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与血发生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53226224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7.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与血发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与血发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与血发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血液(,Blood),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组胚系,周莉 教授,第四章 血液(Blood)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组胚系,1,血液分离,血液分离,2,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血浆(plasma):水90%,其余是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物。,血清(serum):,功能:循环液体,保持机体适宜内环境,血细胞来源于骨髓,新陈代谢,维持平衡,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3,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Wright或Giemsa染色),红细胞 (3.55.0)10,12,/L,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3%,嗜碱性粒细胞0 1%,血细胞 白细胞,(41010,9,/)淋巴细胞 2530%,单核细胞 38%,血小板(100300 10,9,/L),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4,.红细胞(red blood cell),LM,:,7.5m,双凹圆盘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气体交换。,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具有结合和运输O2和CO2的功能。,Hb:120150g/L(男性),110140g/L(女性),100 g/L 贫血,.红细胞(red blood cell)LM:7.5,5,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LM),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LM),6,血细胞(SEM),血细胞(SEM),7,红细胞(TEM),红细胞(TEM),8,弹性和可缩性;红细胞膜骨架(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特性,弹性和可缩性;红细胞膜骨架(血影蛋白和肌红细胞特性,9,细胞膜镶嵌蛋白的糖链具有ABO血型抗原,形成ABO血型抗原系统。溶血,血影。,红细胞的衰老(120天)和清除,骨髓新生网织红细胞补充。,网织红细胞:残留核糖体。,总数:成人0.5%1.5%,新生儿可达3%-6%,数量变化的意义。,细胞膜镶嵌蛋白的糖链具有ABO血型抗原,形成ABO血型抗原,10,二、白细胞(Leukocyte),有核球形细胞,可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进入周围组织,发挥其防御和免疫功能。,白细胞分类(依据是否有特殊颗粒):,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二、白细胞(Leukocyte)有核球形细胞,11,白细胞模式图与光镜图,白细胞模式图与光镜图,12,1.中性粒细胞(LM),1.中性粒细胞(LM),13,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LM,:直径,1012m,核染色质呈块状,色深。杆状核或分叶核,一般分25个叶,,核分叶的多少表明细胞衰老程度。2叶核增多示核左移,4-5叶增多示核右移。,临床意义:,胞质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紫色嗜天青颗粒,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14,中性粒细胞(TEM),中性粒细胞(TEM),15,EM,:可分两种颗粒: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圆形,电子密度高,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酸性水解酶,能消化分解吞噬的细菌和异物。特殊颗粒: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吞噬素具有杀菌作用,溶菌酶能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功能,: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吞噬后变为脓细胞。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功能。,存活时间:血液中,6-7h,组织中2-3天,EM:可分两种颗粒: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圆形,电子密,16,2.嗜碱性粒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17,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1ic granulocyte,basophil),LM,:,球形,直径1012m。胞核不规则,分叶或呈S形,常被胞质内的嗜碱性颗粒所掩盖。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被染成蓝紫色。,EM:颗粒电子密度高,呈圆形或椭圆形,属分泌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白三烯等成分,与肥大细胞来源于骨髓中同种造血干细胞,功能:启动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寿命:在组织中存活1215天。,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1ic granuloc,18,3.嗜酸性粒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19,(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LM:直径1015m,核常分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EM:颗粒有膜包被,呈椭圆形,内含电子密度高的方形或长方形结晶体。,是一种特殊的溶酶体,,除含酸性水解酶外,还含,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分解组胺和白三烯)。,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20,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菌作用;,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当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疾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寿命:血液中停留数小时,在组织中可存活,812,天。,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菌作用;,21,4.单核细胞(),4.单核细胞(),22,4.单核细胞(monocyte),LM,: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1420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细而分散,故着色浅。胞质丰富,弱嗜碱性,染成灰蓝色,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即溶酶体)。,功能:在血液中停留12-48小时,进入结缔组织或其他组织后,分化为巨噬细胞。,寿命:2个月或更长。,4.