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领导科学基础》2013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答: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横向分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生的分工形式,依次包括: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及体力与脑力的分工。现代社会的三大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2、在领导学中,辨证研究方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3个方面:一是领导者的矛盾是领导活动诸多矛盾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要依据矛盾转化原理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辨证分析;二是领导活动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中,要在分析社会历史形态的基础上,把领导活动的特点与规律;三是以唯物辨证法为理论依据,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活动的共性和个性、一般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答: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即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3)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4、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活动有那些特点?答:(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 5、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过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答:以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标准划分,可以划分出五种领导类型:①自然式领导;②专制式领导;③民主式领导;④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⑤专家集团式领导。 6、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答:①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②道家: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无一体,无是无非。③法家:与儒家相反,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④兵家:以谋略著称,《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东方兵学鼻祖”、“兵学圣典”。 7、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答:(1)在宏观全局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2)在具体的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有以下贡献:一是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三是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8、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答:一条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两个研究方向: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9、简述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答:①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②企业领导领域。西方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著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③军事领导领域。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 10、简述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答: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 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此外,这一理论还认为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使领导具有了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范畴。 11、领导的功能:引导(目标、计划和方法)、组织(结构与方式、任务与资源配置、环境与生存)、指挥(命令、授权)、控制、协调、激励和教育功能。 12、领导学的研究方法:辩正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 13、领导权力起源的因素?答:领导权力起源的因素主要体现于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本质特征,表现为:(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人类通过认识、改造自然而拥有并产生权力,且利用它来指挥人类的劳动过程,进而减少人类在劳动中的损失。(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组织性、有序性和进步性是人的天性,权力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求。(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人类的无限欲望,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权力动机。 14、领导权力的发展过程。答:(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A、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B、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C、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15、领导权力的特点?答:A、无形性;B、依附性;C、可塑性;D、对象性;E、强制性;F、交换性;G、垄断性;H、诱惑性。 16、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答:错。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权力与权威的共性:在于它们都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二)权力与权威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绩效。 17、领导权力的结构?答: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一)、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构成要素。(1)领导权力主体。(2)领导权力客体。(3)领导权力载体。(二)、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18、行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答:(1)、正当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2)、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权力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权力。(3)、民主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中的集体领导原则。(4)、效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益。(5)、权变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 19、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答:①适当原则。即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的一定限度内的授权。②责任原则。即授权的同时要明确下属的责任,也就是带责授权。③可控原则。即授权不仅要适当,还要可控。④信任原则。即领导者对将要被授权的下属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考查,一旦授权就要对下属给予充分信任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⑤考绩原则。即领导者授权后,就要定期对下属进行考核,对下属的用权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并与下属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20、领导授权的程序?答:A、确定授权的工作内容。B、选择授权的对象。C、正式授予权力并明确责任。D、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及时检查监督。 21、领导授权的方法(形式)?答:①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②根据授权的规范性程度的不同,可将领导授权分为正式授权与非正式授权。③根据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下级的水平与能力等综合情况,可将领导授权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等形式。 22、领导授权的特点?答:①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②领导授权实际上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③领导授权是一种权责高度统一的行为。 23、领导权力腐败的特征?答:(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2)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5)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 24、领导权力腐败的危害?