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程参考书目,1、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各国工业化概况与趋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年。,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提高竞争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出版社,1991年。,4、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周叔莲、郭克莎:中国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7、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一、我国工业化基础的初步确立,(一)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1、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导地位,(1)国营经济的来源,没收官僚资本;,处理外资在华企业;,有关中国主权或与国计民生关系较大的企业予以,征用,关系较小或性质上不便征用者可予,代管,政府认为有需要者可予,征购,对一般企业,加强管制,解放区的公营经济。,(2) 对国营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民主改革主要是改革企业领导机构,生产改革主要是建立管理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2、统一财政,平衡财政收支,(1)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统一全国收支:重点是财政收入;,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重点是控制货币流通量。,(2)平衡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支的关键是增收和节支,增收 :整顿税收(平衡税负、催缴税款);,发行公债,节支:实行供给制和低薪生活,1949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34.8% ,现代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1949年为10%,1952年为64.2%;,国家财政收支差额:1950年为-2.9,1951年为+10.6,1952年为+7.7。,(二)国民经济计划制定与我国重化工业发展战略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其核心是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建设,确立国家重化工业发展战略,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扩建电力、煤炭、石油工业国民经济能源基础;,建立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国民经济原材料基础;,建立机器制造工业(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采矿设备、汽车、飞机等)提高生产工具的制造能力。,2、我国重化工业战略确立的理论与实际依据,(1)生产资料的增长必须先于生活资料增长;,(2)国家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工业化需要建立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3)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4)发展重工业,可以为轻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一五十一五),一五计划,19531957年,集中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二五计划,19581962年,提出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 “八大”后将许多指标大幅度提高,三五计划,19661970年,立足战争,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大搞“三线”建设,四五计划,19711975年,提出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 ,1973年后调整部分指标。,五五计划,19761980年,提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六五计划,19801985年,编制时间长,是一五后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提出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实际上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 ),七五计划,19861990年,规定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 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5%,八五计划,19911995年,提前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NP)翻两番目标,粮食、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钢、化学纤维为世界第二;发电量第三,九五计划,19962000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是第一个中长期计划,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计划,2001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2005年GDP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9400元,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三)赶超战略与中国工业的曲折发展,1、二五计划的夭折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二五计划的制定: 1956年4月,中共八大通过了周恩来主持编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1962年工业产值比1957年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取代二五计划。总路线的核心是高速度,用最高的速度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并提出赶超战略超英赶美。,2、工业大跃进的开展,制定高指标:核心是钢铁工业,1958年5月提出工业总产值计划年均增长26%32%;1958年8月,提出新的指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53%左右。,盲目追加投资:,1958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1957年增长97%,相当于一五时期投资总额的一半多。但效益极差,1958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1587个,全部建成的只有170个,建成投产率仅有10.7%。,3、国民经济调整,1960年底,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1961年1962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其后又把1963年1965年作为“二五”到“三五”的过渡阶段。,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宏观政策方面的变化:,加强对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要求经济管理的大权更多地集中到中央,下放给地方的权力一律收回,所有的生产、物资、劳动、财务等都集中到中央;,改革财政货币外贸管理:,财政实行收入按政策、支出按预算、追加按程序的原则;,银行实行垂直领导,严格信贷管理,划清银行信贷与财政资金的界限,加强现金管理;,外贸方面,确立的进口顺序是(1)粮食,(2)化肥农药,(3)加工后可出口换汇的商品和原料,(4)工业原材料及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的设备等 。