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金水经验——区域教育的金字招牌汇编

上传人:滴** 文档编号:27281473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金水经验——区域教育的金字招牌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金水经验——区域教育的金字招牌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金水经验——区域教育的金字招牌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金水经验区域教育的金字招牌汇编 202x年3月30日,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正举行王素霞老师教学思想研讨会。王老师是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作为催生本土专家型教师的举措之一,学校正是通过这一活动,既总结和提升王老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激发教师身上潜藏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使王老师的经验能够为全校乃至全区教师所共享。从课改之初的关注教师一节课的得失,到如今关注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金水教育正以扎实的脚步引领着教师不断成长。他们将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想应用于实践,再从教育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课题,迈上了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构建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打造规范、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正渐渐由口号变为自觉行动,引领金水教育逐步走上内涵发展的轨道。 十年探索,“金水经验”成为课改的路标 作为最早的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十多年来,金水区的课程改革始终处于人们关注的视野内:202x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进行大会交流;202x年在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进行大会发言;202x年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在课改的每一关键点上,金水经验都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路标。 回顾课改之初,在大家迷茫之时,金水区提出“我小实思,研新心升”的案例研究的要求,要求教师写出自己的案例,以小见大,有自己的思考,体现新理念,并通过组织典型案例宣传等形式,全面普及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案例报告的写作方法,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 202x年初,金水区提出“课堂大对话”的教研思路,打通学科界限,解放教师思想,在较长的时段内,以校为单位围绕着一个课例,教师全员参与,组成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全程对话,交互渗透,多向生成。 202x年,金水区开始精品课例研究,通过精品课例的打造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各校以教研组为主体,聚焦课堂,针对具体的课例,用一个较长的周期,不断地打磨、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大对话”“精品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汇总、归纳、分析共性问题,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上升为课题研究,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规范的科学研究。以问题为主线,从课堂教学中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学习、反思、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再回到课堂教学中验证。专题式研究使教研和科研真正融合在一起。 随着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金水区又在202x年推出“课型系列研讨”。对于学科教学而言,课型就是重要的研究专题。以学科教研组为基础单位,以课型为研究对象,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通过选取不同课型的一节或几节课例进行研究,归纳每一种课型的特点,总结每一类课型的教学模式,把握每一种课型的规律,帮助教师提升学科驾驭能力。 202x年,金水课改取得新的进展,在系列课型研讨的基础上,区教研、科研、培训等多部门联动,面向全区提出“多元课程、情智课堂”的要求,要求各校结合本校特点和办学理念,建构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实施模式,从而实现“校校有特色、师师有风格”的目标。 在课改的道路上,金水区所走的每一步看似都是一小步,但正是这一小步一小步的累积,才成就了金水教育的一大步。金水教育,正以它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多样化的课程,总有一样适合你 是学生适应教育,还是教育适应学生?金水教育界的共识是后者。如何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开发出适应每个孩子特性的课程,这是他们着力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课程的发展上,金水区逐步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序列化的目标。 各个学校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既满足了学生需求,又把课程作为实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 “中国结”能成为课程内容吗?学生的喜爱就是课程设计的方向。南阳路第三小学以“结文化”为核心,形成中国结龙蒂花编制校本课程精品系列。 “串珠”可以成为一门课程吗?纬五路第二小学以“珠趣”为基础,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并做到常态实施、序列发展。学生串起来的不仅仅是作品,还有创新、耐心、技巧和艺术。 “看电影”可以走进课程吗?纬三路小学的“我与电影”成为学生喜欢的保留节目,电影课程成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艺术熏陶的活教材。 课程,给学生以知识;课程,更给学生以品德的完善。 南阳路第一小学的“雏鹰争章活动”设立“书法五级章”,根据学生特点,分年级确定主题内容,通过学生书法的分级练习培养学生有序、专注等习惯,形成“翰墨飘香、立字立人”的养成教育课程特色。 在毕业班开设“离校课程”,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那些年,我们一起幸福成长。”当学生们重温往日的美好时光,用一首首小诗、一幅幅珍藏的照片、一首首自创的歌曲、一幅幅亲手绘成的图画,把自己成长之“最”尽情展现的时候,学生们又一次体味到学校的温暖与深情,感悟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小课程,大智慧。学校站在课程的高度,去思考、研究、设计、实施、管理学校的各类活动课程,建立长效机制,已经逐步形成系列化的课程:养成教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主题活动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等。 多样化的课程,为学生的多样选择提供了可能。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提升,无怪乎金水区小学生升入中学后,中学老师常会高兴地说:“金水的学生有后劲儿!”这种“后劲儿”来自于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 情智共生的课堂,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数学日记、课本剧让学生的课堂生活变得更加多彩;知识树、分类卡片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航向;英语短剧、经典诵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丝网花、豫剧、十字绣丰富了课程,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金水区以研究学生为重点,围绕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立足于学生经验,不懈探索,让课堂既成为学生知识和能力增长的地方,又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课前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设计利于学生探究、感悟的环节。