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规划文本汇总080730(修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7775049 上传时间:2021-08-2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规划文本汇总080730(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扬州规划文本汇总080730(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扬州规划文本汇总080730(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规划文本)文本目录第一章总 论1第二章规划目标2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3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5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8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11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15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17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21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25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27第十二章附则31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规划文本)图 件 目 录图01 城市区位图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1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 论第1条 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扬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扬州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9953、 关于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05193号),20054、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5、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056、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汇编(2006-2010),2006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2006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1994533号),19949、 其他上位相关规划第3条 指导思想1、 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与保护并重,构建支撑城市个性,体现符合扬州形态特征、资源条件、城市特色的发展战略与交通模式。2、 坚持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理念,预留弹性,以交通引导城市开发、支持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3、 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倡导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4、 坚持统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整合共性,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5、 加强规划的协调性与可操作性。第4条 规划范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扬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和宝应市,总面积约6638平方公里;主城区范围为润扬大桥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廖家沟-大运河以及长江围合而成的范围,总面积约252平方公里。第5条 规划年限基年:2006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远景:展望x年。2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6条 交通发展愿景根据未来扬州市城市发展目标、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定位,规划扬州市交通发展愿景为:构建一个支撑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历史传承与现代运输交相辉映的和谐交通体系!第7条 远期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构建新交通系统,面向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发展要求,构筑内外畅达、集约高效、融入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客货运输体系,以满足城市自身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和不断提高的运输服务质量要求,同时引导城市交通走上结构和谐、生态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目标特征(1)内外畅达:建成多方式协调发展、高度发达、利于承接区域经济圈辐射和辐射苏北的区域交通系统,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结构和谐: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组织有序的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行系统;(3)生态集约:选择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第8条 近期发展目标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升级,港城交通更为快速便捷,交通运行顺畅有序,交通结构和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第9条 规划指标表1 远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指标目 标主要规划指标内外畅达 以人为本,构建“31335”通达指标:扬州与长三角中心城市3小时通达;市域范围内1小时可以通达各主要城镇;一体两翼沿江发展区30分钟通达;主城区内85%单程出行时耗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主城区居民5分钟到达公交车站。 