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608926高三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7672785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92608926高三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692608926高三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692608926高三语文小说阅读解题思路和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我):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第二人称(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他):显得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标题作用【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某个文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开头文段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等,内容上一般是衬托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本题的难点是“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两件事对比,找相似性和不同性,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情节的作用创作角度(结构、内容)读者角度开头的情节作铺垫,引出下文的情节;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兴趣中间部分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为情节提供发展动因;使情节一波三折留下空白;“文似看山不喜平”,读来摇曳生姿结尾的情节与上文(或伏笔或标题)相照应; 揭示真相;留下空白;强烈撞击读者心灵给读者创造想象空间令读者深入思考回味(悲)迎合人们的阅读心理(喜)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首段: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与下文对比、为后文做铺垫;铺垫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气氛;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中间段:承上启下,结构上过渡,表达上衬托(正衬和反衬),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 末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呼应开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思考;暗示主题、强化感情。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作用题【知识储备】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内容术语XX情节交代,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深化主题。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短句的艺术效果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 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 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环境作用答题样式:环境本身内容术语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小说中人物形象作用答题: 1、人称本身的作用 2、线索作用 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4、形成对比(对照) 5、揭示主题作用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概括人物形象题应抓住以下几点概括: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主要从记述人物的情节和刻画人物的内容、手法中寻找答案,)答案几个点还要注意所给分值。 赏析人物形象题: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 赏析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二是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映衬及用环境表现人物,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的结合等。另外,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思考时注意视野的开阔。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描写(人物刻画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 细节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表现手法: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术语 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探究题解题: 从阅读文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深入地分析与评价。 见解力求独到,读出不同,写出个性,张扬灵气;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只求一点深入。 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结合文章提供的背景材料作适当地具体阐述,透过现象看本质。 观点鲜明,紧扣文本,拓展合理,表述规范。答题模式:叙述分析评价。答题注意: 1、要按规定角度。 2、依据文本内容。 3、运用所学知识。 4、联系社会实际。概括情节题解题: 情节概括是作品内容的信息筛选、概括。审题要把握题目要求,组织答案要结合文章内容,语言要求简洁、精炼。注意分值的暗示来写几个点。情节结构展开(安排)题: 情节结构展开一般围绕XX中心展开的。答题时要突出中心,把握线索。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情节结构展开(安排)题答题样式: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以“XX”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说话人的角度;从语言的具体内容风景的意义 1、衬托对事件起衬托作用(正衬、反衬) 2、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调节节奏和舒缓情绪的作用。 3、营造气氛、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外国小说欣赏场景场景的作用 1.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给全篇“定调” 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4.引导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 5.揭示人物性格/内心/情感 6.作为象征7.暗示(深化)文章主旨风景的意义 1.衬托对事件起衬托作用(正衬、反衬) 2.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调节节奏和舒缓情绪的作用。 3.营造气氛、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景物描写作用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 修辞的作用1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 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4 夸张 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 排比 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 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0 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 对比 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2 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 顶真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14 反语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此外,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作用题答题思路:手法 + 内容 + 表达作用 + 情感 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某某)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