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针对训练试题及答案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 1.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C.化学既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还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 D.现代化学还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解析:选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A项错误。 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选A。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钠应位于二者的界面上,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使钠不断在煤油层与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 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CCl4中 ③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燃,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 ④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⑤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 ⑥Na2CO3溶液能跟酸溶液反应,但不能跟碱溶液反应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 C.①⑥ D.① 解析:选D。②钠的保存原则是将钠与空气和水隔绝,故应保存在密度小于钠的有机溶剂中,因ρ(CCl4)>ρ(Na),所以②错误;③切开一小块钠,其表面迅速被氧化,但不能燃烧,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燃烧,在纯氧中更为剧烈,错误;④钠与水反应的速率很快,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错误;⑤过氧化钠做呼吸面具上的供氧剂,错误;⑥Na2CO3可与Ca(OH)2作用:Na2CO3+Ca(OH)2===CaCO3↓+2NaOH,错误。 4.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点燃,恰好完全反应,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1∶2 C.1∶2∶1 D.4∶3∶2 解析:选D。本题涉及的反应较多,关系较复杂,宜采用关系式法求解。因2Na→H2,2Na2O2→O2,2H2+O22H2O,由672 mL混合气体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知:V(H2)=2V(O2),则n(Na)=2n(Na2O2),由排除法可知D正确。 5.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 B.1 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 mol氧气 C.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 D.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 解析:选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O2。 6.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  ) A.MnO2 B.KMnO4溶液 C.稀盐酸 D.Na2SO3溶液 解析:选B。在A中,MnO2起催化作用使其中H2O2分解而失效,H2O2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在B中,KMnO4溶液的氧化性很强,所以过碳酸钠只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在C中,稀盐酸与过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在D中,Na2SO3溶液具有还原性,而过碳酸钠中H2O2具有氧化性,只发生还原反应。 7.相同条件下,向1000 mL,pH=2的硫酸、醋酸、盐酸中分别加入0.92 g Na,产生H2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3V2 D.V1=V31∶1,则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答案:(1)①NaOH、Na2CO3 ②Na2CO3 ③Na2CO3、NaHCO3 ④NaHCO3 (2)①112 ②NaOH、Na2CO3 ③0.150 mol/L 11.以下框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若B与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反应③中产物K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框图中的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可判断B可能是碳元素;C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则C可能为H2O;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则D为Na2O2;反应①中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常见金属单质A与NaOH溶液能反应,则A为Al。根据反应①可判断E、F一种是H2,另一种是O2;根据反应②及碳不与H2反应,可与O2反应,可判断E是H2,F是O2;当n(C)∶n(O2)=4∶3反应时,生成物为CO2与CO的混合气体,CO2与Na2O2、Na[Al(OH)4]反应,CO与Na2O2、Na[Al(OH)4]不反应,可判断G是CO2,H为CO。因为反应①中的H2O、Na2O2均过量,所以溶液甲是NaOH与Na[Al(OH)4]的混合溶液。 答案:(1)Al C H2O Na2O2 (2)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CO2 CO (4)Na2CO3 (5)CO2+[Al(OH)4]-+OH-===CO+Al(OH)3↓+H2O 12.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 mol/L盐酸、6 mol/L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 解析:关键是抓住题目要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那就得求出Na2O2的量。做法是让Na2O2与CO2反应产生O2,通过测定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就能求出Na2O2的量。但整个实验是要制备纯净的CO2,所以在与Na2O2反应之前,必须要除杂。 答案:(1)6 mol/L盐酸 硫酸与CaCO3固体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固体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2)除去气体中的HCl 干燥气体 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 (4)78% 13.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整理出实验的步骤和顺序为:A中的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和H2O(g)进入试管B,H2O(g)被浓硫酸吸收,从B中出来的CO2气体与C处Na2O2反应,生成O2,从而促进蚊香的燃烧。第(5)问中,将Na2O2换成Na2O,则发生反应:Na2O+CO2===Na2CO3,无O2放出,所以蚊香会逐渐熄灭。 答案:(1)2NaHCO3Na2CO3+H2O↑+CO2↑ (2)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和O2 (5)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一、选择题 1.(2013漳州质检)已知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物都属于电解质 B.HCl全部发生氧化反应 C.该反应表明氧化性KClO3比Cl2强 D.1 mol KClO3在反应中得到6 mol e- 解析:选C。反应生成物中的Cl2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归中规律知,KClO3中的Cl由+5价降至0价,故1 mol KClO3在反应中得到5 mol e-,D项错;每6 mol HCl参加反应,只有5 mol HCl被氧化,B项错;该反应中KClO3是氧化剂,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氧化性KClO3比Cl2强,C项正确。 2.(2012高考北京卷)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A B C D 用品 有效成分 NaCl Na2CO3 Al(OH)3 Ca(ClO)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解析:选B。