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754647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毕业设计(论文)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The research on the reward behavior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姓名:学号:0604010150学院:教育学院专业:06教育学1类指导老师:二一年五月中文摘要在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赏识教育越来越受人们所推崇。为了让幼儿获得自信,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与进步的兴趣,奖励俨然已成为最主要教育手段。但是奖励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如果运用奖励得当,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如果盲目使用奖励,则可能阻碍幼儿的发展。本文中主要针对教师对幼儿进行奖励的过程中的种种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提出系统的正确运用奖励的方法,避免因滥用奖励等其他错误的使用奖励手段而对幼儿发展造成阻碍。同时,引起教师对于正确使用使用奖励方法的重视,为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幼儿 奖励 教师AbstractIn the curr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ctivities, appreciation of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respected by people. Whats more, incentive has become a main educational tool to make children receive the self-confidence and stimulate active learning and the progress of interest.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wards is so complex that can not have 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effect in any case. I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use rewards proper in education, i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if not, this kind of rewarding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For the purpose of finding out the correct way to use incentives systematical to avoid errors because of abuse of the using of incentive awards and other means of obstruction on chil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ed to analyzing various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reward behavior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Whats more, this paper could cause teachers attention to the proper use of the use of reward, providing a useful referenc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the teachers.Key words:children reward teacher目录前言 1(一)研究方法 1(二)研究步骤 1一、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定义 1(一)奖励的界定 1(二)奖励的分类 2二、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作用 2(一)奖励的积极作用 21.促使幼儿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2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二)奖励的消极作用 31.奖励的失真和贬值 32.奖励会使幼儿产生依赖43.奖励促发更深层次的功利行为 4三、幼儿教师奖励运用现状5(一)奖励的内容5(二)奖励在时间段上的特点5(三)奖励在对象上的差异6(四)幼儿教师运用奖励的场合 6四、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的运用7(一)奖励要公平、公正 7(二)奖励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7(三)巧妙运用惩罚彰显奖励色彩8(四)奖励要适时、适度 8(五)奖励要做到家园一致 8(六)恰当把握奖励的时机 9(七)把奖励的权利回归幼儿 9参考文献 10前言奖励作为在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普遍适用的手段,一方面由于其对幼儿自信心、自尊心等方面的显著的促进作用受人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运用不当而造成对幼儿心理的伤害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部分教师对于奖励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偏差,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奖励,规范教师的奖励行为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奖励的界定入手,对幼儿园内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运用奖励策略,以其为幼儿园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提升幼儿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江西省政府直属机关保育院中三班为研究对象(班中有带班教师一名,配班教师一名,42名幼儿),对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进行研究,在自然情景中去直接观察和倾听教师和幼儿的言行,透过他们的言行对教育过程中的典型奖励事实进行解释。