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税专业 考试重点终极背诵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7777540 上传时间:2021-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税专业 考试重点终极背诵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税专业 考试重点终极背诵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税专业 考试重点终极背诵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堇出品,必是精品,2008财税100分2008中级财税终极背诵版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1、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2、公共产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与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3、.掌握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4、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5、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6、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7、财政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8、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9、社会公平的准则:保证生存权准则(社会公平的基本准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共同富裕准则10、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11、财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内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制、转移性支出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2.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目前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3.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性来分类,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4.按照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财政支出可以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5.按财政支出的收益范围分类,全部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3、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4、可以用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我国选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5、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等。6、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择优的标准不同7、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法以及公共劳务收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特别适用于投资性支出项目;最低费用法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公共劳务收费法。公共劳务的定价:免费和低价政策、平价政策、高价政策。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 1、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2、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我国行政管理费用膨胀的原因:人员与机构双膨胀;政府预算约束软化;行政管理费用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错位。3、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意义: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内容: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农业投资等4、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5、财政投融资的五个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6、财政农业投资应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7、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首创。8、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和社会优抚。9、社会保险型、社会救济型、普遍津贴型、节俭基金型10、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11、财政补贴的性质: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12、财政补贴的分类:(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2)按补贴的环节分类,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和消费环节的补贴。(3)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4)按补贴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13、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税收抵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第四章税收理论 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本质:税收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2、税收的职能:财政职能(收入职能)、经济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3、税收原则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税收关系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的要求;税收原则理论是税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问题。4、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税收原则的是威廉配第5、税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财政原则、经济原则(配置原则、效率原则、中性原则、稳定原则)、公平原则。6、税收效率原则又可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方面。7、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为主体,其他税种为配合发挥作用的税制体系。8、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掌握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和应用。9、税收负担: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10、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收入负担率;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有全部税收负担率和直接税负担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税收负担也要高一些。 11、税负转嫁的概念: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应缴纳税金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给他人负担从而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经济现象。 12、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顺转)、后转(逆转)、消转(税收转化)和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其中前转是税负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通的形式。13、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国家在税收领域中的主权,是一国政府行使主权征税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税收管辖权的种类: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14、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低税法、扣除法、免税法(豁免法)、抵免法。抵免法是目前解决国际重复征税最有效的方法。综合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第五章商品劳务税制度 1、动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外的劳务,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对于少数消费品,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征收一次消费税。2、增值税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只要发生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3、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生活必需品类、文化用品类、农业生产资料类、农业产品、金属矿采选品与非金属矿采选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零税率仅限于出口货物;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商业企业4%;其他企业6%4、销售额范围的一般规定: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和同时符合两项条件的代垫运费。5、折扣销售、以旧换新、还本销售、以物易物、包装物押金(注意押金和租金的区别)、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外汇销售额折合人民币销售额的计算。6、一般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7、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8、不准抵扣的进项税额:(1)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2)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3)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4)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5)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扣税凭证不合格未按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扣税凭证上未按照规定注明增值税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的。9、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10、应税消费品: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税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11、从高适用税率的情形:(1)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未分别核算的,按最高税率征税;(2)纳税人将应税消费品与非应税消费品以及适用税率不同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根据组合产制品的销售金额按应税消费品中适用最高税率的消费品税率征税。12、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l-消费税税率)13、进口商品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15、营业税熟悉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交纳营业税。16、营业税税率:1.税率为3%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2.税率为5%的: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3.娱乐业,税率为20%。但其中台球、保龄球税率为5%。17、注意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的,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第六章所得税制度1、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我国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3、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其他类型为非居民企业。4、征税对象: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预提所得税5、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法定税率 25%优惠税率:1. 符合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20%; 2.高新技术企业:15%3.预提所得税税率:10%6、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工业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7、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8、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9、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10、“不征税收入”包括: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11、免税收入包括:1.