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张娜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6157601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张娜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张娜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张娜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O一二年秋季学期浙美版七年级13册美术教案 制作教师:王炯伟【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6.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7.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根据要求进行分类粘贴,或者根据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展示。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如果发现学生带有艺术设计类的图片,可以提示下一节的内容和课前准备的要求。8.提示学生在课后按小组调查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雕塑艺术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艺术设计作品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小组发言,说说雕塑艺术的调查情况。 1.由贴近学生的广告导入(如播一则麦当劳的电视广告),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在上学路上、在商场购物时,不知不觉地可获得许多信息。 由学生归纳出标志、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通过识别,得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3.通过学生对学习用品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以及范围(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设计)。 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实用和审美需要的产品。 4.启发学生思考:除了以上介绍的艺术设计种类,还有哪些设计类别? 5.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加深理解。 另外,让学生了解因艺术设计占据的空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平面、立体、空间等设计。 6.回到前面的电视广告,引出现代媒体设计。 7.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括哪些种类。 美术: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8.布置课后内容:调查某项艺术设计的情况,作简单的评价。【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还应该有一种延续性、生发性的基本运用。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从介绍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条的表现到形体的概括,再从表现空间的透视知识到室外写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 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了。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教学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 (教师)印刷的西藏地图、范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1)从学校去就近一个书店的路线,分别要求学生用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对比,得出徒手勾勒的线路图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表达。 (2)出示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设问:“从这张地图中你又能读取什么信息呢?” (3)将它和印刷的西藏区域地图进行比较,由学生讲述它们的异同之处,引出课题“徒手画”。 (4)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强调徒手画的交流表达的功能。 2.深入分析。 (1)以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中的插图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语言文字与画图在表达或记录时各具哪些优缺点?体会徒手绘制的插图对文字记录的图解功能。 (2)分析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这些徒手画的手稿能十分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设计者的构思。 (3)分析设计家秋月繁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草图。 (4)请学生讨论回答:徒手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哪些场合也可以用徒手画示意?你曾经用徒手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 (5)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 说明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步骤图、说明图。 记录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图。 科学家讲解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示意图。 3.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徒手画的特点: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徒手画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合作学习。 (1)让学生以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家到学校的路线。 (2)让学生用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一天的作息表。 (3)(游戏)猜成语,用手绘线条的形式“画”成语,如“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等等,同学之间相互猜(引导学生从“怎么画”转变到“画什么”上来)。 5.评价反馈。学生评述:用几句话讲讲这节课的认识与收获。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勾线笔、画纸 (教师)课件(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范作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而线条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应和着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画出千变万化的线。 (3)引导学生体验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不同的线条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直线是平和舒缓的,曲线是流畅舒展的,折线是紧张匆忙的。领悟线的变化:长短、刚柔、曲直、粗细、疏密、虚实、浓淡等等。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中理解线条的不同美感。 2.用线表现不同的云:层云、积云、高层雨云。 3.随堂欣赏。 欣赏画家画树的作品,不同的线带来不同的感受:画家凡高用扭曲的线表现向上伸长的树,有强烈的动感;画家伊莱思布鲁斯特用线意象化地表现了一片树林。 4.小练习。 (1)用各种线条和花纹组成一幅和谐“相处”的图形,要求线条流畅,有疏有密,变化丰富,画面整洁。 (2)凭记忆画一棵校园里的树。 5.徒手画中的形。 (1)出示树木图片与教材中树木的外轮廓形,通过分析、描摹,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的外轮廓形可以概括为一些基本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发现:徒手画抓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基本形去概括。 (2)举例搭积木,讲解如何利用基本形描绘建筑物。 (3)风景也可用几何形来概括。 (4)教师动笔演示徒手画从基本形渐变到具体形(如汽车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 (5)人物形体与动态用基本形迅速勾勒,注意让学生再次体会徒手画简单明了的特点。 6.练习: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的文具。7.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谈谈对不同美感线条的运用。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学习用具 (教师)拍摄一段不同角度的校园风貌的录像、对写生地点的预先估计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校园风貌录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欣赏自己的校园,旁白:“学校是哺育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地方,是大家学习的场所、活动的空间” 在用徒手画的形式来描绘校园时,首先要学习“空间深度”的表现。 (2)教师指出:用徒手画的形式来表现空间最常用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鸟瞰法,另一种是透视法。 (3)出示分别用鸟瞰法和透视法画成的两张同一地点的建筑图进行对比,由学生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用处。鸟瞰法有一种近似于高空俯视的效果,更多的是表明方位,而透视法相对比较直观。 2.深入学习。 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 (1)出示图例:同样大小的两个球,从透视角度看,就是“近处大远处小”。引导学生回答: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透视现象? (2)出示图例观察透视的模拟图并在图片上用红笔添加透视线,加以对照,由学生自主发现焦点。 (3)让学生在其他绘画作品中指出焦点的位置,印证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焦点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理解教材中的图解,由学生自己得出视点、视平线、视线等因素对透视图的影响。 (4)出示不同视线拍到的两张教学楼照片并进行比较,以印证先前的结论。 3.欣赏教材中多幅风景徒手画,并指出其绘画工具的多样选择性,钢笔、木炭条、彩色笔均可以。 4.练习。 (1)用徒手画的形式画出校园的平面示意图。 (2)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 (3)用透视法创作的同学可以在校园内写生,教师事先安排好写生地点。 作业要求:注意取景,主次有别,详略得当。 5.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布置本单元的总结展览。【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板报。 难点:设计出来的板报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教学目标】 1.学习字体变化及版面设计。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颜料、铅笔、尺 (教师) 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师生讨论:大家所熟悉的报纸的内容、排版、栏目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要完成一幅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点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知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色彩、位置安排等内容)。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学生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进行述说,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最后教师讲评。 (3)字体的设计。 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体四种。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 教师示范书写美术字的步骤。 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出示各种字体的图片、应用实例)。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 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如各种报纸、黑板报刊头图库),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剪刀、胶水 (教师)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学生优秀板报设计作业。学生讨论:为什么好?表现在哪里?它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2)借鉴优秀板报设计作业的经验,布置学生思考:怎样进行板报设计,使你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作品的编排怎样才能疏密得当,受到大家的喜爱?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本节课作业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要求能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资料,采用剪、贴、画的办法进行制作。 (1)版面编排的方法。 以图为主的版面编排:图片是板报中常用的编排元素。在编排时要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疏密的变化。 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图文穿插是最常用的编排方式。可以在大片的文字中插入作为题图的单张图片,也可以用配合文章内容的多张图片来穿插。 注意:编排多张图片时,要注意主次、大小、疏密关系。 (2)板报设计的一般过程。 根据主题,收集有关文字、图片。 根据内容,设计一种版面样式。 选择字体、字号等,进行整体编排。 3.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料完成版面的编排及刊头标题的设计,完成铅笔稿。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板报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作业欣赏,深入体会。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5.提供课题,开拓思维。布置课后作业:可找一找图片资料,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思考自己的板报设计铅笔稿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在下次作业时可以改进。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剪刀、胶水 (教师)学生优秀作业以及上节课学生完成的铅笔稿 教学过程 1.讲评分析, 启发思维。 (1)讲评学生完成的铅笔稿,师生共同探讨可以改进的方面。 (2)借鉴学生优秀板报设计作业的经验,思考:怎样进行板报的色彩设计,使作品色彩的表现和谐统一?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本节课作业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板报内容,进行色彩的设计。要求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又不失个性。 (2)教师讲解色彩配置的方法。 运用对比色协调或类似色、同类色配置法。 色彩和图形一样由所放置内容的性质决定,必须研究其个性特点,才能使作品形式新颖,具有独特的诱人魅力。