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冲刺串讲班讲义 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655113 上传时间:2021-09-05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63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冲刺串讲班讲义 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经济师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冲刺串讲班讲义 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经济师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冲刺串讲班讲义 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9 / 702014年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冲刺串讲班讲义-全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一、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公共产品的概念: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掌握公共产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长,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与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注意 混合产品的概念,比如教育。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是就消费该产品的不同特征来加以区别的,并不是指产品的所有制性质.二、掌握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就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掌握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缺失、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的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以纠正和解决“市场失灵”这一问题来界定的。三、熟悉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系(2011年新增)第二节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一)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所以也称为政府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主要原因:(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掌握财政资源配置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财政运行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三)了解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四)掌握解决公共产品效率问题的基本途径1.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2.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确保公共部门的行为不偏离政府的意图。(五)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等。(六)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体现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上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主要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3.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1)调整投资结构(2)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即调整资产的存量结构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掌握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二)掌握社会公平的准则保证生存权准则;效率与公平兼顾;共同富裕准则(三)熟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制度不完善;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四)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1.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1)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2)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3)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社会保障2.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1)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2)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要考虑社会公平;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3)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五)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税收手段: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统一税制,公平税负2.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1)税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2)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三、经济稳定职能(一)掌握经济稳定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二)掌握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逆经济风向行事(1)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实行国家预算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需求(2)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实行国家预算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3)社会总供求平衡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 内在稳定器作用(1)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2)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3.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 分类依据分类结果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重要)(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2.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很重要)(1)补偿性支出(2)消费性支出(3)积累性支出3.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熟悉)(1)预防性支出(2)创造性支出4.按照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熟悉)(1)不可控制性支出(2)可控制性支出5.按财政支出的收益范围分类(熟悉)(1)一般利益支出(2)特殊利益支出第二节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1.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流通、分配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对流通领域的影响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的消费需求。政府购买性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政府转移性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生产领域的影响掌握:1.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扩大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增多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增加国民收入,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者家庭,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掌握: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而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减少国民收入,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者劳务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2.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发生改变,而在结构上仍保持着原来的状况。(1)购买性支出普遍增加时:促进社会生产增长国民收入增加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提高。(2)购买性支出普遍减少时:社会生产萎缩国民收入减少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下降。2.掌握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比较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一)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不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三)对微观经济组织的预算约束不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四)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第三节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可以用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 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分配的规模,反映了 财政分配的真实规模,也反映了财政分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程度,更能反映财政分配的真实状况。我国选用的衡量指标: 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掌握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来看,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熟悉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 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熟悉其具体内容三、熟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从1978年至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原因:政策性调整;管理水平的原因;管理体制上的原因;统计原因第四节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财政支出必须讲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二、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宽。(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的效益标准。(三)择优的标准不同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三、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方法适用范围(一)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项目。(二)最低费用法 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支出、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三)“公共劳务”收费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教育、交通等支出),适宜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1.免费和低价政策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2.平价政策公路、公园、铁路、医疗。3.