主城区主次干道网密度达到2.5-3.0km/km2,道路网(含支路)面积率达到15-20%。 主城区干道网高峰小时路段平均车速不低于25km/h。结构和谐 构建公交导向、步行优先,各种交通方式平衡发展、相互尊重、有机相融的交通结构。其中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分担率将分别达到24-26%和22-24%。 路网结构合理,间距适当,利于交通运行组织。 道路交通设计人性化,保障慢行交通的舒适与安全。 规划轨道交通、BRT及公交专用道实施到位。 建立涉及到民生的公交票价、出租车票价等听证制度,保证公交优先的低票价政策。 万车交通事故率低于10起/万车/年。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3人/万车/年。集约生态 单位车辆每百公里能源消耗下降20%以上。 主城区公交300m站点覆盖率达到70%以上。 道路两侧大气CO/NOx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Leq低于60dB。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规划文本)第三章 交通发展战略第10条 交通引领,促进交通与用地布局统筹协调发展1、 以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1)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主城区由单中心向“一主三副”空间布局形态的转变;(2)以公交引导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TOD);(3)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建设贯彻公共交通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相结合,避免均质化的土地利用模式;(4)主城区内用地组团的分布,要有利于疏解老城区和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压力;(5)实施邻里社区单元内部土地混合开发,降低交通出行需求,同时重视多样化的交通设施建设;(6)对于大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加强用地控制和预留。2、 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1)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道路建设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干线公路提档加密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达标升级工程,加快主城及其与新市区、新城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新市区、新城干道网和支路网建设。(2)改革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投融资模式,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资金来源。3、 建立与组团片区功能和用地强度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和运行体系(1)老城区要充分考虑保持原有城市肌理,路网发展要以梳理和整治为主,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2)主城副中心道路交通系统必须保证良好的可达性,提高路网密度,保持规整性、系统性和完备性。同时,结合道路建设,高标准配置先进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3)港区路网发展要充分协调城区道路与疏港道路的关系,实施客货分离,明确道路的服务功能。4、 加强快速道路、主干道、大运量公交等沿线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控制(1)快速路的布局要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不宜从商业性、生活性组团中间穿过。(2)要控制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的用地开发性质和强度,避免大型公建直接开口于主要干道,确保城市主要干道交通功能的发挥。(3)对城市主要客流走廊,根据远期公交优先通道和轨道交通规划,强化两侧高密度的居住、商业、办公用地开发,为公交发展积聚客流。5、 积极推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建议实施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并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对新开发项目交通影响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求进行分析,评价项目开发对周边交通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城市开发项目的改善措施和方案。第11条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差别化的交通发展策略1、 采取差别化发展政策,引导小汽车和摩托车的合理使用(1)受城市核心建设区、特别是老城区路网容量的限制,远期需根据中心区道路交通拥挤程度,适度采取区域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2)主城区外围地区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机动车拥有和使用政策。(3)城市中心区进一步扩大摩托车禁行范围,未来主城区整体设置摩托车禁行区,并加强摩托车管理;市域其他片区、组团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摩托车发展政策。