国债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条件:(1)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2)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12、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相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配比原则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不征税收入形成支出不得扣除原则不得重复扣除原则13、限制税前扣除的项目:1.补充保险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2.利息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3.职工福利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4.工会经费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5.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6.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7.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8.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9.境内机构、场所分摊境外总机构费用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10.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含)的,准予扣除。14、禁止税前扣除的项目: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超标的捐赠支出以及非公益性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它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和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9.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10.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11.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持有的投资资产成本12.企业与其关联方分摊成本时违反税法规定自行分摊的成本13.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14.企业按特别纳税调整规定针对补缴税款向税务机关支付的利息15.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财产16.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17.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不得扣除的其他项目15、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16、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最短折旧年限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最短折旧年限为3年。17、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1.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 “三免三减半”2.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三免三减半”。3.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4.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5.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6.企业安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7.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18、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19、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稿酬所得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其他包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减按5%的比率税率执行。20、个税扣除:1.工资、薪金收入额20002800元2. 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月减除2000元。3.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4、一般公益、救济性捐赠额的扣除以不超过纳税人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的30%为限;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21、免纳个人所得税(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教育储蓄存款利息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它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第七章其他税收制度 1、.房产税纳税人为房屋产权所有人;征税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括农村;从价计征的税率为1.2%,从租计征的税率为12%;计税依据为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2、契税的纳税人是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税率为35%;计税依据为不动产的价格3、车船税以车船为征税对象,向车船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的一种税。征税范围: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等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其中车辆为机动车,船舶为机动船和非机动驳船,税率为定额税率。以“辆”、“净吨位”、“载重吨位”作为计税依据。4、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括农村;实行分类分级幅度税额。5、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应税经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征税对象包括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薄,权利、许可证照以及经财政部门确认征税的其他凭证;纳税人包括立合同人、立据人、立账簿人、领受人和使用人;税率分为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6、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为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税率为幅度定额税率;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7、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暂不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实行地区比例税率;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三税税额之和,不包括滞纳金和罚款。8、教育费附加是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附加费。征收率为3%。第八章税务管理 1、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2、税务登记的种类: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3、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其他有关税务事项。税务登记证一年一验证,三年一换证。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自发生扣缴义务之日起10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5、账簿、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等资料,除另有规定者外,至少保存10年。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销毁。6、增值税专用发票,全国统一由国家税务总局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印制;发票的设计、防伪管理、真伪鉴定由税务机关负责;旧发票存根按规定期限保存,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保存5年。7、发票领购方式:交旧领新、验旧领新、批量供应8、纳税申报的方式: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和委托代理申报。9、延期申报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10、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行业管理、区域管理、按经济性质管理、巡回管理和驻厂管理,了解其适用的情形。11、税款征收的方式: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12、纳税担保人担保、纳税保证金担保、纳税担保物担保,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得作为纳税担保人。13、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前提和条件第一,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第二,必须是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和责令限期缴纳税款的期限内14、注意税收强制执行与税收保全措施的异同:时间的不同对象的不同:税收保全措施纳税人;强制执行措施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15、税款追征的时间规定(1)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2)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3)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15、出口退税的形式:不征不退,免、抵、退,先征后退法第 九 章纳税检查 1、纳税检查的主体、客体、对象以及依据。2、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可以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3、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详查法和抽查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联系查法和侧面查法、分析法以及盘存法,注意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 十 章国债 1、国债的概念: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国家信用的形式。注意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一种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3、国债与公债的关系。公债=国债+地方债,由于我国不允许地方政府以举债的方式筹措财政收入,所以我国的国债=公债。4.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差别在于发行的依据或者担保物不同。国债的担保物是政府的信誉。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称为“金边债券”。5、国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和灵活性。熟悉国债特征的具体内容6、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的功能;筹集建设资金;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的功能是国债的最基本功能。7、国债的分类(一)按照国债发行的区域为标准,可以分为国内债务(内债)和国外债务(外债)。(二)按偿还期限为标准,可以分为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中期国债(110年)和长期国债(10年以上)。(三)按照债券是否流通,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四)按照利率情况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市场利率国债和保值国债。(五)按照借债的方法不同,可以将国债分为强制国债、爱国国债和自由国债。其中自由国债是国债发行采取的最普遍的形式。(六)按照国债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折实国债。8、国债的结构:国债的结构指一国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9、国债的规模包括三层意思:(1)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2)当年新发行国债的总额;(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10、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熟悉国债规模衡量指标的具体内容(1)国债绝对规模的衡量指标: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当年发行国债的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2)国债相对规模的衡量指标11、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主要: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认购者负担能力,政府偿债能力以及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12、我国国债情况(一)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二)1954年1958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行的国债13、国债的发行机关:中央政府或者中央财政部门。