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3二轮复习历史课件,第四编 选修拓展专题5 中国文化常识一,课件制作 湖南炎陵一中 肖秀灵,一、节日活动,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民国后改为公历1月1日,传统元旦改称为“春节”。又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三元等。礼俗有拜年、桃符、年糕、爆竹、闹嚷嚷。,一、节日活动,立春:一年节气中的第一个。统治者这天东郊迎春,以祈求丰年,嘉奖农耕。,一、节日活动,元宵,:正月十五。汉代为祭祠、祈福之日,道教以此日为“上元”,以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共称“三元”。同时受佛教影响,东汉明帝在此日放灯,也叫灯节。至北魏时已成为固定节日。唐代元宵张灯成为最盛大的活动,其夜又称“元夜”、“元夕”。相关风俗:灯市、汤圆。,一、节日活动,社日,: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春以祈谷,秋以谢神。汉以前仅有春社,汉以后才有春、秋两社日。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为社日。此日妇女停针线。,一、节日活动,上巳:三月上旬的巳日。起于上古,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后世上巳日,民间有戴荠菜花、挑荠挑摘野荠菜、听蛙鸣等习俗。,一、节日活动,踏春,:初春郊游的习俗。或于二月初二,或于三月上巳,或于清明节前后。,一、节日活动,寒食,:清明前一日、二日或三日。相传源于晋文公纪念介子推被焚死之事。相关民俗:食饧粥、折柳插门、上墓、斗鸡、打球、秋千、拔河。,一、节日活动,清明:寒食节的后一天,节气之一。祭祀节日,主要是扫墓,表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是中国四个法定放假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作为节气,清明之后气温上升,正是耕种好季节,帮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有上坟、试新茶、食饧粥等习俗,拔河、斗鸡、抛球、秋千等活动。宋朝以后,民间在这天插柳条于门,出郊游园饮酒,以贺佳节。,新火试新茶,“新火试新茶”曾是古代最流行的时尚。清明季节,无论家居还是出门在外的文人雅士,都以清明钻取的新火煮新茶。清明是取新火的重要日子,旧年的火在寒食前,已经熄灭,人们在一两天的冷餐寒食后,重新以榆柳木钻取新火,这在当时是一件盛事。白居易诗记其事:“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饮茶历史,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大约追溯到神农时代,,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称茶为“荼”,这时的荼主要是作为一种药物。,茶作为饮品始盛于六朝,六朝是神仙说流行的时代,慕仙学道成为风气,据说饮茶能“轻身换骨”,当时的士人以饮茶为时尚。,饮茶历史,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饮品是在隋唐时代。唐代由于财政匮乏,开头收取茶税,可见茶在唐代已是重要商品,亦可见饮茶之风之盛。,中国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诞生在中唐,作者陆羽,原本是一位寺庙中收留的弃婴,长大后,离开了竟陵湖北天门山寺,前往浙江。陆羽生性嗜茶,精研茶学,一部茶经使他在1200多年后,仍被视为茶圣、茶神。,茶是清朝对外贸易的大宗另有生丝、瓷器等。,一、节日活动,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相传为释迦牟尼诞辰。寺院至此日以香汤浴佛,并煮乌米饭施与信众,民间有放生活动,店肆中儿乌米糕,居民皆买归供佛。起于六朝,后世沿之。,一、节日活动,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五”“重五”“重午”“端阳”“天中”。农历五月以称“午月”,“端”为始之义,每月有三个五日,端五意为第个五日。其起源甚古,大致与祈求农业丰收及防止夏季疫病有关。晋以后,楚地纪念屈原的活动也与端午亲密联系起来。相关风俗:悬蒲于门户、竞渡赛龙舟、饮酒、挂天师符、沐浴、驱五虫蝎子、蜈蚣、蛇、蟾蜍、晰蜴戴长命缕以彩色丝线系于臂。明清两代端午节又称为“女儿节”。其时小姑娘簪戴榴花,已嫁之女则回娘家省亲。,一、节日活动,伏日: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古人认为夏天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三伏每年消失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头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古人于伏日避暑、纳凉,家家作汤饼面片汤,谓食之可避除疾患。,例如:2023年7月14日为初伏,阴历辛卯年乙未月庚午日,7月24日为中伏,阴历已未月庚辰日;8月13日为末伏三伏,阴历为已未月庚子日。,一、节日活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女儿节”。东汉传奇牛郎与织女于此夜在天河相见。民间有“乞愿”晒衣等活动,七夕有空针气巧之俗,从今及成为妇女的节日。,一、节日活动,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起于南北朝,最初受道教三元之说;后又受佛教盂兰盆经“目莲救母”故事的影响,遂成为超渡亡魂之节。