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材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333957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这是张帆给金专班的材料。没说一定就考这里面的,反正发上来让大家参考参考吧。货币金融期末复习一、填空题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的金属货币制度是 金币本位制 。2资金融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_直接融资_、_间接融资_。3.保险公司是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在满足保险合约的条件下,向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支付保险金的_合约性_储蓄机构。4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家中央银行的是_英格兰银行_,它早在1844年就获得发行货币的特权。 5.在市场经济中金融监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_法制性_、_系统性_、_社会性_。6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_费雪_,他提出的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为_MV=PT_,着重分析货币的_交易_ 职能;剑桥方程式的表达式是_M=kPY_,它着重分析货币的_资产_职能。7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_商品流通_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8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_交易动机_、_谨慎动机_和_投机动机_;前两者与_收入_呈正相关,后者与_利率_呈负相关。9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型:_鲍莫尔模型_、_惠伦模型_和_托宾模型_。其中_鲍莫尔_模型实质上是将管理科学中的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运用于货币理论的成果。10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流动性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狭义货币包括:_现钞_和_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_;广义货币则在狭义货币的基础上加_准货币_构成。11准货币一般由_定期存款_、_储蓄存款_以及_各种短期信用工具_构成。12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一种代表一般购买力的_购买力暂栖所_。13政府通过_透支、借款或直接发行货币_ 弥补赤字的办法,通常被称为“债务货币化”。14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构成;一是由中央银行_投放基础货币_;二是商业银行_创造存款货币_。15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货币供应量_。 16.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对货币总量调节的三个传统工具是_法定存款准备金_、_再贴现_、_公开市场业务_。 二、判断1只要有中介机构参与的融资就是间接融资。( )2利息的本质是放弃货币流动性与报酬。( )3预期理论认为如果未来短期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线下降;( )4.投资银行是主要发挥间接融资功能的金融机构。( )5.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上最可能造成不利结果的借款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 )三、计算题1.设原始存款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现金漏损率为6%,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4300(万元)四、简答(PS:个人认为张帆不知道什么是简答题,答案给那么多。我把认为重点的,都用红色的标出来了,可以只背那么一点,简答题嘛,哪有那么多答案的!答案多的叫论述题咯!)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答: (1)直接融资是指短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向盈余单位发行某种凭证(即金融工具),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间接融资是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或证券投资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短缺单位的手中,资金盈亏双方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直接融资的优点是:无中间环节,降低酬资成本;资金配置效率高;收益较高;流动性高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门槛高,短缺单位不易进入; 需要时间 、精力及专业知识; 风险大; 易出现“搭便车”、“次品车”问题 (3)间接融资优点:灵活便利;安全;规模经济;具有信息优势不足之处在于:筹资者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益低;投资者收益低2简述资本市场的特点、作用和主要工具。答: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市场,融资工具是股票和债券。其特点是:期限长,交易量大。且其收益高而流动性差,有风险和投机性。作用:解决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有效配置资源主要工具是股票和债券3简述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和特点(1)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基础工具的基础上,通过预测利率、汇率、股价等金融工具的未来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的方式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设计出品种繁多、特性各异的新兴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等。(2)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特征是:A杠杆性:“ 以小博大”的杠杆式交易方式,参与者只需交纳少量的保证金即可控制巨额资金的交易;B虚拟性:虚拟性是指证券所具有的独立于现实资本之外,却能给证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征;C依存性:衍生金融工具依赖于传统的金融工具而存在,传统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最终会影响衍生金融工具;D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以适应投资者的需求;E风险性: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杠杆性,因此若操作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础工具的风险,并带来丰厚利润。反之,则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4简述利率的作用。答:(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利率调节企业的生产和规模;利率影响微观主体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利率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及其分配,从购买力上影响物价;利率影响政府的筹资行为。(2)利率是连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中央银行无法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它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须借助于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利率来传导的。(3)利率是反映经济态势的重要指标: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对未来的预期都可通过利率及时、灵敏、全面地反映出来。利率的这一信息反映功能为央行的宏观调节提供了条件。(4)利率影响国际经济活动:-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5简述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决定理论。(1)凯恩斯认为均衡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交互作用。