教学设计,不是为教师的教设计,而是为学生的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材,从学生的现实经验出发设计学习活动,真正实现教师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既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又要使学生的经验通过教学得到提升。金水区提倡开放的教学设计,突破原来单向的、线性的设计形式,倡导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非线性的教学设计,让教师的创造性不单体现在对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上,而且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创造性的把握之中。 优胜路小学的杨老师执教“确定位置”时,课前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具体情境的创设”对教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于是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参观美丽的校园情境”以及“电影院情境”。老师通过精心组织教材内容,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打通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课中研究学生,教学组织和实施以问题为线索,开展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需要课堂的检验。教师在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通过“问题引路师生互动”的方式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形成互动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师的困惑,金水区归纳出“如何把握问题的难度”“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问题提出后有同学举手是不是马上让他回答”等十个问题,组织教师研讨,从而形成了“学生不经思考马上能回答的问题不问”“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也回答不出的问题不问”“远离教学目标的问题不问”等共识。诸如此类的共识,可以为组织实施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 “如何培养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等研究专题为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课多上多研、同课异构、跨学科研讨”“探讨不同类型课的教学基本结构”“教学共性问题的专题探讨”“个性问题的随机研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课堂组织实施的水平。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建立模型、实践验证、巩固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尊重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静思默想、交流辩论、动手实践、调查研究、自主合作,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单纯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究学生,并不意味着不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的行为,主要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确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思想。 纬三路小学针对教师过于关注教案预设、忽视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为使教师在课堂上“真心”关注学生、关注生成,学校明确提出不用“真好、真棒”等缺乏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引导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关注生成上,采用有针对性和价值取向的评价语言。 课后研究学生,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反思、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反思,是为了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反思,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好切入点,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在对话交流中对已有的教学实践加以激活、评判、再认,发挥出对教学实践应有的提升作用。 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金水区的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中文大学倪玉菁教授牵头、为期4年的针对金水区基础教育中数学等课程的研究表明,金水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后更加倾向于引导学生做数学,经历猜想、验证与交流的问题解决活动;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呈多样化趋势;新课程下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强的表达愿望,更善于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新课程缩小了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发展差异;等等。 小学校有“大课间”,为孩子的终身成长立基 “金色的阳光召唤我,它也召唤你”每天上午9:40,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阳光体育之歌,黄河路第一小学的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在音乐的召唤下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首先是广播操,然后是特色活动太极功夫扇,全校1600余名学生随着特色音乐共同舞动红色的扇子,整个活动设计有序、有量、有趣、有强度。学生在运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充分感知了中华武术瑰宝的博大精深。 同一时间,金水区各个中小学的师生们都离开教室,走到阳光下,来到运动场,跑步、做操、舞蹈每所学校除了区上统一规定的项目,都有自己的特色项目,如纬五路第一小学的少儿歌曲自编操,文化绿城小学的抖空竹,金水区艺术小学的京剧操、芭蕾操,农科路小学的*,柳林中心校的跳绳、跳跳球等。 202x年,金水区把“大课间”作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平台,把原来20分钟的课间活动拓展为3040分钟。区教体局指导各校参照大课间活动计划表,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分别设置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将大课间活动课程化。 “一校一特色”的中小学生快乐大课间,两年一届的师生体育节,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金水区率先在郑州市将大课间活动课程化,正在把“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想变为现实。 金水区的大课间活动,不仅成为全区各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全市德育现场会上向各县(区)的教育同仁展示,而且还吸引了诸多专业媒体的眼球。黄河路第二小学作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大课间活动是1300名学生同时玩球,前后20分钟练习,竟然没有一人掉球。这表明学生具有锻炼意识,已经养成运动习惯,篮球文化正影响着每一位学生。金水区艺术小学大课间活动特色明显,学校把自编京剧操、集体游戏和芭蕾动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人眼前一亮。北京首都体育学院的研究项目组专程到金水区进行了采访和拍摄,对金水区全面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扎实开展大课间评比拍摄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