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触电急救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8072099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触电急救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现场触电急救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现场触电急救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现场触电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普及教材南京智源电力培训学校 2 第一章: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流对人体作用的特点和机理 第二节:人体的电气参数 第三节:触电伤害的种类 第四节: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第五节:触电的方式 第六节:触电事故的规律 第七节:安全电压和安全电流 第八节: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3 第二章:现场触电急救 第一节:迅速断开电源 第二节:就地急救判断快 第三节:准确施行心肺复苏 第四节:坚持抢救信心 第五节:现场使用强心针剂问题 4 第三章:现场心肺复苏法 第一节:判断意识和通畅呼吸道 第二节:口对口(鼻)呼吸 第三节:人工循环(体外按压) 第四节:单人复苏法 第五节:双人复苏法 第六节: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转移和终止 第七节:婴幼儿心肺复苏要点 5 概述 自从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电”开始进入了人类社会。由于电能便于控制,便于转输,便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源,在当今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一样离得开电。电造福于人类,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伤害人,甚至使人触电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触电死亡近万人。今天,家用电器已进入千家万户,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减少触电伤亡,是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安全用电,关键在于使广大用电者掌握安全用电知识,使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检修、维护和使用符合安全要求,普及触电急救知识,减少意外的触电伤亡事故也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例如,江苏某市普及触电急救知识以后,全市有百分之二十二的触电假死伤员经抢救后摆脱了死神,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触电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对减少触电伤亡事 故起了良好的效果。 6 触电急救的方法很多,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普遍认为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现场触电急救效果最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而且不需要任何器械,适合于在现场进行,深受群众欢迎。 触电急救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八个字,要做到它就必须普及教育,使接触电气设备的人都能学会触电急救技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还规定每名电气工作人员都必须学会触电急救技术,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作为推广现场触电急救技术工作中的参考资料。 7 第一章:电气安全技术 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电气事故,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后果,死亡率较高,是电气安全技术工作的重点。为了使人们科学地防止触电事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本章从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伤害、影响触电的因素、触电的种类、触电事故的规律等方面,介绍电流通过人体内部时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作用。 8 第一节:电流对人体作用的特点和机理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与其它形式的能量对人体的作用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前者没有任何预兆,即事故的突然性大,往往在电击发生之前的一瞬间人还没有丝毫觉察。这样的事故有比较大的危险性。 。当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会有麻痹、针刺、颤抖、痉挛、打击、疼痛等感觉,如果电流较大,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心室颤动等症状。而且,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防卫能力会迅速地降低。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属于生理性质的伤害,是电能破坏细胞的正常工作及杀死大量细胞造成的。 9 。前者主要是电流通过心脏时,使心脏泵室作用失调,发生心室颤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止,后者是当电流通过大脑的呼吸中枢时,会遏止呼吸,以至窒息,当足够大的电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胸部时,也会使胸肌收缩,导致呼吸终止。 研究表明,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持续时间、途径、电流的频率和种类、人体状况和电压高低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各因素之间,要讨论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必须对人体的电气参数有所了解。 10 第二节:人体的电气参数 当电流通过人体时,也会遇到阻力,这个阻力就是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不是纯电阻。.皮肤电容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皮肤电阻随着不同的条件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使得人体电阻也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皮肤表面0.050.2毫米厚的角质层的电阻高达10000100000欧。但角质层不是一张完整的薄膜,而且很容易遭到破坏,计算人体电阻时不宜考虑在内。除去角质层,人体电阻一般不低于1000欧。 11 。 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 1)除皮肤厚薄外,皮肤潮湿、多汗、有损伤、带有导电性粉尘等都会降低人体电阻; 2)接触面积加大、接触压力增加也会降低人体电阻; 3)通过人体的电流加大、通电时间加长,会增加发热出汗,也会降低人体电阻; 4)接触电压增高会击穿角质层,并增强机体电解,也会降低人体电阻。 