 h 引流液量达800 ml。指导多饮水, 经常变换体位, 予0.5%甲硝唑和2.5%碳酸氢钠交替间断冲洗新膀胱4 次/d,冲洗出大量胶冻状肠黏液, 至术后第10 天, 耻骨后引流液减少至30 ml。观察及护理: ( 1) 术后留置双输尿管支架管, 用于引流肾盂内的尿液, 有利于新膀胱的修复及切口愈合, 防止吻合口水肿和狭窄; 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用于引流尿液、肠液, 促进新膀胱切口愈合及功能恢复; 耻骨后引流管置于耻骨后新膀胱外, 用于引流周围出血、渗液, 一般术后第1 个24 h 引流量不超过400 ml, 以后逐渐减少, 24 h内引流液少于10 ml 时可拔管。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并在引流管上粘贴胶布注明名称。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新膀胱造瘘管周围溢尿应考虑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堵塞, 应及时膀胱冲洗。如术后7 d 内耻骨后引流管引流液突然增加, 颜色为淡黄色, 患者腹痛明显增加, 伴高热, 常提示漏尿 7 ,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 术后23 d 内持续生理盐水冲洗新膀胱,3 d 后0.5%甲硝唑和2.5%碳酸氢钠交替间断冲洗新膀胱4 次/d, 以清除新膀胱内的黏液, 防止引流管堵塞。膀胱冲洗时速度应缓慢, 一次注入的量不超过50 ml, 保持出入平衡, 防止储尿囊积液过多。( 3) 一旦发生储尿囊漏, 应加强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先行保守治疗, 无效者再手术探查修补。参考文献1 王晓雄.进一步重视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 8) : 453- 455.2 彭林辉,霍枫,詹世林,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体会 J .腹部外科,2006,19( 6) : 351- 352.3 龚志军,任镜清,孔刚,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J .广东医学,2007,28( 3) : 429- 431.4 陈主初,王树人.病理生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3- 201.5 王勇,张永利,周峻峰.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1) : 42- 43.6 王爱民.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体会 J .中国医药论坛,2006,4( 11) : 69- 70.7 陆少会,卢惠明,何杏勤.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患者的护理 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 11) : 47- 48.2.2.1 原位新膀胱冲洗为保持膀胱造瘘管及尿管通畅,清除残血及肠黏液, 术后第1天起常规生理盐水低压缓慢冲洗新膀胱, 3 次/d, 具体方法: 用50 ml膀胱冲洗注射器将生理盐水交替从造瘘管或尿管缓慢推入, 从另一条管排出, 用力不可太大, 以免压力太大致患者腹痛明显及加重贮尿囊吻合口渗血, 用力太小则不易排出黏液, 每次冲洗至冲洗液清无黏液, 一般需用生理盐水500 ml, 冲洗过程注意观察患者腹痛情况、黏液量、引流液量的变化, 冲洗液颜色等。若冲入液明显比排出液多, 或引流液量明显增多, 警惕有无膀胱瘘。2.2.2 双腔尿管及膀胱造瘘管的护理 膀胱造瘘管及尿管将新膀胱内的尿液和黏液引出体外, 保持新膀胱内低压, 以利于新膀胱愈合2。术后早期各吻合口轻度渗血形成小血块, 肠道代膀胱术后肠道黏膜不断分泌黏液, 注意观察有无膀胱造瘘管或尿管堵塞, 膀胱内压增高, 出现漏尿和尿瘘, 并记录尿液的颜色和量, 及时清除血凝块, 保持引流通畅。于术后14 d 行新膀胱造影, 无吻合口漏可拔除膀胱造瘘管, 留置的尿管待瘘口愈合后拔除并予出院。2.2.3 耻骨后引流管护理耻骨后引流管主要引流腹腔及耻骨后间隙积血和积液, 起到观察创口的作用, 若引流量突然增多, 提示出血或新膀胱漏尿等,停留时间相对较长, 一般57 d。本组患者在停留耻骨后引流管期间无发生出血, 而出现新膀胱漏尿1例,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2.2.4 新膀胱功能训练肠道代膀胱术后, 新膀胱无自主缩舒功能, 早期无明显充盈感觉, 需进行新膀胱功能训练。拔导尿管后, 嘱患者多饮水, 每隔0.51 h 排尿1 次, 指导患者排尿, 具体方法: 采取蹲位或半坐位, 每次排尿前检查并确定膀胱最高点, 将手掌置于腹部膀胱最高点位置, 患者收缩腹肌, 憋气用力(Valsalva 动作) , 利用腹压排尿, 排尿时随下降的膀胱用掌心压迫膀胱向下作环行按摩, 手法不宜过重, 以免损伤新膀胱, 每次按摩5 min, 膀胱下降至耻骨联合时, 用四指向下轻压膀胱, 起到刺激和压迫膀胱排尿的作用, 争取将尿液排尽4。鼓励患者作提肛训练, 增强外括约肌功能, 提高新膀胱控尿能力。