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外债市场风险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482831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外债市场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外债市场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外债市场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外债市场风险 内容提要:伴随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我国对外债务的规模与日俱增。我国利用国外资金,不仅弥补了国家建设资金不足,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巨大的外债规模,较长的债务期限,也使我国外债面临着较大的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此怎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锁定外债成本,防止因市场变动造成的外债违约风险,是摆在外债管理者和借债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金融市场 风险管理 衍生工具 外债管理 一、我国外债的基本情况 80年代初期,我国外债余额还不到100亿美元,而90年代以来,外债规模日益增大,1995年我国外债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发展中国家仅次于墨西哥和巴西的第三大债务国。2006年6月末余额已达到2979.44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2005年末增长了168.99亿美元,增长6.01%。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316.50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4.19%。具体见下图。 从币种结构来看,我国外债有美元债、日元债和欧元债(原德国马克等)等。截至2006年6月末,在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67.59%;其次是日元债务,占12.21%;欧元债务占7.48%。 二、我国外债面临的市场风险 借有外债的企业不论是以固定利率还是以浮动利率借款,都将面临利率风险。倘若是浮动利率借款,自然将面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上涨的风险,如果是固定利率借款,将面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下降的风险。就外债利率风险而言,很难说以哪一种利率借款风险更小。我们之所以愿意以固定利率借款,主要是因为比较容易锁定借款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操作和管理上的方便。 由于外债是以相应外币为计算货币,外币的升值,意味着我国借款企业债务负担的加重。而我国大部分借有外债的企业主要收入来源为人民币,在偿还外债本息时需要将人民币购汇后再进行清偿。如果汇率上涨,就会使借款企业遭受汇兑损失。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相对比较稳定,而且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升值压力,所以美元债的汇率风险相对较小,体现的主要为利率风险,而日元和欧元的汇率波动较大,年波动率平均在15以上,汇率风险较大。因此,企业在举借外债时,要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实时变动情况,及时准确地把握和预测未来各种汇率的走势,当预计未来的借款货币汇率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体上将升值时,应该考虑锁定还款汇率。 然而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借债主体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在举借外债时,只注重迅速引进资金,而对如何规避利率、汇率风险考虑不多,因而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出现了某些企业在生产经营状况非常不错的情况下,因所欠外债的利率、汇率大幅波动导致出现巨额损失,甚至面临破产清算。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改革开放虽然已经进行了20多年,但是在金融领域方面的创新相对滞后,企业领导对金融工具也相对陌生,不了解则不敢作为。 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外债风险 其实外债的利率、汇率风险也并非不可规避。为满足企业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需要,金融学家、经济学家努力地寻找能够回避风险、分散风险的渠道和手段。虽然金融系统充满了风险,但它也提供了一种处理风险的方法,那就是金融衍生工具,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就是规避外债风险的有效途径。 金融衍生产品是由原生金融产品衍生而来的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它与现货的生产和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规避外汇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为企业主营业务创造一种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避免由于外界因素的不利变化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然而,随着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金融衍生产品既可以充当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盾牌,也可以变成毁灭企业的炸弹。因此,有不少人把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企业的金融风险归罪于金融衍生产品。其实,金融衍生产品本身只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交易手段,金融衍生产品本身并非风险的源泉,其风险来自交易者的运用和管理。外债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目的应该是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而不应该是过度投机,搏击市场。 中国的金融衍生业务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是商品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还未开放,目前仅开放了人民币远期交易和不涉及利率的人民币掉期交易,人民币的汇率和利率风险缺乏适当的衍生工具加以规避。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波动的加剧不仅使避险成为内在需求,同时也为金融衍生品提供了交易的基础。因此,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外汇市场风险是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必然要求。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外债风险管理,其实并不改变原贷款合同。它只是借款企业与风险管理机构(一般是商业银行)签订一份外债风险管理协议,委托风险管理机构根据原贷款的利率、期限、现金流等,提供满足借款企业需求的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双方执行此风险管理方案,改变企业的现金流,达到规避利率、汇率风险的目的。具体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市场参与者能够按照一定的价格水平将不愿意承担的金融风险向其他市场主体转移,其他市场主体或者需要这些风险与其另外的风险对冲,或者为了提高收益而承担该风险。目前,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投资领域内最为活跃的品种,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从形式上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普通衍生工具,即期货、期权、远期和掉期。其中,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掉期等可以用于利率风险管理。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权、货币掉期等可以用于汇率风险管理。 另一类是结构性衍生工具。它是采用多种组合技术,使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但更能满足不同公司的不同需要。然而无论是利率风险管理还是汇率风险管理,都还要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选择这些金融衍生工具不仅要针对其保值的特性,使用者还要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权衡比较之后再作决定。如果借款者认为一般的期权保值费用太贵,那么就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形式的期权产品,如利率封顶、利率保底和利率套等。利用这些期权的组合,在获得必要保护的同时,放弃一些获利机会,以求降低保值成本甚至达到零成本的结果。当然,在掉期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期权,也可以降低保值的成本。更高层次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综合使用,甚至针对有关主体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 四、外债风险管理的原则 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利率的自由波动势必都会引起企业债务成本的不确定性。虽然这种风险无法完全消灭,但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合适的金融衍生产品予以转移、分散和对冲。外债企业在具体外债风险管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根据自身财务目标确定风险承受能力,在既定风险条件的约束下利用金融衍生产品降低公司财务成本。对于同一笔外债,可以设计出多种风险管理方案,各种风险管理方案都会有其利弊,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有不同的效益、风险特征。因此要衡量哪种风险管理方案更好,就要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并对未来的市场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判断。 二是结构匹配原则。包括币种结构、现金流结构、期限结构等。当预计未来的利率或汇率在较短一段时期内将上浮或升值,可考虑根据对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的预测以及公司的需要选择掉期的起止时期,选择与贷款时期完全匹配或者是部分匹配。外债风险管理并不是要求一定要对外债的整个期限或整体规模进行完全的保值,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和实际需要对外债进行部分保值。 三是经济周期匹配原则。对于期限较长(比如二三十年)的风险管理业务,企业可以根据经济周期的波动确定外债风险管理的最佳期限。历史上,经济周期一般为10年左右,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其期限定在1015 年。 四是动态风险管理原则。具体说来,对于一个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债务,企业可对于其1/3 不做风险管理,1/3 做简单结构的管理,1/3 做较为复杂结构的管理,将风险和收益有效结合起来。对一笔大额外债采用几种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已经叙作了外债风险管理的企业,当所作掉期存在了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利率、汇率的变化,它的价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在利率掉期或货币掉期到期前,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方案进行平盘。在结清亏损或盈利后,解除双方需交换的剩余所有现金流。 市场主体要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保值增值,关键看有没有管理风险的能力和配套技术,并不是说不做就没有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开展衍生品交易时,企业是否具备识别、计算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外债风险管理的专业性较强,它必须在充分分析市场、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如果运用得当,可以降低成本、锁定现金流;如果运用不当,则财务成本可能不降反升,甚至会造成较大损失,因此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驾驭能力也是外债风险管理的关键。 由此可见,加强外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学习是外债企业领导人的当务之急。只有“艺高”才会“人胆大”,才会运用先进的金融工具分析外债市场风险、管理外债市场风险。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6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