12 图1-1人体电阻和接触电压的关系 考虑到皮肤干湿对人体电阻的影响,人体电阻和接触电压的关系如图1-1所示: a是人体电阻的上限。 b是人体电阻的平均值。 c是人体电阻的下限。 a和b之间相应于干燥的皮肤。 b和c之间相应于潮湿的皮肤。 13 第三节:触电伤害的种类 电流对人体组织的作用是复杂的,多种形式的,但。 14 电击 。由于电流通过人的机体,对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中枢神经起了复杂的破坏作用,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机能遭到破坏,使人处于假死或丧失性命!因此它是最危险的触电伤害,绝大多数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于电击造成的。但是,如果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及时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急救,有可能挽救生命。电击的主要特征有:1、在人体外表没有明显的伤害,有时不易找到电流出入人体的痕迹点。2、触电电流较小。3、加于人体的电压不高。4、电流流经人体的时间较长。 15 电伤 。1、灼伤 电流热效应引起的伤害。分为电弧灼伤和非电弧灼伤。 1)电弧灼伤有两种,一种是电流不流经人体的电弧灼伤,叫间接电弧灼伤,如带负荷拉开隔离开关时,容易发生这类事故。另一种是电流经过人体的电弧灼伤,叫直接电弧灼伤,如人体某部距离高压的带电体过近,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发生电弧,此时有较大的电流经过人体,但由于电弧放电时间短,且伴有高频振荡,因此虽然电流较大,通常也不会引起电击,但严重的电弧灼能使人致命。 2)非电弧灼伤是由于电流熔化局部导体所产生的熔化金属飞溅引起的。 16 2、电烙印 当人体与带电部分接触良好时,因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在皮肤上形成的肿块。肿块有白色和灰色的边缘,一般不使人感到痛苦,但严重的会造成局部肌肉僵死。3、皮肤金属化 电流熔化金属后蒸发的金属微粒,渗入皮肤表层所引起的,与一般的灼伤一样,使皮肤表面粗糙而坚硬,并有绷紧的感觉。 17 第四节: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电流对人体作用有很大的分散性,而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其分布是正态的,并有以下规律。 1、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人 的感觉越强烈,破坏心脏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越短,致 命的危险性越大。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 大小的不同,人体呈现的不同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以 下三级: 。 18 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人,感知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约为0.7毫安。 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毫安,成年女性约为10.5毫安;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毫安,成年女性约为6毫安。最小摆脱电流是按99.5%的概率考虑。 19 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因此,可以认为。心室颤动电流与通电时间有关,其关系如图1-2所示。当通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心室颤动电流仅数十毫安(;当通电时间不足心脏搏动周期,但超过10毫秒,并发生在心脏搏动的特定时刻时,心室颤动电流在数百毫安以上。 图1-2 心室颤动电流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20 2 触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电击危险也越大。其原因是: 1)通电时间越长,能量积累增加,心室颤动电流减小。 2)在心脏每一搏动周期中,只有心脏收缩与舒张之间大约0.1秒左右的易激期对电流最敏感。触电时间一长,重合这段危险时间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性就越大。 3)触电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触电危险亦增加。 21 3、 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一途径都可能使人死亡。例如,电流通过人体的某一局部,可能引起中枢神经混乱而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人的头部会使人昏迷,甚至不醒而死亡等。因为心脏是薄弱环节,通过心脏的电流越大,电击致命的危险性就越大。所以,从左手到前胸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从左手到右手、从手到脚都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的电流途径虽然危险性较小,但可能因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或其它二次事故。 22 4、 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直流最小感知电流男性约为5.2毫安;女性约为3.5毫安。平均摆脱电流男性约为76毫安;女性约为51毫安。可以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通过时间0.03秒时约为1300毫安;3秒时约为500毫安。 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25300赫的交流电流对人体伤害最严重。1000赫以上,伤害程度明显减轻,但高频高压电也有电击致命的危险。 23 10000赫高频交流电最小感知电流男性约为12毫安;女性为8毫安。平均摆脱电流男性约为75毫安;女性约为50毫安。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通过时间0.03秒时约为1100毫安;3秒时约为500毫安。 雷电和静电都能产生冲击电流。冲击电流能引起强烈的肌肉收缩,给人以冲击的感觉。冲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冲击放电能量有关。数十至100微秒的冲击电流使人有感觉的最小值为数十毫安以上。甚至100安的冲击电流也不一定引起心室颤动使人致命。当人体电阻为1000欧时,可以认为,冲击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界限是27瓦秒。 24 5、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有分散的特征。即使对于同一个人,多次试验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试验和分析表明电击危险性与人体状况有关。例如:女性对于电流较男性敏感,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均约为男性的三分之二;儿童对于电流较成人敏感;体重小的对于电流较体重大的敏感;人患有心脏病等疾病时,受电击时的危险性较大,而健壮的人遭受电击时危险性较小等。 25 6、 当电流流过人体时,电压越高越危险,国家标准中已经对安全电压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安全电压使用的场所及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具体标准。 26 第五节:触电的方式 自从宇宙存在以来,雷电就成为人和动物死亡的原因之一。而世界上第一次触电死亡事故发生于1879年,在当时已有小型发电设备的法国里昂市。