答:(1)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2)权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3)权力腐败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4)权力腐败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5)权力腐败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7)权力腐败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25、领导权力制约的功能?答:(1)权力制约的导向功能。(2)权力制约的保障功能。(3)权力制约的防范功能。(4)权力制约的矫正功能。(5)权力制约的惩诫功能。(6)权力制约的调整功能。 26、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答:错。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用权力制约权力外,还有以道德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及其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 27、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答:领导体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属性之外,还具备(1)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等四种基本特征。 28、简述领导体制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答:科学的领导体制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1)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3)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领导者。(4)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关系。(5)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6)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9、简述领导体制的结构?答: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作为领导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直线式、职能式、混合式、矩阵式。 30、简述领导体制的类型?答:(1)集权制与分权制。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或者称之为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3)完整制与分离制。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4)层级制与职能制。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职责权限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 31、简述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领导体制的启示?答:A、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1)家长制领导;(2)经理制领导;(3)职业“软专家” 领导制;(4)专家集团领导制;(5)多级领导制。B、西方领导体制对我国领导的启示。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以及政治领导体制演变的过程进行简略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体上是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状况的,同时也不得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某些相应的变革。因此在总体上是符合领导体制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领导体制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某些客观要求,同时具备日益完善的内容与形式,因而对于我们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经济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在本质上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专政,但其在内容与形式上,比如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议会制以及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等,对于完善我国的政治领导建设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32、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答:(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我国领导体制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 33、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答:(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现在,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34、简述领导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构成?答: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它与生物体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能够通过反馈作用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或修复,以维持支持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领导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35、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的影响与作用?答: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2)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 36、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答:错。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是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的,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乃至倒退。 37、制度性领导环境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它们的关系怎样?答:(一)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2)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3)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基础上,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规则。(二)这层含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是以社会体系性制度为基础产生的,程序准则性制度是以规模法度性制度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二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率却依次增大;三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准则性制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 38、文化可划分为那几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怎样?答: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2)精神的文化,或称解释的文化;(3)制度的文化。文化的三个层次彼此推动、相互影响,在相互交渗中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保障,合理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重要保证;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主导,规范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三个层次文化的互动中,制度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化,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 39、领导文化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答:(1)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 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 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领导文化是代表了一种获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态度、领导价值观和领导行为模式等。(2)领导文化只是文化在特定领域中一个表现样式,依然符合文化的本质特性。领导文化与政治文化、行政文化和组织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不能把某一个体的价值观、态度、观念等所有文化现象都视为领导文化。 40、简述领导文化的功能?答:(1)内化功能。第一,为个体行为提供了理性支持,提供了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第二,决定了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任何行为的驱动,必须具有相应的动机要素。