本组63 例建立新膀胱患者于术后1416 d 全部自行排尿, 白天完全自行控尿60 例( 95%) , 昼夜完全控尿53 例( 84%) , 夜间尿失禁9 例( 14%) , 完全尿失禁1 例( 2%) 。其中3 例残余尿大约150 ml 者需不定期导尿( 1 次/24 周) 以防止残余尿量过多引起并发症。2.2.5 并发症的观察主要是与尿路重建有关的近期并发症: 漏尿, 尿失禁。漏尿包括贮尿囊漏尿, 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处漏尿, 新膀胱与尿道吻合口漏尿。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变化, 如术后7 d 内引流液突然增加, 颜色为淡黄色, 患者腹痛明显增加,伴高热, 常提示漏尿, 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对症处理。本组1 例患者术后第6 天突然出现耻骨后引流液呈淡黄色, 24 h 总引流量800 ml, 24 h 尿量减少至1 000 ml, 伴高热, 行新膀胱造影检查示贮尿囊漏尿, 予新膀胱冲洗4 次/d, 冲洗出胶冻状肠黏液量多, 保持尿管通畅后至第8 天耻骨后引流液30 ml,尿量正常。5 例患者术后12 d 行膀胱造影发现尿道与新膀胱吻合口漏尿, 予新膀胱冲洗3 次/d, 保持尿管通畅, 延长拔尿管时间至术后20 d, 重新造影示吻合口愈合良好, 予拔除尿管出院。尿失禁: 与输出道功能不全和贮尿囊内高压有关, 一般术后短时间内贮尿囊容量不多, 常有暂时性尿失禁, 约36 个月后贮尿囊增大足够容量后尿失禁症状自然消失。对9 例夜间出现尿失禁的患者, 指导患者睡前尽量减少饮水量, 夜间定时起床排尿, 必要时男性患者使用尿套, 女性患者使用尿片, 保持外阴干燥, 防止会阴部尿疹。1 例完全性尿失禁患者长期留置尿管。2.2.6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 先试饮水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避免煎、炸、辣、刺激性食物 5 , 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 多饮水, 保持每昼夜尿量达到2 000 ml, 利用自身尿液冲洗新膀胱黏液的作用, 常吃富含维生素C 和钾离子的食物, 以预防高氯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2.2.7 随诊肠道替代原位膀胱则将肠道新膀胱与后尿道吻合, 利用原尿道自主控尿和排尿,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但原位膀胱术手术复杂, 术后并发症较多, 故做好严密的术后观察和随诊1 , 包括上尿道形态检查、肿瘤复发等方面。对患者强调术后终生定期随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 。术后可出现远期并发症, 如代谢方面的有高氯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 应予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处理; 检查有无新膀胱分泌较多黏液引起尿道阻塞, 必要时行间歇膀胱冲洗, 残余尿量大于150 ml 时进行定期导尿。参考文献1 周芳坚,秦自科,韩辉,等.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103例经验总结J .世界泌尿肿瘤学杂志,2004,1(2): 49- 52.2 吴剑辉,黄慧嫦,郭秀泉,等.膀胱切除肠道原位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J .护理研究,2002,16( 1) : 27- 28.3 肖灿华,王惠珍,王晓艳.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情绪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的影响J .南幤_?方护理学报1 周芳坚,秦自科,韩辉,等.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103例经验总结J .世界泌尿肿瘤学杂志,2004,1(2): 49- 52.2 吴剑辉,黄慧嫦,郭秀泉,等.膀胱切除肠道原位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J .护理研究,2002,16( 1) : 27- 28.3 肖灿华,王惠珍,王晓艳.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情绪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的影响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80- 82.4 梁金娥.膀胱全切肠道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J .实用临床医学,2005,6( 2) : 123- 124.5 王淑瑛.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 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8):30-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