经过长期研究和对触电事故的分析,到目前为止,确认触电有三种情况:。 27 1、单相触电 我们知道电力系统电网中有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两种情况。1)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单相触电 触电的情况如图1-5所示。当人体接触到导线时,人体承受相电压。电流经过人体、大地和中性点接地装置,形成闭合回路,电流的数值决定于电气设备相电压和人体电阻。 图1-5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单相触电 28 2)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 触电的情况如图1-6所示。因为中性点不接地,所以有两个回路的电流通过人体。一个回路的电流从C相导线出发,经过人体、大地、线路对地绝缘阻抗Z到A相导线;另一个回路的电流从C相导线出发,经过人体、大地、线路对地绝缘阻抗Z到B相导线,电流的数值决定于线电压、人体电阻和线路对地绝缘阻抗。两个回路 所承受的电压都是线电压。图1-6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 如果线路的绝缘水平比较高,绝缘阻抗非常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就小,人触电的危险性就小;如果线路的绝缘不良,人触电的危险性就很大。 29 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与两相导线接触时,电流就由一相导线通过人体流至另一相导线,如图1-7所示。这种触电方式最危险,因为施加于人体的电压为全部工作电压,即线电压。这种情况下不论中性点接地或不接地,人体与地是否绝缘,人都要触电,因为这种情况下,电流不经过地而直接通过人体从B相流向C相。 图1-7两相触电 30 3、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雷击触电1)跨步电压 图1-8 接地电流流散图图1-9 对地电压分布 31 2)接触电压 图1-10接触电压触电 32 3)雷击 雷害事故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雷云向地面突出的导电物体放电时引起的自然灾害。雷害除了可以毁坏建筑设施,使电力设备造成事故外,也可以直接伤害人畜。 从雷害的人身事故来看,例子也不少。如某年北京郊区雷电波沿低压线侵入室内,打坏灯泡,对离电灯1.5米以内的人产生了伤害。南京市区有一人撑铁柄伞在约二亩地的开阔菜园地走过,被雷电击死。镇江地区曾有五人同行,穿蓑衣的4人遭雷击毙,而穿塑料薄膜雨衣的1人幸免。武进县漕桥乡曾有一生产队十多人在水田里劳动,遭雷击而全军覆没。宜兴县有三人同行,肩杠锄头柄的一人被雷击毙,其余二人幸免。还有一次在某处一座山的北坡,头一年一个锄柄插在地上被雷击两半,第二年一人恰经此处,被雷击死。 33 安徽一地质队员雷击 时在大门口被球雷击中烧死。一九八五年十二月新民晚报曾经登载了两条消息。一条消息是有三个小学生放学回家,徐小红和另一学生合撑一把铁柄伞,雷击时徐小红左手有三个指头被雷击断,另一学生腹部顶着伞柄也灼伤,另一学生因伞柄顶腹部也致两手和腹部均被雷击灼伤,这三个学生都送往金山医院治疗,但徐小红的三个指头却残废了。另一条消息是在嘉善乡汪关铭家墙外,在一人一手高处,有一个锯齿形的火球是雷云对地放电时遇到旋转气流形成的球雷,后来不见了,从汪关铭家的窗户跑出,到离窗十多米远的一个水圹里消失了。原来,这个球雷是从屋顶电视天线引入室内,使两间室内电线击成粉碎,电视机布罩掀到二米外,五斗橱劈去一角,三门橱窗衣镜水银全部熔化掉,剩下一块光板玻璃,而汪关铭夫妇坐在屋角里却安然无恙。 34 第六节:触电事故的规律 触电事故往往发生得很突然,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但不应认为触电事故是不能防止的。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应当研究触电事故的规律,以便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分析,从触电事故发生率看,可以找到如下规律: 35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一年之中二、三季度事故较多,69月最集中。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触电危险性较大;还由于这段时间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以及由于这段时间是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以致触电事故多。 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低压触电事故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主要是由于低压设备远多于高压设备,与之接触的人又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的缘故。这就是说,应当把防止触电工作的重点放在低压方面。 36 3、携带式和移动式电器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较差,容易发生故障,而且经常在人手紧握情况下工作的缘故。 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电气故障点多数发生在分支线、接户线、接线端、压线头、焊接头、电线接头、电缆头、灯头、插头、插座、控制器、开闭器、接触器、熔断器等处。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电气可靠性也较低,容易出现故障的缘故。 37 5、农村触电事故多 据统计,农村触电事故为城市的6倍。主要是由于农村用电条件差、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电气安全知识缺乏。 6、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由于这些行业有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 式设备多、现场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存在,触电事故较多。 7、青、中年人,以及非电工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些人多是主要操作者,即多是接触电气设备工作的人。另外还有经验不足,电气安全知识缺乏的缘故。 38 8、误操作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教育不够和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安全措施不完备的缘故。 从造成事故的原因上看,由于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会直接造成触电事故.由于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而漏电,又没有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也会造成触电事故;缺乏制度,非电工随便处理电气故障,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检修工作中,安全组织措施或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备,也会造成触电事故;接线错误,特别是插销座接线错误造成过很多触电事故;高压线断落地面可能造成跨步电压触电事故等。应当注意,很多触电事故都不是由单一的原因,而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的。 39 触电事故的死亡率较高,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对于电气安全检查、对于安排电气安全工作计划、对于考虑和实施各项电气安全措施以及对于正确设计、安装和管理电气设备都有很大意义。但是,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情况下,规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对于电工操作人员来说,往往有相反的情况,即高压触电事故多于低压触电事故。