2、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和强度不同,采用差别化的路网发展策略(1)市域道路的配置形式要充分考虑到道路城市化发展的功能要求。(2)对于河东城市中心商务区、西部新区核心地带等以高密度商业、办公用地为主的地区,路网发展总体要以小尺度、高密度为主。(3)对于工业用地地区道路网可以适当降低路网密度,同时要适当考虑面向货运车辆通行的道路功能和形式要求。3、 采取差别化停车发展策略,以静制动(1)根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采取差别化的建筑物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2)中心区总体倡导公交优先,要适度控制社会公共停车设施的供应。(3)对于中心区、外围区的停车收费采取差别化费率,中心区高于外围地区。(4)通过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应和需求管理策略,实现动静态交通的协调发展。第12条 绿色主导,构建多元和谐的城市交通模式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1)政府加大对公交发展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2)完善公交线网,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交线网体系。(3)重视公交场站建设,落实公交发展用地。(4)建立衔接顺畅、换乘方便的公交换乘系统。(5)开辟特色专线,在旅游景区开通旅游专线,通过长途旅游巴士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协调。(6)从路权、信号控制等方面提供公交优先。2、 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鼓励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1)要重视非机动车道路网络的规划、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交通整治管理,确保非机动车交通空间的连续性和安全性。(2)加大步行系统建设,加强步行空间的改造和管理,塑造安全、舒适、友好的步行环境。第13条 需求控制,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1、 形成良好的交通发展决策体制与高位协调机制在组织架构和形式上,可以成立由市政府直接牵头,规划、建设、交通、交警、城管、市政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新区、港区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交通领域内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处理。2、 优化道路交通组织体系 (1)全面实施交通系统管理,建立合理的交通组织体系。包括建立空间上相互分离的机动车、自行车、步行系统和专用道系统,组织单向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先体系等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调节交通流,充分发挥路网潜力和效益。(2)加强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和设施管理,改进交通信号配时设计。3、 提高交通指挥控制水平 (1)继续增加管理投入,进一步改善智能化交通指挥控制体系,保持交通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同步发展。(2)加强基础交通科技的投入和应用,使城市从简单路况监控转向以交通信息与路线引导系统为主体的交通现代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4、 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保障体系与交通安全体系(1)强化市民交通安全教育,建立交通行为准则。(2)提高交通管理队伍素质,维护执法的公平、公正。(3)加强交通事故的监控技术,提高事故预防能力。(4)建立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和快速救援体系等。第四章 对外交通规划第14条 发展目标建立各类交通方式相对完善、交通方式之间相互协调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重点城市的快速联系,提升铁路客运及货运功能,大力发展水运及航空运输,巩固苏中地区交通枢纽地位,积极融入苏南交通体系,促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第15条 规划原则1、 与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轨道线网规划相协调;2、 与城市区位特征和发展目标相适应;3、 与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相协调;4、 与城市交通网络和设施布局有机衔接。第16条 区域铁路网规划1、 区域铁路(1)宁启铁路苏中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宁西(南京至西安)铁路向东的延伸段,北沿江城市铁路客货运输主通道。规划对宁启铁路进行复线、电气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其苏中城市带客货运输功能,并承担沪宁铁路的货运分流功能。(2)淮扬镇铁路淮扬镇铁路及新长铁路新沂淮安段高效衔接了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四大运河名城,形成贯通江苏南北的第二条铁路交通主轴,同时承担带动和支撑扬州腹地城市均衡发展的重要功能。为提升淮镇铁路对城市的客流支撑作用,建议淮扬镇铁路走向沿京沪高速走廊(京沪高速公路东侧),宁启与淮扬镇铁路共用江都站。2、 城际轨道(1)城际铁路H2线由南京引出,经扬州、泰州、泰兴、靖江、南通、启东、崇明后引入上海,是衔接南京、北沿江城市带和上海的快速交通通道,强化了南京、上海的核心地位,促进了北沿江城市的整合、协调发展。线路走向与宁通高速公路(扬州、江都段)、G328(仪征段)基本一致,形成复合交通走廊。(2)城际铁路Z1线衔接扬州、镇江、句容以及南京禄口机场,是扬州与镇江、沪宁交通走廊以及禄口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同时也是苏中城市与禄口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线路走向沿西北绕城高速走廊南下,与镇江相连,与城轨H2线设置垂直换乘站,并于瓜洲中心区西侧设置站点。