本题在解答时,首先看用品的名称和有效成分是否对应,再看用途是否正确。小苏打的有效成分为NaHCO3,而不是Na2CO3,Na2CO3的俗名为苏打。 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解析:选A。检验离子或物质时一定要根据物质的特性。A项中液溴易挥发,防止挥发一般用水封;B项中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是能将I-氧化为I2的物质,不一定是Cl2,Br2、FeCl3等也可以;C项中能使CCl4层显紫色的物质是I2,不是I-;D项中加入BaCl2,产生的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BaSO4,故该溶液中不一定含Ag+,也可能含有SO或SO。 4.(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氧化性:HClO>Cl2>Br2>Fe3+>I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中: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 B.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氯化亚铁溶液能使溴水变成无色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ClO-+CO2+H2O===2HClO+CO D.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解析:选A。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A对;根据氧化性:Br2>Fe3+,溴水中加入适量FeCl2溶液,得到FeCl3和FeBr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黄色,B错;根据酸性:H2CO3>HClO>HCO,可知C错;根据氧化性Fe3+>I2,可知还原性:I->Fe2+,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I-先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D错。 5.(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Br->Cl-)(  ) A.7∶1          B.7∶2 C.7∶3 D.7∶4 解析:选C。设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3 mol、4 mol,则根据溶液中各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可得出Fe2+的物质的量为4.5 mol。因Cl2+2I-===I2+2Cl-,消耗2 mol Cl2时能生成4 mol Cl-;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Cl-、Br-的个数比为3∶1,则共需9 mol Cl-,故还需反应生成3 mol Cl-。由2Fe2++Cl2===2Fe3++2Cl-知此时参加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3 mol,Cl2的物质的量为1.5 mol。所以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2 mol+1.5 mol=3.5 mol,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4.5 mol-3 mol=1.5 mol,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7∶3,C项为正确答案。 6.CsICl2是一种碱金属的多卤化物,它在化学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中I显-1价 B.CsICl2溶于水,电离生成:Cs+、I-、Cl- C.向CsICl2溶液中通入Cl2,有I2生成 D.向CsICl2溶液中通入SO2,有SO生成 解析:选D。化合物CsICl2中各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1、-1,其中+1价的I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将+4价硫氧化成+6价的硫。 7.(2013安徽名校联考)下列有关氯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氯水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氯水中含有7种微粒,其可以与AgNO3、FeBr2等多种物质反应 C.蓝色石蕊试纸放入氯水中先变红后退色 D.向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提高溶液中HClO的浓度 解析:选A。选项A,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D,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CaCO3粉末会与HCl反应,从而使平衡向着生成HClO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HClO的浓度。 8.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退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退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亚硫酸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Na2SO3+Cl2+H2O===Na2SO4+2HCl,NaHCO3+Cl2===NaCl+CO2+HClO,所以Cl2经过①被干燥或经过③④被吸收,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退色。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故Cl2与水蒸气共同进入乙瓶,使有色布条退色。 9.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做它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只有②处 B.只有①和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 D.只有②③④处 解析:选D。根据实验目的,装置①是利用KMnO4溶液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Cl2中含有HCl、H2O杂质,但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HCl,应用饱和食盐水,故②错。装置③是利用浓H2SO4除去H2O,但左边导管应插入浓硫酸中,右边导管不能插入浓硫酸中,故③错。装置④是密封的,易出现事故,故④错。 二、非选择题 10.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取HCl气体,装置B中的三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①包有某固体物质,②蘸有KI溶液,③蘸有石蕊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①处包有的某固体物质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 a.MnO2           B.KMnO4 c.KCl D.Cu 反应开始后,观察到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在③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为了验证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在C中设计了如图装置,D中装有铜丝网,装置E的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装置F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为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乙同学提出在________和________(填装置字母)之间加装一洗气瓶,洗气瓶中可加入足量________(填字母代号),此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淀粉碘化钾溶液 B.四氯化碳溶液 C.湿润的有色布条 D.饱和食盐水 解析:(2)②处有棕黄色物质生成,是I-被氧化成I2,所以气体在经过①处时应有Cl2生成,常温下能与HCl反应生成Cl2的是KMnO4。 (3)因有HCl和Cl2,所以蘸有石蕊的棉花,先变红后退色。 (4)若有Cl2存在则会与铜丝网发生反应,生成的CuCl2会在冰水冷却作用下留在E处,HCl气体进入F,与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但Cl2有可能未除干净,影响实验结果,需在E,F之间加一洗气瓶,将剩余Cl2吸收。 答案:(1)分液漏斗 (2)b Cl2+2I-===I2+2Cl- (3)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 (4)①验证HCl气体中含有Cl2(或验证HCl气体中含有Cl2并除去HCl气体中的Cl2)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E F B 除尽HCl气体中的Cl2 11.