而且,据国外统计,由于在低压系统推广了漏电保护装置,使得低压触电事故大大降低,以及低压触电事故与高压触电事故的比例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触电事故的规律,为做好电气安全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40 第七节:安全电压和安全电流1、安全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当人体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加在人体上的电压越高,其通过的电流也就越大。因此,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一电压系列就叫做安全电压。其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 安全电压的电源装置除采用独立电源外,其供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必须实行电路上的隔离;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它电气系统和任何无关的可导电部分实行电气上的隔离。 41 1)安全电压值的选用 当电气设备需要采用安全电压来防止触电事故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人体允许电流是在人体遭受电击后可能延续的时间内不致危及生命的电流。一般情况下:人体允许电流可按摆脱电流考虑;在装有防止触电的速断保护装置的场合,;在容易发生严重二次伤害事故场合,应按不至引起强烈反应的5毫安考虑。 42 安全电压50伏的限值是根据人体允许电流30毫安和人体电阻1700欧姆的条件确定的。凡手提照明灯、危险环境和特别危险环境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如无特殊安全结构和安全措施,应采用42伏或36伏安全电压;凡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周围有大面积金属导体的环境,应采用24伏或12伏安全电压。 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伏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本安全电压不适用于水下等特殊场所,也不适用于有带电部分能伸入人体的医疗设备。 43 36伏与50伏虽然有数量上的差别,但从电生理效应角度上分析,36伏与50伏是属于同一生理效应区域内,它们并没有质的差别。因此,当人体直接接触36伏或50伏电压时,都是有一定的危险的,都是处在人体触电后痉挛以上,致心室颤动以下这个区域内。 据有关文件提供的资料,11毫安至38毫安的电流当接触时间超过10秒时,都会引起非致命性的生理效应,这里说的“非致命性”是指有限时间接触而言。当人触电后,若由于痉挛而不能自主摆脱电源时,就会造成长时间接触,就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44 过去大家习惯地把36伏当作人体长时间直接接触也不会有危险的电压,这是一种误解。因此,把36伏作为安全电压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是相对安全,而不是绝对安全。 在一般情况下,操作者都是双脚站地的,若安全电压电路中一端接地,则只要操作者的任一部位偶然与电路中的另一端相碰,就会造成触电,这种触电一般还不致于立即造成死亡,但若人体不能及时摆脱电源,时间长了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由于触电刺激,很可能引起高处坠落、摔倒等二次性伤亡事故。为了减少触电的机会,在安全电压下工作,也应竭力避免接触带电体。 45 2)安全电压的电源回路配置 通常采用隔离变压器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其接线如图1-11所示。这种变压器原、副边之间有良好的绝缘,其间还可以用接地的屏蔽隔开来。除隔离变压器外,具有同等隔离能力的发电机、蓄电池、电子装置等均可做成安全电压源。但不论采用什么电源,安全电压侧均应与电源侧保持加强绝缘的水平。 图1-11隔离变压器接线图 46 回路配置 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较高电压的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并不得与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或其它电气回路连接。但变压器外壳及其原、副边之间的屏蔽隔离层应按规定接零或接地。 插销座 安全电压源装置的插销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的插孔,要使用专用插销与插座,不得与其它电压的插销座有插错的可能。 短路保护 为了及时消除短路故障,隔离变压器的电源侧和低压侧均应装设熔断器。 47 2、安全电流 为了确保人身安全,一般以触电后人体未产生有害的生理效应作为安全的基础。因此,通过人体一般无有害生理效应的电流值,即称为安全电流。安全电流又可分为允许安全电流和持续安全电流两种,当人发生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值不大于摆脱电流值称为允许安全电流,交流电允许安全电流值规定为10毫安,对于矿井等类的作业则规定为6毫安。当人发生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与相应的持续通电时间对应的电流值称为持续安全电流。交流持续安全电流值与持续通电的时间关系为: 48 第八节: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触电事故是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的。人体直接触及或接近正常运行的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叫直接触电;人体触及正常时不带电而发生故障时带电的物体的触电事故叫间接触电。对于不同种类的触电事故,应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防止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有:绝缘、屏护、间距、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等。 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双重绝缘、电气隔离、等电位环境、不导电环境、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等。 49 1、 绝缘就是用陶瓷、玻璃、云母、塑料、布、橡胶等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电气设备的绝缘必须与所使用的电压相符合,与周围的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电气设备的绝缘会因为热、光、电、射线、机械力、微生物等的作用而降低。因此,必须定期对绝缘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试验。常用的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如下: 50 2、 屏护和间距就是使带电体与人体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触电。 1)屏护。采用遮拦、护罩、护盖和箱匣等,使带电体同外界隔开来。如高压开关、刀闸等电器设备,一般不能包以绝缘,就必须采用屏护。 2)间距。设置障碍使带电体与人体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以防止意外接触带电体。 51 3、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时,其表面没有带电象征,而人也不会对触电危险的出现有什么预感,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这类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可减轻或消除触电事故的危险性!