(2)规范功能。它是一种软性的、非强制性的约束规范。(3)导向功能。领导文化作为领导领域的主要意识范畴,无疑具有导向作用。(4)调适功能。第一,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个体行为。第二,在领导活动中催发个体行为。第三,在领导活动中帮助个体克服挫折。 41、结合开放系统的有关理论,简要分析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作用与联系?答:(1)外部领导环境是领导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活动中所有能直接、间接地参与或影响领导行为或领导过程的外部有效因素的总和,是领导主体赖以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综合性客观基础和客观条件。内部领导环境,是指组织内部对领导活动产生制约和推动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即领导活动发生的具体的内部环境,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现实,与领导活动的方式和功效密切相关。(2)组织系统的开放特性,决定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必然处于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内外环境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组织发展和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变量。一般说来,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第一,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生压力和制约作用。第二,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适应和抵制的两重性。“外部”与“内部”只有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上的不同,并无实质上的差异。 42、简述领导素质的主要内容?答:(一)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政治理论;(2)政治知识;(3)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4)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5)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二)道德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1)事业心和使命感;(2)进取心;(3)胸怀宽阔;(4)公正;(5)自身廉洁。(三)能力素质。主要包含:(1)政治能力;(2)科学决策能力;(3)选才用人能力;(4)计划规划能力;(5)组织协调能力;(6)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7)控制与自控能力;(8)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9)开拓与创新能力;(10)学习能力。(四)知识素质。主要包括:(1)宽广的知识面;(2)熟悉现代管理知识;(3)一般的科学知识;(4)本职专业知识;(5)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五)心理素质。主要包括:(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六)身体素质。体质和体貌。 43、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答:错。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等心理因素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和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 44、简述领导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答:领导者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 45、简述领导素质的作用?答:(1)、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2)、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3)、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总之,领导素质是领导行为的内在渊源,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是领导成功的最重要内在条件,也是事关群体或组织命运与利益的最重大社会因素之一。 46、领导智能结构与领导的知识结构没有区别。答:错误。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的搭配组合状态。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的。在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知识有限,集体的知识就可以全面广泛得多。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学历与实际水平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选择领导干部时,除了重视学历之外,还必须注意考察实际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领导的知识挝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即领导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就是智能问题。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 47、简述领导者性格对领导工作的影响。答:主要表现于:一是领导者的性格与组织品德的形成有直接联系;二是领导着良好的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改造不良的气质,使之服从领导工作的需要;三是领导者的性格对能力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四是领导者的性格直接影响着领导的领导方式。 48、良好的领导心理素质结构可以消除领导班子的内耗。答:对。任何一个领导群体,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系统,把不同心理素质类型的领导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班子”,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问题。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如何,将对“班子”的整体效应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而合理的群体心理素质结构,能够弥补领导者个体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缺陷,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反之,如果群体心理素质结构不合理,即使每个领导者个体都是优秀人才,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在行使领导职能时也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出现人才能量相互抵消的“内耗”情况。 49、简述领导群体的基本功能?答:A、群体感应功能。B、群体互补功能。C、群体功率放大功能。D、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50、简述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组合与调整的基本原则?答:(1)目标原则。每一个领导群体都是为特定的领导管理工作目标而组建的,目标是建构一个领导群体的出发点,因此,目标原则是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与调整的第一原则。(2)互补原则。一个领导群体要有群体互补功能,其结构的优化组合与调整,就必须遵循互补原则,使群体成员尽可能地在年龄经验、知识智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结构上达到互补。(3)精干原则。一个优化的领导群体应当结构简单,人员精干,用尽量少的人员取得尽量高的成效,这就是精干原则。(4)开放原则。领导群体必须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人员的交流,这就是开放的原则。(5)绩效原则。一个领导群体的工作绩效,是评价这个群体结构是否得到了优化组合以及是否需要调整的最终依据。 51、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答: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力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局面。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积极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将可能造成内部磨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52、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标准?答:(1)立体构成。由各种因素及同一因素各种层次构成的领导群体,就是立体构成的。这种立体构成,是组建领导班子的基本要求。(2)自我适应。结构本身能够通过内部的自身调节,实现自我更新,逐步求得平衡和稳定,不断地自我完善。(3)协调稳定。必须步调一致,不能各行其是,互不关照。(4)职权分明。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5)高效性。判定一个领导群体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应看这个领导集团的工作效能如何,是否具有高效性,是否能正确而又及时地决定问题,既果断敏捷,又切合实际地处理事务。 53、简述领导关系的特点。答:(1)客观性。是指领导关系作为领导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一种现实结果,其形成与运动,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2)社会性。