在此次研究中以非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实际的情境中,而不需要介入到教师与幼儿行为活动之中,研究对象的外在行为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观察中主要采用事件取样法,对幼儿园中发生的每一次奖励事件进行观察与记录。在当天观察完毕后,对记录进行整理与完善。观察时间总长为一周,每日的时间为幼儿入园到离园的全部时间。(二)研究步骤首先在正式观察前对省政府直属机关保育院中三班进行了三周的初步观察、访谈。通过这些工作,确立了此次研究的观察重点,锻炼观察、记录,对该班的奖励状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在正式观察阶段以该班师生间发生的奖励事件为研究对象,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发生的奖励事件做记录,观察者的身份定为非参与观察者。观察时间为一周,包括每天从幼儿上午入园至下午离园。观察的内容主要是整个奖励事件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包括语言、动作、情绪特征等。另外,还关注奖励事件发生的情境以及结果。对于观察记录,采用事件取样、轶事记录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日观察结束后,适时对部分老师与幼儿进行访谈,以做到更为全面的了解,为后期分析奖励行为做准备。在观察全部结束后,对观察到的奖励事件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完善,把奖励事件进行分类,为形成研究报告做准备。一、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定义(一)奖励的界定奖励(reward),即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研究者对于奖励的界定有多种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两种: 一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界定, 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事物, 侧重的是奖励的象征物;另一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侧重奖励的过程,强调奖励是一种教学方法。檀传宝认为奖励指通过一种积极的强化方式来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方法, 意味着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行为的肯定或较高评价。 在本文中,我将沿用教育学中的概念,将奖励定义为对个人或集体的正确、良好的思想或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的一种方法。(二)奖励的分类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奖励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奖励的对象来分,可分为集体奖励和个别奖励。集体奖励是指对大部分或大多数人的奖励;个别奖励是指只针对一个人的奖励。根据奖励的内容来分,可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指以实物、奖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奖励;精神奖励主要是指赞许、表扬、夸奖等形式的激励。根据奖励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外在奖励主要事用于满足个体的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内在奖励,是指工作或学习本身直接含有能激发行为动机的奖励因素,这种奖励主要用于满足个体的高级需要。而在幼儿园的奖励中,主要可分为正式奖励与非正式奖励。一是正式奖励主要指在幼儿园内自成体系的、有着园本特色或班本风格的奖励体系的奖励。它包括各种形式代币制,如累积换奖品、全勤奖;等级与宣传,如荣誉证明、作品展示等。二是非正式奖励,主要指教师在特定情景下主观地对幼儿实施奖励。与正式奖励相比,这种奖励带有更多的情境性与不稳定性。同时,幼儿园有着自己的特点,非正式奖励也可能伴有物质奖励,如一些小食品或糖果、水果之类的等等,较多的是教师的即兴表扬与鼓励。二、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作用(一)奖励的积极作用1.促使幼儿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星期一的时候,为了配合幼儿园这个月“我能干”的主题,吁老师要小朋友把在他们在家里劳动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刚开始几天没有小朋友带照片来,于是,吁老师在班上强调了几遍,要小朋友记得带照片。终于在礼拜四的时候就带了一张她在家里扫地的照片。于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越越,说越越听了老师的话,从家里带来了劳动的照片,还奖了她一个小红旗并再次强调要小朋友记得带照片。后来陆陆续续有很多小朋友带了照片过来了。(案例1)这件事可以看出,虽然是老师一再强调的事情,倘若没有奖励的驱使,幼儿的投入的激情不高,并未对此太在意。但当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了越越以后,把越越作为一个典范、一个榜样展现在大家面前,并且奖励了一朵全班小朋友都很羡慕的小红旗。于是,全班的小朋友慢慢都把自己的照片带了过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奖励对促使幼儿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受社会赞扬的行为有增进作用。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每天幼儿园都有做早操的规定,中三班的小朋友做操是按照组别来站队列的,一组的小朋友有很多女生,所以平常上课的时候比较腼腆,不是很活跃,而在今天做操的时候,大部分一组的小朋友都很认真,做的比较规范整齐。做完早操以后,陈老师对小朋友早上做早操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并表扬了第一组的小朋友手伸的最直,动作有节奏,要求其他组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后来我观察到,这一整天,一组的小朋友比原来回答问题要更积极一点,连很少回答问题的欣悦也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到了第二天,第一组的小朋友做操做的更积极了,同时其他组的小朋友也变的认真起来打闹的行为明显变少了。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陈老师的表扬,第一组的小朋友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作用,由于一组女生比较多的缘故,平时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凡事显得有点怯弱,不勇敢。