第17条 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一横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框架结构,高速公路总里程约415公里。一横为宁盐高速公路;一环为宁通高速公路扬州段、京沪高速公路、扬州西北绕城(扬溧高速)围合的高速环;七射为宁通高速公路(宁扬段)、扬天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江海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江都至南通段)、京沪高速公路南延段、扬溧高速公路。表2 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序号公路名称车道数里程(KM)功能说明1京沪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112国家高速公路网重点纵线之一,同三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苏中、苏北城市与苏南城市的快速联系,同时也是扬州市域南北方向重要的联系通道,服务于高邮、宝应与扬州的快速联系。2宁通高速公路扬州南绕城段双向八车道,其余为双向六车道83连接南京、扬州、泰州、南通,是苏中地区沿江联系横向干道之一,是扬州通往南京、南通的主要通道。同时,宁通高速也是沪陕高速(上海西安)高速公路江苏段。3扬溧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72.7扬州与苏南联系的重要通道,连接扬州、镇江、金坛、溧阳等城市,利用润扬大桥过江。4江海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21西起江都境内的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丁伙枢纽,向东依次连接泰州、姜堰、海安等。江海高速是扬州与苏中东部城市联系快速通道,同时也是宁通高速东段重要分流通道。5扬天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24.4扬州与安徽天长联系的一条快速通道,苏中地区与安徽方向联系的第二条高速通道。同时,扬天高速公路是“临沂宿迁扬州(润扬大桥)镇江宜兴”纵向通道的组成路段,可实现扬州和徐州的便捷沟通。6宁盐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101.4苏中腹地与省会联系的一条便捷通道,分流宁通高速交通压力。起于宁靖盐高速兴化段,沿S333走廊与南京浦仪高速相接第18条 干线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络体系,干线公路总里程约691公里。三纵为: S244新线、S237新线及安大公路;六横为:沿江高等级公路、G328、S244复线、S333、S332及S331。表3 市域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序号公路名称道路等级里程(KM)功能说明三纵S244新线一级90重要的过境交通分流通道,同时兼具疏港交通功能。S237新线一级87淮安至江都的联系通道,同时也是扬州与高邮、宝应联系的重要通道,规划于老线东侧、京沪高速公路西侧新建S237,其走向与京沪高速平行,扬州市域内沿线经过江都、高邮和宝应三市。安大公路一级59.1扬州与北部经济腹地联系的一条重要通。安大公路位于京沪高速东侧,其走向基本与京沪高速平行。六横沿江高等级公路一级35.6服务于苏中沿江产业带之间快速联系,宁通高速公路客货运输平行分流通道。同时也是扬州、江都、仪征沿江地区东西方向联系的重要快速通道。G328一级52.9北沿江城市东西向联系的重要干线公路,协同沿江高等级公路与南北向的宁连公路、以及国道204等公路相连,构成苏中地区干线公路网骨架。S331一级101.4联系金湖至盐城的省道,宝应与周边城市东西方向联系一条重要通道。S332一级28.4联系金湖至大丰的省道,从宝应与高邮两市交界处经过,是宝应、高邮与东西方向城市联系的重要通道系。S244复线一级103.6联系扬天公路(S244)、京沪高速以及安大公路的重要通道,一方面加强了扬州、江都北部地区与沿江地区的快速联系,另一方面与沿江高等级公路、S244新线、安大公路形成公路外环,分离了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辅助了高速公路环功能的良好发挥。S333一级133.1联系仪征至东台的省道,经过仪征、宝应两市,是扬州北部地区东西联系的一条贯通性通道。其线路走向与仪征过江通道相连,加强扬州与苏南地区联系。同时,仪征过江通道定位为联系江北地区G104、G328与江南地区G312联系的重要过江通道。第19条 航道网规划规划形成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动脉的“八纵八横”的航道网络。八纵为京杭大运河、盐邵线、芒稻河、三阳河、红旗河、阜宝线、公道河、野田河;八横为金宝线、高东线、盐宝线、通扬运河、仪扬河、芦范河、横泾河和高邮湖航线。表4 市域航道网规划方案类别航道名称规划等级航道走向里程(KM)八纵京杭大运河二级自宝应县流入扬州,途经宝应、高邮、江都、扬州市区、邗江等汇入长江。201盐邵线三级自江都邵伯京杭运河口,向东北流经江都、高邮、出境与建口线相连,通往里下河地区。47芒稻河三级起自邵伯京杭运河口,经江都三江营出长江,途中与老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相遇。36.8三阳河五级起自宝应县盐宝线向南至通扬线。96.5红旗河五级起自江都通扬线流入长江。21.7阜宝线五级起自宝应射阳湖镇,向南汇入盐宝线。8.2公道河六级起自公道镇,经邵伯湖,流入京杭大运河。21.0野田河六级起自盐邵线,向南流入红旗河。29.4八横金宝线三级起自宝应南运西闸,向西流经宝应境内入淮阴。5.5高东线三级起自高邮城区京杭运河口,向东至董家出境往泰州兴化方向,并与建口线相连。38.5盐宝线四级起自宝应城区京杭运河口,向东至黄土沟出境往盐城方向,并与建口线相连。39.5通扬运河五级起自三阳河,流向泰洲。20.9仪扬河五级起自扬州城北京杭运河口,与古运河重复至高旻寺向西流经仪征市区过泗源沟出长江。25芦范河六级起自范水镇,向东汇入三阳河。14.4横泾河六级起自马棚镇,在高邮境内经过司徒镇,最后汇入建口线。8.1高邮湖航线六级高邮湖内部航线。28.0第20条 港口及疏港交通规划1、 港口规划规划在扬州规划区范围内形成“一港三区、四内河港”格局,一港三区为指通过整合六圩港、江都港及仪征港,明确各港口分工,加强三个港之间协作;四内河港为沿大运河布设的四大内河港口,分别为宝应港、高邮港、铁水联运码头、扬州大运河港。2、 港口集疏运系统构建以公路为主、铁路为重要组成部分、水运为必要补充,城市交通与疏港交通空间分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1)铁路:淮扬镇铁路货运支线,宁启铁路;(2)航道:京杭大运河、芒稻河;(3)公路:京沪高速、扬溧高速、宁通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S244新线、安大公路。