(2013济宁质检)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淀粉KI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中b瓶内加入的液体最好是________。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b瓶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Cl2,试剂最好为饱和食盐水。 (3)Ⅱ原理同Ⅰ,可代替Ⅰ;Ⅲ中c瓶口密封,不安全。 (4)①当黄绿色气体充满整个装置时,证明Cl2充满。 ②Cl2有强氧化性,可将Fe2+、Br-、I-、SO2氧化为Fe3+、Br2、I2、SO,故C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棕色;D中溶液变蓝;E中产生白色沉淀BaSO4;F中由于吸收了Cl2变为浅黄绿色。 (5)C+2H2O+2Cl2CO2+4HCl,F的作用是提供G中发生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6)生成的HCl使溶液变红色,剩余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又起漂白作用。 答案:(1)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饱和食盐水 (3)Ⅱ可行,Ⅲ不行 Ⅱ与Ⅰ原理相同,而Ⅲ中因c瓶口密封,体积不能改变,增大压强会有危险 (4)①当整个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证明氯气已充满整个装置 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棕色 溶液变蓝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5)C+2H2O+2Cl2CO2+4HCl 向G中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6)生成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起漂白作用,使红色退去 12.(2013黄山七校联考)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消毒作为控制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令世人关注。 (1)液氯消毒是最早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氯气能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臭氧(O3)是优良的水消毒剂。但当水中含溴离子(Br-)时,臭氧可将溴离子(Br-)氧化为溴酸盐(BrO)。而溴酸盐(BrO)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我国规定饮用水中BrO含量在10 μg/L以下。测定BrO浓度可用离子色谱法。 (2)水中的氯离子(Cl-)对BrO测定干扰很大,需要先除去氯离子(Cl-)。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除去水中的氯离子(Cl-)。 装置中Ag是________极(填电极名称),A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3氧化溴离子的原理如下: 已知HBrO是一种弱酸,O3与HBrO反应很慢,BrO主要是由BrO-与O3反应生成。对影响生成BrO速率的因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②和假设③) 假设①:反应的温度。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①。 验证实验操作: a.配制250 mL 50 mg/L KBr溶液,加入15 mL某种pH=7的缓冲溶液(维持溶液的pH基本不变),并将溶液分为两份。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要测定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氯气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2)是用Ag+结合Cl-生成沉淀,除去水中的Cl-。与电池正极连接的为阳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 (3)分析比较实验反应原理,推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反应温度外,还可能是溶液的pH、Br-的浓度、O3通入速率等。 答案:(1)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 (2)阳 Ag+Cl--e-===AgCl (3)溶液的pH Br-的浓度(或通入O3的速率) (4)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以相同的速率)通入O3(相同时间) 分别测定相同时间内生成BrO的浓度 若测得BrO的浓度不同,则假设①正确;若测得BrO的浓度相同,则假设①不正确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专有名词,不可分割,是一基本物理量 B.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规定的单位,其制定标准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形成的集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那么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原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也为1 mol D.1 mol任何气体在任何条件下含有的气体分子个数都相等 解析:选C。C项中前半句是正确的,此时“微粒”指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但后半句错误,因为组成氧气的基本微粒是氧气分子。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8 g 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②标准状况下,11.2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③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④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的分子数为NA ⑤10.6 g Na2CO3溶于水中所得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⑥78 g Na2O2中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3NA ⑦7.1 g Cl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⑧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A.②⑤⑦          B.②⑥⑦ C.③④⑧ D.②⑤⑧ 解析:选B。①中电子数应为10NA=9NA;②中混合气体分子数为NA=0.5NA,由于N2和O2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为NA;③氢气中所含原子数应是氩气所含原子数的2倍;④标准状况下,水为非气体,不能用Vm=22.4 Lmol-1计算;⑤Na2CO3 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但因CO+H2OHCO+OH-,使阴离子数目增多,故Na2CO3溶液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应大于1∶2;⑥Na2O2中含有Na+和O,1 mol Na2O2中含阴、阳离子总数为3NA;⑦因Cl2+2NaOH===NaC得e-l+NaC失e-lO+H2O,所以0.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⑧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应为NA。 3.(2011高考江苏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25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解析:选D。A错,因为一个甲醇CH3—O—H分子含3个C—H键,那么1 mol甲醇含3 mol C—H键;B错,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C错,因为标准状况下的己烷为液体,而非气体;D对。 4.(2012高考上海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A. B. C. D. 解析:选D。根据反应4NH3+5O24NO+6H2O,当有标准状况下V L NH3完全反应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转移电子数为 mol,已知在此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n,则n=NA,所以NA=,故选D。 5.(2013淮南质检)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14N16O和13C16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判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相同 B.分子数不同 C.质子数相同 D.气体质量相同 解析:选A。14N原子中7个质子、7个中子,16O原子中8个质子、8个中子,13C原子中6个质子、7个中子。