而经过这件事以后那些不敢表现的小朋友也勇于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表现了。(案例2)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为了得到奖励,往往回重复那些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奖励确实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一旦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及时给予恰当的奖励,即强化,幼儿就能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重复和保持这些道德行为。最后幼儿会因为道德行为本身的愉悦感与满足感而持续这种行为,进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力。因此,奖励具有强化促进的力量,可以有效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二)奖励的消极作用1.奖励的失真和贬值 “老师你以为我好笨的是吧!”当这句话从王一德的嘴巴里说出来的时候,把我吓了一跳。王一德是个长的很可爱的小朋友,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在中三班中,可以算是个比较厉害,比较突出的孩子。我平时看着他表现好,就喜欢说“你好厉害哦”,“你好棒哦”之类的话。有一天,王一德在上美术的时候,画了一个会飞的房子,我便对他说,“王一德,你好厉害哦,画的真好看!”结果王一德却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老师,你以为我好笨的是吧!”当时,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没想到我对他的表扬,竟然换来了一句这样的回答。(案例3) 蒙台梭利认为:“奖励和惩罚简直是灵魂的板凳,奴隶制压迫人的精神工具。奖励对一个积极主动、内心充实的孩子没有作用,出类拔萃的孩子害怕受到奖励的伤害。”对于那些自我认知能力强的幼儿,他们会因为教师“过分夸张,过于密集”的奖励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有时甚至会觉得老师的奖励充满欺骗性。相反,对于那些自我认知能力较弱的幼儿,他们就会对教师小题大做、过密过虚的奖励,而产生“自我膨胀”的感觉,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老师的要求,是个很厉害的小孩,不能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这样以来便造成了奖励的失真和贬值。2.奖励会使幼儿产生依赖在一节语言课上,老师要小朋友按照“如果那么”的格式进行创编,有一个小朋友回答到:“如果你变成了小鸟,那么我就变成一颗大树,让你停在我的身上。”老师听完以后,立刻表扬了他,还让小朋友向他学习,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结果剩下的小朋友在进行创编的时候,不停的模仿刚才的那一句,显的很没创造力。貌似小朋友该有的天马星空的想象力都不见了似的。(案例4)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老师问什么,小朋友都说对,老师就会说小朋友很棒,其实小朋友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可是,仍然会按照老师的思维走。幼儿有的时候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亦或是奖励的时候,常常会盲目的放弃自己想法,而是按照老师说的办,顺从老师的意思。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幼儿对事情越来越缺少独立的判断,缺乏创造性。而那种经常受奖励而累积的不真实的优越感对幼儿耐挫力的培养有阻碍的作用,不利于幼儿更好的适应未来复杂而有多变的社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进行,幼儿并不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的效用而改变自身的行为,而是因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而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是真正想做的事情隐藏起来。3.奖励促发更深层次的功利行为“主动和同伴去分享大家都喜欢的玩具”,表面看来这种行为都是符合道德规范的,但是有的小孩却并不是因为真正要与规范保持一致才去做,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以自己的行为为工具换取自己更大的利益。当奖励被滥用以后、幼儿生命力的展现受到限制、幼儿盲目服从于成人的权威之时,我们的道德教育就不仅在根本上偏离了既定的目标, 而且甚至可以滋生出我们所力图避免的、以符合道德规范作为表征实则却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行为。这种隐藏在利他行为背后的利己行为和幼儿单纯、 率真的天性本不相符, 却因为奖励的强势而粘和到了一起,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但是他们却真实地摆到了我们面前。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幼儿园之外却是一个“小霸王”等令无数教育者们不希望看到、却又困惑不解的现象,这是教育的败笔,更是孩子的悲哀。三、幼儿教师奖励运用现状(一)奖励的内容从前面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得知,物质奖励指以实物、奖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奖励;精神奖励主要是指赞许、表扬、夸奖等形式的激励。根据这一分类标准,对照在幼儿园观察到的奖励事件,得到表1.1中所列的两种类型的奖励事件的总体分布情况。表1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分布情况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次数13102百分比11.3%88.7%由表1可以看出,在这些奖励事件中,精神奖励占了总量的88.7%,而物质奖励只占了奖励总数的11.3%。这一分布情况表明,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精神奖励明显多于物质奖励。(二)奖励在时间段上的特点大部分教师在奖励幼儿时无固定的时间段,大多是依据幼儿的表现而定。以下是以幼儿在园一天的时间来作为划分唯度,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表2:各时间段奖励次数分布时间8:00-9:00(入园)9:00-9:30(早操)9:30-11:00(教学)11:00-12:00(午餐)奖励次数454716时间12:00-14:30(午休)14:3015:30(点心)15:30-16:30(教学)16:30-17:30(离园)奖励次数211273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运用奖励时在时间分布上有如下特点:奖励主要集中在教学期间。