第21条 机场规划规划在江都市境内建设4C级(预留4D级)苏中机场,客货兼用,作为南京都市圈第二机场,服务于扬州、镇江、泰州三市,并兼顾淮安部分地区。第22条 空港快捷通道规划1、 苏中机场快捷通道构建以江海高速公路、安大公路、G328以及城市快速路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场快捷通道,主城区居民到达机场行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2、 禄口机场快捷通道(1)公路:S243以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快速化改造,扬州与南京禄口机场行程距离缩短至90公里,行程时间控制在80分钟以内。(2)城际轨道:远期构建以城际轨道H2线和南京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主的快速联系通道,行程时间控制在105分钟以内。城际轨道Z1线开通后,扬州与禄口机场行程时间可控制在40分钟以内。32第五章 物流发展规划第23条 发展目标以商贸流通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及综合交通优势,大力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三大平台,即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德信息平台和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培育现代物流业市场主体,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物流和商流的网络化,形成包括交通运输、配送服务、仓储管理、信息网络、营销策略等多环节组成的物流大循环系统。第24条 发展重点发展与港口、陆地相关联的水路、公路和铁路等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提高现代物流的集疏运能力;设计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和相关业务服务,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条件;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配送物流。打破行业垄断和条块分割,构建开放式、互联互通的社会化物流配送网络。第25条 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扬州是上海、苏州面向内地辐射的重要节点的有利条件,抓住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扬州市外部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的良好机遇,多功能、多层次发展扬州现代物流业;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明确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服务目标,加大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的创新力度;进一步依托市场,消除障碍,整合系统,外引内联,努力营造适合扬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第26条 物流园区规划规划形成5个物流园区:扬州港口物流园区、扬州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区、仪征石化物流园区、江都砖桥物流园区、高邮开发区物流园区。1、 扬州港口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依托扬州港、出口加工区及沿江产业带,按照区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全力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物流节点,长江中上游货物中转基地和江河货物的转运枢纽,是集口岸、中转、仓储、加工、配送、信息、交易与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性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其核心区域由扬州港区域物流中心为基地,立足“沿江开发区及各工业园”、面向扬州市、辐射苏北、皖东地区。主要服务对象为扬州市及苏北的各类制造加工企业,扬州和苏北的各类进出口贸易企业,以及其他物流园区和二级物流节点。2、 扬州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区规划占地约4平方公里,先期启动257亩土地的建设。园区分为工铁水联运物流区、物流中心区、仓储配送区、物流加工区和物流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园区主要具备运输、储存、交易、集散、配送、信息服务等基本功能链;商务办公服务、物流展示与交易、物流咨询与培训等延伸功能链;包装技术、加工技术、公共标准信息制定发布等发展功能链。3、 仪征石化物流园区位于仪征化工园内仪征港附近,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其中石化保税物流中心1.2平方公里),依托扬州化工园、南京化工园,利用南京港六公司(仪征港的石化中转,中石化储油基地),重点发展液体化工物流,为扬州及长江中上游、运河上游广大地区化学工业物资提供集散、仓储、运输、采购、销售等服务,是专业性的物流园区。4、 江都砖桥物流园区位于京沪高速公路与328国道立交东西两侧。一期工程以宁通高速以北,328公路以南,京沪高速以西为主要用地,二期工程可扩大到京沪高速东侧。砖桥物流园区以快速公路运输、货物集散、市内配送和信息服务为主,同时提供流通加工和商品展示,辐射城区、广陵工业园和邗江工业园及泰州部分地区。5、 高邮开发区物流园区位于京沪高速公路高邮市龙虬镇道口附近。园区依托京沪高速公路、以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借北澄子河、高兴东路连接东西,凭借水陆交通便利和高邮农副产品的特色、品牌等优势,建设成为提供针对大宗特色农副产品的物流服务,包括保鲜、冷藏、储存、运输、货代、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和产品展示以及货物集散、公水联运、公路快运、专业化仓储、货代、市内配送等服务的综合性物流园区。第27条 物流中心规划规划形成5个物流中心:扬州商贸物流中心、扬州城西物流中心、扬州城东物流中心、江都张纲物流中心和宝应物流中心。1、 扬州商贸物流中心位于广陵区汤汪乡,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江都南路,南至南绕城公路北辅道,北至七里河,规划用地1.3平方公里。