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954060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9.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如绿色化学等。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二.命题落点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例1。2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如例2。3化学新技术与其解决的问题,如例3。4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如例4。知识巧学升华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汽油挥发、蜡烛受热融化等。(2)基本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一般是状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材的燃烧、铁生锈等。(2)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3)通常伴随的现象:化学变化常常伴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的变化等。要点提示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误区警示物质的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但现象不能说明该变化是哪种变化,只是帮助我们判断变化是否发生,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的爆炸,轮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3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误区警示不要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混为一谈,如有的同学认为“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性质一般描述为:“某物质能(或者会易可以等)怎样”,而变化一般没有上述字眼,因此“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碳的化学性质。(1)熔点和沸点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把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液体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特点:熔沸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一种物质的熔沸点是一定的。【典例精析】例1:目前,下列化学制品在生活中不准使用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可降解塑料袋 C.高效低毒蚊香 D.合成纤维衣服 解析: 本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可以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藻类的疯狂生长,从而影响水中鱼类等动物的生存。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可保护环境,应提倡使用。高效低毒蚊香和合成纤维衣服的使用都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也应提倡使用。 答案:A例2:(2004吉林)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包括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以及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研究物质内部组成、结构等;研究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更好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化学”。开发新的能源、合成新的物质、防治环境污染都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 答案:C例3:(2004厦门市)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联线不正确的是( )A.厦门三达膜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B.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C.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D.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解析: 本题是有关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内容。A中利用海水淡化膜技术解决淡水资源问题;B中开发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可以避免使用含磷洗衣粉对水带来的污染,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D中的纳米玻璃属于材料问题;C中的导电塑料属于材料问题,不属于能源问题。 答案:C 例4:(2003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时制造出了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l4是一种化合物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解析:本题以科技新成果“稻草变黄金”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题目重在考查学生接受、处理、迁移新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所给信息,CCl4和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700CCl44Na 4NaCl C。这个反应显然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中的金刚石是碳元素的非金属单质。所以本题应选。 答案:【常见误区】1忽视化学与新科技、生活的联系。如例3和例4。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中考其实很重视对化学与生活、科技的联系的知识点的考查。2忽视总结规律,造成知识迁移失误。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2.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4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5.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二、命题落点1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的考查,如例12对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考查,如例23考查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及结论的得出及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考查,如例3知识巧学升华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1.观察实验的基本要领(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得到的结论一、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2.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将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二、点燃蜡烛1.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2.如图所示: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平放入火焰中,约一秒钟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3.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图所示: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有何现象? 三、熄灭蜡烛熄灭蜡烛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所示,观察到什么现象?一、点燃前1.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痕迹。2.蜡烛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小。二、点燃蜡烛1.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厘米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且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底部。蜡烛火焰分为三层,由内到外分别叫做焰心、内焰、外焰。焰心火焰暗淡,底部呈淡蓝色;内焰火焰明亮略呈圆锥形;外焰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不仅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2.观察到火柴梗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焦,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最低。3.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三、熄灭蜡烛刚熄灭的蜡烛,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3.二氧化碳、氧气性质的检验(1)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可据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在足够的石灰水中,溶液越浑浊,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浓。(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排水集气法不与水反应、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所示。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注意瓶内不要留有气泡),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如图所示)。待导气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然后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最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密度比空气大)或倒放(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桌上。深化升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该气体必须符合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如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排出的气体不能收集,因为这是残留在导管内的空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开始收集,若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表明气体已经收集满。5.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得到的结论步骤一、收集两瓶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如图:步骤二、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步骤三、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进行比较,如图。 步骤四、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比较,如图后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者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较多燃着的木条在前者中燃烧较旺,木条燃烧至熄灭的时间比后者短,说明前者氧气的含量较多或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而后者中氧气的含量较少或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后者没有,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水蒸气【典例精析】例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答案:C例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中,写出一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_,影响_;因素,影响。