(2)货币供给MS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在图中表示为一垂直于横轴的线)。(3)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动机有三: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以L1表示为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而保有货币的货币需求,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以L2表示为投机动机而保有货币的货币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货币总需求量,则:LL1(Y)L2(i)(在图中表示为向下的曲线)(4)如果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加强,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利率便上升;相反,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减弱,货币需求量小于货币供应量时,利率便下降。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与货币管理当局所决定的货币供给量相等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MS,LL=L1(y)+L2(i)0i*MS6.什么是存款型金融机构?什么是契约型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储蓄型金融机构是指接受个人与机构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储蓄型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互助储蓄银行和信用社。契约型金融机构是指通过订立合约,从持约人手中定期定量收取资金(保险费或养老预付款),然后按照合约规定支付保险金或养老金的金融中介机构。契约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了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可以创造存款,主要负债为存款,主要资产为各种贷款以及债券;而后者的主要负债为收取的保费和雇员及雇主的缴款,主要资产为债券、股票以及抵押贷款。7.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指的是什么?强调资本充足有何意义?答: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有两方面内容:(1)资本数量的充足性。从资本数量看,资本充足性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巴塞尔协议指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总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最低为8,其中核心资本为4%。(2)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即普通股、优先股、留存盈余、债务资本等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以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强调资本充足性的意义在于:抵御经营风险、使大额存款人的存款得到保障、支持银行业务扩张。8简述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答:虽然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没有太大区别, K只不过是V的倒数,但事实上,在理论尤其是分析方法上,二者有很大区别:(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强调的是交易功能,研究的是“飞”着的货币,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程度;剑桥方程式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强调货币财富贮藏(资产)功能,研究的是“坐”着的货币。(2)剑桥方程式强调个人选择的行为,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即主观愿望;交易方程式把货币需求诉诸制度因素,忽视主观动机。9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有何不同?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有如下不同:(1)二者认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十分敏感。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恒久收入的影响,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差,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2)二者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看法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不稳定,而且具有不可预测性,货币需求量与总支出没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货币政策机制中,应该以利率而不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决定于恒常收入,与利率无关,以为恒常收入是稳定的,因而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10简述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及其意义。答:(1)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迅速变为现实货币购买力并不遭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转手的次数不同,形成的购买力不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作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其流通会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因而货币性最强;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是潜在的购买力,它们需要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而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这部分货币流通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那样直接和迅速。(2)货币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货币供求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对货币的层次进行划分,可以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考察各种具有不同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1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答: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比率,体现为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它反映了基础货币派生出货币供应量的能力。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法定准备金率。(二者成反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存款货币越少,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二者成正比)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12简述弥补财政赤字的三种途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通常政府有三种弥补赤字的办法: ()增加税收。这种方式理论上对基础货币没有影响。当公众交纳税款时,流通中的现金或公众在银行的存款减少,基础货币同时减少;但当政府将税款支付出去时,它们又回到公众手中。尽管资金进行了再分配,但基础货币的总量没有变。()发行国债。若发行的债券由社会公众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则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若由中央银行购买,则增加中央银行的资产,导致基础货币增加。(3)财政透支、借款或直接发行货币。透支即财政支出超过财政存款,其差额自动转化为央行贷款。透支额或借款额就是中央银行需要增加的基础货币量;发行货币更是直接增加基础货币,这些方式通常被称为“债务货币化”,它们导致货币供应增加。13.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答: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货币政策安排,它要求中央银行把实现低通货膨胀当作是自己的职责。