物流中心与扬州港物流园区和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形成功能互补,满足各类商品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扬州市场体系,改善扬州的消费环境,增强扬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成为泛上海都市圈内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产品配套加工基地、区域性商品集散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中心以生活资料为主、生产资料为辅,以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装卸搬运体系、储运配送体系、物流信息体系、质量检验体系及公共服务体系。2、 扬州城西物流中心位于邗江工业园区以西、江阳路和宁通高速公路之间的规划仓储用地上,以散装运输、货物中转为主。3、 扬州城东物流中心在原有货运场站的基础上建设,主要服务于周边的亚龙果品批发市场、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扬州副食品商城、扬州水产品批发市场。4、 江都张纲物流中心位于宁通高速与新都路交叉口西南侧,依托苏中商贸城向西向南扩大规模,形成市场交易中心。为满足未来张纲市场中心的物流需求,引导市场租用第三方物流。结合市场中心的扩建规划,中期在紧邻或在市场中心附近择地建设物流中心。5、 宝应物流中心位于京沪高速和盐金公路立交西侧,依托宝应境内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方便货物的快速转运。第28条 物流发展政策建议1、 物流管理平台要建立物流管理平台,成立由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物流管理协调小组;明确归口单位负责物流行业管理;加快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成立物流园区管委会或开发公司,进行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加强当前货运市场的管理等等。2、 物流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物流发展政策支持,包括物流企业扶持政策、物流行业技术战略、物流园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政府协调机制和政策开放战略以及适应物流行业阶段性发展需要的政策环境。良好的物流政策体系的建立将形成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促进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第六章 道路网络规划第29条 发展目标结合区域公路网和沿江发展区快速路系统规划,构建与扬州市主城区用地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相协调的快速干道骨架网络,快速集散跨区域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出行;加强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的主干道网络建设,缩短组团间出行时间,为组团之间客货流联系提供交通捷运保障。同时完善次干道、支路系统,严格控制支路网密度,形成以快速路、主干道为骨架,等级系统匹配和结构合理的道路网体系。第30条 规划原则1、 道路规划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其他子系统相协调;2、 远期规划和远景规划相结合,预留远景“一体两翼”快速骨架网布设通道;3、 完善骨架道路系统,客流通道与车流通道相分离;4、 明确各道路功能定位,道路交汇处严格按照道路等级处理;5、 重视跨河流、铁路及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确保通道容量与交通需求相匹配;6、 根据各片区发展特点,采用差别化的道路网络发展策略;7、 加强道路用地控制,为远期方案的实施预留可能。第31条 规划方案1、 规模指标(1)路网密度:规划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网将分别达到0.350.45、0.81.2、1.01.2及2.53.5km/km2。对主城区内部支路网发展采取区域差别化的发展策略,进而将整个主城区分为5个特征区,分别提出各个特征区的规划支路网密度。表5 主城区分区道路网密度规划指标序号特征区总路网密度(km/km2)支路网密度(km/km2)1商业中心10.0-18.07.0-14.02老城区6.0-7.03.5-4.53一般居住生活区5.3-7.03.5-4.04工业开发区4.0-6.02.0-3.05物流园区4.0-5.02.0-3.0(2)路网面积率:建议扬州主城区的道路面积率应在1520%。2、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1)快速路主城区规划快速路总长度约103.6公里,快速路网络密度0.41 km/km2。表6 主城区快速路规划方案类别公路名称长度(KM)功能说明三纵扬子江路20.0联系主城核心区与港区之间的一条南北方向贯穿性通道,同时承担主城区与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功能。运河路17.7主城核心区与港区之间联系的一条辅助通道,分流扬子江路交通压力。沙湾路6.8加强河东CBD与高速公路网络联系,同时承担CBD与其他东西方向干道快捷连通的功能。四横北外环万福路23扬州和仪征中心区快速联系通道,分流江阳路的交通压力。江阳路16.3江都、扬州、仪征三大中心区重要联系通道,服务于“中部商业居住带”间的快速联系。扬子津路9.9服务于沿江产业带之间快速联系通道,以货运功能为主。沿江高等级公路9.9分流扬州市过境交通的主要通道,港区集疏运散交通的重要载体。(2)主干道:规划主城区形成“十横十纵”的主干路网形式,道路总长度为289.5km,道路网密度为1.15km/km2。表7 主城区主干道规划方案类别道路名称长度(KM)功能说明十横漕河路扬江路蜀岗路15.7服务河东CBD与西部中心联系的客流走廊,分流文昌路的交通压力,其中蜀岗路与漕河路间以下穿隧道联系。文昌路16.1联系新城西区、老城区、河东CBD及江都的一条贯穿通道,扬州客流核心走廊,公交BRT、轨道主要载体。文汇路运河东路14.1服务于新城西区与河东CBD之间联系,老城区外围分流通道。江阳路16.0与快速路并线,服务地区性到达客流,老城区过境交通重要分流通道。开发路15.1贯穿广陵产业园、东部居住区及新城西区工业区三大组团联系通道。G328新线14.5近期为过境分流道路,远期规划进行城市化改造。仪扬河路10.5服务于东南分区与西南分区间住宅组团与工业组团之间联系。邗江河路10.0服务于瓜洲中心区与港区间的联系。