每个教师的教学安排与方案是从上一周就制定好的,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进度严格安排控制时间。在教学中多次运用奖励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确保教学进度。在用餐时间的奖励也占据了较大部分的比重。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有挑食的习惯,教师一般在用餐时间表扬吃的快和吃的多的小朋友。在入园和离园的时间段教师的奖励行为也较少,多数幼儿早到或家长问及幼儿情况时才会向家长表扬幼儿在园表现良好。奖励发生最少的时间段是午休期间,此时幼儿园需要的是安静的入睡环境,教师尽量少用语言,并降低音调,减少对幼儿的影响。(三)奖励在对象上的差异在幼儿园中,教师奖励的对象主要是幼儿。根据奖励的对象来分,可分为集体奖励和个别奖励。集体奖励是指对大部分或大多数人的奖励;个别奖励是指只针对一个人的奖励。根据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大多偏爱对个体作出奖励,集体奖励往往占少数。具体数据如下:表3 奖励对象的差异奖励对象次数百分比个体9280%集体2320%借鉴吴娴兰对赏罚对象的一个划分维度,这里因对个体的奖励是一种对幼儿的直接作用,称之为直接奖励;而对群体的奖励,由于其对于幼儿个体的作用是间接的,称其为间接奖励。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大班奖励运用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幼儿的直接奖励多,间接奖励较少。而教师对幼儿个体作出奖励时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以优秀幼儿为榜样来进行集体教育。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奖励方式,它可以根据教师的需要,随时运用,随时为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二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作出的奖励。这些奖励主要集中在老师较为欣赏幼儿时,是教师没有其它用意的奖励,是纯粹对幼儿自身特点的欣赏;三是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这种奖励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待行为较为特别的幼儿时,是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幼儿所处的不利处境进行教育上的挽救与弥补。(四)幼儿教师运用奖励的场合教师在运用奖励时场合则对奖励效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观察,奖励的场合分布如表4所示:表4 教师运用奖励的场合情况在全班幼儿面前只在被奖励幼儿面前在幼儿家长面前在其他老师面前次数101752百分比87.8%6.2%4.3%1.7%由表4可得知,幼儿教师在使用奖励时,大多情况下选择在公开场合(全班幼儿面前)。这样做一来可以增强被奖励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二来将被奖励幼儿作为榜样,让其他幼儿向其学习,提高班级整体水平。而单独在被奖励幼儿或其他老师面前表扬幼儿时,大多只是教师纯粹的对个别幼儿的偏爱。当教师在幼儿家长面前表扬幼儿时,可让家长注意到幼儿在某方面的进步,对家园合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的运用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奖励的使用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滥用奖励。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奖励的作用,避免奖励的负面效应,我们应当做到如下几点:(一)奖励要公平、公正在教育过程中,奖励实施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奖励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都会使奖励失去权威性, 致使奖励的作用大打折扣。另外, 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受奖励幼儿的范围, 照顾到更多幼儿的感受, 促进全体幼儿的成长。奖励既代表了老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也代表了老师对幼儿的期望。如果一个幼儿受到教师的奖励,他就会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提高;相反,如果幼儿很少得到教师的奖励,他就有可能产生自卑等负面的感觉,对自己缺乏信心。另外, 教师还要尽量考虑大多数幼儿的情绪和感受, 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 并适当扩大奖励的覆盖面, 让更多幼儿拥有自信与成功的体验。处于这种奖励氛围中的幼儿, 其积极性和自主性将会大大增强。因此,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有受到奖励的机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每一点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这些幼儿将会从老师的肯定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幼儿得到不断进步。(二)奖励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奖励的作用大小往往取决于被奖励者对奖励的期待程度。在幼儿园常见的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奖励或手段,如掌声、小红花等,对幼儿来说,却有巨大的吸引力,会让他们欣喜不已。不过,在有些时候,幼儿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奖励却也显的毫不在乎。这时,我们可以针对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每个小孩的兴趣,为他们设计一些颇具诱惑力的小奖励,让他们主动的为这些小奖励在各项活动中更加努力。例如,王一德很喜欢折纸,有一次课间活动的时候我教大家玩折纸,他似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学会了,并希望我能够再教多教他一种折纸。我本来想在他折完了以后夸奖他折的很好,但想到上次的经验,我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再教他另一种折纸,把这当做是对他的奖励。小德也很高兴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折纸,折的更加高兴了。