一般程序如下:(1)中央银行公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量化目标,这个目标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2)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将此预测与预定通货膨胀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差距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3)定期提供有关其策略和决策的公共信息。通货膨胀目标制优点在于: 第一,通货膨胀率的公布简单易行,并且很容易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易于引导公众预期;其次,可以增强货币当局的可信度,有助于公众对物价形成较稳定的预期,从而便于进行长期性的经济决策,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第三,可以增强货币当局的责任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为衡量中央银行的业绩提供了一个相对严格的量化标准,从而也就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度化。第四,这种政策操作较好地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还可以享受价格稳定所带来的其他好处,避免或减小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社会损失,对于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14.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中央央银行从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有两个基本途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或途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15.简述长期菲利浦斯曲线的形成及其政策含义。答:(1)货币主义认为长期内不存在交替关系,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由于在短期中,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这样,工人所得到的实际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就业增加,失业率下降。但是,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因为长期中经济可以实现充分就业,所以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与横轴垂直的线。(2)政策含义是: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的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宏观经济政策长期无效。五、论述题1.货币市场有何特点?为什么说货币市场是金融宏观调控的基地?答:()特点:融资工具具有较强的货币性,一般期限较短,最短的只有一天,最长的不超过一年,因此又具有“准货币”之称;交易工具的质量高,风险低。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多半是货币或货币的替代物,其发行者是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型公司,金融工具的期限短,因此违约风险极小,交易工具的质量较高;市场组织形式以无形市场为主。货币市场则有的是在柜台交易市场实现的,但相当大的比例的交易是交易双方通过电话、电传、电脑等无形市场形式进行;金融工具以贴现发行为主。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融入资金,到期时按面值还款,差额部分就是支付给买方的利息;中央银行直接参与。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主要手段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都是通过对货币市场来实现的;在货币市场众多的参与者中,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要成分,大部分的货币市场交易是在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之间进行,个人投资者较少参与。() 货币市场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三大法宝”就是依赖于货币市场进行:A.同业拆借市场是传导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渠道;票据市场是实施再贴现政策的载体;国库券等短期债券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 2什么是基准利率?你认为我国应以哪一种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答:基准利率就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或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基准利率具备以下两个特征:其一,基准利率必须是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其二,中央银行必须对其有很强的控制力。美国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调节基准利率,影响宏观经济。大多数国家以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我国的再贷款利率是一种法定利率,不具备基准利率的基本特征;由于我国票据市场目前欠发达,再贴现利率缺乏作为基准利率的基础;国债利率易受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央行控制力不强。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具备了基准利率的特征:它反映和影响着金融市场上银根的松紧变化,制约或主导着整个利率体系中的其他利率;是货币市场上的一种市场利率;且央行具有很强的控制力。所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相比而言最适于作为基准利率。3试述传统中间业务与狭义表外业务的内容、区别和联系?并联系实际,谈谈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及措施。(PS:这题答案,是逆天的多,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1)表外业务指的是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的交易活动。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债权、或有负债,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贷款承诺、信贷便利 、票据发行便利、可追索的贷款出售)、担保(备用信用证、保函、票据承兑)、金融衍生工具等业务。(2)传统的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或有债权、债务,不承担任何资金风险,接受客户委托,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业务。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及信用卡业务。(3)联系:通过收取手续费、佣金等形成非利息收入。(4)区别:从银行开展业务的角度看:传统的中间业务银行一般充当中介人角色;狭义表外业务中,银行既可以作为经纪人又可以作为自营商,即作为交易的直接当事者;从风险角度看:传统的中间业务一般不会转化为表内业务,承担的风险较小;狭义的表外业务有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承担的风险较大。(5)必要性:是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未来银行之间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中间业务能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并且能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是我国商业银行与世界接轨的需要。中间业务不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银行可以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扩大利润。是增强资金安全性、分散业务风险的需要。中间业务主要是接受客户的委托,以中介人的身份进行代理业务,其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是一种安全的银行业务。可以对传统业务的发展发挥联动效应。开拓中间业务,可以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可以对银行的传统业务起到稳定的作用。可以创造新的信用形式,开拓新的业务经营领域。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非理性、低层次竞争现象突出;品种少、层次低;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对经营效益贡献仍然不足;风险认识与计量不够。