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发言第三部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282465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发言第三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育教学发言第三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育教学发言第三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者按:】终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 版(以下均称“ 11 版新课标”)千呼万唤始出来,“ 11 版新课标”是经过争论、折中和融合的过程磨练出来的课程改革文件, 其中有对前期课改的继承、 也有了许多的更正, 各种教学的思想和理论融合其中, 因此, 就有着它很难读懂的一面, 也有着靠某一个专家难以解读的一面,更不是只是说说制定的原则就可以化为老师们行动的简单文件,因此,我们请了参加过课标修改的部分专家, 以及没有参加过课标修改但却始终关注这个工作的学者一起来进行讨论,以求帮助基层的教师们更好地认识“ 11 版新课标”,理解“ 11 版新课标”。本期参加讨论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 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宋尽贤、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赖天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卫艺分社社长耿培新编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 副研究员于素梅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杜晓红如何理解新的“ 11 版新课标”毛振明教授:“ 11 版新课标”终于颁布了,它将是指导我们进行新课改的最高指导文件,也是具有法规性的文件。 今后我们怎么学习、 领会并执行它呢?我认为, 首先要知道“ 11 版新课标”和过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 (以下均称“实验版课标” )在编写的初衷上有了哪些新变化。我想先谈谈先说过去“实验版课标” 遗留下来的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在前一阶段体育课程改革中大家普遍反映的几个热点。第一个是文件的性质,第八次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 , 而不是延用了几十年的 “体育教学大纲” 的名称来称呼国家的教学文件, 这本身就带来了基层教师对这个文件性质理解的难度。 在新课改刚开始时, 每个人都在想这个 “课程标准”和过去的 “体育教学大纲” 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这个疑问分散了许多改革的精力。如果按字面理解, “课程标准”是标准,是一个有准度的到达点,实际上是体育的基础学力要发展到哪儿, 教知识教到哪儿, 教运动技术教到哪儿, 发展学生身体发展到哪儿,培养学生的心智、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到哪儿的到达点的问题。这个到达点应该是由一个状态描述来表达的, 最好是由一个可以用量化的操作性状态描述来准确定义出来的, 这应该是我们用 “课程标准” 这个名称的本意和初衷。而“体育教学大纲” ,从字面理解则更多的是一个内容的体系,是教学的基本内容的体系, 它指向的不是到达点, 而是达成终点所必须有的内容。 其实两者是异曲同工的: “体育教学大纲”是看到了目标后,用目标来反推到内容; “课程标准” 是想说 “无论是什么内容, 我们都必须到达这里! ” 从“体育教学大纲 “到“课程标准”的变化应该就是“更瞄准了体育课程的最后到达点” ,同时也隐含了体育教学内容将有更大的弹性, 并通过这个弹性来适应中国这样一个地域比较大, 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现状。 但是, 从此产生了具有连锁性质的课程基本问题:即( 1)课程标准订出来了,那么内容的体系要不要确立?(2)如果在国家层面不宜确定内容,那么需不需要在省的层面予以确立?( 3)如果在省的层面也不宜确立, 那么要不要在更小的地区确立内容体系?过去几年, 我们似乎在这方面思考很不充分, 因此前一阶段的改革是 “课程标准只是在努力设计到达点而放弃对内容体系的设计” ,而且目标体系设计得也很庞大而粗糙,当然,一个目标体系能否设计得好依赖科学研究的基础, 依赖于时间的积累, 依赖于各学者经验之间的磨合, 更依赖于与教学实践的互动, 对原课程标准的问题, 我在此不多加讨论,只是想说要达到编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标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第二个是 “实验版新课标” 混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关系的问题。 “实验版课标”里有一个很怪异的用语,就是所谓的“内容标准” ,这个词很让人费解,估计是由不良翻译而来(这次“ 11 版新课标”终于在最后阶段给改掉了,改成了“课程内容” ) 。 “内容标准”到底是内容,还是标准?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的区别在哪里?这是 “实验版课标” 的表述体例乃至文件性质很让人难懂的根源 (现在“ 11 版新课标”依然是“内容标准”的体例,问题依然存在) ,目标、内容和标准依然混淆在一起,比如, “学生应该达到: ”既像是描述着“要达到的状态” ,也像是一个要求,其中有的又有内容,目标混着要求,要求带着内容,内容映着目标, 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费解的体例, 引起基层教师在理解内容、 目标和要求的各方面的混乱。第三个问题是体育教学目标在明显的泛化。有人统计“实验版新课标”有240 多个“学生应该达到” ,每个都可以理解为目标,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学目标的明显泛化, 而体育教学目标的泛化又使得运动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这样的核心目标被大幅度地虚化和淡化了。第四个问题是 “实验版新课标” 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的完全放弃和回避。