高价政策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繁华阶段的机动车停车收费(四)公共定价法(2011年新增)公共定价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1)纯公共定价;(2)管制定价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法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行业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类别内容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国防支出、文教科卫事业费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农业投资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第一节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费支出(一)行政管理费支出掌握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内容: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二)熟悉国防支出熟悉国防费支出的内容: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照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二、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一)教育支出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产品。但其中义务教育: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混合产品。从实践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二)科学研究支出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经费),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三)卫生支出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此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熟悉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四)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2.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新的管理形式改为“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办法。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过去经费分配一向采取“基数加增长法”,新的分配办法是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零基预算法”。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三、财政投资性支出(一)掌握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非政府部门投资政府投资盈利性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可以不盈利或微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项目规模一般无力承担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只能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效益标准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影响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在世界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经济体制的差异;(2)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要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进行。了解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概念。2.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二)基础设施投资1.熟悉基础设施的特点: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多数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2.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了解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3.财政投融资制度财政投融资是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熟悉财政投融资的五个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三)财政农业投资1.了解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2.掌握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第二节转移性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容1.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注意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首创2. 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掌握其具体内容,注意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二)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三)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类型特点采用的国家1.社会保险型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险计划。受保人和雇主要缴纳保险费。受保人发生受保事故时,无论其经济条件如何,只要按规定交纳了保险费,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金。2.社会救济型(1)受保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资金完全由政府从一般政府预算中筹资;(2)受保人享受保障计划的津贴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只有经济条件符合受保人的资格才享受政府的津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公共养老金计划3.普遍津贴型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在这种计划中受保人及其雇主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普遍津贴的资金来源与社会救济一样也完全由政府一般预算拨款,与社会救济不同的是,受保人在享受津贴时并不需要进行家庭生计调查。新西兰的公共养老金计划4.节俭基金型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在这种计划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一当职工不幸去世时,其个人账户中的资产家属可以继承。节俭基金型的社会保障计划与社会保险计划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受保人之间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收入再分配,因而不具有互助互济的保险功能。这种保障计划虽然没有任何收入再分配功能,但却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养老金(四)掌握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内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掌握个人、企业缴费的比例以及待遇。1.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在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养老金开支外,其余全部要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不能用于其他盈利性投资。2.失业保险城镇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但城镇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前所在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待遇不足1年的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满l年不满5年的最长期限为l2个月满5年不足l0年的最长期限为l8个月l0年以上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3.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的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的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1.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可分为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两大类。基金式又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我国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基本属于现收现付式。有人主张保险的筹资模式及时地转为部分基金式。掌握辽宁试点具体做法:企业不再为职工向个人账户缴费,企业的缴费全部进入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职工个人要按工资总额的8%向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的缴费额不再为当期支付的养老金融资,个人账户将部分的“实账”运行,个人账户中的存储额将用于国债投资或存入银行;改革前职工个人账户中的“空账”将不被填实;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支付标准。2.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3.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二、财政补贴支出1.财政补贴的性质(1)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2)补贴的对象是企业和居民;(3)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4)补贴的性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掌握财政补贴的概念。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2.掌握财政补贴的分类,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的区别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注意(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企业亏损补贴仅限于国有企业,也称为计划亏损补贴。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的区别:价格补贴直接与市场零售商品有关,而企业亏损补贴主要与工业生产资料有关;价格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居民,企业亏损补贴的直接受益人是相关的企业;价格补贴是在流通环节上的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是在生产环节上的补贴;价格补贴的对象是商品,而企业亏损补贴的对象是企业。价格补贴在财政支出中列支,企业亏损补贴作为冲减收入处理。(2)按补贴的环节分类生产环节的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生产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流通环节的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商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分配环节的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支出等消费环节的补贴职工副食品补贴(3)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生产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财政贴息生活补贴职工副食品补贴(4)按补贴的内容分类现金补贴-明补职工副食品补贴实物补贴-暗补补贴接受主体并未真正获益的财政补贴,即补贴利益发生了转移的那部分财政补贴。如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3.了解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及其实际经济效应三、税收支出(一)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放弃一些税收。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掌握税收支出的分类: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二)熟悉税收支出的形式形式解释1.税收豁免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减轻其税收负担。最常见的税收豁免项目有两类:(1)免除关税与货物税;(2)免除所得税。2.