是指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领导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中的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社会,领导关系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3)动态性。由于构成领导关系的两极,即权力和服从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使领导关系呈现动态性。(4)强制性。主要基于使权力客体服从的需要。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实质。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领导关系,总是伴有一定的强制机制,以保证被领导者服从。(5)扩张性和渗透性。扩张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对其权限和权力行使领域的扩张。权力是领导关系的存在前提,人类权力扩张的本能使得渗透性成为领导关系中普遍具有的一种趋势。渗透性既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也存在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6)复杂性。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加,领导关系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领导者之间的横向关系上。 54、群体行为与领导关系的联系。答:人是任何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行为主体,也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特性表明:个体行为并不能够随意发生,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群体的约束,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情况下是以社会活动的具体单位——“群体”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以“个人”这一个体的形式存在的,更不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领导者要想建立和维系积极良好的领导关系,既要善于调整与组织内部个体成员的合作关系,更要善于营造与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融洽氛围。领导者应该使群体形成比较强的凝聚力,创造良好的领导关系状态。 55、竞争与合作的客观性。答:竞争与合作作为领导关系互动行为的运动形态,实质上是构成领导关系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的必然反映。领导关系中竞争与合作的存在,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1)从广义上说,竞争是指一切生物间的生存竞争,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我们这里论述的竞争则是狭义的,即社会互动意义上的竞争,它是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竞争。领导关系中存在竞争主要是由于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都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与这种差异性和特殊性相联系的是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特点,决定了各组成部分在具有共同的群体利益和目标的同时,还具有不同的个体利益和目标。在群体成员追求各自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竞争不仅存在于领导关系的同级之间,而且还存在于上下级之间。在开放、民主的领导关系系统中,上下级之间的平等竞争,往往导致领导关系的分化和重组。(2)与竞争相对立的,是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如果说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竞争的客观性,那么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其合作的客观性。协同的基本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竞争产生的各种内耗,形成最大组织合力,最优化地实现领导目标。 56、群体产生冲突的原因。答:群体产生冲突的原因:(1)目标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2)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就需要对各种资源加以利用,而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3)责权因素。责权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由误解造成的,而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5)结构因素。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突有一定关系,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原因可能在于,规模大了,层次就多,分工也多,信息传播的渠道更为交错复杂,这些都增加了冲突发生的机会。 57、领导角色的主要特征。答:(1)导向性。领导角色的主要特征是率领和引导下属朝着一定目标前进,即发挥导向性作用。(2)服务性。领导角色的服务性特征,不仅要求领导者全心全意为本群体成员服务,而且要求领导者通过为下属完成任务创造有利条件来实施领导。(3)感染性。领导者的领导效力,不仅取决于权力的运用、才智的发挥,而且领导者的一些习惯、嗜好也会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领导就是榜样。(4)非我性。领导者要想胜任领导角色,必须首先完成自我的超越。领导角色要求领导者在才能、气质、作风等方面,都必须超过以往的“自我”,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对领导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做出科学的反应。(5)多重性。领导角色的本身,是一个“角色丛”:当他与下属成员发生联系时,他的角色是“领导”;当他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联系时,他的角色是“公民”;当他与上级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被领导者”;即便在与本单位群体组织成员发生联系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角色丛”,同时充当多种角色,每种角色对领导者都有着为社会心理所接受的独特的规范要求。 58、冲突等同于竞争。答:错。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也就是说,冲突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目标是己方达到目标的障碍,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在竞争中,参与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都必须在相同的规则下采取行动,任何一方都不能以障碍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方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 59、非正式群体也是群体,群体都有自己的首领,因此非正式群体的领袖是组织任命产生的。答:错。非正式群体的领袖是自发产生的。 60、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类型。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结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决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同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 61、社会期望角色扮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角色情感是一种角色的责任感。答:错。角色情感集中反映在个体对于所扮演角色的角色义务的责任感上。 62、战略有那些特征?答:(1)全局性;(2)稀有性;(3)层次性;(4)稳定性;(5)前提性;(6)后继性。 63、科学的预测有那些特征?战略与预测有什么关系?答:(1)预测研究的特征:①历史感;②现实感;③可验证性。(2)关系:科学预测是战略研究的前提。科学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对未来发展作出合乎规律的推论,是严格的可检验的预见。战略决定未来,而预测是预见未来;预测大战略的前提,没有预测也就没有战略决策。预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 64、决策的特征?答:目标性;预见性;选择性;实施性。 65、领导决策的要素?答:决策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1)决策者即作出决策的个人和集体。决策者在决策系统内、外处于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2)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决定受决策影响主体的行为。(3)决策信息。决策信息是决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沟通决策者和决策对象的桥梁,它直接反映着决策者所要解决问题的现状。(4)决策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指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5)决策情势。所谓决策情势是指决策所面临的时空状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决策环境。决策环境是指影响决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6)决策后果六个因素组成。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66、如何认识领导决策的公正原则?答:社会公共利益是关系到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无论是赢利性的,还是非赢利性的组织,在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比如对于非赢利性的政府组织来讲,就面临着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即“决策使谁受益”,涉及的是分配公平的问题;而面对以赢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的问题。