以起到保护作用。 52 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大地联结起来,当电气设备的无电部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时,使漏电设备上的对地电压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具体做法是将电动机、变压器、手动工具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用导线和接地装置相连接。如图1-12所示。 图1-12保护接地 53 2)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就是将电气设置外壳和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漏电时,形成短路,借短路电流促使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电源。如图1-13所示。 图1-13保护接中性线的接线图 54 3)重复接地 在接地电网中,除中性点装设工作接地外,在中性线(零线)的其它地方另装设接地装置,称为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的作用,主要是: 当设备漏电时,能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 当零线断时,如设备漏电,能缩小故障范围和减轻触电危险; 当三相负荷极端不平衡时,亦能减轻或消除零线上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 55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都是防止触电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特别应当注意,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电网中,不允许出现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否则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如图1-14所示,D设备采取了保护接地措施,当D设备绝缘损坏而外壳带电时,电流通过接地体Rd和R0流向零线,由于接地电流不太大,线路可能不会断开,故障就会长时间存在,这时,除了接触该设备的人有触电危险外,由于零线对地电压升高,所有与正常保护接零设备外壳接触的人都有触电危险。 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图1-14 接地和接零混用 的危险性 56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接地装置的维护和检查分述如下: 检查期限:每年两次,而且必须在每年的夏天最干燥时期和冬天冻土时期进行。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测量的结果如果合格,就可保证全年任何时期均能起良好的保护作用。 检查项目:应检查接点是否牢固;接地电阻是否合乎要求。 接地电阻值的标准是: A、1000伏以上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标准,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不能超过下列数值: 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500安培时,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0.5欧姆; 57 单相接地电流在500安培及以下时,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250/i欧姆,其中i为计算的接地短路电流(安培)。但最大不超过10欧姆; B、1000伏以下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标准,在一年中任何时间不能超过下列数值: 中性点不接地者:保护接地电阻值10欧姆; 中性点接地者:接地短路电流大时,发电机、变压器保护接地电阻值4欧姆。 58 4、 漏电保护装置也叫漏电开关。主要用于防止由电气设备漏电引起的接地短路事故或人体触电事故。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漏电,使设备的外壳呈现电压或是发生人体触电时,漏电开关可以立即动作,切断电源,消除设备外壳或人体上的对地电压。漏电保护开关一般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在采用电压型漏电保护开关时,在保护范围内的电气设备上零线不允许重复接地,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允许接零,零线应保持与相线相同的绝缘水平,否则,保护器不能正常运行。 59 5、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电气设施和工器具采用相应电压等级的安全电压,以确保工人作业时的安全。 60 第二章:现场触电急救 现场触电急救是紧急救护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如发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等主要脏器保持供氧。,任何拖延时间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 61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或达到致命电流时,触电者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跳动停止等征象,外表上还会出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这时,不应该认为触电者已死亡,而应该看作是”假死”现象,要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有触电者经过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工呼吸而获救的事例,资料统计,而我国有触电者停止心跳、呼吸五十多分钟被救活的事例。由此可知,动作迅速、正确是非常重要的。现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越早,其成功率越高,这就充分说明在现场迅速、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触电者生命的关键。 62 第一节:迅速断开电源 人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手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这时,。“时间就是生命”,早断电一秒钟,就多一分救活的希望。 63 1、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 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或平开关只是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因安装问题只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的火线。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使其脱离电源。 3)当电线掉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64 2、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立即通知供电的有关单位或部门停电。 2)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电源开关或熔断器。 