金山路6.1服务于瓜洲中心区与港区间联系的联系,瓜洲中心区东西辐射道路。建华路4.3服务于瓜洲分区与港区间的联系,连接西北绕城公路与扬子江路。十纵西外环22.0西部中心与瓜洲片区的联系通道,服务于住宅与工业区之间通勤联系,跨沪宁高速的通道。西外环路道路红线建议按照快速路标准预留。润扬路23.8新城西区中心与瓜洲中心客流联系主要道路,跨宁通高速、跨宁启铁路的重要通道。邗江路21.5新城西区与瓜洲中心客流联系道路,跨宁通高速,跨宁通高速、跨宁启铁路的重要通道。扬子江路21.0快速路与主干道并线,南北方向贯通的主通道,兼具服务于两侧地块集散功能。友谊路大学路22.0主城区南北方向贯通性通道,老城区外围分流的纵向通道。受扬州大学用地限制,建议友谊路与大学南路通过四望亭路衔接。新民路江都路扬圩路20.6主城区南北方向贯通性通道,老城区外围分流的纵向通道。服务于东北分区、东部分区、西南分区及六圩镇之间的客流联系。运河路17.7快速路与主干道并线,服务于扬圩镇与东部分区之间联系,兼具服务于两侧地块集散功能。滨河路6.0CBD与东西方向干道之集散通道,同事服务河东分区两侧居住区与CBD之间的客流联系。宝林路5.8CBD核心区与东西方向高等级干道便捷联系的重要客流通道。沙湾路6.7主干道与快速路并线,辅助承担CBD与快速路联系通道。(3)次干道:主城区规划次干路总长度约264.8公里,次干道路网络密度达1.05 km/km2。表8 主城区次干道规划方案序号道路名称起讫点宽度(m)机动车道数1茱萸路京杭大运河-廖家沟3042茱萸东路茱萸路G328新线3043新农路茱萸东路京杭大运河3544解放路茱萸东路京杭大运河3545健民路滨河路沙湾路4046扬江路茱萸路G328新线3547南泉路新农路G328新线3548茱萸西路茱萸路文昌路3049北城路友谊路北外环40410邗沟路友谊路新民北路34411竹西路新民北路运河北路34412盐埠路古运河友谊路30413安康路高桥路京杭大运河35414解放路运河东路京杭大运河34415汶河北路盐埠西路文昌中路65616汶河南路文昌中路南通路34417荷花池路江阳路南通路30418南通路淮海路文昌中路30419泰州路盐埠西路文昌中路30420高桥路盐埠西路北外环35421史可法路盐埠西路北外环35422三星路漕河路北外环30423曲江路安康路江阳路30424渡江路江阳路南通路35425渡江南路江阳路宁通高速40426新扬圩路沿江高等级路宁通高速40427徐凝门路南通路G328新线30428连运路大学路运河路35429江阳工业园中心路西外环运河路40630平山路园区一路双塘路30431双塘路平山路润扬路30432台扬路润扬路扬子江路35433平山西路西外环运河路40634四望亭路大学路扬子江路30445四望亭路润扬路扬子江路35436站前路文昌路新312国道40437中心西路文昌路江阳路40438赵家涵中心东路中心西路40439中心东路文昌路仪扬河路40440秋雨路扬子江路西外环35441维扬路仪扬河路蜀岗路40442新城河路江阳路蜀岗路30443百祥路四望亭路江阳路35444孙庄路百祥路站前路30445建设大街邗江路站前路36446兴城路邗江路大学路30447牧羊路站前路古运河30448鸿扬路古运河西外环35449中心路鸿扬路仪扬河路35450华洋路西外环运河路40651汊河路中心路古运河35452三湾南路开发路仪扬河路30453富民路仪扬河路运河路30454东风河路富民路运河路30455老扬圩路富民路东风河路30456施沙路西外环运河南路40457施八路玉带河路运河路40458金港路东扬瓜路新扬圩路40459金港路西北绕城邗江河路30460兴农路扬子江路西北绕城30461纵一路仪扬河路瓜洲古镇40462瓜洲中路施沙路沿江高等级公路35463玉带河路施沙路瓜洲古镇4043、 关键界面通道规划跨京杭大运河、宁通高速及宁启铁路通道规划方案如下:表9 跨京杭大运河通道方案列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类别断面设置万福路快速路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漕河路主干道扩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盐埠路次干道新建双向4车道,机非分隔解放路次干道新建双向4车道,机非分隔文昌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运河西路主干道改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江阳路快速路新建双向8车道,机非分隔开发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G328国道主干道改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合计共计跨河通道9条,机动车道52条,平均通道间距0.75km。表10 跨宁通高速通道方案列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类别断面设置西外环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建安路次干道改建双向4车道,机非分隔润扬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邗江路主干道扩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扬维路次干道改建双向4车道,机非分隔扬子江路快速路改建双向8车道,机非分隔大学南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渡江路次干道改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江都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运河路快速路新建双向8车道,机非分隔合计共计跨河通道10条,机动车道60条,平均通道间距1.1km。表11 跨宁启铁路通道方案列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类别断面设置西外环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扬冶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平山西路次干道新建双向4车道,机非分隔贾七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邗江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扬子江路快速路改建双向10车道,机非分隔友谊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新民北路主干道新建双向6车道,机非分隔运河北路快速路改建双向8车道,机非分隔合计共计跨河通道9条,机动车道58条,平均通道间距1.5km。