(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十五秒 通入空气十五秒现象: 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解析:本题是探究设计变量的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应注意: 研究的课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变量。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因素。在操作时,强调对其它影响因素的控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严谨性。 答案:(1)温度 温度升高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越多食盐溶解速率加快(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70和20的水各50mL,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放入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例3: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换。解析: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探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同体积、同组成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同时间的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白色浑浊越多,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实验是在通入气体的时间、石灰水的组成、石灰水的量这些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答案:(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2)气体 【常见误区】1对实验探究过程、现象的分析不条理、思路不清晰,导致问题的解答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错误。中考中非常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例22只注重对实验探究的观察和实验,缺乏对实验探究的推理、分析和判断。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并能安全操作。3.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5.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6. 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二、命题落点1仪器的分类,如例1。2酒精灯火焰的区分,如例2。3固体粉末取用、试管里滴加液体的基本操作及不正确操作带来的后果的考查,如例3。4液体的倾倒、酒精灯的熄灭、试管中液体的加热的基本操作的考查,如例45.基本操作与实验相结合内容的考查,如例5知识巧学升华一、药品的取用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两个“三不”,一个“节约”)。(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a.手不触;b.鼻不闻;c.口不尝。完整地说: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c.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取用时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a.不能放回原瓶;b.不能随便丢弃;c.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1.固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广口瓶。(2)取用仪器:A.粉末状的:药匙或纸槽;B.块状的:镊子。(3)取用方法:A.粉末状的: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图所示)。B.块状的: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如图所示)。(4)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2.液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细口瓶。(2)取用仪器:胶头滴管。(3)取用方法:少量的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让胶头滴管接触容器内壁(如下图);不要将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从细口瓶里取用液体时,应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倒完后,瓶口应在试管口或仪器口刮一下,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如上图)。二、仪器的使用1.量筒的使用(1)量筒的作用: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把量筒平放,向量筒中倾倒液体,当倾倒的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停止倾倒,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要点提示量筒没有零刻度,且刻度由下而上依次增大。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小,量取的体积数偏大;如果俯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大,量取的体积数偏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2.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构造(如下所示):(2)使用方法: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可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记忆要诀使用天平先放平,两盘放好再调零;左物右码莫乱放,潮腐药品玻皿盛;从大到小加砝码,称毕依次放盒中;记录正确收天平,需将游码拨回零。(3)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的问题: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3.酒精灯的使用(1)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问题: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用漏斗,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如下图)。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2/3。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如图、)。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以防失火(如图)。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如图)。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2)灯焰: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如下图),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利用酒精灯的外焰。4.试管夹的使用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套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物质加热时,手要按在长柄上,切不可把拇指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工具:酒精灯。2.注意事项:(1)给物质加热时,若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拭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2)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下图、);(3)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3.加热操作: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防止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或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口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如图所示)说明: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四、仪器连接步骤: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如图)。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如图)。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如图)。五、玻璃仪器的洗涤1.洗刷工具:试管刷、烧杯刷等。2.洗涤方法: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如图所示)。3.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4.放置: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位置。六、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灭;钠、磷等失火用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2.玻璃割伤,先除去伤口碎片,再用医用双氧水擦洗,纱布包扎。3.酸洒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若是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碱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5.酸或碱溅入眼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6.水银洒在桌面上,立即洒上硫粉,并打开排气扇。问题思路探究问题1如何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思路:实验观察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素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是观察的重点。特别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更是我们研究物质规律的基本依据。记忆实验现象是不容易的,但若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变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主要观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有无沉淀、气体生成,反应是否放热等现象。问题2使用量筒时要注意什么?思路:量筒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或者仰视读数都会给量取带来误差,造成称量结果的不准确。若读数时俯视刻度,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用这种方法量取液体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就会小于所要量取的液体。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小,如果量取时采用这种方法,就会造成实际量取的体积大于所需要的液体的体积。可见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读数大,还是实际值大,这样才能准确的解决有关问题。探究:量筒不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在使用前选择适当的量程(一般要略大于所要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将量筒放置平稳,液体在容器内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呈凹液面,因此我们在读数时要使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既不能俯视刻度,也不能仰视,否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典例精析】例1: 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量筒 .试管 .滴管 .烧杯解析:本题考察仪器能否直接加热,题目中指的是玻璃仪器且应“直接加热”。量筒是用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滴管是用来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两者都不能用来加热,试管和烧杯都能用来加热,但烧杯需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 答案:B例2:取三支试管,各加入4mL水,将第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二支试管的底部在离酒精等灯火焰1-2cm处加热;第三支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记录水加热至沸腾时各自所需要的时间。