3)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另外,抛掷者抛出线后,要迅速躲离接地的金属线8米以外。 65 3、注意事项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快速为原则,选择采用。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项: 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止坠落的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66 第二节:就地急救判断快 触电伤员和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只有在条件不允许时,才可将触电者迅速地抬到安全地方,抢救工作应立即不停顿地进行,不能停在那儿等候医生到来,即使在送往医院途中(或医院就在附近)也不能中止抢救。抢救触电者,不能用埋土、泼水和压木板等错误方法进行,这些方法不但不会收到良好效果,相反会加速触电者的死亡。 67 第三节:准确施行心肺复苏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且已失去知觉,使其安静平卧的场所周围,要保证空气流通,解开他的上衣以利呼吸,如天气寒冷,还要注意保暖。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进气稀少,或发生痉挛,应即按第三章现场心肺复苏法中维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即始终保持伤者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人工循环),准确地进行抢救。 68 第四节:坚持抢救信心 所谓坚持抢救信心,就是抢救触电者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排除一切干扰,树立被救者经过人工的心肺复苏,一定能够被救活的信心。例如:1962年某供电局带电作业班工人蔡某,在一次高压线路杆塔上作业时,双手触电烧伤并”假死”,经过现场和转医院的途中不停地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军区总医院医生接手后,又及时地开胸进行胸内心脏按压,前后历时约30分钟,终于将其救活,打破了当时世界文献中触电时间超过12分钟很难救活的先例;又如1980年,广东省佛山市曾有抢救触电者成功一例,其抢救的时间竟长达七个小时。 69 70 在抢救过程中,如发现触电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则说明抢救收到了效果;如果发现触电者嘴唇稍有开合,或眼皮活动或喉嗓间有咽东西的动作,则应注意其是否有自主心跳和自主呼吸。 如触电者能开始呼吸,即可停止人工呼吸,并继续在旁注意观察;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后,触电者仍不能自主呼吸,则应立即再作人工呼吸。 71 第五节:现场使用强心针剂问题 现场触电急救,切忌盲目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肾上腺素有使停止跳动的心脏恢复跳动的作用,即使出现心室颤动,也可以使细的颤动变成粗的颤动而有利于除颤。另一方面,肾上腺素也可能使心脏跳动不规则诱发成顽固性的心室颤动,由此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因此,使用肾上腺素要慎重,对于有心脏跳动的触电者不能使用肾上腺素, 此外,对于与触电同时发生的外伤,应分别情况酌情处理,对于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放在触电急救之后处理,对于严重的外伤,应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处理,如伤口出血,应予止血,为了防止伤口感染,还应予以包扎。 72 第三章:现场心肺复苏法 心跳、呼吸停止与否,应作综合性判断,但因时间紧迫,可先行判断其有无意识后,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73 2、按原样,可直呼喊其姓名;3、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钟。 注意全部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完成,不可太长,患者如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止掐压穴位,拍打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止加重可能存在的骨折等损伤。 第一节:判断意识和通畅呼吸道1、轻轻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 (见图3-1)图3-1一、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74 二、呼救 一旦初步确定患者神志昏迷,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哪怕周围无人,也应大叫”来人啊!救命啊!”(见图3-2) 注意一定要呼叫其他人来帮忙,因为一个人作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而且劳累后动作易走样。叫来的人除协助作心肺复苏外,还应立即打电话给救护站或呼叫受过救护训练的人前来帮忙。图3-2 75 三、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如患者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将其转动,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头、颈、胸平稳地直线转至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四肢平放(见图3-3)。图3-3注意抢救者跪于患者肩颈侧旁,将其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冷天要注意使其保暖。 76 四、通畅呼吸道 昏迷的患者气道阻塞,其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舌肌缺乏张力而松弛,舌根后坠,压迫会厌,堵塞气道入口,造成上呼吸道阻塞(见图3-4)。 图3-4 舌和会厌阻塞气道 77 1、 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举起下颏(颌)(见图3-5和图3-6)。 图3-5仰头举颏法图3-6 78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压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放在患者颈后,同时使颈部托起(见图3-7)。 图3-7仰头抬颈法 79 3、抽除患者所垫枕头或使头部轻轻下垂,有助于开放气道(见图3-8a图3-8b图3-8c)。 注意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颈部上抬时不要过度伸展,患者有假牙托者应取出。儿童颈部易弯曲,过度抬颈反而使气道闭塞,因此不要抬颈牵拉过甚。图3-8a 头部垫高不利于开放气道图3-8b图3-8c 头部放低有利于开放气道 80 81 五、判断呼吸 在通畅呼吸道之后,由于气道通畅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维持开放气道位置,见图3-9)。 图3-9 看、听判断呼吸注意1、保持气道开放位置;2、观察5秒钟左右时间;3、有呼吸者,注意保持气道通畅;4、无呼吸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5、有部分患者因呼吸道不通畅而产生窒息,以至心跳减慢。可因呼吸道通畅后,随着气流冲出,呼吸恢复,而致心跳亦恢复。 82 第二节:口对口(鼻)呼吸 当判断患者确实不存在呼吸时,应即时进行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其具体方法是: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孔(或鼻翼)下端,以防气体从口腔内经鼻孔逸出,施救者深吸一口气摒住并用自己的嘴唇包住(套住)患者微张的嘴。 