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次贷危机新风暴对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34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970710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29.次贷危机新风暴对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3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929.次贷危机新风暴对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3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929.次贷危机新风暴对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3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新风暴影响专题之三:次贷危机新风暴对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内容摘要:2008年上半年,伴随着全球石油、粮食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通胀率持续走高,同时经济增速也明显放缓,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均出现典型的“滞涨”。由于“两房”问题、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以及AIG被美国政府接管等次贷危机新风暴爆发,当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全面大幅回落,全球通胀压力得到部分缓解。尽管2009年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将使世界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减弱,但全球通胀仍有再度反弹的可能。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通胀蔓延1.世界主要国家通胀率持续走高2008年上半年,伴随着全球石油、粮食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通胀率持续走高,同时经济增速也明显放缓,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均出现典型的“滞涨”。美国6、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5%和5.6%,创1992年以来的最高升幅;欧元区6、7月份通胀率则均比去年同期上升4%,连续10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上限,且创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6、7月份CPI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0%和2.3%,升幅也创下10年来的最高水平。从核心CPI来看,除日本相对较低外,美国和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也已分别升至2.5%和2.6%,表明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已经逐渐开始向其他消费品价格传导。图1:2006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通货膨胀走势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1-8月,俄罗斯通胀率达到9.7%;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CPI也逐月创出新高;越南已连续10个月出现两位数的通胀率,8月份的年度通胀率甚至达到了28.3%。我国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也曾面临较为严峻的通胀压力。2.美元贬值推动商品价格飞涨,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通胀蔓延上世纪出现过的大规模通货膨胀大多局限在世界某一地区,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滞胀”,80年代拉美国家的严重通货膨胀,90年代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而本次全球通胀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出现通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一次世界性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使通货膨胀的全球联动性增强、传导渠道增多,影响范围扩大。大多数国家由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国内物价上涨,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发展中国家由于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对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较为敏感。其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食品、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与导致美国CPI上涨的因素完全一致。因此,发展中国家输入型通胀特征明显,而美国则是向世界输出通胀的源头。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通过不断贬值变相地弥补了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带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大量吸收了发展中国家多年来辛勤积累的美元财富,这也是此次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为了规避和对冲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国际投机资金不断投入到原油、黄金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以期实现保值,但却相应地增加了大宗商品的需求,使其价格在短时间内飞涨。与此同时,美元贬值还加剧了那些货币汇率与美元密切联系的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全球物价上涨。二、次贷危机新风暴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全面回落,全球通胀压力部分缓解面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轮番暴涨的形势和各国通货膨胀日益严峻的压力,2008年7月8日,G8峰会集团领导开会决定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石油和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表示“强烈关注”,称其加大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构成了“严重的挑战”。G8的声明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大国不再容许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暴涨,操纵油价的垄断势力正在成为众矢之的。与G8声明相呼应的是美国对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一系列调查措施、限制措施等。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元开始逐步反弹,使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后迅速下挫,并在其带动下,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其中,“两房”问题、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及AIG被美国政府收购等美国次贷危机新风暴加剧了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全面回落。9月15日和1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国际原油价格在跌下100美元/桶后迅速下挫至91.15美元,较今年最高点下跌近40%。图2:2008年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走势(REUTERS/JEFFERIES CRB指数)数据来源:美国商品研究局。1.监管层打击,大宗商品价格转势G8峰会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原油、农产品等市场持仓头寸开展了一轮严格调查,并对商品市场中的投机行为采取了较多限制,对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预防措施。