发现第二支试管所需时间最长,第三支试管所需时间最短,第一支试管所需时间介于另两支试管之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解析: 本题考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将三支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不同的部位加热水至沸腾时,记录各自所需要的时间发现外焰温度是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答案:外焰温度是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例3:如图实验操作中:1.正确的操作是 (填字母)。2.指出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操作不正确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两例)。 , 。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往试管里滴加液体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粉末的取用、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等基本操作。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立即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所以A正确。而取用较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吸取,胶头滴管竖直悬空于容器上放,B中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有可能把试剂瓶中的试剂污染,所以B不正确。另外像取用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用镊子操作,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立”即将仪器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否则块状固体药品容易把容器底部打破;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否则,易把试剂瓶中的试剂污染;往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靠,防止液体洒落。答案:1.A 2.B不正确,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有可能把试剂瓶中的试剂污染。3.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否则,易把试剂瓶中的试剂污染往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靠,防止液体洒落。例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使用量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操作要领是“一平二看三读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把量筒放平稳,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读出正确结果。为了避免增大误差,选用量筒时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用,不可过大或过小。为了防量筒破裂,量筒不可量取热溶液,也不可进行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器。所以A不正确。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拿起试剂瓶,标签向掌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所以B正确。取用较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吸取,胶头滴管竖直悬空于容器上放。所以C正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D是正确的。 答案:A例5:(2005西宁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 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D.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内,而不应该在量筒内,量筒是量取液体的容器,而不能做反应容器,且要注意稀释浓硫酸时要沿着器壁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是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而是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酒精灯,否则易引起火灾。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密性不好会造成气体泄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气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片刻,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开后,导气管内有水柱上升,且较长时间不回落,说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案:D例6:化工厂一试剂罐的标签上有下图所示的图标,该试剂罐中装的可能是( )ANaOH BNaCl CCuO DCaCO3解析: 该题没有直接考察实验基本操作,而是通过试剂罐的标签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来判断所给答案中具有腐蚀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答案:A例7: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鉴别食盐和纯碱 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 B C D解析: 该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有关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食盐和纯碱可以用食醋来鉴别,因为食醋遇到纯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食盐与食醋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也可以用食醋来完成,因为食醋属于酸。热水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不溶与水的碳酸钙可与食醋反应生产可溶于水的醋酸钙,氢氧化镁可与食醋反应生产可溶于水的醋酸镁,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答案:A【常见误区】1对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不够熟练,应用不准确。2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探究或实验内容相结合的题目,如仪器的选择、步骤的描述等方面易出现仪器的选择不够准确、表达不确切。3.分析实验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制备、气体的干燥或气体的验证时不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或不考虑应根据气体的性质来进行气体的收集、干燥或验证。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3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4简单了解氧气、氮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5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和防止空气的措施。6在分析空气组成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二命题落点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如例1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如例2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如例3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如例4知识巧学升华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在19世纪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氮气和氧气。后来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量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方法点拨利用过量的红磷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用品:a.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b.红磷、水实验步骤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个孔插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如果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漏气。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减少,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明显降低,因而水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应该等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因为如果温度较高,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水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要点提示集气瓶内盛少量水,一是为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二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导管内应事先注满水,否则测量结果偏低。3.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要点提示这里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百分数是体积分数,也就是说,如果有100体积的空气,其中氮气约78升,氧气约21升,稀有气体约0.94升,二氧化碳0.03升,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升。4.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误区警示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混合物都是由纯净物组成的,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关键是看这种物质由几种物质组成,不能与物质的名称混淆。如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的名称,是纯净物,冰水共存体虽然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人和动植物吸入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危急病人呼吸困难,仅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不足以维持他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吸入高浓度的氧气,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乙炔在氧气里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氧炔焰的温度可达3000 以上,钢铁接触到氧炔焰很快就会熔化。利用这一性质,生产上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通常称作气焊和气割,说明氧气支持燃烧。2.氮气(1)氮气的用途氮气的用途广泛,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由于其沸点较低,用液态的氮气汽化时吸热来提供低温环境,用作液氮冷冻麻醉剂,超导材料的环境改造剂。(2)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例如:合成氨、制氮肥、生物固氮等。方法点拨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3.稀有气体(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极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3)用途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以使灯泡经久耐用。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可作冷却剂。氙气可作麻醉剂。三、保护空气1.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2.空气污染的危害。