3、用力快而深地向患者口中吹(呵)气,同时仔细地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如无起伏,说明气未吹进(见图3-10)。 图3-10 83 4、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患者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可放松,以便患者从鼻孔通气,观察患者胸部向下恢复时,则有气流从患者口腔排出(见图3-11)。 图3-11 抢救一开始,应即向患者先吹气两口气,每次吹入气体约为500600毫升。吹气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术良好;吹气无起伏者,则气道通畅不够,或鼻孔处漏气、或吹气不足、或气道有梗阻。 84 注意1、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600毫升会造成胃扩张;2、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见图3-12);3、儿童患者,其吹气量约为150-200毫升,以胸廓能上抬时为宜;4、抢救一开始的首次两口气,每次时间约11.5秒;5、有脉搏无呼吸的患者,则每五秒钟吹一口气,每分钟吹气12次;6、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适用于有严重的下颌及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骨折等情况的患者,难以采用口对口吹气法。 图3-12 85 附( 一)口对囗吹气步骤 1.打开气道; 2.揑住患者鼻孔,嘴唇包住患者嘴; 3.吹气量控制在500-600毫升; 4.吹气频率12次/分,即每5秒钟吹一次气,其中吹气时间为1-1.5秒,自然出气时间为3.5秒。 86 第三节:人工循环(体外按压) 现场抢救生命的基本措施除开放气道救生呼吸外,还必须使心脏搏出血液进行循环,胸外按压就是人工迫使血液循环的一种复苏方法。它是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部,使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并对心脏产生直接压力,提供心、肺、脑和其他脏器的血液循环(见图3-13图3-14)。 87 1、挤压胸骨下段,心脏在胸骨与脊柱之间被挤压,血液排出 图3-13 胸外心脏挤压解剖示意图(横切面) 88 2、放松时,心脏因静脉回流而充盈图3-14 胸外心脏挤压解剖示意图(横切面) 如果按压伴以正确的人工呼吸,则压至肺部的血液,可获得有效的气体交换,以维持生命。 89 一、判断患者有无脉搏 方法1、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行(首次人工呼吸后);2、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下滑移23厘米,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见图3-15)。 图3-15 90 注意1、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触及;2、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血中断;3、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4、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5、未触及搏动:心跳已停止,或触摸位置有错误;触及到搏动:有脉搏、心跳,或触摸感觉错误(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患者脉搏);6、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无呼吸,瞳孔散大,面色紫绀或苍白,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可以判定心跳已经停止。 91 二、胸外按压术 人工建立的循环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第二种是开胸直接压迫心脏(胸内按压)。在现场急救中,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应牢记掌握。 1、按压部位: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见图3-16)。 2、患者体位: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患者身体不会移动。 图3-16 92 3、快速测定按压部位 1)首先触及患者上腹部,以食指及中指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移滑(图3-17)。 图3-17 93 2)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见图3-18) 图3-18 94 3)(见图3-19)。 图3-19 95 4)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 (见图3-20)。 图3-20 96 5)再将定位之手取下,重叠将掌根放于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见图3-21)。 图3-21 97 4 、按压姿势 图3-22 按压的正确姿势 98 5 、按压用力方式 1) 3)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见图3-23); 4)压按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 5)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6)放松时定位的手撑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图2-23 99 6 、按压频率100次/分 7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单人复苏:302 双人复苏:302 8 、按压深度 成人患者:45厘米 513岁:23厘米 婴幼儿:12厘米 100 9、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1)按压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骨折(肋骨或肋软骨)。2)3)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肋软骨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见图3-24)。 图3-24 101 4)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45厘米(见图3-25)。图3-25 5)按压冲击式,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6)放松时抬手离 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 102 7)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8)按压速度不自主的加快,影响按压效果。9)双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是交叉放置(见图3-26)。 图3-26 103 现场心肺复苏顺序图: 判断反应 无反应进行呼救,放好体位 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颌)法 判断呼吸 进行看、听、判断 救生呼救 口对口(鼻)吹气 吹气如有阻力 清除口腔异物 纠正头部位置,手指快速于 患者口腔内清除异物 完成两次吹气 救生呼吸 判断心跳 有呼吸 有脉博 无呼吸 无脉搏 无呼吸 无脉搏 胸外按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人 胸外按压、人工吹气交替进行 (100次/分) 工吹气(12次/分) (在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 下,由专人护送医院进一步抢救) 104 第四节:单人复苏法 单人复苏操作能有效地维持适当的循环和通气,因此现场抢救的非专业人员必须学会单人复苏操作。