,4、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工业政策的调整,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减少基本建设施工项目:将基本建设规模压缩到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水平。1962年我国累计施工的大中型项目为1003个,比上年减少406个。用于农业及支农工业的投资比重则有所上升。,降低工业生产速度,调整工业内部结构:降低工业指标,实行关、停、并、转,对工业进行大改组。,培育新兴工业:我国化纤、塑料、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在这一时期打下基础。1961年我国建立了原子能工业。,加强技术引进,进行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工作:,19621963年,进口成套设备项目14个,,19631966年,与日本、英国、法国等签定80多项引进技术合同,使用外汇3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2.8亿美元。其中化工、纺织行业的比重较大。,5、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1965年开始,我国经济工作转向备战,进行三线建设。,“三五”计划实质成为以国防大小三线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自给的战略后方工业基础。,二、改革开放政策与我国工业发展,(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我国工业体制变革,1、一五以来形成的经济体制弊端,国民经济决策和管理实行高度集权制,经济活动以纵向联系为主,国民经济运行主要依靠计划调节,2、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三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出:,1957年10月,我国先后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2)经济体制改革的再探索;,20世纪60年代进行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再探索,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用托拉斯的组织形式来管理工业是工业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改革企业管理体制,3、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解决政企不分问题,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农村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贯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促进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4、改革背景下我国工业体制的变革,(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领域改革重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其核心是建立责(经济责任)、权(经济权力)、利(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这是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2)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是工业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租赁经营制:在评定企业实际资产的基础上,承租人与国家(主管部门)签订租赁合同,成为国家资产的经营责任者。由于承担风险能力有限,一般适合小型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一般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具体是A、用招标、招聘等竞争性方式产生经营者和承包指标,并用合同、公证等法律形式确定经营者的责、权、利;B、在企业内部实行全面聘任制或岗位合同制,并据此重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C、把对经营者奖惩与企业长期发展结合起来。,1987年,全国有51.8%的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股份制:1985年底,在广州3家大中小型工业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试行股份制的全民工业企业有12家,占其工业企业总量的0.23%;沈阳是从集体所有制开始试点,试行股份制的工业企业70家,占总量的1.36%。北京、上海分别为0.062%和0.023%。,(二)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工业领域影响,1、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我国对外开放基本上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次开放的格局。,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要求建设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经济形式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 1984年后沿海14个城市的开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的开放,2、经济领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点,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 ;,利用国外技术资金,实现较高水平起步;,日本从1950年1970年20年间,引进技术的专利费用达到60亿美元,如果单纯依靠其自身力量,科研、试验、设计等所需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大约需要1800亿2000亿美元。,3、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战略转变,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1978年后,改革重点扩大地方以及企业的外贸权限。在工业领域体现为工贸、技贸的结合,建立出口联合体;,1984年后,外贸行政管理权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拥有自主权;,外贸经营方式多样化,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1986年世界银行对各国贸易战略的分类:,经济上闭关自守,对贸易和外资严格限制;,高度贸易保护,对进口实行限制或高额关税;,相对开放,大力促进出口,实行有选择的进口保护;,全面开放,对制成品进口很少保护。,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1978年前属于第一类,其后属于第二类。,从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前属于进口替代型,此后开始转向“有保护的出口鼓励战略”。,(1)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主要是工业后发国家为实现本国工业化,在一些产业(一般为制造业)领域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此扶持本国相应产业发展,尽快建立本国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这一模式在二战后被认为是工业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被许多国家所采用。 从实践上来看,这一模式适合在工业化的某个阶段适用而不能长期实行。,(2)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一般是工业后发国家为实现本国经济的增长,支持和鼓励国内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进行发展的模式。,从具体的实践来看,具有“小国结构”特点的国家采用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更易获得成功。,4、利用外资战略的转变,(1)1979年1984年,明确利用外资政策,规定利用外资的主要行业范围。