在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查处下,众多之前存在于各商品中的投机多头资金陆续撤出,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市场中的投机净头寸一改前几年连续净多的局面,转为净空状态。而以G8峰会对石油价格的声明为标志,在经济放缓、供求关系逆转、美元反弹、政治干预的影响下,投机资金也开始陆续撤离其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开始了深度调整。尽管市场可能仍有反复,但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将以下跌为主。2.次贷危机新风暴加剧国际商品价格回落态势近来,次贷危机又爆发出新的风暴,美国及欧洲众多金融机构再次遭受重创,严重打击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再加上近期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加剧了粮食、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走势。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消息传开后,就有部分国际期货交易所立即对此做出回应:LME宣布暂停雷曼兄弟在电子盘中的交易,ICE则暂时取消了雷曼兄弟的交易资格,伦敦结算所宣布雷曼兄弟为不能履约客户。雷曼兄弟作为国际期货市场的主要交易商,却被部分期货交易所取消交易资格,并被迫强行平仓多头头寸,不仅令期货市场感到极度不安和恐慌,更推动了商品期货价格的大幅下跌。实际上,因金融动荡触发金融机构大规模结清头寸从而导致期市大幅下跌的行为在今年已出现过多次。3月份爆出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破产消息后的当周,CRB指数就出现了少见的巨量跌幅,商品期货市场长达7年的牛市遭到质疑。CFTC把持有加利福尼亚一家保险基金的头寸规模从套期保值转为投机规模,并大量平仓多头头寸,因平仓的资金规模巨大,从而导致商品期价暴跌。7月“两房”面临破产的消息引发了第三轮次贷危机的爆发,CRB指数在触及历史高位后持续下跌,目前跌幅已超过20%。雷曼和美林都有着巨大的衍生品交易头寸,由于存在高杠杆率,且它们的杠杆比率大概在25左右,当发生危机的时候,这批头寸就必须清算,这就对市场产生恐慌性抛压作用,导致商品价格全面下跌。同时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再次表明次贷危机远未根除,这会对实体经济急剧下滑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就是说,接下来实体经济的资金流更加紧张,再加上经济危机带来的消费者负财富效应的影响,需求将持续萎缩,必然导致商品价格下跌。3.全球通胀压力得到部分缓解随着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各国的通胀压力逐步减轻。在国际油价持续回落的影响下,美国、欧元区8月份的通胀率已出现明显的回落,美国由7月份的5.6%降至8月份的5.4%,欧元区则由4%回落至3.8%。我国的通胀率自下半年以来也已出现大幅回落。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全球通胀压力也将继续减弱。三、全球通胀压力犹存尽管2009年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将使世界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减弱,但全球通胀仍有再度反弹的可能。首先,供需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多种商品处于脆弱的紧平衡状态,特别是原油,由于剩余产能不足,以及生产技术、地理分布、产油国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了供应对需求和价格的反应速度。粮油作物及其他农产品生产对高价格更为敏感,在适当的政策引导下,播种面积得以很快调整,但产量受气候影响明显。此外,近年越来越大的供需缺口使主要农产品库存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世界粮食库存已降至1982年来的最低水平,价格将因此受到支撑。其次,运费及其他生产资料价格大幅飙升,使商品价格的上涨逐渐由需求拉动向成本推动演化,交替抬升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上半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由1月份5615的低点起步,至5月20日达到创记录高点11793,上涨1倍以上,6月份以来虽有回落,目前仍在9000点左右的高水平。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据调查,印度、越南、中国等亚太主要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国2007年的薪酬涨幅超过或接近10%,发达国家的最低小时工资涨幅也有加快迹象。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通过与工会组织谈判等方式,努力控制工资上涨幅度,防止出现物价与工资的螺旋式上涨。第三,目前发达国家联手向金融市场注资已经埋下了下一轮通胀的种子。前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幅贬值的美元,使巨量资金进入商品市场,加剧商品价格涨势。今年,面对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和明显放缓的经济增长,各国不得不在保持适度经济增长与抑制攀高的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最近几个月,许多国家为应对通胀,采取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措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市场对流动性趋紧、资金成本提高的担忧,以及前期大量获利盘的回吐操作,使国际商品市场的资金面出现了重大变化,重要商品期货价格因此普遍高位回落,原油价格重挫,农产品及其他大宗商品随之大幅下跌。然而,应该看到,各主要经济体仍需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做出抉择。目前发达国家联手挽救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手段是不计后果地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流动性,虽然能否成功解决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机构倒闭潮不得而知,但其肯定已经埋下了下一轮通货膨胀种子。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政策再度放宽也将可能成为必然。第四,次贷危机的影响深化,正在清算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而且这一过程远远没有结束的迹象。美国过度消费的经济模式需要低利率提供流动性,同时美国长期的收支不平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总要进行调整,甚至是痛苦的调整。次贷危机的本质是虚拟的购买力正在灭失,自然要以通货膨胀也就是消减货币购买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经过次贷危机以来的连续减息动作,美元2的利率低于绝大多数非美货币,这对美元汇率构成压力;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给投行借贷的救市动作,也强化了为流动性而削减金融信用的行为。这些都可能会进一步推低美元货币信用,使美元将面临新一轮贬值,从而再次推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第五,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美元价值不稳定性增强,所以用商品保值对冲美元波动的基金规模非常大,这使得近年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包括资源类的原油、贵金属、金属以及其矿产、大宗农产品和棉花、咖啡、可可等软商品,成为投资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一个主要操作对象,从而增强了这些商品的金融属性。自2004年以来,这些商品的金融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摩根大通的报告,过去商品定价中80%左右来自于本身的供需变化因素,金融特性对价格的影响只占到了20%不到;而现在商品定价中60%以上的因素来自于其金融特性,而商品本身供需因素的影响下降至40%以下,即外部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由于美国金融系统的动荡,全球避险资金会寻找安全的避风港。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风暴可能使得市场短期内对于美元失去信心,大宗商品有可能再次成为保值资产,受到各种投资基金的追捧,从而再度走高。在爆出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以及AIG被美国政府接管这几颗重磅炸弹后,国际市场黄金价格迅速飙升,9月19日创下史无前例的单日上涨86.88美元/盎司的惊人纪录,可能就是一个预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