(6)应采取以下措施: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摆到战略位置。加大宣传力度,注意市场营销。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业务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强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适应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4基础货币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一样多的答案,看着背吧!)答: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入了流通领域。(4)其他项目。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5为什么说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货币供给呈较强的外生性?(1)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与此相对应的是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2)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式:s=Bm。一般地,当宏观经济较为稳定时,m变化不大。由央行资产负债表可知,影响基础货币B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债券持有量、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货币政策行为(再贴现;再贷款)。(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由于金融市场较为健全,央行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扩张或收缩,尤其是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能较灵活地开展,从而有效抵消其它因素对调节基础货币的扰动,因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较为主动,货币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政策所左右,故其货币供应呈外生性。6有人认为治理通货紧缩比治理通货膨胀更难,你的观点呢?为什么?答:(1)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所以通货膨胀的治理可直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政策来实现。而央行作为货币供应的策源地,具有较强的基础货币控制能力。(2)通货紧缩具有内生性和自我实施并不断加强的效应,单靠央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投放基础货币还不能使货币供应量“水到渠成”。而且,降低利率的扩张性政策,会遇到“流动性陷阱”,使政策失效。治理通货紧缩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配合结构治理。 (3)我国连续十多次降低利率对经济的启动收效甚微,及日本即使实行“零利率”政策也无法摆脱通货紧缩阴影就是很好的例证。7.试述货币政策目标间的矛盾。(这个那个,无力了!)答:(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一个国家若要实现高就业(或降低失业率),就得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总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一般说来,物价稳定能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支持经济发展,而经济增长则为物价稳定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实证分析发现,凡是经济正常增长时期,物价水平通常都上升(反过来并不成立)。在经济达到潜在产出之前,适度的物价上涨能够刺激投资和产出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无论是本国物价稳定、外国出现通货膨胀,还是本国出现通货膨胀、外国物价稳定,都会造成本国进出口失衡,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当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有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利率或降低货币供应量。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的提高有可能导致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下出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物价上升势头的减缓和总需求的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也可能会出现顺差,这样就会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会增加国民收入,使支付能力增强。这将使商品进口增加,如果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部分增加的进口需求,则必然导致贸易逆差。治理经济衰退的手段与平衡国际收支的手段往往冲突。经济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其结果会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进口增加,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这又可能带来经济的衰退。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就业的增加,国民收入会增加,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亦会随之增加,这可能会引起贸易逆差。此外,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相对稀缺,工资水平会较高。较高的工资水平将使产品成本提高,不利于产品的国际竞争,出口将减少,贸易收支可能出现逆差,不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 8.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它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应对措施是什么?答:(1)从经济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时间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时间过程称为货币政策时滞。有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之分。(2)时滞的危害:问题累积、困难叠加;加大经济波幅 ;增加调整成本;较大偏离调控目标。(3)中央银行缩短内部时滞的措施:提高独立性,自主决策;提高预测决策能力,缩短认识时滞;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先发制人,避免正确的货币政策在错误的时间生效;采取小幅微调的灵活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避免经济震荡。(4)疏通传导机制,缩短外部时滞: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微观主体政策敏感度;完善金融市场,丰富金融工具,有效传递货币政策;合理引导公众预期。9.有人说:“货币政策象一根绳子,拉紧它可以治理通胀,放松它却无法推动经济增长”。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我国现实情况谈谈。答:(1)“通货膨胀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所以通货膨胀的治理可直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政策来实现。而央行作为货币供应的策源地,具有较强的基础货币控制能力。(2)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劳动力的投入等等,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由于通货紧缩有很强的内生性,单靠央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投放基础货币还不能使货币供应量“水到渠成”。而且,并且名义利率存在下限(不能为负),降低利率的扩张性政策,会遇到“流动性陷阱”,使货币政策失效。所以,在经济衰退的过程当中,以降低名义利率为目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复苏往往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反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是不对称的。(3)我国连续十多次降低利率对经济的启动收效甚微,及日本即使实行“零利率”政策也无法摆脱通货紧缩阴影就是很好的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