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械手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095586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机械手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业机械手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业机械手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绪论1.1前言所谓机械手是指用于再现人手的功能的技术装置。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 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 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 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新技术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 学科一一机械手工程。机械手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器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 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也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 业,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 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 空间。机械手的发展是由于它的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一、它能部分的代替人工操作;其二、它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 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其三、它能操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 从而大 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 化和自动化的步伐。因而,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和 应用。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粉尘、噪音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的 更为广泛。在我国近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 的重视3。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并可从新编程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他有多个自由度,可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不同环境中的工作。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 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 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 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 适应性较强, 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1.2工业机械手的简史现代工业机械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基于示教再现和主从控制方式、 能适应产品种类变更,具有多自由度动作功能的柔性自动化产品41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 1958 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 机械手。他的结构是: 机体上安装一回转长臂, 端部装有电磁铁的工件抓放机构, 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1962 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 再现型机械手。 商名为 Unimate( 即万能自动 ) 。运动系统仿造坦克炮塔, 臂回转、 俯仰,用液压驱动; 控制系统用磁鼓最存储装置。 不少球坐标式通用机械手就是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鲁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 ( Unimaton), 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1962 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也试验成功一种叫 Versatran 机械手,原意是灵 活搬运。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臂可以回转、升降、伸缩、采用液压驱 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 虽然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 但都是国 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1978 年美国 Unimate 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 Unimate-Vic-arm 型工业机械手, 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用于装配作业, 定位误差可小于 1 毫米。美国还十分注意提高机械手的可靠性,改进结构,降低成本。如 Unimate 公司建立了 8 年机械手试验台,进行各种性能的试验。准备把故障前平均时间 (注:故障前平均时间是指一台设备可靠性的一种量度。 它给出在第一次故障前 的平均运行时间),由 400 小时提高到 1500 小时,精度可提高到 0.1 毫米。德国机器制造业是从 1970 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 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德国 Ku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 和程序控制。瑞士 RETAB司生产一种涂漆机械手,采用示教方法编制程序。 瑞典安莎公司采用机械手清理铸铝齿轮箱毛刺等。 日本是工业机械手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 1969 年从美国引进二种 典型机械手后,大力研究机械手的研究。据报道, 1979 年从事机械手的研究工 作的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多达 50多个。 1976 年个大学和国家研究部门用在机械 手的研究费用 42%。 1979 年日本机械手的产值达 443 亿日元,产量为 14535 台。 其中固定程序和可变程序约占一半,达 222 亿日元,是 1978 年的二倍。具有记 忆功能的机械手产值约为 67 亿日元,比 1978 年增长 50%。智能机械手约为 17 亿日元,为 1978 年的 6 倍。截止 1979 年,机械手累计产量达 56900台。在数量 上已占世界首位,约占70%并以每年50%-60%勺速度增长。使用机械手最多的 是汽车工业,其次是电机、电器。预计到 1990 年将有 55 万机器人在工作。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 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具有视觉、 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使 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触觉和视觉机械手。第三代机械手(机械人)则能独立地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它与电子计算 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中重要 一环。随着工业机器手(机械人)研究制造和应用的扩大,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十 分活跃,欧美各国和其他国家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很多。1.3工业机械手在生产中的应用机械手是工业自动控制领域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控制对象。机械手可以完成许多工作,如搬物、装配、切割、喷染等等,应用非常广泛广泛5。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 各行各业的自动化 水平越来越高,现代化加工车间,常配有机械手,以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工人难 以完成的或者危险的工作。可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很大程度上不是 连续的。据资料介绍,美国生产的全部工业零件中,有75淞小批量生产;金属加工生产批量中有四分之三在 50件以下,零件真正在机床上加工的时间仅占零 件生产时间的5%从这里可以看出,装卸、搬运等工序机械化的迫切性,工业 机械手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产生的。目前在我国机械手常用于完成的工作有:注塑工业中从模具中快速抓取制品并将制品传诵到下一个生产工序;机械手加工行业中用于取料、送料;浇铸行业中用于提取高温熔液等等。 本文以能 够实现这类工作的搬运机械手为研究对象。 下面具体说明机械手在工业方面的应 用。1.3.1建造旋转零件(转轴、盘类、环类)自动线一般都采用机械手在机床之间传递零件。 国内这类生产线很多,如沈阳永泵 厂的深井泵轴承体加工自动线(环类),大连电机厂的4号和5号电动机加工自 动线(轴类),上海拖拉机厂的齿坯自动线(盘类)等。加工箱体类零件的组合机床自动线,一般采用随行夹具传送工件,也有采用 机械手的,如上海动力机厂的气盖加工自动线转位机械手。132实现单机自动化方面各类半自动车床,有自动加紧、进刀、切削、退刀和松开的功能,单仍需人工上下料;装上机械手,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一人看管多台机床。目前,机械 手在这方面应用很多,如上海柴油机厂的曲拐自动车床和座圈自动车床机械手, 大连第二车床厂的自动循环液压仿行车床机械手,沈阳第三机床厂的丫38滚齿机械手,青海第二机床厂的滚铣花键机床机械手等。由于这方面的使用已有成功的经验,国内一些机床厂已在这类产品出厂是就附上机械手,或为用户安装机械手提供条件。