事实上,只要我们略施智慧,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他们之所想,就一定能如我们所愿,让奖励成为有力的“助推器”,从而激发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三)巧妙运用惩罚彰显奖励色彩孩子们都是天真可爱的,却也正因如此,他们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在平时的保教工作中,教师总是避免对孩子的否定和批评,试图从正面对幼儿进行奖励,以期待他们不断进步,久而久之,有的小朋友会觉得得到奖励是理所当然,对于“求之过易”的奖励毫不在乎,常常见到有的小朋友随手就把老师奖励的小标志扔掉了。假如我们能适度把握奖与惩关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奖励的意义所在,才会让奖励的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四)奖励要适时、适度奖励的滥用,容易导致奖励变得微不足道, 对幼儿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并使幼儿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 被奖励所左右, 甚至把得到奖励看成是学习的目的, 产生对奖赏物的关注与贪求, 一切以奖励为目的, 丧失内部动机。要做到奖励频次得当, 必须把握奖励的时机。如果幼儿没有内在行为动机, 或者内在动机不强, 教师不得不从外部激励幼儿, 推动幼儿道德行为的产生和保持, 这时采用奖励是必要的。但如果幼儿已经认可道德行为本身, 已经具有内部动机, 此时就没有必要奖励幼儿,以免弄巧成拙,不仅不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反而会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教师奖励幼儿的程度要与幼儿的表现相一致, 不能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辞, 给幼儿留下不真诚的感觉。久而久之, 这种过度夸大的奖励会丧失奖励的作用。教师对幼儿的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 让幼儿充分了解自己得到表扬的具体原因, 这样不但能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 以便更好地坚持下去, 而且还能增强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 因为幼儿能从中感受到教师确实是在关注自己, 注意到了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比如,一名幼儿摔倒了,另一名幼儿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如果教师见到后说: “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不明白“ 乖” 是指什么, 奖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教师说:“你今天把小朋友扶了起来。你做得很好, 老师很高兴! 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也要像这样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这种方法既表扬了幼儿, 又能强化培养幼儿关心他人、 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五)奖励要做到家园一致家长与教师教育的一致性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教育的一致性越强,教育的效果越好。如果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奖励标准一致, 幼儿的行为将更具有稳定性。如果两者的标准处于分歧甚至是矛盾状态, 幼儿的行为在幼儿园能受到表扬, 在家里却受到冷遇(比如教师肯定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的行为, 但是家长因为怕幼儿弄丢、弄坏玩具而不主张幼儿这样做),那么幼儿容易在认识上产生混乱, 甚至形成矛盾人格, 导致幼儿行为不一致, 道德发展滞后。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好孩子,回到了家里却变成了小霸王的原因之一了。作为专业教育者, 教师最好能主动与家长联系, 促进家园在教育方面尽量达成一致, 形成作用于幼儿发展的合力。家园合作的一致性越强, 合力就越大,幼儿的发展自然也会更好。(六)恰当把握奖励的时机及时奖励会使儿童内心的愉悦体验更深 ,会更清楚、客观的认识和体会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从而更好的起到强化的作用。相反,如果未能及时对幼儿所作出的积极行为作出应有的反应,那么就不能使幼儿的这种积极行为得到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七)把奖励的权利回归幼儿实施表扬和鼓励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成年人相比幼儿的判断能力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常以成年人的评价为标准,模仿成年人进行了评价。教师应慷慨些把奖励的权力还给幼儿,到底谁应受奖,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去决定,这样的裁判过程,将会锻炼幼儿大胆表达的能力和独到的判断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幼儿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保证了活动自身的互动性、开放性、教育性。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一种合理的奖励制度和监督机制, 确保奖励制度能得到大多数幼儿的认可。参考文献: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曹建萍.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084莫源秋.运用表扬奖励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幼教园地,2004 5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学前教育研究,200446冯坤.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7郭雪丽.从奖小红花看幼儿教师奖励方式之策略J.教育经验,2006.58赵旭艳.幼儿园应警惕奖励疲软现象J.基础教育研究,2008 119高明书.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J.北京教育,200210吴娴兰.课堂赏罚的构成要素“小学课堂”观察片段解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