被污染的大气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研制和开发洁净能源;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典例精析】例1:(2005年南宁市)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解析: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反应前试管内装满空气;燃烧时间足够长,保证氧气完全消耗;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反应后只生成氧化铜固体,无其它气体生成;装置不漏气。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出现的现象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1/5”。但当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会从导管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超过集气瓶容积的1/5。 答案:选A。例2:空气中比较固定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氮气、氧气、水蒸气氮气、氧气、一氧化碳解析: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被污染,有些局部地区的空气的成分不尽相同。但自然界有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互补偿,从总体上讲,空气成分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所以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虽然随着离地面和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会逐渐减小,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仍保持不变。空气中相对固定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相对不固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其它气体和杂质。 答案:选B。例3: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提醒人们要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以下提供两组数据。请按要求分析:()年元月某一天,首都北京、全国重工业基地兰州、滨海城市威海空气质量数据如下:指数 指标城市TSPNO2SO2空气质量指标北京25020884四级兰州30125176五级威海354737一级注:各部分指标与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一级50,二级 50-100,三级 100-200,四级 200-300,五级 300-400,六级 400-500。(A)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 。(B)空气质量标准确定依据(填序号) 。三项数据综合考虑,看最大的数据,看最小的数据(2)南方某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如下:指数 指标季节TSPNO2SO2空气质量指标春季924245二级夏季773438二级秋季934756二级冬季986960二级(A)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 ,治理方法有 (至少举两例)。(B)夏季各项数据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 ; 。解析:该题属于阅读分析信息迁移题,针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考核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关心社会、学会生存”的素质。这就要求大家必须从平时做起,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因此,解答本题时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认真阅读题中资料,依据题中信息寻求规律,迁移规律,解决问题。首先阅读理解题意,依据所学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的有关知识分析,可知海滨城市威海的空气质量最好,由数字找出各分指标、污染分指数,空气质量标准与空气质量好坏的关系,即数字越小质量越优,解答题;再由污染的危害性分析,得到只要一项指标高,空气质量就差的结论,解答题;将()题所得规律迁移解答()题,找出对该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再由污染源找治理方法,根据南方夏季环境特点,分析各项数据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答案:(1)兰州 (2)TSP 进一步加强绿化,增设园林广场;建筑工地常洒水,不允许建筑工地的车辆带泥土上路;严禁焚烧垃圾、树叶。夏季雨水较多,清洗空气,溶解SO2与NO2,冲降粉尘降低TSP;夏季绿叶茂盛,减少粉尘飞扬,强化光合作用,将CO2转化成O2例4: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解析:此题是微观角度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区别的试题。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痱子构成的;纯净物只有一种分子构成。本题中选项A、B中只有一种分子,故选项A、B是纯净物;选项C、D中都有两种分子,故选项C、D是混合物。 答案:选C、D。【常见误区】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测定结果不为1/5。原因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会从导管中逸出;红磷不足等。 如例12错误认为空气中的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空气的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被污染,有些局部地区的空气的成分不尽相同。空气中相对固定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相对不固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其它气体和杂质。3二氧化碳能够使人窒息死亡,故二氧化碳气体有毒,会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高时,虽然能使人窒息死亡和引起温室效应,但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气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氧气,不仅不会污染空气,还有利于空气的净化和氧气的补充。也就是说没有二氧化碳气体所有的动植物都将无法生存。4认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单质。课题2 氧气【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木炭、硫磺、金属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等概念。4.掌握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二.命题落点.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考查。如例.对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如例2.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考查。如例3.对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的考查。如例4知识巧学升华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能溶解30 mL氧气。氧气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时,氧气可变成淡蓝色的液体,甚至可变成雪花状淡蓝色的固体。方法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学习,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2.化学性质(1)氧气与碳的反应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探究操作步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2)硫和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操作步骤:在燃烧匙中放少量硫,加热,直至燃烧;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把燃着的硫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后,硫燃烧更剧烈,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结论: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氧气能助燃。硫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反应表示为:要点提示硫的用量不要太多,如果氧气的体积是250 mL,硫的用量不要超过0.5 g,以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集气瓶内有少量水,是为了从瓶中取出燃烧匙时,如有硫尚未燃烧,应立即伸入水中,使之熄灭,以免二氧化硫扩散。在实验所用的燃烧匙内应垫一层石棉绒,这样可防止高温时硫与铜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而损坏燃烧匙。(3)铁和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操作步骤: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等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要点提示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总结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和助燃。它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二、化学反应根据以上几个实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情况,可以列下表进行分析。实验编号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的物质实验2-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2-3硫、氧气二氧化硫实验2-4铁、氧气氧化铝这三个反应中共同的特征是:两种反应物,一种新的生成物如实验2-2中,反应物是红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两种反应物中,有一种物质是氧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如实验2-3中,生成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为氧化物。1.化学反应的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化学反应中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及发热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但不能说明有了这些现象就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发光为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而轮胎爆炸则是物理变化,而且有的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表现。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征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伴随的现象只有外形、状态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有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一种或多种现象实质物质的组成,结构没有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如下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组成、结构不变,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范围感官感知:颜色、状态、气味、光泽、晶形等。仪器测知:比重、熔沸点、溶解性、导电性等实验感知:通过各种实验表现出来。例如可燃性5.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如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物,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如硫与氧气反应,碳与氧气反应等。(3)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样的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钢铁的生锈。(4)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及联系(如下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特点“多变一”是否有“氧”参加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