要求色调明快、和谐。 内容决定色彩的依据,即:你所设计的板报以哪一部分人群为主要阅读对象。如以儿童为主的,色彩应以鲜艳的对比色调为主,以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并用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给成人阅读的,则以大方、明快的色彩为主。 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调和色配置法是一种色相性质相近的色彩配置法,分同种色和同类色两种配置方法,如绿和粉绿的配置。对比色配置法是指性质不同的色彩配置法,如红与绿、青蓝与黄橙色等的配置。运用对比色配置,效果强烈、醒目、鲜艳。注意:本节课的作业阅读对象以学生为主。 (3)利用课件,尝试进行色彩搭配练习,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 3.布置作业 展示自我。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利用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完成色彩的搭配。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色彩搭配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色彩搭配明亮和谐,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作业欣赏,深入体会。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5.提供课题,开拓思维。布置课后作业:选一个主题,找一找图片资料,进行板报设计,希望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改进提高。【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单元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分四课共同组成鸟语花香这一单元。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本单元第一课通过对出水芙蓉、宋代崔白的寒雀图、近代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及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等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中国画的审美以及荷花的象征意义,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并运用中国画技法画出各种笔墨效果。 第二课选取了郑板桥的竹石图及陆抑非的竹子课徒稿,通过对郑板桥的作品及竹子诗词的学习,了解诗书画相映成趣的中国画传统及竹子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选取了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关山月的梅花作品,其作品具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同时教材还选取了不同风格的梅花作品,通过对梅花绘画、梅花诗词的学习,了解花鸟画中梅花绘画的特点与风格。 在第四课鸟的画法中,通过对李苦禅等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欣赏以及对中国画的笔墨方法的学习,了解鹰的象征意义和体验画鸟的情趣,了解人们对花鸟画的绘画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绘画的要求是“活泼可爱”等。 2.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及相关诗词,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荷花、竹子、梅花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和鸟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竹子的画法、梅花的画法及花鸟的表现技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竹子、梅花及鸟类。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评述讨论相关问题,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知识。 (1)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花鸟画的知识或课前收集各种资料,并加以评述。 (2)出示西方静物油画,并与中国花鸟画进行对比,讨论花鸟画的特点。 2.引导欣赏中国花鸟画作品,体验中国画的人文精神。 (1)欣赏宋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学生分组讨论荷花的象征意义。请学生读一下周敦颐的爱莲说,教师分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让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喜欢画荷花,感受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人文特点。 (2)欣赏宋代崔白的花鸟画作品寒雀图。 (3)介绍清代诗人马曰璐的诗杭州半山看桃:“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再欣赏海派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对比、欣赏、感受中国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4)欣赏并评述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 3.感受体验中国画,学生在宣纸上尝试各种笔墨效果。 (1)让学生大胆画出各种笔墨效果,也可随机画出有一定具体形象的物体。 (2)评述自己的作品。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中国画工具作画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学生互评作品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出示有画梅花步骤的教学录像,或教师示范梅花画法步骤,让学生了解梅花不同形态的表现方法以及枝干的表现方法。 4.尝试体验。 学生尝试画梅花。 5.评价与展示。让学生的作品贴在墙上,同学之间互评。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中国画中描绘鸟的作品与西洋画描绘同类鸟的作品各一幅 教学过程 1.介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中国画中描绘鸟的作品、西洋画中描绘鸟的作品。 2.对比讨论。 学生进行对比讨论:画家的视角有何不同?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3.引导欣赏。 欣赏画家李苦禅的老鹰,了解鹰的象征意义。 4.分析麻雀的画法。 (1)请学生说说麻雀的主要特点。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有黑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2)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分析麻雀形态特点。 (提示: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一个蛋形组成。麻雀的形体结构可分为: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5.尝试体验感受。 (1)请学生思考怎样画鸟,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来画画看,并让其他学生点评。 (2)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6.师生评价。展示学生作品,相互点评,教师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以迎接新年为契机,通过展示中国南北方过年时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过新年的情境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此学习情境中引出学生自己来布置教室,迎接新年的到来。首先让学生自由地阐述国内外及世界各地的迎新年场景,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并向学生征集过新年的教室布置方案。