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纲导学,考点突破,栏目索引,考点突破,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2)分类: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具体如,下表:,地形条件,聚落规模,聚落分布,聚落发展,平原地区,规模较大人口较多,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自然条件对聚落发展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丘陵地区、山区,规模较小人口稀少,分散,多呈点状、,条带状,聚落的发展受,地形,制约,往往沿河谷分布和延伸,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较多,如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资源、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然因素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具体如下表:,地形条件,密度,布局,形态,走向,平原地区,较大,稠密,一般呈,网状,分布,受地形制约较小,山区,较小,稀疏,多呈“之”字形,受地形制约较大,一般沿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延伸,(2)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如断层、沼泽等),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线路,如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1.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影响分析,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如京沪高铁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3.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比较项目,比较内容,建设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路线长短,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沿线村镇,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施工难度,地势起伏大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沿线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占用耕地,占用良田多少,生态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的影响,三、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布局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的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中,天气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港口为例港口区位因素图解),“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2018江苏单科,15,2分)图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由景观图可知,该村落整体位于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形处,与图,中的丁处相符。,2.(2018江苏单科,16,2分)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解析,地坑院与一般民居修建位置、形态有较大差异,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一定的非凡性,可选择部分地坑院作为旅游资源合理保护、开,发。故A项正确。但由于地坑院位于地下,居住在其中也有诸多不便,则,不宜加速推广建造,废弃后也不必大力修复。,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19822005年,福建省交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有,(),城市由沿河分布改为沿铁路、公路线分布,出现了4个城市群,新增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间的通达性提高,A.B.C.D.,解析,19822005年福建的城市呈现出沿海和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而图示没有河流信息,无法判断城市是否沿河分布,说法错误。读图可知,福建省在沿海地区出现了3个城市群,说法错误。19822005年福建省城市数量增多,且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交通线路密度增大,使城市间的通达性提高,说法正确。D项正确。,4.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较少采,用“之”字形设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实力增强汽车性能改善,科技水平提高节省建设费用,A.B.C.D.,解析,山区公路采用“之”字形主要是为了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建设成本。新建高速公路要求行车速度快,需要公路采取平直设计,通过开通隧道、架设桥梁等方式克服地形崎岖的障碍,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雅西高速的四川拖乌山隧道段,因落差大采用了螺旋形隧道(就是在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完成下题。,5.雅西高速修建螺旋形隧道的原因是,(),A.联系更多聚落B.有利于行车安全,C.节约建设成本D.保护生态环境,解析,雅西高速修筑于落差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修建螺旋形隧道可,以减小坡度,有利于行车安全,故选B。,考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历史时期(近1万年)和近现代(近一两百年)三个时期。其,中,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可结合图示理解(见下表):,时期,图示,气候变化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是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气候的,波动,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上升,热带和亚热带,北,扩寒冷期:欧洲传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1)气温变化特点: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如上图)。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1998年则是最暖的年份。,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全球变暖又导致了冰川面积减小,海平面上升。,(2)降水变化特点: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增加,热带地区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领域,具体影响,自然环,境变化,自然资源,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自然灾害,加剧暴雨、干旱、热浪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生态系统,使得原有生态系统改变,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生产、生,活变化,农业,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业,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社会经,济变化,社会系统,两大系统发生紊乱,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经济系统,影响人,类社会,人居环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人类的居住空间,减小,人体健康,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革新);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绿色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热带雨林;等。,(3)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防护堤坝;等。,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海平面的影响,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图所示:,(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提高植物的生产率。,2.全球变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2)对工业的影响,3.全球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特别提醒,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所以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下图为1.2万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题。,1.(2018浙江11月选考,19,2分)对图中四个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A.时段冰川融化加剧B.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C.时段山地雪线上升D.时段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移,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时段气温下降,冰川融化速度减慢;时段气温上升,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时段气温上升,山地积雪融化,雪线上升;时段气温下降,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移。,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2.(2018课标,8,4分)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解析,本题考查极地地区和全球气候变暖。由题干信息可知,在恩克斯堡岛的考察内容与生物、大气质量无关,A、C项错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海冰,这些事项对全球变暖都很敏感,B项正确;极地任何地区人类活动都普遍较少,D项错误。,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3.(2016上海单科,25,2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亚欧大陆的冰川后退,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B.C.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亚欧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可能增加。,4.(2016上海单科,26,2分)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解析,厄尔尼诺是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在它的影响下,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读五大湖地区冰原覆盖范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5.图示区域,该时段的气候特点是,(),A.气候趋向干燥B.干湿交替变化,C.变暖速度趋缓D.比近现代寒冷,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该时段冰原范围较广,据此可判,断该时段气候比近现代寒冷,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