,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1980年我国开始接受外国政府和IMF、世界银行等机构贷款;,1983年9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规定允许设立合资经营企业的6大类主要行业中,前4类都是工业部门。,(2)1984年1991年,利用外资战略的推进阶段。,1986年发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先进技术企业、出口企业给予多方面的优惠政策;,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直接推动利用外资战略的发展,特别是FDI增长迅速。1990年和1991年,我国工业部门FDI占全部FDI合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81.7%和80.4%。,(3)1992年1995年,全面鼓励外资阶段。,提出全面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重点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产业范围;,完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特别提出要按照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方面,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1993年1995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占世界比重为12.7%,占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年均为37.4%。,(4)1996年至加入WTO前,利用外资质量提高阶段。,我国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技术等。,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政策:,一是取消对外资企业技术先进性要求、出口业绩要求等;,二是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适当加以调整。,三、产业结构政策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产业政策”在我国官方文献中,最早出现在1986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90年代产业政策纲要,标志我国产业政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按照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规定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比例关系所采取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选择问题,具体包括促进产业成长以及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等政策。,1、产业成长政策:,政府通过,强力介入,,促进某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行业类型,国家,行业类型,国家,1,青岛海尔,轻工制造,中国,11,大众汽车(中国),重工制造,德国,2,可口可乐(中国),酿酒食品,美国,12,贵州茅台,酿酒食品,中国,3,诺基亚(中国),电子通讯,芬兰,13,英特尔(中国),电子通讯,美国,4,微软(中国),电子通讯,美国,14,宜宾五粮液,酿酒食品,中国,5,宝洁(中国),化工,美国,15,摩托罗拉(中国),电子通讯,美国,6,宝马汽车公司,重工制造,德国,16,本田汽车(中国),重工制造,日本,7,内蒙伊利实业,酿酒食品,中国,17,通用汽车(中国),重工制造,美国,8,百事可乐(中国),酿酒食品,美国,18,麦当劳(中国),酿酒食品,美国,9,柯达(中国),化工,美国,19,飞利浦(中国),轻工制造,荷兰,10,青岛啤酒,酿酒食品,中国,20,上海光明乳业,酿酒食品,中国,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是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获得较快的、持续性发展的产业 。,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高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幼稚产业的保护,贸易保护政策:关税保护、非关税壁垒;,国内生产扶持政策:,财政扶植政策:财政补贴、特殊折旧、政府采购等,金融扶植政策:提供融资、优惠利率、贷款担保等,技术扶植政策:组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技术开发体系,2、产业调整政策,政府通过对社会资产存量的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的再分配,引导生产要素向高增长率的产业部门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产业调整政策主要涉及一些衰退产业的退出。,需求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导致产业替代,(二) 我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变化,基本上都经历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的演进过程,同时伴随着主导产业的转变。,这一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结果。,日本产业政策的成功:根据筱原二基准选择主导产业,直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前苏联产业结构政策的弊端:结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前,我国强调重化工业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工业结构开始向高加工度化、技术密集化转变,1、19791988年,改变过去片面强调重化工业的做法,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以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加工制造业 ;,经济体制改革为产业结构战略的转变提供体制条件;,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制造业供求矛盾突出。,2、19891991年,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强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发展。,加强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建设,加快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国家在投资、贷款、物资供应等方面重点扶持能源及原材料工业 ;,增加出口产品及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生产 ;,对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给予更为优惠政策 。,3、19922001年,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工业结构由高加工度化阶段向技术密集化阶段转变。,1992至1996年,我国工业新一轮扩张时期,工业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7.3%。1997至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工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9.5%。,(1)1994年3月,国务院通过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提出振兴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使之成为支柱产业。把发展电子工业放在突出地位,使其成为带头产业。