然后选出具体方案,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交给各个小组做准备(教材设计了两种方案,教师可根据本地特点自由选择),小组完成各种作品后布置教室,布置时有相应的审美原则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庆祝活动,再次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境的关系,把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同时使教师在教学时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任务型教学中各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明确,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难点:学习事前规划的能力。 (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加强个别辅导,学生布置教室的审美原则要传达给学生。)【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事先规划一个美术活动的能力,学习简单的分工协作。 2.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4.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多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新年装饰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前的规划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创作中提高对生活物品与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习惯。 5.使学生在布置迎新年的活动中,掌握场景的色彩搭配及其他审美原则,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相结合,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发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收集过新年的资料,准备几个本地流行的过新年的游戏或了解相关的习俗 (教师)能展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过新年的录像、图片文字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与本课有关的过新年的录像,导入新课。 请学生把本小组收集的过新年的资料以网页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并请学生说一说新年的起源,各民族、各地区迎新年的情景。 2.鉴赏与表演。 教师展示过新年的图片、录像,并配以喜洋洋等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过新年的氛围。 说说本地区过新年的习俗。 3.方案征集。 (1)全班分组讨论活动方案。教师提示活动的基本要素:活动的资金与预算、活动的目的、活动中要用的道具、活动需要的材料等。 (2)请学生介绍本组的活动策划方案,评判出优秀的方案,确定本班的迎新年场景设计的具体方案。 4.任务布置。 选取最优方案后,班长给各组组长分派不同的准备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责任,学习合作技能,并给予课内外的指导。 5.课内小结。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阐述各民族、各国过新年的风俗。对下节课要带的工具做一下强调,明确各组寻找材料的任务,并说明材料的选择可以多样性。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布置新年用的装饰物材料、可参考的图片、剪刀、糨糊、美工刀等 (教师)能体现新年的各种装饰物(挂件、彩带等)、过新年的录像、喜洋洋音乐带等 教学过程 1.复习与巩固。 回忆上节课的新年印象,展示过新年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了世界各地过新年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布置一个迎接新年的会场。那么,大家收集的最能体现喜庆场景的装饰物有哪些? 3.欣赏与评述。 (1)学生介绍本组收集的装饰物图片,并说明它最具代表性的原因。 (2)教师适当补充,将课前准备的物品作展示,并进行相关的制作介绍。 4.设计与应用。 教师提出设计要求:装饰物的设计要美观、新颖,具有创新性,要充分运用材料的特征体现出喜庆的场景。 5.作品展示与评价。 将做好的作品加以展示,并交由学生自己评定等级。 6.教师课内小结。 7.课后拓展。准备用以上制作的装饰物做游戏。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已经做好的迎新年的装饰物 (教师)过新年的图片与录像、制作好的奖状等 教学过程 1.运用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再次欣赏上节课自己制作的优秀作品,并适当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说一说如何布置过新年的场景。 2.探索实践。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迎新年场景布置,根据各组学生制作的装饰物进行规划设计,要求遵循色彩的基本原理,切忌杂乱无章,布景时要拆卸方便,并提醒各组注意安全。 (2)在布置时由班长与美术课代表统一安排,以任务形式再次分配给组长,并提出评比的原则:美观、和谐,能营造出新年的氛围,并以最终的局部场景效果作为第三阶段评分的依据。 (3)各组选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装饰挂件及其设计思路,说明本组的作业特点,由另外7个评判员代表打分数,评选最佳装饰效果场景。当场颁奖,以示鼓励。 3.升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用制作的各种装饰物(如面具、彩带等)进行游戏表演,现场可以由会拍摄像的同学记录下来,课后制作成光盘送给每个学生。 4.课堂小结。 (1)教师致辞:过新年还有很多种庆祝方式,希望大家在课外积极探索,努力求知,把以后的庆祝会办得更好。同时希望同学们把祝福带给父母、长辈,祝大家新年快乐!(2)放彩色礼花,渲染气氛(屏幕上不停展示人们过新年的场景,并伴以过新年的音乐)。【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通过介绍和分析齐白石的作品,使学生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教材第32-33页有齐白石的两幅作品以及生平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画家的人格及艺术的魅力。第34页介绍齐白石的代表作虾、蛙声十里出山泉,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大师艺术的内涵,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第35页安排了齐白石的其他作品,包括篆刻作品,以及与徐悲鸿相交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与齐白石同时代的画家作品的欣赏或与第一单元走进美术进行比较、拓展,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齐白石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案一中,强调了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采用造型表现的方法,让学生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进行直观比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方案二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的链接。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在于此次课程改革虽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材料上,遵循欣赏课的学习程序,结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齐白石作品内涵的理解,以达到欣赏课的目的。