纳税扣除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例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3.税收抵免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最主要的税收抵免有两种形式,即投资抵免(投资津贴)和国外税收抵免。4.优惠税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纳税限额事实上就是优惠税率的方式之一。5.延期纳税也称“税负延迟缴纳”,是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6.盈亏相抵盈亏相抵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就其应用的范围来看,盈亏相抵办法通常只能适用于所得税方面。7.加速折旧8.退税作为税收支出形式的退税是指优惠退税。包括两种形式: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涉及的税种有:退还进口税;退还已纳的国内销售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三)了解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建立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第四章税收理论第一节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本质掌握税收的概念。税收由国家征收,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最佳、最有效的形式。掌握税收的本质:作为权力主体的国家,在取得财政收入的分配活动中,同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二、掌握税收的职能财政职能(收入职能)、经济职能(调节职能)、监督职能,其中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第二节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概述1.熟悉制定税收原则的依据:政府公共职能;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况。2.熟悉古典税收原则税收原则威廉配第: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著作:赋税论和政治算术税收原则:公平、简便、节省亚当斯密代表作: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税收原则: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瓦格纳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二、掌握现代税收原则具体内容1.财政原则(1)充裕原则; (2)弹性原则;(3)便利原则;(4)节约原则节省税务行政费用2.经济原则(1)配置原则税收活动必须有利于资源配置(2)效率原则(重要)第一,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第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3.公平原则在当代西方税收学界看来,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1)普遍原则(2)平等原则现代社会的公平原则主要是指平等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又称为“水平公平”,对相同境遇的人课征相同的税。纵向公平,又称为“垂直公平”。对不同境遇的人课征不同的税。判断“境遇”的标准一般包括受益标准和能力标准。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强弱的标准:收入、财产和支出。收入通常被认为是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最好的尺度。第三节税法与税制一、税法概述(一)熟悉税法的概念税法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熟悉税法的渊源税法属于成文法,而不是习惯法。税法的渊源主要就是成文法。1.税法的正式渊源(1)宪法;(2)税收法律;(3)税收法规;(4)部委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5)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国际税收条约或协定2.税法的非正式渊源:习惯、判例、税收通告等。(三)熟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2011年新增)1.税法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2.税法的解释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注意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可以作为办案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依据,而行政解释则不具备与被解释的税收法律、法规相同的效力,不能作为法院判案的直接依据(四)熟悉税法的法定主义原则该原则的实质在于对国家的权力加以限制。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课税程序合法原则。二、税制要素(一)熟悉税收制度的概念(二)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熟悉其他构成要素(1)纳税人(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税法上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征税对象也称作“征税客体”,指对什么征税,即国家征税的标的物,它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外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体现了征税的广度,反映各税种具体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3)税率税率体现征税程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掌握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差别;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累进幅度比较缓和、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和应用(4)减税免税减税免税分为税基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税基式减免。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减税免税。注意免征额与起征点的异同。税额式减免。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三、熟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法律级次分类类型制定机关具体内容(1)税收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2)税收行政法规国务院实施细则(3)税收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4)税收部门规章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5)税收地方规章地方政府税种分类类别具体税种(1)货物和劳务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4)特定目的税类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等(5)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6)关税类关税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概述(一)掌握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征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二)熟悉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类型指标1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2)国民收入负担率2.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1)企业(个人)税收负担率(2)直接税负担率(3)企业流转税税负率(4)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三)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类别具体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税收负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2)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3)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膨胀时期提高税负;萧条时期降低税负2.税制因素(1)征税对象(2)计税依据(3)税率(4)减免税(5)附加和加成二、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掌握税负转嫁的概念: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应缴纳税金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给他人负担从而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二)掌握税负转嫁(税收辗转)的形式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四种。方式解释1.前转又称“顺转”。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通的形式。2.后转又称“逆转”。 3.消转自我消化税款。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4.税收资本化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名义上税款是由买主缴纳,实际上则是由卖主承担。(三)税负转嫁的条件1.商品经济的存在;2.自由的价格体制(四)熟悉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2011年新增)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征税较易转嫁商品需求弹性大小和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正比商品供给弹性大小和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大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2.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较易转嫁3.流转税较易转嫁4.征税范围广的税种较易转嫁第五节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概述(一)熟悉国际税收的概念国际税收: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二)国际税收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方面的问题。国际税收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有:税收管辖权问题,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与免除,国际避税与反避税。二、税收管辖权(一)掌握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及确定原则属地主义原则和属人主义原则,其中属地主义原则是各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的最基本原则(二)熟悉税收管辖权的种类1.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也称为地域管辖权按属地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2.居民管辖权按属人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三)税收管辖权的选择多数国家,同时实行属人和属地两类税收管辖权三、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与免除(一)国际重复征税及其产生的原因国际重复征税是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核心内容。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首先,跨国纳税人、跨国所得、各国对所得税的开征是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重要前提。其次,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交叉。(二)掌握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解释作用1.低税法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国外来源的所得,单独制定较低的税率征税,以减轻重复征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复征税的数额,不能从根本上免除国际重复征税。只有当单独制定的较低税率趋于零时,国际重复征税才趋于彻底免除2.扣除法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取得的国内外所得汇总纳税时,允许居民将其在国外已纳的所得税作为费用在应纳税所得中予以扣除,就扣除后的部分征税。不能从根本上免除国际重复征税。3.免税法(豁免法)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来源于非居住国的所得额,单方面放弃征税权。这种方法是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独占地位可从根本上免除国际重复征税,但可能造成本国应税收入的丧失。4.抵免法(重点)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的国外所得在国外已纳的所得税,允许从其应汇总缴纳的本国所得税款中抵扣。