从投资分配、技术开发、设备更新、产业政策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为电子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对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进行明确界定:,机械工业,以关键的基础机械、基础零部件和重大技术成套设备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电子工业,要以微电子为基础,以通信、计算机等新兴信息产业为主体,加快现代化步伐;,石化工业,要积极促进生产规模的大型化,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工深度;,汽车工业,要尽快形成少厂点、大批量的生产体制和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提高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2)1995年中央做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决策。,强调工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大型跨国公司大量进入,直接带动了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9912001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力变动情况,行业,1991,2001,十年间变动幅度,化学原料及制品,-0.336,-0.191,0.145,医药制造业,0.205,0.238,0.033,机械工业(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0.770,-0.401,0.369,交通运输设备,-0.489,-0.050,0.439,电气机械及器材,-0.221,-0.226,-0.005,电子及通信设备,-0.017,0.282,0.29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0.275,0.160,0.435,四、产业组织政策与我国产业组织的调整,(一)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主要关注的是产业内部各个企业间资源配置问题,具体包括企业的市场行为及相关的公共政策 。,1、规模经济性及公共政策,大量生产方式建立,推动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高;,大量销售体制建立,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下降;,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增强。,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矛盾,在规模经济性的作用下,生产的集中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市场结构中垄断因素增强,影响经济发展的活力。,政府公共政策是协调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二者关系的主要手段,2、自然垄断与公共规制,自然垄断行业形成原因在于其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即在这些行,业,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1)自然垄断行业的基本特征:,自然垄断行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水、电等公用事业,铁路、电信、天然气等重要行业;,这些行业多为服务性行业,其生产和消费是不可分离的同一过程,大多存在过剩生产能力;,这些行业大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的运营依赖资本需求量大的设施,成本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2)公共规制的目的,保证资源稀缺行业的正常运行;,防止自然垄断企业滥用垄断权力(防止垄断行业掠夺性定价),(二)我国产业组织的调整,20世纪60年代,我国工业体制改革探索中,曾试办工业托拉斯,但是这种工业托拉斯内部缺乏深层次的生产分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注重横向经济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推动工业生产专业化发展。,1、国有重点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在制造业中,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有经济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加强国有重点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有助于直接推动我国工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实现产业内部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加强产业集中度;,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的购并、重组及联合过程中,政府行政干预发挥很大作用。,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初期,依靠行政手段组建汽车联营公司,如解放、东风、上汽、重型汽车公司等;,20世纪90年代,重视汽车专业化协作体系的建立,1993年给予一汽、上汽以经营自主权,建立大型企业集团;,(这一时期,国际性的汽车工业兼并重组不断升级,最著名的是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合并 ),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出台,明确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1994年7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出台,其中在汽车产业组织政策方面,提出提高集中度的政策导向,并明确了享受国家优惠的企业规模。,由于汽车工业在我国仍属于幼稚产业,因而在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上,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我国石化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石化工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成立四大国有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主管陆上石油勘探开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主管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SINOPEC):主管石油加工及石化产品的开发;,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SINOCHEM):主管石油产品进出口;,1998年4月,国家决定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1998年6月,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形成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分天下。,中石油和中石化主要以地域为基础,形成南北两大区域性市场,前者侧重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后者侧重石油化工开发。,2、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国内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选择其在产业链中的环节,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合作对象上,重点是加强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目前,有近百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汽车领域等。,产业分布上,外商投资在制造业领域大多集中在高和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排在前几位的是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和生物制药、航空航天器制造;,在中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汽车制造业排在前几位。