此日民间普遍祭祖,放河灯、烧纸钱,有力量者敛钱纠会,筵请僧众,设坛追荐死者,以为善举,称为盂兰盆会。,目莲救母,目莲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欲,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每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办。目莲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目莲无计可施,特别哀痛,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莲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莲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给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莲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一、节日活动,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唐以后赏月、拜月、宴饮成风,月饼为古人应时食物,也用于祭月和馈赠。清代中秋赏玩泥俑“兔儿爷”。,一、节日活动,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也称“重九”。古代以奇数为阳数,九月九是两个“极阳”之数相遇,古人认为必有灾厄,汉魏之际已形成此节。此后重阳登高游赏、佩茱萸、簪菊花、食糕成为自宫廷至民间的遍风俗。今日定此日为“老人节”。,一、节日活动,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祭祀祖先众神之日。此日各僧寺以果、菜及米煮粥馈送信徒,称为“腊八粥”。民间仿为之,遂成风习,直至现代。,一、节日活动,除夕:农历一年最终一天的晚上。亦称除夜、大年夜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夜。相关民俗:守岁、压岁钱、压岁果子、年夜饭、春联、挂喜神祖先画像。,1.我国古代的节日很多,有很多始终流传到今日。以下传统节日中从二十四节气中演化而来的是 ,A春节 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古往今来,中国形成很多传统节日。下面两图描述了某一节日的局部场景,该节日是_。两图反映的节日活动分别是_、_。,春节,贴春联,放鞭炮,1919年5月,北京学生发动了一场宏大的爱国运动。纪念这次爱国运动的节日是,A.青年节 B.教师节,C.护士节 D.劳动节,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一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方式,其中确认、立挡、争论、保存、爱护属于前者,宣传、弘扬与振兴属于后者。以下选项中属于动态爱护方式的有,保存民间节日习俗,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复活失去活力的节日文化,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日,A.B.,C.D.,【2023年全国卷,1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见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023年上海卷,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很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竹枝词是从四川民歌进展而来的一种诗体,朗朗上口,为民众所宠爱,其中有很多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相关的是,A.太平鼓打咚呼响,红线穿成压岁钱,B.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A.元旦 B.端午节,C.春节 D.中秋节,2023年,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原本是,A.纪念庆贺节日,B.宗教祭祀节日,C.岁时农事节日,D.西方传统节日,【2023年上海卷,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以下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2023年宁夏文综卷,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说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存,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转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中国讲究“好事成双”,中国古代传统节日里有不少月份与日子的数字重复。以下节日与之不符的是,A.正月初一过元旦,B.五月初五端午节,C.七月初七乞巧节,D.十月十日双十节,有竹枝词云:“正月元旦又一春,大家小户喜盈盈。秦军胡帅左右站,任何魔鬼难入门。”其中反映出中国习俗,A.阳历新年驱鬼图吉利,B.春节季节慰问军队,C.正月初一贴门神,D.元宵季节闹花灯,“正月元旦”说明是春节;“秦军胡帅”指的是秦琼和尉迟恭,源于中国隋唐历史的传统门神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