单核细胞(monocyte)LM:体积最大的白细胞,,23,5.淋巴细胞(LM and TEM),5.淋巴细胞(LM and TEM),24,4.淋巴细胞.(lymphocyte),LM,: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分为,小、中、大淋巴细胞,血液中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核大,染色质致,密呈块状。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中淋巴细胞胞质略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EM,:胞质内大量游离核糖体,少量溶酶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功能:根据它们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和免疫功能不同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中),4.淋巴细胞.(lymphocyte)LM:一般为圆形或,25,三、血小板(LM and SEM),三、血小板(LM and SEM),26,血小板的来源,血小板的来源,27,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s),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LM:直径24m,呈双凸圆盘状,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聚集成群。血小板周围呈浅蓝色,称透明区,中央部分有紫蓝色颗粒,称颗粒区。,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s)是骨髓巨核细胞,28,血小板(TEM),血小板(TEM),29,EM,:透明区:微管和微丝,维持血小板的形态。,颗粒区:含有特殊颗粒和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前者体积较大,密度中等。含有凝血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等。后者体积小、电子密度高,含,5-羟色胺、ADP、ATP、,钙离子、肾上腺素等。,EM:透明区:微管和微丝,维持血小板的形态。,30,开放小管系统,开口于血小板表面,扩大其表面积,借此摄取血浆物质和释放颗粒内容物;,致密小管系统,封闭小管,多分布在血小板周边,能收集钙离子和合成前列腺素等。,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寿命:,714天。,低于5010,9,/L则有出血的危险。,开放小管系统,开口于血小板表面,扩大其表面积,借此摄取血浆,31,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平衡,造血器官(卵黄囊血岛 肝脏 脾脏),(,3周)(6周)(12周),从胚胎后期至生后终身,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产生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系。,五、骨髓和血细胞发生,Bone marrow and hemopoiesis,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平衡五、骨髓和血细胞发生,32,(一)骨髓的结构,骨髓分为红骨髓 和黄骨髓,成体各占一半。前者为造血组织,后者为脂肪组织。,红骨髓分布于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骨骺端的松质骨中。,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组成。,(一)骨髓的结构骨髓分为红骨髓 和黄骨髓,成体各占一半。前,33,由网状组织、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即: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支架,网眼内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及少量的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等。,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1.造血组织,由网状组织、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1.造血组织,34,造血诱导微环境的核心成分为基质细胞,(stromal cells)它,包括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血窦内皮细胞。,基质细胞的功能:支架,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基质细胞产生网状纤维和黏连性蛋白,有滞留造血细胞的作用。,造血诱导微环境的核心成分为基质细胞(stromal cel,35,发育中血细胞的分布规律:,幼稚红细胞常位于血窦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细胞表面,构成幼红细胞岛。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生成红细胞(肾脏和肝脏分泌)。,幼稚粒细胞多远离血窦;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节(巨噬细胞分泌),巨核细胞常靠近血窦内皮间隙,将胞质突起伸入窦腔,脱落形成血小板,由血小板生成素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发育中血细胞的分布规律:,36,红骨髓,红骨髓,37,历经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胞,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幼红细胞岛,历经原红细胞、幼红细胞岛,38,(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血细胞的发生是造血干细胞在一定微环境和某些因素的调解下,先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然后再定向增殖分化为各种成熟细胞的过程。,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基本特性:有很强的增殖潜能,有多向分化能力,有自我复制能力,(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血细胞的发生,39,脾集落实验,脾集落实验,40,2.造血祖细胞,也称定向干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在不同集落因子的作用下,分别分化为形态可辨认的各类血细胞。,目前已确认的造血祖细胞有:,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2.造血祖细胞也称定向干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化方,41,(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如原红细胞),幼稚阶段(早、中、晚幼红细胞),成熟阶段(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粒细,(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42,胞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且呈分叶状。核染色由浅变深,核仁明显变消失。,胞质由少变多,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保持潜在的分化能力。,胞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且呈分,43,血细胞发生的形态演变,血细胞发生的形态演变,44,巨核细胞,巨核细胞,45,血发生模式图,血发生模式图,46,本章重点,掌握三种粒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了解骨髓的组织结构;,何谓造血干细胞?,熟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变化规律。,本章重点掌握三种粒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