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同,故两容器中的中子数相同。 6.t ℃时,将a g NH3完全溶解于水,得V mL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ρ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且其中n(NH)为b mol。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c(OH-)= molL-1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C.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D.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 解析:选C。根据NH3H2ONH+OH-、H2OH++OH-,n(OH-)=n(NH)+n(H+),则c(OH-)== molL-1,A项正确;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 molL-1,B项正确;溶质的质量分数w= =100%=100%,C项错误;由于氨水的密度ρ小于1,故上述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D项正确。 7.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0.1(b-2a) molL-1 B.10(2a-b) molL-1 C.10(b-a) molL-1 D.10(b-2a) molL-1 解析:选D。n(SO)=n(BaSO4)=n(Ba2+)=a mol;n(Ag+)=n(AgCl)=n(Cl-)=b mol;所以n(K+)=b mol-2a mol=(b-2a) mol,c(K+)=10(b-2a) molL-1。 8.同温同压下,x g的甲气体和y g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x∶y等于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D.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解析:选B。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则物质的量相等,即x/M甲=y/M乙,推出:x/y=M甲/M乙,故A正确;B项,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而x与y不一定相等,故不正确;C项,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质量比,故正确;D项,等质量的甲、乙压强之比为====,故正确。 9.由CO、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60 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物在101 kPa、120 ℃下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293,则原混合气体中H2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 A. B. C. D. 解析:选A。由反应方程式2H2+O22H2O,2CO+O22CO2,可推知CO、H2与O2反应时,体积之比皆为2∶1,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时,则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体积之和为40 mL,O2的体积为20 mL。生成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9329 g/mol=37.5 g/mol,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为CO2和H2O,则44 g/moln(CO2)+18 g/moln(H2O)=37.5 g/mol[n(CO2)+n(H2O)],求得n(CO2)=3n(H2O),则n(CO)=3n(H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H2与CO的体积之比为1∶3,则40 mL混合气体中H2占10 mL,CO占3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H2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0 mL/60 mL=。 二、非选择题 10.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如下:用质量和容积都相等的烧瓶收集气体,称量收集满气体的烧瓶质量。数据见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气体 A B C D E F 烧瓶和气体的质量 48.4082 48.4082 48.4082 48.3822 48.4342 48.8762 已知标准状况下,烧瓶的容积为0.293 L,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是48.4212 g。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A、B、C、D、E、F是中学常见的气体。 (1)上述六种气体中,能够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 (2)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少量D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48.4212 g-48.4082 g=[29-Mr(A)]g/mol,解得Mr(A)=28, 则Mr(B)=Mr(C)=Mr(A)=28, 同理可求得Mr(D)=26,Mr(E)=30,Mr(F)=64, 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可能有C2H4、CO、N2等,相对分子质量为26的气体为C2H2,相对分子质量为64的气体为SO2。 答案:(1)SO2 (2)30 (3)CaC2+2H2O―→Ca(OH)2+C2H2↑ (4)C2H4、CO、N2 11.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 g。 ②装好实验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如图所示,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代号)。 (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0 ℃、1.01105 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M(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检查该套装置的气密性,利用手捂法即可。测量收集气体体积时应注意:首先要冷却至室温,然后慢慢将量筒下移使量筒内外液面高度相同,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据题意可知,试管内固体质量减少值为(a-b) g 就是生成的O2的质量,又知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c L,所以M(O2)=== g/mol。 答案:(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2)②①③ (3)慢慢将量筒下移 (4) g/mol 12.实验室需要0.1 mol/L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________mL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五种仪器分别为烧瓶、量筒、分液漏斗、胶头滴管、容量瓶,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烧瓶和分液漏斗,还需要烧杯、玻璃棒。 (2)容量瓶不能用于贮存、加热溶液,它只有一个刻度线,也不能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3)因无450 mL的容量瓶,配制450 mL NaOH溶液常用500 mL的容量瓶,m(NaOH)=cVM=0.1 mol/L0.5 L40 g/mol=2.0 g;定容仰视刻度线,造成加水较多,浓度偏低;洒落溶液会造成溶液浓度偏低。 (4)由稀释前后物质的量相等,V(浓)== L= L=13.6 mL,选用15 mL量筒最好,误差小。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1)A、C 烧杯、玻璃棒 (2)BCEF (3)2.0 小于 小于 (4)13.6 15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一、选择题 1.(2013菏泽统考)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组成元素上可以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B.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解析:选B。O2和O3的组成元素都是氧,但其混合气体为混合物,A错误;同种元素不同的核素间的转化是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C错误;AlCl3中存在的是共价键,D错误。 2.(2013福建联考)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