但单人复苏操作消耗体力较大,当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应迅速由专业人员进行双人复苏操作和进一步心肺复苏。 105 一、单人复苏操作步骤:1、开放气道:判定无反应 呼救 放好患者体位 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2、救生呼吸 判定无呼吸 通知急救系统 两次吹气 如吹气不成功调正头部位置 再两次吹气。试测颈动脉。 清除异物。3、人工循环 判定无脉搏以每分100次 开放气道 302重复四遍。 的速率按压30次 2次吹气4、再判定 作四遍按压和吹气后 用5秒钟时间测试颈动脉 无呼吸 无脉搏 吹气2次,接着按压 无呼吸 以每分12次进行救生呼吸 有脉搏 用35秒时间判定呼吸 有呼吸 密切监测呼吸及脉搏 106 注意:1、反复进行,直到协助抢救者赶来或专业医务人员接手为止;2、3、如用担架搬运患者,应设法在搬运过程中持续作心肺复苏,其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107 附(二)婴儿、儿童与成人心脏按压比较 婴 儿 1 岁 以 内 儿 童 1-8 岁 成 人 按压方式 二 手 指 一只手掌根 双手掌根 下压深度 1-2 厘米 2-3 厘米 4-5 厘米 频 率 100 次 100 次 100 次 按 压 与 吹 气 比 单人 302 双人 152 单人 302 双人 152 单人 302 双人 302 按压部位 胸骨中部与乳头 连线下1厘米 胸骨中部 胸骨中1/3与 下1/3之间 108 109 操作练习与考试步骤: 1. 查意识, 2. 呼救, 3. 查呼吸, 4. 查心跳, 5. 打开气道, 6. 吹两口气, 7. 查心跳, 8. 胸外按压15次, 9. 吹两口气, 10. 胸外按压15次, 11. 吹两口气, 12. 查心跳。 110 二、单人复苏操作的时间要求: 05秒:判断意识。 510秒:呼救并放好病人体位。 1015秒:开放气道,并观察呼吸是否存在。 1520秒:口对口呼吸两次。 2030秒:判断脉搏。 3050秒: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并再人工呼吸2次,以后连续反复进行。 以上程序尽可能在50秒钟以内完成,最长不宜超过一分钟。 111 第五节:双人复苏法 双人抢救法系指两人同时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即一人进行心脏按压,另一人进行人工呼吸。其要点为: 1、两人必须协调配合,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 2、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3、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即30次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4、为达到配合默契,可由按压者数口诀1、2、3、29 、吹,当吹气者听到“29”时,做好准备,听到”吹”后,即向患者嘴里吹气,按压者继而重数口诀1、2、3、29、吹,如此周而复始 5、人工呼吸者除需通畅患者呼吸道、吹气外,还应经常触摸其颈动脉和观察瞳孔等(见图3-28)。 112 注意1、吹气不能在向下按压心脏的同时进行;2、数口诀的速度应均衡,避免快慢不一;3、人工呼吸者与心脏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过5秒;4、第二抢救者到现场后应首先检查颈动脉搏动,然后再开始作人工呼吸。如心脏按压有效,则应触及到搏动,如不能触及,应观察心脏按压者的技术操作是否正确,必要时应增加按压深度及重新定位;5、可以由第三抢救者及更多的抢救人员轮换操作,以保持精力充沛、姿势正确。 图3-28 113 第六节: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转移和终止 一、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心肺复苏操作是否正确,主要靠平时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以下四方面综合考虑: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浑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患者心跳已恢复。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 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 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 114 二、转移和终止 1、转移 在现场抢救时,能够争取到每1秒钟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和死,尤其在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的瞬间,更是关键的关键。因此切勿为了方便或让患者舒服而移动患者,从而延误现场抢救的时间。现场心肺复苏应坚持不断地进行,抢救者不应频繁更换,即使送往医院途中也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鼻导管给氧绝不能代替心肺复苏术。如由于大雨等原因需将患者由现场移往室内,中断操作时间不得超过7秒;通道狭窄、上下楼层、送上救护车等的操作中断不得超过30秒。中断的时间越长,重要脏器的损害越严重,如肾脏功能衰竭、脑部有严重后遗症等。 将心跳、呼吸恢复的患者用救护车送医院时,应在患者背部放一块宽、阔适当的硬板,以备随时进行心肺复苏,因为心跳、呼吸初恢复的患者,随时有再度停止的可能。将患者送到医院而专业人员尚未接手前,仍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115 2、终止 决定在什么条件下终止心肺复苏,这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在临床死亡前常有一段时间出现心跳、呼吸非常微弱的过程,在极为微弱的状态下,很难在现场确切地判断何时完全停止;又如雷击后的呼吸抑制,经较长时间的辅助呼吸后,方恢复自主呼吸;再如儿童的心脏停止后,能耐受较长的缺氧时间,低温也能延缓死亡时间。因此在现场终止心肺复苏操作,只有医师才有权作出,否则不得放弃抢救。高压电击的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更不应随意放弃抢救。 116 第七节:婴、幼儿心肺复苏要点 在心肺复苏中,1岁以内的小儿称为婴儿,18岁为幼儿。其心肺复苏处理基本同成年人,但有以下几点特殊之处。 一、判断意识 婴、幼儿对语言如不能反应,可以用手拍其足跟部或捏掐其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117 二、人工呼吸 以仰头举颏法畅通呼吸道,口对口鼻呼吸为主(见图3-29)。图3-29 三、婴儿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 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腋窝和肘关节之间的中点。 118 四、心脏按压部位及方法 婴儿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见图3-30)。 按压时采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头按压(见图3-31)。 图3-30图3-31 119 五、心脏按压频率与人工呼吸比例 婴儿心脏按压频率略大于100次/分。因为对婴儿可以一个人同时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故和成人双人复苏一样,其比例是51。 六、解除呼吸道异物梗阻 与成年人一样,可采用拍击背部、冲击胸骨方法,但由于婴幼儿体格小,应将病儿放置于头低脚高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药学课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