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1/5/5,#,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一、万以内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写法,能用数表示不同物体的个数。,课标要求: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写数从高位写起,2.,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单位间进率是,10,。,一、万以内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写法,能用数表示不同物体的个,2,3.,万以内数的读法。,课标要求: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读数时,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1,个或连续,2,个,0,,只读,1,个零。,5090 8009 4800 3000 10000,用,0,,,0,,,5,,,8,写(,1,)一个零都不读的四位数,(,2,)只读,1,个零的四位数。,4.,数的大小比较。,课标要求: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位,相同数位从最高位依次比较。利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3.万以内数的读法。,3,5.,估算,课标要求: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1,)现实情景中理解“多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大得多”“小一点”“多得多”这一些词语描述数之间的关系。,(,2,)基本单位估计推断大单位数的方法。(估计,1,碗黄豆的方法,估计,1200,张纸的厚度)。,5.估算,4,二、千米的认识,1.,千米认识,课标要求:(,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1,),1,千米的推理(,8,人,10,米、,80,人,100,米、,800,人,1,千米),(,2,)建立生活中的,1,千米参照物(题目:,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单位换算。,Km,、,m,、,dm,、,cm,、,mm,(相邻之间换算),(,4,)长度比较(与数的比较),二、千米的认识1.千米认识,5,2.,毫米认识,课标要求:知道毫米,(,1,)利用直尺认识,1,毫米。,(,p26,练习五,4,题认一认变式练习),(,2,)建立生活中的,1,毫米参照物(题目:,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厘米与毫米单位换算。,3.,长度估计,课标要求: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综合与实践:感受千米、体会千米、估计千米、查阅千米。,2.毫米认识,6,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课标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1,)估算的书写方法,(估算的实质看成整十整百简算),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7,2.,三位数加减法,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的时候,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的数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2.三位数加减法,8,3.,探索规律,课程标准: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例,1,的变化规律:,ABABAB,例,2,的变化规律:,AABAAB,3,个变化规律相同。,例,3,的变化规律:前两位数之和是后一位数,3.探索规律,9,例,4,的变化规律:后一位数增加或减少多少,1.10,、,20,、,30,、,40,(连续),2.10,、,20,、,40,、,80,(,2,倍),3.10,、,20,、,30,、,50,(和),同一规律的,不同表达方法,图形、数字,例4的变化规律:后一位数增加或减少多少1.10、20、30、,10,A,、,B,、,A,、,B,、,A,、,B,A,、,B,、,C,、,B,、,A,、,B,、,C,、,B,1,、,3,、,5,、,7,、,9,、,11,、,13,1,、,2,、,3,、,5,、,8,、,13,A,、,B,、,A,、,B,、,A,、,B,用规律表示生活,A、B、A、B、A、BA、B、C、B、A、B、C、B,11,利用综合实践情景计算和,变式计算,期末试题有一些综合实践变式计算,利用综合实践情景计算和变式计算期末试题有一些综合实践变式计算,12,三、认识图形,1.,长方形、正方形,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三、认识图形1.长方形、正方形,13,(,1,)长方形特征,教法:学生观察、操作: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数一数。,重点:引导学生意会探索特征和规律的以上方法。,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教学方法类比学生更自主。,(1)长方形特征,14,(,3,)在一个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截得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原长方形的宽。剩下的长方形中:长的那边为长,短的那边为宽。,(3)在一个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截得的正方形的边,15,(,4,)平行四边形,课标要求:能辨认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教学时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抽象完成,到四年级时直接讲性质。,教法:借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园的抽象性符号方法。,二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注意变形认识,(4)平行四边形二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注意变形认识,16,(,5,)拼图,拼图中认识图形,模仿拼图,介绍数学文化七巧板,七巧板是中国传统智力玩具,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七块板可拼成,1600,种以上图形,,,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5)拼图七巧板是中国传统智力玩具,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其历史,17,五、有余数的除法,1.,这是第一次学习竖式除法。,引导除法横式变为除法竖式,1.,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为,0,时不写。),五、有余数的除法1.这是第一次学习竖式除法。1.余数必须小于,18,六、时分秒,已有知识:在一年级(下)学生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本册学习时、分、秒知识。,课程标准:能认识钟表(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1,时、,1,分、,1,秒时间观念)。,1.,认识钟面,数大格与小格的关系。认读钟面读数。,认、写钟面上的时刻(两种方式写时刻),1,时,=60,分,2,:,55,2.,建立,1,分和,1,时的时间观念(时间参照物)。,3.1,秒的认识,1,分,=60,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六、时分秒已有知识:在一年级(下)学生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19,4.,解决问题,例,1,、换算成相同单位进行比较,要考虑换算成什么单位比较恰当。时间单位是,60,时制,换算的方法用包含(有)几个,60,。,4.解决问题,20,例,2,、起止时间为整时,经过时间也为整时。,例2、起止时间为整时,经过时间也为整时。,21,例,3,、起止时间在同一时内,经过时间不超过,60,分。,例3、起止时间在同一时内,经过时间不超过60分。,22,例,4,、计算起止时间时与分都不相同时刻经过时间。,9,时,-8,时,=1,时,40,分,-30,分,=10,分,1,时,10,分或,70,分,例4、计算起止时间时与分都不相同时刻经过时间。9时-8时=1,23,七、收集与整理,已有知识:一年级下学期已经能将事物和数据按照一个标准分类并整理。,课标要求:,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2.,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本单元内容:例,1,按照,2,个标准分类方法。,七、收集与整理已有知识:一年级下学期已经能将事物和数据按照一,24,例,2,认识象形条形统计图,感受用符号表示统计物的方便简洁。,例2认识象形条形统计图,感受用符号表示统计物的方便简洁。,25,例,3,画符号表示统计物、用“正”字统计记录方法。,例3画符号表示统计物、用“正”字统计记录方法。,26,例,4,经历全班参加节目人数统计过程,填写统计表(第一次用统计表)。,介绍统计表,例4经历全班参加节目人数统计过程,填写统计表(第一次用统计表,27,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