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量和实施新课标的两大焦点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52522713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裁量和实施新课标的两大焦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裁量和实施新课标的两大焦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裁量和实施新课标的两大焦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ne Column Text 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1/22/2019,#,裁量和实施历史新课标的两大焦点,一、整体,框架,:课程五要素,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03,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17,版】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地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具体的历史教育任务的表述中,,17,版课标在,03,版基础上增加了,“,历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历史课程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和五个认同:国家、民族、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特社会主义道路,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2.,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上的学科核心素养,03,版:,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人物、史事、现象和发展脉络。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历史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进再到不断加深,理解,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过程;,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17,版课标撇除了学科思维外围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与一般的逻辑思维及学习品质,探究、合作、自主与过程性关注,凸出史学品质,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2,、,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上的学科核心素养,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体。,什么是,历史学科的,正确价值观念?,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中历史教育要确立的最主要价值观念,。在学习、认识、解释和评判历史过程中,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扬善去恶。,如国家发展层面,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目标;社会进步层面,当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历史人物层面,当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什么是,历史学科的,必备品格?,包含,政治思想品质、道德人格和史学品格,三方面。在政治思想上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人格上,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健全人格,求善致美。,在史学品格上,具有,求真精神、贯通意识和批判,思维,什么是,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就是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业成就,要借助五个方面的具体素养予以达成。,五方面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特定时空间联系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辨析和运用史料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分析和评判历史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追求、国家观、民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三个维度与核心素养五个方面是核心素养的综述与分述之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是高中生学习历史课程后所形成的关键成就;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达致关键成就的方法、途径和目标的具体化与细化。通过五个方面的培养,最后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 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中外历史纲要,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1,史学入门,模块,2,史料研读,高一开设,合格性考试,达水平,2,,获,4,学分,3.,课程结构,高二开设,等级性考试,每个模块达水平,3,、,4,获,2,学分,校本课程,高二或高三开设,每个模块考核合格或,2,学分,课程选择其实就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彰显历史就是当代史,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4.,课程内容,:重要史事、基本制度、基本线索、主要人物、社会状态等以不同的结构方式加以呈现。,03,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与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视野里的通史,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7,版:,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通史里的专题,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及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相比03版必修课程内容更宏大、材料多一些,: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介绍百日维新概况,具体措施教科书略而不讲,),戊戌维新对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在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正文合计三段,,500,字符),考向2:理解句子含意,重点:掌握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游记顺序,赏析景物描写片断。,总体阐释,典例分析,纵观近五年天津卷散文阅读命题方式,考查题型多为一道5选2的综合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考点集中在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分析结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鉴赏表达技巧、品味语言艺术、揣摩文学形象、探究深层意蕴等方面。,考向1 定向信息概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课时:一课时,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2).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析。,1、深入了解象征、隐喻手法的妙处。,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二)写作要求:,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承接人教实验教科书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增设,“,学习聚焦,”“,思考点,”“,问题探究,”,等,第,18,课:学习聚焦,1,:百日维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在守旧势力阻扰下最终失败。,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缘于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的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正文,1,:守旧势力强大,,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正文,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洋教斗争中兴起的,义和团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也存在盲目的排外思想和行为,史论双重强化。,思考点: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纵横:介绍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问题探究:据严复论世变之亟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谈谈戊戌变法的背景,养育核心素养只是教科书运用中的议题,,非现成的前台呈现。问题探究更有培育,“,抓手,”,之意,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5.,学业质量,:三个概念、三个传承、三个特质,学业质量:,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学生在完成某学段课程学习之后,应该形成的学习结果: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为维度的表现标准,是可以进行总体描述的表现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依据,(表现标准也可以有其他维度),。,学业质量水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业质量,作出的层次划分。主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而划分为四级水平。水平二是高中毕业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四是高考(含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依据,。,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学业质量水平,”,之说的,三个传承性,:,学科自身特征的传承:,五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如何建构历史的元知识,是历史叙写的思辨工具和价值观念,传承了历史哲学的基本特征,基础教育的学科规范的传承:,人们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是多样的,就像学科素养不止这五方面,也未必只能是这样称呼(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阐释、历史阐述),但课标以官方意志的形式做出了公共知识性的确定,以显示其学科规范。,考试目标分级分层的传承,:考纲,2.0,版(,4,项,10,条,再认再现、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3.0,版(,4,项,12,条,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论证和探讨)上海考纲,2.0,版(,4,项,12,条,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它们都分层分级,。,课程框架:传承与创新,学业水平测量之,一体两面的三特质,学业质量与核心素养对接,,体现标准化、系统化,学业质量与教、学、考统一,,体现连贯性、相关性,学业质量与双角色担当,:充当监督员、裁判员,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意味着教、学、考三方面的难度在提升,也意味着学业质量有了全程监控的基本尺度,相比以往,只是它趋于尺度的精微与烦琐,一身三任,教学,统一,学,考结合,历史学科素养的上位参照,201,6,常州,束鹏芳,二、命脉表征:,学业质量水平,命脉:层级与落实,学生的学业成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指标的,表现标准,,它有层级、讲测量,可侧重性地指向某个方面的某一层级。但表现标准是表现性评价的结果表征,是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时所体现出的知识运用、交流合作、批判思维、品格情意等多方面的成就。所以评价时不应将核心素养视为唯一的标准,它还有质性的表现,测量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层级,一则核心素养是综合体,二则某方面、某层级的水平,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清晰的,“,边疆,”,,实际上是综合的、多层级交叉的。,要求,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此前的层级:全国高考考核目标,4.0,四方面三层级,12,条,的文科综合的核心素养,此前的层级:,上海高考,目标,2.0,版,1,时空意识:,将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期、地点;,运用有关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2,史实理解,了解主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成果等;了解历史变迁及特征;了解历史事实与变迁之间的,关联,3,材料处理:,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4,历史阐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包括比较、推理、移情、,想象等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历史:,运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包括:概述、叙述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