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462773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湖北省潜江中学 严俊 梁代清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一)研究背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一种开放、动态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意味着教学将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瞬时性”和“多变性”。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准备了很好的教案,也难以预料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情况和事件,往往会被想象不到的“意外”打乱。如果在教学中在教学中老师对教材、对学生的备课不充分,处理不得当,就会走进教学的死角。由于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而且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方向、价值不同,有的生成性问题是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的。为此,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知识;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尊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无序性和有序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研究价值一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课前“精心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即构建动态生成、开放多元、平等互动的课堂,真正让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势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魅力。因此,实施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社会性建构而获得知识,这种知识建构的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关爱,而且对学生个人更具有意义;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艺术与智慧。最终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效的生成性课题教学的教学策略,并推广开来,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二、课题的界定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或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这种生成性的教学模式。 生成性问题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遇到教学设计中未预料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中进行学习、交流、互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出教师课前预设的新问题、新疑惑、新认识等。这些问题在较为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一方面给课堂带来了许多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惊喜,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生成性问题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知识、教师的热爱等等。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则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知识,感知生活,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借助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断反思自己的应对方式,探究更好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学日记中品味咀嚼,在与同事的互相观摩和沟通中提升,不断建构并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提高自己应对生成性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妥善处理生成性问题,需要大胆挑战的勇气,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砺,需要对教学实践进行经常而深刻的反思,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使自己轻松应对和有效地处理生成性问题。三、课题研究的依据(一)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自己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对外在信息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在认知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和主观性。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因为他们意识到,事物的意义源于我们的建构,而每个人意义建构的质量、深度或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使个体获得对同一事物更丰富、更全面的理解。因此,基于建构论的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师生在自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发生成的问题;课堂中真实的生成性问题的表现;师生对生成性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师生在建构知识中不断产生新的生成性问题的能力。2、情境主义理论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加强知识的具体运用。3、生成性教学理论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空间。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二)现实依据叶澜教授认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提出的观点和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要捕捉这些“活资源”,引导学生自动生成经验,历练其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性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安排比较充裕的个体学习(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的时间,以解决个体学习的需求。针对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应该随时作出调整。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有利于充分运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四、课题的研究内容(一)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文献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探讨生成性问题在教学中的特征、功能、价值和实践策略。(二)生成性课堂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对本校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总结出本校教师在动态生成性课堂上的有效策略以及存在的认识误区,力图归纳出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特征及实施原则等,形成对动态生成性课堂的规律性认识。(三)生成性问题的特点和处理生成性问题的策略根据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特点,探索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策略,探索教师对新产生的资源的捕捉和利用的策略,探索如何有效处理课前“精心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即构建动态生成、开放多元、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通过研究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转化和利用,由此形成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四)探索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处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影响和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五、课题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是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问卷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发现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分析事实,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让学生对有关书籍、报刊、文献及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展示与交流,对众多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认识。个案研究法: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实效性。 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六、课题实施过程(一)前期准备阶段1、文献资料查阅阶段2、理论学习阶段3、制定个人实施计划(二)开题论证阶段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确定研究方向,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请专家指导,完善开题报告。(三)全面实施阶段1、开展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应用策略的调查及研究分析,撰写教学反思及教学现状分析报告。2、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学习“动态生成性”教育的有关理论及成熟的策略,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撰写读书笔记。3、进一步开展教科研方法培训,着重学习课题方案、案例的写作方法。4、深入课堂听课,研究各种促进“动态生成性”课堂形成的教学策略,使教研和教学紧密结合,鼓励教师课堂创新,及时开展研讨、反思和总结。(四)总结评价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2、选编课堂教学案例集3、选编课题研究论文集4、组织专家结题论证七、课题预期成果1、教案设计2、公开课展示3、相关研究论文4、课题实验过程、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