,3、国内企业的跨国性兼并,突出国家战略利益,2004年中石油竟标俄罗斯尤科斯旗下的核心资产甘斯克;,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4、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公共规制的主要方式:,直接规制价格,进行价格管制。,从发展趋势上价格管制在相关领域有所松动。,控制行业进入,人为设置进入壁垒。,其目的是控制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数量。,进入管制的基本形式主要是许可证审批制度。,目前,世界各国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管制都趋于放松。,如我国的电信行业,在基础电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由原来的一家发展为现在的六家共同竞争的格局。,制定产品质量、卫生与安全标准、财务标准、核算方法等。,我国部分产业政府规制方式,产业,进入规制,价格规制,电力,准入注册制度,核准,自来水,特许经营,听证会制度和公告制度,电信,国际长途,国家垄断,法定价格,国内长途,国家垄断,法定价格,地区通信,国家垄断,地方政府定价,无线移动电话,寡头垄断,法定价格,无限寻呼,许可证,法定价格,五、产业布局政策与我国产业布局状况,(一)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及政策,1、,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1)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个因素是:运输费用、劳动费用和聚集力 。,(2)比较优势理论:,区域比较优势是决定产业布局的利益机制。,绝对优势理论:源于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指产生成本绝对低)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有效利用。,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认为,任何国家都有其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各国都把劳动用于最有利于生产和出口相对有优势的商品,进口劣势的商品,这将使各国资源都得到有效利用,贸易双方获得比较利益。,(3)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增长极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而形成的经济中心;,主张政府应积极干预区域布局,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计划和财政支持来主动建立增长极,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2、影响产业布局的政策手段(侧重经济手段),制定产业布局战略和规划,应该认识到,产业布局是一个宏观经济过程,既要考虑区域禀赋差异,也要考虑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需要,在此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产业布局战略和规划。,区域性差别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手段,政策制定者利用政策选择影响产业布局的形成和调整,其中以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导向最为明显。,劳动力政策,劳动力是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因素之一。除了劳动力数量以及劳动力素质外,劳动力迁移和流动政策对产业布局带来更为直接的影响。,区域差别性对外开放政策,3、产业布局基本原则,(1)全局原则:,全局性原则是产业布局中考虑的首要原则。,(2)分工协作原则:,产业布局的分工协作原则,主要体现在劳动地域分工与地区综合发展相结合上。,(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产业布局的相对集中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而适当分散有利于产业的均衡布局。,无论是产业集中还是分散都需要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4)经济效益原则:,这是评价产业布局合理与否的最基本标志。,(5)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我国产业布局的形成与发展态势,1、一五时期产业布局政策,在产业布局的总体考量上,具体做法是:,从资源条件及成本角度,工业分布力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地;,工业布局与巩固国防相适应;,加强内地工业发展,改变内地工业落后局面,实现产业布局的空间平衡;,2、二五五五时期产业布局政策, “二五”时期产业布局政策最初发展目标是继续在内地建设新的工业基地,使工业布局适合资源和国防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但后来盲目追求地区工业自成体系,导致工业发展呈现分散状态。,三五和四五时期,由于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对当时局势的错误估计,工业布局实行大规模内地推进。,三五时期以西南为重点,内地与沿海的投资之比是1:0.46;,四五时期工业建设以豫西、鄂西、湘西为重点,内地与沿海投资之比为1:0.74,沿海投资比重有所回升。,3、改革开放后效率导向的产业布局政策,六五时期加快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实行以沿海带内地的产业布局政策,重点是建立经济特区,在沿海开放城市实行差别性政策;,七五时期产业布局政策目标是由东向西推进政策,确立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把能源和原材料建设放在中部地区,为开发西部做准备。,八五时期在沿海发展战略布局上,由广东、福建等地向长江三角洲转移而且在这一时期 ,为防止地区发展差距过大,提出对沿海地区政策倾斜的“适度”原则。,4,、,产业布局由效率导向向公平导向的转变,九五时期,我国正式实行“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十五时期,我国提出“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考试要求,从下面选题范围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论文不得少于5000字,论文封面注明课程名称、题目、学号、姓名.,各系负责同学2007年12月5日(周三)13点至15点统一交到5号楼306.,特别注意:论文格式要规范,引文要注明出处,要附参考文献.,1、新时期我国如何确立工业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2、如何选择主导产业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3、对我国某一支柱性产业(如电子工业、石化工业、汽车工业等)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4、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中某一领域为例,如航空、航天、船舰、兵器等,就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分析,也可以进行国际比较.,5、以国外大飞机产业发展为背景,探讨我国发展大飞机产业的思路,及其对产业整体升级的影响.,6、根据产业布局的原则,就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特点进行评价,并就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看法.,1系,华磊,13811892864,2系,刘言,15810535478,3系,陈松,13811426850,4系,袁俊佳,13811602262,5系,张新榃,13718691457,6系,李兰俊,15810535738,7系,孙飞,15810534830,8系,樊隽,13811363745,9系,冯泽荣,13810415978,11系,白雪,13810265371,13系,吴胜,13701246987,14系,赵小军,13401082594,15系,关宏,13810314664,17系,赵荣,13581611936,7系作业收取方式,集中收取: 12月2号(周日)晚6:307:00主M101处,12月2号(周日)晚11:0012:00 大运村2103B,其它时间请与我联系。,12月4号将在此邮箱公布已交作业名单,请注意核查。,我的联系方式:,孙飞,实验室A-407,大运村2103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