比如保护环境、提供安全服务以及保障劳动安全等问题。社会公正问题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紧迫的实践问题。 67、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那些问题?答:一是方案错误;二是目标错误;三是环境变量。 68、头脑风暴法的特点?答:充分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宏观智能结构效应,在会上通过专家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引发思维共振,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更多新创意的效果。 69、德尔斐法具有如下特点?答:①匿名性;②多轮反馈沟通;③预测结果的统计特征。 73、危机就是突发事故。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说到危机,人们很容易就把它与突发事故或紧急事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与危机事件。那些能够预防的“危机”都只能称之为问题,只有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有颠覆力发意外事故,才算得上真正的危机。而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人们的疏忽而酿成的悲剧。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大会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 74、危机就是机会。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比较绝对的观点,但任何事务的发展都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就危机而言,危机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危机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汉语中,“危机”是“危”与“机”这两个不同词义的组合,“危”具有困难、危险的含义,泛指事件来得突然,事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临界和既定的阀值,给人以很大压力。“机”具有机会、时机、契机的含义,指事情变化的枢纽与重要关系的环节。危机具有双重性,只有抓住时机,危机才是机会。 75、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思想?答:(1)单纯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无法解释现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2)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其成长过程需要消耗各种稀缺的资源,也就是说,需要消耗资本投资。(3)人力投资的结果是将货币资本或财富转换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形态,使人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4)人力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投资收益。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投资。 76、人力资源的特征?答:(1)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自觉地认知自然、认知社会、认知自身,并用这种认知支配自己的行为,主动地把认知的东西转变为现实的存在。(2)增值性。体现在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的创新作用上。(3)开发性。人的认知能力可以培养、调动和发展的。(4)时效性。人的能动作用要受到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影响。(5)消耗性。人是要消耗物质的。 77、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答:第一,传统人事管理将人视为一种成本或生产、技术要素,是对组织资本资源的消耗;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本身看作资源,而且人力资源可以持续不断地加以开发和有效使用,它本身就能够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和效益。第二,传统人事管理一般将组织的工作人员看成是被动的工具,他们的存在无非是要满足组织工作性质的需要,与组织工作相比,人的地位是附属性的;而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中的人视作组织发展的主体,注重的是塑造组织人才成长的环境,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态度和发展激励、保障、服务、培训等引导性、开发性的管理功能。第三,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从事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等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则大大地丰富了,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第四,传统人事管理强调的是组织成员的现状,它比较注重现有人员的使用,而不重视其素质的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强调人力资源的使用,也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智慧才能,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弹性,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方位拓潜”的功能。 78、领导选才的原则?答:第一,因事择人。所谓因事择人,就是以事业的需要、职位的空缺为出发点,根据职位对人员资格的要求来选拔人才,由此做到以事定职、以职选人、人事相宜。第二,公开公平。所谓公开,是指在选拔人才时要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即将空缺的职位及其所需要的人才资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并将最终结果也晓之于人,并接受群众监督。公平是指凡具有应聘资格的公民,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权利与机会,而不受其种族、性别、年龄、出身等诸方面的限制。第三,竞争择优。在领导选才过程中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就是指在公开公平的前提下,让求职者依靠自身的素质进行竞争,用人单位择优选拔人才。 79、领导用人的特点?答:第一,关键性。第二,覆盖性。第三,破格性。第四,争议性。第五,动态性。第六,准确性。 80、期望理论对领导者的启示有那些?答:(1)要正确认识目标价值。目标在激励中实际起作用的价值不是管理者心目中的价值,也不是激励目标的客观价值,而是行为主体的主观感受价值,因此不要只从管理者的角度认定或根据客观指标以及某种社会上的一般看法与标准来确定目标价值,而要从激励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2)要重视目标难度设计。期望概率,特别是主观概率的引入不仅很好地解释了一些曾经难以理解的现象,更主要的是丰富了激励手段。它告诉我们,不仅设置目标能起到激励作用,设置好目标的难度也能起到激励作用,而这并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3)要注意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两个激励因素的配合使用。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的巧妙配合可以出现乘积效应,使激励效果大大地扩大。 81、简述激励的方法?答:一般来说,激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激励方法。它包括福利、晋升、授衔、表扬、嘉奖、认可等。一种是内在的激励方法。它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具体的激励方法可以分为:(1)目标激励法;(2)荣誉激励法;(3)自我价值实现激励法;(4)尊重激励法;(5)情感激励法;(6)公平激励法;(7)宣泄激励法;(8)危机激励法;(9)领导行为激励法;(10)正强化激励法;(11)全方位激励法。 82、人力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增值性特点。答:对。物质资源在其转化过程中,只能是价值的平行转移,要实现资源转化的增值,只有通过人力资源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增值性体现在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的创新作用上。 83、现代社会讲究效益,所以领导只用人才,不必养人才。答:错。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用养并重原则。领导者不仅要用才,更要爱才、护才、养才,以避免人才的浪费与搁置,要建立一套完整、配套的人才保护制度,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其不断成长与成熟创造条件。同时,在用才养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潜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使人才辈出而不会后继乏人。 84、保健因素满足后,被领导者只是处于一种没有不满意的状态。答:对。保健因素有助于消除员工的“不满意状态”,达到一种没有不满意的状态;要达到满意状态,还必须有激励因素。 85、简述领导用人标准的主要内容?答:是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德,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工作态度;才,主要指人的知识和才能。德和才两个方面是不能割裂和偏废的,既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有德无才,不成其为人才;有才无德不是真正的人才。因此,领导者用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 86、如何理解思维的含义与本质?答:(一)现代科学认为,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的人脑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特征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狭义的思维仅仅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处理问题、做出决策的思维活动。