“实验版新课标”把目标、内容、标准混在一起,加上把所谓的三位健康的东西不加筛选地引入课程的目标,使得“实验版新课标”都是在描述目标,而在体育课中我们应该教什么运动技术、 教多少运动技术、 提高哪些方面的身体素质, 教会学生哪些锻炼身体的方法等等指导和建议被压缩为 “较好地掌握1-2 项田径技术” 这种几乎没有任何指导性的短句, 国家教学指导文件可以说完全放弃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更不用说规定性了。第五个问题是 “实验版新课标” 对体育课程的主要功能以及体育课程功能的局限性缺乏冷静的分析,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体育课程主要要完成什么任务?能完成什么任务?不能完成什么任务?不应完成什么任务?等都缺乏思考,结果体育的主要目标被庞大的、 奢望的、 想当然的目标体系所淹没, 好像体育课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应该做,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冷静的。第六个问题是教学要求的某些偏颇。 在“实验版新课标” 中似乎更强调了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自主性的关注,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但却对同样重要的教育性、规定性、强制性、基础性、基本性、磨练性等却明显地予以忽视和淡化。第七个问题是具体教学方法的概念模糊。 “实验版新课标”在匆忙中,随着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也提出许多新的教法概念,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并明显有用“新的学习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意向,其实,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根本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新的学习方式只有概念, 而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应用在班级授课的体育教学中, 其步骤和操作方法如何应该说几乎没有解说,偶尔有些也多有错误。 “实验版新课标”还提出了“主题教学” ,过度强调了“情景教学法” ,这些都在过去的体育课改实践中发生了问题。第八个问题就是评价的问题。 由于 “实验版新课标” 放弃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 因此没有具体教学内容的 “实验版新课标” 中也就没有了制定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 由于没办法像过去那样编订对体育课学生学习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 所以过去体育课考核方法和评分方案被一次性地全部放弃了, 于是 “体育课成绩考核” 的具体方法和定量标准成为了笼而统之的 “课程评价” 的理念和要 求。综上所述, “实验版新课标”文本本身有着不少问题,当然,体育课改的问题不全都是由文本的问题所引起的, 许多问题是对文本的不正确理解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误导所引起的。但是,再修订“实验版新课标”时,还是应该先盯住文本本身的问题加以纠正和完善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纠正并没有进行得很彻底,为了顾全大局,也不得不放弃了对有些不足的纠正。这次“ 11 版新课标”在文本方面的改进简单说有如下几点:第一, 是课程的性质和文件, 这次明确的提出了各省要编订 地方的体育与健康实施方案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 。而且,对其中的内容做出了相当明确的规定, 这一点比过去的课程标准再文件的缺陷上进行了一点弥补。 以前提出过,但是就一句话,但现在是明确地提出了建议,但是还是建议,其实不应该是建议,应该是备案。第二是将“内容标准”改为了“课程内容” 。过去的“实验版新课标”一直有内容和目标混淆的逻辑缺陷,过去的课标主体部分一直叫做“内容标准” ,让人不得要领, 修订过程中多次有专家提出修改, 但有专家一直在坚守, 此次直到最后专家评审时才做了最终的改变, 这就比原来进了一大步, 但是只改这四个字还是没什么用。因为体例还不是“课程内容”的体例和内容,如果,在当时修订的时候就予以改正,估计“ 11 版新课标”的体例也就变了,比如“运动参与”就不是课程内容了,这是有进步但更有遗憾的地方。第三是目标的精炼。目标的泛化是“实验版新课标”的明显缺陷。在这次的“ 11 版新课标”中在目标压缩和提炼反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为体育老师在目标理解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也具体了很多。第四是教学内容的指导比过去具体多了,但实际上这些内容还是建议性的,但是比过去的内容指导要清晰。第五个对体育课程主要功能局限性在课程的描述中做了强调, “体育与健康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 ,这个描述很重要,能纠正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错误思想。第六个在教学指导方面的描述更加科学。 “ 11 版新课标” 在强调学生主动性、创新性的同时, 也强调了基础性和规定性,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提倡也更加稳妥,去掉对“主题性教学” “情境教学”的不恰当的强调,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也更加符合实际, 这些实际上都在把过去的一些不准确的说法和不确切的理论加以纠正的结果。最后第七个,是体育教学评价方面, “ 11 版新课标”更多地强调了要对运动技能、体能进行评价,这个要求明显地加强了,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不确定的和不具体, 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层面, 对具体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 还是一个粗略的, 或者叫以一个定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思路, 还不是方法的层面,实操性和指导性都很差,在这一方面,遗憾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