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 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 中国画作画工具、包含齐白石及同时代画家作品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题虾,请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进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2)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谁?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印象。 师生讨论: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齐白石的作品巧妙在哪里?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师生讨论上述问题。 (2)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忠于现实,绘画重抒情达意。 (3)讲解齐白石的生平:出生穷苦,自学成才。 (4)出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以及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 (5)师生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加强对齐白石作品的理解,深刻理解大师人格与艺术的魅力。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请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画绘画知识,想一想、说一说如何进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2)提供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作品造型语言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5.提供课题,研究拓展。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艺术风格。【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通过对毕加索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的欣赏,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从而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并以此向学生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教材第36-37页,主要介绍了毕加索的生平以及对代表作品格尔尼卡进行整体介绍、局部分析。第38页介绍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作品,进一步体验大师艺术作品的内涵。第39页特别设置了牛的变形过程,旨在说明、深化毕加索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主张。 在教学方案一中,强调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对作品的分析不但重视学生的感受,还强调了理性的分析。在教学方案二中,于欣赏评述中融入造型表现的手法,以问题为纽带,把学生作品与大师作品进行直观比较,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教学目标】 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学习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 绘画工具 (教师)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格尔尼卡,提出问题:作者是谁?作品名称是什么?你看见了什么? (2)请学生认真“读画”,用自己的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如实地简单描述出来(不要求想象发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1)教师提问:作品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你想从哪些方面着手深入了解作品? (提示:可从材料、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方面入手。) 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懂得艺术家在使用线条、色彩时,都与创作的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它对后来的各种现代派艺术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立体主义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在平面的画面上画出具有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立体的自然形态。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受到挑战,画家们因而有理由以更适应现代观念的科学法则来表现自然。这个法则就是按结构重新组建物体的形象。 (2)教师归纳。 色彩为黑白灰,突出了恐怖气氛。构图饱满,充满动荡与不安,破碎的形式融于一体,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 提出问题:作品有什么意义?怎样来评价这幅作品? 归纳:画家采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富有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请同学观看“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事件的录像(或有关图片资料),并相互讨论。 (2)请学生以此为题材创作一幅画,形式材料不限。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教材分析】 1美术文库一般分为“首页图版说明”、“美术辞典”、“相关链接”三个栏目。 “首页图版说明”是针对首页欣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置的,用较为简短的语言来对首页中传统艺术精品作出描述,便于学生自学。“美术辞典”是把教材中出现的概念性的词条加以解释。在教材中没有作出说明的一些美术术语,在此得到详细阐述。“相关链接”属于拓展性的内容,它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以满足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2.本册的“首页图版说明”简单评述了首页中元代画家所绘的鹰桧图,强调了元代花鸟画的典型特征。“美术辞典”中的内容是对第一课走进美术的补充。在第一课走进美术中,绘画分为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这是按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来划分的。而在“美术辞典”中,把绘画的各种分类方法加以说明,并对按社会功能、表现形式来分的连环画、漫画、年画、宣传画这些概念加以进一步解释,便于学生在学习第一课后加以比照。而“相关链接”部分是对齐白石、毕加索两课的补充,分别加入了与齐白石、毕加索同时代的画家的作品,便于学生进行直观比较。【教学目标】 美术文库是本套教材一个较有特色的栏目之一。设立本栏目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美术文库中的内容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共同内容作出一定的解释,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学习空间。【教学设计】 美术文库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本册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研究性的问题,例如:如何评价我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的花鸟画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有何异同?中国的花鸟画与西方的古典静物画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美术分类的见解,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关链接”中的提示,分别做与齐白石不同时期的中国近现代画家作品的研究性报告。总之,美术文库的学习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