广义的思维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表象,以及概念、判断等等一切观念形态和精神现象的总和。(二)思维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在人脑中进行的高级精神运动,是动态的认识过程;是在人脑中进行的高级认识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精神产品。思维的特性:(1)物质性;(2)自觉性;(3)历史性。 87、现代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答:第一,时代性。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必然对思维方式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第二,相对稳定性。人类的思维活动复杂多变,但其思维方式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能动性。思维世界是物质世界在精神领域的反映和内化。科学、进步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地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则会阻碍人们正确的实践活动,阻碍社会发展。 88、思维活动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答:思维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思维对象、思维主体和思维方法是思维活动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三个要素。思维对象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思维主体是具有认识能力及相应思维结构的人;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加工制作的方式、工具和手段。在思维活动中,思维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构成了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发生联系的中介和桥梁。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人们的思维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89、如何理解“任何思维方法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辨证统一”?答: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思维方法属于思维方式范畴,是思维方式的一个侧面,是思维方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任何思维方法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其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是思维方法归根结底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反映;二是思维方法的发展受到社会实践的规模和水平、实践方式的发展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三是思维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在于思维方法的适用性,即思维方法是否与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相一致、相适应。 90、现代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答: (1)系统性。第一,现代思维方法本身构成了一个层次清楚、内容丰富的方法系统。第二,现代思维方法以高度辩证的系统思维方法为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 (2)创新性。创新性是现代思维方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规律的本质需要。思维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多向性和综合性。(3)定量性。定量思维方法把数量分析作为思维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强调数量分析是决策的依据。定量思维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方法。数学方法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成为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定量思维方法。 91、再造性思维是一种因循守旧、保守陈旧的思维形式。答:错。它是思维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与因循守旧、保守陈旧的思维形式是根本不的。 92、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在思维创新中的作用与关系。答:发散思维是一种多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活动,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通过联想、想像、灵感和直觉,产生创造性的设想。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思维创新最基本的方法。在创新的开始阶段,领导者首先要开拓思维的自由度,采取发散思维;而在最终确定创新方案时,则需要以创新目标为核心进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扩散性的思维活动,收敛思维则是集中性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以最大限度地扩展思维视角为特点,收敛思维则确定了思维关注的方向,明确了创新目标。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立统一。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在对立中相互转化。 92A、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思维创新中的作用与关系?答:(1)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定义的一组互逆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一种多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活动,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通过联想、想像、灵感和直觉,产生创造性的设想。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方法,是人类思维创新的原动力。发散思维广泛地存在于人的创新活动中,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有助于开拓思维视野、扩展创新视角,在人的思维创新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散思维拓展了思维视角,而要进行思维创新,还必须集中有价值的东西,设定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收敛思维,收敛思维,也称聚会思维,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收敛思维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思维创新最基本的方法。创新思维的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必须突破传统的知识界面和思维定势,超越事物现有的发展状态和已知层面。因而,在创新的开始阶段,首先要开拓思维的自由度,采取发散思维;而在最终确定创新方案时,则需要以创新目标为核心进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扩散性的思维活动,收敛思维则是集中性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以最大限度地扩展思维视角为特点,收敛思维则确定了思维关注的方向,明确了创新目标。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发散思维与收放思维的对立统一。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在对立中相互转化。 70、有效避免危机的方法?答:①动态预测;②树立危机意识;③构建危机应对机制。 71、危机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答:(1)前兆阶段。危机发生前各种症兆出现阶段;(2)是爆发阶段;(3)持平阶段。 72、决策就是“拍板”。答:错。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决策即是通常所说的“拍板”。而广义的决策除了“拍板”的环节之外,还包括决策问题的发现、目标的确立、方案的选择、方案的实施以及实施后的管理、控制、反馈的全过程。 93、列举思维创新的二个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思维创新的特点主要包括:(1)新颖性。创新性的思维活动一般都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首创性,它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观念的更新、角度的转换、方法的改变、策略的选择、知识的重组等。(2)独立性。体现在: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独立地“应变”。(3)艺术性。(4)综合性。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在综合利用已有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新的进展与新的突破;二是思维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劳动。成功的思维创新,取决于多种思维方法、思维技巧、思维品质的综合运用。 94、头脑风暴法激发创新思维的机理?答:头脑风暴法主要是通过联想反应、竞争意识和情感激励三种方式激发创新思维的。第一,联想反应。在集体讨论中,每个新的想法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并产生连锁反应,产生一连串新的想法,为思维创新提供多种可能。第二,情感激励。在集体讨论中,发言人不受任何限制,享有充分的发表个人意见的自由和权利。这种对个人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