该方法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优先于居民管辖权,是目前解决国际重复征税最有效的方法。掌握抵免方法:抵免方法适用范围(1)直接抵免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的跨国纳税人,如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汇总利润的税收抵免。(2)间接抵免适用于跨国母子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掌握抵免限额的计算方法分国抵免限额、综合抵免限额、分项抵免限额。在综合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税收饶让: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的所得税减免优惠的部分,视同在国外实际缴纳的税款给予税收抵免,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补征。目的:为保障各国税收优惠措施的实际效果。四、了解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国际避税: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和漏洞,以不违法的手段减轻或消除国际税负的行为。五、了解国际税收协定第五章商品课税制度第一节增值税制一、了解增值税的概念二、掌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一)销售货物的规定1.基本规定:货物指的是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2.掌握视同销售货物的规定(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二)提供的应税劳务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三)混合销售行为1.含义: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又涉及营业税的征税范围。2.税务处理依据纳税人的主业判断是征增值税,还是征营业税。情形税务处理以纳增值税为主的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纳增值税以纳营业税为主的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纳营业税特殊规定:建筑业的混合销售行为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四)兼营非应税劳务的规定兼营行为是多项行为涉及到两种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税务处理:分别核算,分别纳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五)部分货物的征税规定(1)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应当征收增值税。(2)银行销售金银的业务,应当征收增值税。(3)建筑材料、构件。在建筑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凡直接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建筑工程的,不征收增值税;其他情形,征收增值税。(4)集邮商品情形税务处理邮政部门销售集邮商品营业税集邮商品的生产、调拨;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集邮商品增值税(5)缝纫,应当征收增值税。(6)饮食业销售货物情形税务处理饮食店、餐馆、酒店、宾馆、饭店等销售食品营业税饮食店、餐馆、酒店、宾馆、饭店等附设的门市部、外卖点对外销售食品;专门生产或销售货物(包括烧卤熟制食品在内)的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增值税三、熟悉增值税的纳税人四、税率(一)税率1.货物税率(1)基本税率:17%(2)低税率:13%生活必需品类粮食、食用植物油、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和居民用煤炭制品等文化用品类图书、报纸、杂志农业生产资料类饲料、化肥、农机、农药、农膜农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二甲醚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3)零税率出口货物2.应税劳务税率:17%(二)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按简易办法纳税适用小规模纳税人:3%1.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和旧货纳税人分类税务处理一般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已经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销售使用过的、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依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4%)4%50%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外的其他物品 按适用税率征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3%)2%纳税人销售旧货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了解征收率的其他规定五、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销售额(一)销售额范围的一般规定: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确实没有形成销售方的收入,收取时未使用纳税人的发票(1)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同时符合两项条件的代垫运费:(3)同时符合三项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4)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等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二)销售额范围的特殊规定销售方式具体类型税务处理1.折扣折让方式折扣额和价格开在同一张发票上的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纳税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销售折让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折让额。2.以旧换新一般货物按新货物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金银首饰可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征收增值税。3.还本销售销售额就是货物销售价格,不得扣减还本支出4.以物易物双方均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5.包装物押金注意区分押金与租金一般货物如果单独记账核算,时间在1年以内,又未逾期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并入销售额征税。征税时注意:逾期包装物押金为含税收入,需换算成不含税价再并入销售额;税率为所包装货物适用税率。除啤酒、黄酒外的其他酒类产品无论是否返还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当期销售额征税6.包装物租金随货物销售收取增值税单独营业税7.视同销售售价、组价只征增值税的: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0%)既征增值税,又征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成本利润率按消费税税法的规定计算。(三)含税销售额的换算销售额是否含税的判断:(1)发票普通发票含税;(2)行业零售价含税;(3)价外费用不特殊指明,含税1.一般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六、掌握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进项税额(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收购免税农产品可抵扣的增值税额,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买价扣除率(13%)买价包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按规定缴纳的烟叶税。支付运费可抵扣的扣税额进项税额 =运输费用金额扣除率(7%)运输费用金额:包括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和建设基金,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它杂费。邮寄费不得扣除进项税额。混合销售行为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该混合销售行为所涉及的非应税劳务所用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符合规定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2)熟悉进项税额申报抵扣时间(3)掌握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未产生销项税额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上述第1项至第4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4)熟悉进项税额的扣减(5)熟悉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处理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按增值税欠税税额与期末留抵税额中较小的数字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二)简易办法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不得抵扣进项税额1.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2.征收率的规定:3%(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七、熟悉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销售方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直接收款 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赊销和分期收款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预收货款 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委托他人代销货物收到代销清单,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三者中较早者其他视同销售行为货物移送的当天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进口货物报关进口的当天八、熟悉增值税的纳税期限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1个季度。纳税人进口货物,应当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九、熟悉增值税的纳税地点一般遵循属地主义原则,具体内容大家自己看一下。十、熟悉增值税的减税、免税(一)起征点(二)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征项目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2.避孕药品和用具;3.古旧图书;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6.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7.个人(不包括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十一、熟悉增值税的征收管理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企业类型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1.生产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2.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 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应向其企业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一般纳税人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第二节消费税制一、了解消费税的概念二、熟悉消费税的纳税人三、掌握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四、消费税的税率(无须记具体税率)(一)熟悉消费税的税率形式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征税方式范围复合征税卷烟、白酒定额税率啤酒、黄酒、成品油比例税率其他应税消费品掌握从高适用税率的情形:(1)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未分别核算的,按最高税率征税;(2)纳税人将应税消费品与非应税消费品以及适用税率不同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根据组合产制品的销售金额按应税消费品中适用最高税率的消费品税率征税。(二)了解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五、掌握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个纳税人的同一项经济行为而言,如果既征增值税,又征消费税,其增值税与消费税的计税销售额相同。(一)自行销售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1.销售数量啤酒、黄酒、成品油、卷烟、白酒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