14、国债的推销机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系统、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国债局15、国债的发行方式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法以及强制摊派法16、制定国债利率需考虑的因素:国债利率主要是参照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和社会资金供给量等因素来确定的。17、国债的偿还方式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偿还法。熟悉各种国债偿还方法的具体适用环境。18、偿债的资金来源偿债基金、依靠财政盈余、通过预算列支、举借新债。19、国债市场的功能实现国债的顺利发行和偿还;合理有效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管理理论1、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制度保证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2、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法律性、预测性、集中性、综合性。3、政府预算的各种模式。1.按政府预算编制的结构划分: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复式预算的典型形式是双重预算,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最早实行复式预算的国家是丹麦和瑞典2.按预算编制的方法划分: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3.按预算编制的政策导向划分: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4、我国政府预算的模式选择(一)基于预算结构的选择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各有分工又功能互补的复式预算体系。(二)基于政策导向的选择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5、政府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6、政府预算政策1.健全财政政策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采用;健全财政的标志是保持预算平衡。2.功能财政预算政策3.周期平衡预算政策是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提出4.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5.预算平衡政策第十二章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1、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以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单位编起;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 2、部门预算的原则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3、.部门收入预算主要包括一般收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4、政府性基金管理的原则: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先收后支,专款专用;在预算上单独编列,自求平衡,余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5、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是:综合预算原则;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追踪问效的原则。6、政府采购是指由财政部门以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为行政事业单位及政府投资项目选择供应商,集中采购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一种交易活动。政府采购制度最早由英国创建。7、我国政府采购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8、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9、招标采购分为: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和限制性招标采购。10、非招标采购主要有: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国内或国外询价采购。11、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在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实行集中采购。主要的采购方式是公开招标。12、确定采购需求、预测采购风险、选择采购方式、资格审查、执行采购方式、签订并履行采购合同、采购验收和效果评估。1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因此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其核心环节是集中支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集中收入管理、集中支出管理和集中账户管理。14、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15、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一般分类可分为四个部分: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和其他支出。16、预算外资金的含义: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17、财政性体现在“四权”的归属上:所有权归国家、支配权和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使用权归单位。18、.预算外资金的特点:资金征用方式具有分散性;资金使用方向具有专用性;资金存在方式具有依托性;资金属性具有分离性;管理方式具有相对自主性。19、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非盈利性原则;依法治费原则;合理安排和节约资金的原则;专款专用的原则;先收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稽查监督制度化的原则20、预算外资金发展的目标模式归并和疏导预算外资金,建立统一的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系是我国预算外资金发展的目标模式。第十三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1、财政分权理论: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集权分权理论、财政联邦主义、俱乐部理论2、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主要通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具体体现。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核心的地位。3、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是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制度保障。4、掌握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原则:受益范围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律规范原则其中效率原则包括收入划分效率、支出划分效率和转移支付效率三个方面。5、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与事权相对称原则;公平性原则;考虑支出性质特点的原则;权责结合原则。6、税收收入划分的原则: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经济利益原则7、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分割税额(收入分享);分割税率;分割税种;分割税制;混合型8、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是指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9、政府预算管理级次:一级政权一级预算,我国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10、(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审查、批准预决算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预算执行,审批本级预算调整方案(2)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3)各级财政部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11税制是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12、分税制主要包括“分事、分税、分管”三层含义。13、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14、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彼此之间在既定的职责范围、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所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范围只限于政府之间: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无偿的支出;政府间转移支付并非政府的终极支出。15、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1.纠正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失衡2.纠正政府间的横向财政失衡3.纠正某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外部性4.加强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宏观调控17、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方法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支出均衡模式、收支均衡模式、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支出需求均衡模式。第十四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1、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表现为三种情况:结余、赤字、收支相等。2、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坚持财政收支平衡能防止从财政渠道引发通货膨胀。3、硬赤字=(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4、(2)软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可通过举债方式弥补软赤字。5、按照财政收支统计口径的不同,赤字有硬赤字和软赤字之分。按照赤字的起因不同,可分为主动赤字和被动赤字。按照赤字在财政年度出现时间的早晚,可分为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按照赤字的出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周期性赤字和充分就业赤字。6、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增收减支、动用结余、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公债。7、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公债政策等构成。8、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充分就业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9、财政政策工具政府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政府预算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10、按照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累进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11、货币政策的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2、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三大传统手段: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13、我国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信贷规模、再贷款手段、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14、.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15、相同点:(1)调控目标是统一的,都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2)两者都是需求管理政策;(3)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不同点:两者的政策工具和调节范围不同;两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两者在对需求调节的作用方向上不同;两者在扩大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两者的政策时滞性不同。16、1.“双松”政策,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适于在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使用。2.“双紧”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适于严重通货膨胀时期使用。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适于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但消费偏旺而投资不足时采用。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适于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适应,为解决投资过旺、消费不足时采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