第32条 交叉口控制形式根据不同等级道路相交,将不同道路交叉口形式要求汇总如下表所示:表12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相交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快速路AAA-主干道A, BBB, C次干道B, CB, C, D支路B, C, D注:A为立体交叉口;B为渠化设置信号灯平面交叉口;C为信号灯平面交叉口;D为不设信号灯平面交叉口。表13 主城区立体交叉口控制形式类别序号交叉口位置交叉口型式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1北外环扬子江路互通立交2北外环运河路互通立交3运河路万福路互通立交4万福路沙湾路互通立交5江阳路扬子江路互通立交6江阳路运河路互通立交7江阳路沙湾路互通立交8施沙路扬子江路互通立交9施沙路运河路互通立交10沿江高等级公路扬子江路互通立交11沿江高等级公路运河路互通立交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1北外环西外环互通立交2北外环文昌路高架简易立交3万福路滨河路高架简易立交4江阳路西外环互通立交5江阳路润扬路下穿简易立交6江阳路邗江路下穿简易立交7江阳路大学路下穿简易立交8江阳路江都路下穿简易立交9江阳路滨江路下穿简易立交10江阳路宝林路下穿简易立交11施沙路西外环高架简易立交12施沙路润扬路高架简易立交13施沙路邗江路高架简易立交14施沙路大学路高架简易立交15施沙路江都路高架简易立交16润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高架简易立交17扬子江路漕河路下穿简易立交18扬子江路文昌路下穿简易立交19扬子江路文汇路下穿简易立交20扬子江路开发路高架简易立交21扬子江路G328国道高架简易立交22扬子江路仪扬河路高架简易立交23扬子江路金山路高架简易立交24运河路漕河路下穿简易立交25运河路文昌路下穿简易立交26运河路运河东路下穿简易立交27运河路开发路下穿简易立交28运河路G328国道互通立交29运河路仪扬河路互通立交30沙湾路漕河路高架简易立交31沙湾路文昌路下穿简易立交32沙湾路运河东路下穿简易立交33沙湾路开发路高架简易立交34沙湾路G328国道高架简易立交第七章 慢行交通规划第33条 规划目标步行系统:树立行人优先的意识,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发展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行人步行网络,提倡步行完成短途出行,“步行+公共交通”完成长途出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其发展符合扬州市城市发展特点和要求,因此要给自行车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全、环境优良、相对独立的专用道路空间。第34条 规划原则1、 步行系统(1)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在各个规划设计阶段均应从人的角度出发,步行设施的形式、尺度、色彩等都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需要;(2)安全性原则:应保障城市步行系统的连续性(平面、空间等),使步行者有一个不间断、安全、不受机动车干扰、真正自由的步行空间。(3)连续性原则:步行系统是接驳各种交通方式的重要出行方式,它应该与公共交通系统有良好的衔接,方便居民通过步行实现居住区、工作单位和休闲场所等的交通联系;(4)公平性原则:步行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尤其要注意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需要;(5)个性、美观原则:城市步行系统规划应突出扬州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的现代气息相得益彰的特色;应根据功能要求和美学原理进行步行系统的规划布局,为居民和城市创造景观优美、舒适的步行系统。2、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1)考虑自行车路网本身的连续性,提高住所-公交站、换乘点-目的地这一出行链条的连续性;保证自行车使用者与整个自行车网络的路边环境、其他出行方式利用者之间的和谐愉快。(2)确保骑车人交通安全,须保证自行车干道上机非物理分隔,加强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与管理。尽可能开辟平行于主干路的自行车专用路,使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相分离。(3)合理组织交叉口的自行车交通,增设交叉口自行车等待区。(4)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交通枢纽换乘点和大型建筑物前应规划合理规模的自行车停车场;根据路边行人道宽度规划路边非机动车停车位,以不影响行人通行为前提。(5)加强机动车路内停车管理,减少机动车任意侵占非机动车道现象。第35条 步行交通规划控制要求1、 完善步行交通网络,健全步行交通设施(1)为保证主次干道人行道空间上连续、贯通,应该清理非法占用人行道的行为;(2)城市道路应保留足够的步行空间,建议新建主次干路单侧人行道宽度不小于4米,且应与车行道隔离;(3)对于扬州市老城区商业集中,行人较多的文昌中路等,如果受道路路幅和路边建筑的限制建议步行通道单侧人行道宽度不小于3.5米,同时清除自行车路边停车现象。2、 建设城市滨水地带林荫步道(1)结合扬州的特点,利用城区河流众多的特色,在没有滨水步道的河流上继续建设沿河林荫步道,使沿河林荫步道联结成网,从而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景观走廊。(2)在小秦淮河、二道河、北护城河、古运河、新护城河、沙河、沿山河、廖家沟等水系构建环境优美的、开敞的休闲步行空间,进而充分利用扬州滨水地区的旅游资源,并与人行道网络衔接,构筑完整的步行系统。 3、开展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完善行人过街设施(1)新建道路应按照道路横断面规划和交叉口组织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路段和交叉口的人行过街设施;(2)当道路宽度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道路交叉口应尽可能改造优化,增设行人过街安全岛;(3)加强学校周边道路的行人过街设施规划,合理组织行人过街流线,减小交通隐患,确保行人安全。第36条 步行街(区)、广场规划、行人立体过街通道规划规划由毓贤街、迎春巷、院东街(部分)、皇宫所围U字形区域设置为步行街区。结合中心区土地更新和外围区土地开发,建设小、多、匀游息集会广场,每个广场由一定的服务半径。建议在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和住宅小区周边增设游息步行广场。在文昌中路与院东街、国庆路与文昌中路、观巷街与文昌中路交叉口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