如上海第二汽车配件厂的灯壳冲压生产线机械手(生产线中有两台多工位机床)和天津二注塑机有加料、合模、成型、分模等自动工作循环,装上机 械手的自动装卸工件,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目前机械手在冲床上应用有两个方 面:一是160t以上的冲床用机械手的较多。如沈阳低压开关厂200t环类冲床磁 力起重器壳体下料机械手和天京拖拉机厂 400t冲床的下料机械手等;其一是用 于多工位冲床,用作冲压件工位间步进轻局技术研究所制作的120t和40t多工位冲床机械手等。1.3.3 铸、锻、焊热处理等热加工方面模锻方面,国内大批量生产的3t、5t、10t模锻锤,其所配的转底炉,用两 只机械手成一定角度布置早炉前,实现进出料自动化。上海柴油机厂、北京内燃 机厂、洛阳拖拉机厂等已有较成熟的经验。1.4机械手的组成工业的机械手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组成6L1.4.1执行机构(1)手部既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分,一般是回转型或平动型(多为回转型, 因其结构简单)。手部多为两指(也有多指);根据需要分为外抓式和内抓式两种; 也可以用负压式或真空式的空气吸盘 (主要用于吸冷的,光滑表面的零件或薄板 零件)和电磁吸盘。传力机构形式教多,常用的有: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 楔块杠杆式、齿轮齿条平行连杆式、内撑连杆式、右丝杠螺母式、弹簧式和重力 式。(2)腕部 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并可用来调节被抓物体的方位,以 扩大机械手的动作范围,并使机械手变的更灵巧,适应性更强。手腕有独立的自 由度。有回转运动、上下摆动、左右摆动。一般腕部设有回转运动再增加一个上 下摆动即可满足工作要求,有些动作较为简单的专用机械手,为了简化结构,可 以不设腕部,而直接用臂部运动驱动手部搬运工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腕回转运动机构为回转液压(气)缸,它的结构紧 凑,灵巧但回转角度小(一般小于 270 0), 并且要求严格密封,否则就难保证稳 定的输出扭距。 因此在要求较大回转角的情况下, 采用齿条传动或链轮以及轮系 结构。(3)臂部 手臂部件是机械手的重要握持部件。它的作用是支撑腕部和手 部(包括工作或夹具) ,并带动他们做空间运动。臂部运动的目的: 把手部送到空间运动范围内任意一点。 如果改变手部的姿 态(方位),则用腕部的自由度加以实现。因此,一般来说臂部具有三个自由度 才能满足基本要求,即手臂的伸缩、左右旋转、升降(或俯仰)运动。手臂的各种运动通常用驱动机构 (如液压缸或者气缸) 和各种传动机构来实 现,从臂部的受力情况分析,它在工作中既受腕部、手部和工件的静、动载荷, 而且自身运动较为多,受力复杂。因此,它的结构、工作范围、灵活性以及抓重 大小和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机械手的工作性能。(4)行走机构 有的工业机械手带有行走机构,我国的正处于仿真阶段。1.4.2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是工业机械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动力源的不同 , 工业机械手的 驱动机构大致可分为液压、 气动、 电动和机械驱动等四类。 采用液压机构驱动机 械手, 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重量轻、控制方便、可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液体 不可压缩,压力、流量易于控制,反应灵敏、控位精确等优秀特点。1.4.3 控制系统分类在机械手的控制上, 有点动控制和连续控制两种方式。 大多数用插销板进行 点位控制,也有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微型计算机控制,采用凸轮、磁盘磁 带、穿孔卡等记录程序。主要控制的是坐标位置,并注意其加速度特性。1.5 工业机械手的发展趋势(1)工业机械手性能不断提高 (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 ) , 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 平均单机价格从 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 97年的6.5万美元。(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 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 : 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 国外已有模块化装 配机器人产品问市。(3) 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 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 控制柜日见小巧, 且采用模块化结构 : 大大提高了系统 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4) 机械手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 用视觉、声觉、 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 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5)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手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 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6) 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 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 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 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 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7) 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 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 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 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我国的 工业机器人从 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 在国家的支持下, 通过“七五”、 “八五”科技攻关, 目前己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 控制系统 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 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 ; 其中有 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 二十余家企业的近 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 (站)上获得规模应用, 弧焊机器人己应用 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但总的来看,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 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如: 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 :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 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 ; 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己安装 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 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 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 “一客户,一 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 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 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 搞好系列化、 通用化、模块化设计, 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 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m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 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 爬壁机器人、 管道机器人等机 种: 在机器人视觉、 力觉、 触觉、 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 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 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 遥控机器人、 智能装配机器人、 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用方面则刚刚起步, 与国 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 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 中M0。1.6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机械手发展的现状, 通过学习机械手的工作原理,熟悉了 组合机床自动上料液压机械手的运动机理。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组合机床自动上 料液压机械手的基本系统结构,对组合机床自动上料液压机械手的运动进行了简 单的力学模型分析,完成了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控制系统、 液压系统和机械手机 械方面的设计工作(包括传动部分、执行部分、驱动部分)的设计工作。1.7本章小结本章简要的介绍了机械手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在机械手的组 成上,系统的从执行机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部分三个方面说明。 比较细致的介 绍了机械手的发展趋势,简要的叙述了本文研究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