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 抗凝血药,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第四节 促凝血药,第五节 抗贫血药,第六节 促白细胞生成药,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药,第一节 抗凝血药,1,职高药理学ppt课件第23章_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2,一、抗凝血药,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通过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一)体内体外抗凝血药,肝素,(,heparin,),肝素为一分子量,5000-30000,的大分子粘多糖混合物,带大量负电荷,呈强酸性。最早是从肝内发现并提取而得年名。药用肝素是从猪小肠和牛肺中提取而得。,一、抗凝血药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3,【,体内过程,】,肝素分子量大,不易通过细胞膜,口服无效。肌内注射易引起血肿,皮下注射吸收差,血药浓度低,临床常,静脉给药,。用药后,60%,集中于血管内皮,大部经肝脏代谢,变成低分子量肝素,极少是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0%,。,【,药理作用,】,1.,抗凝血,特点:,体内外有效,,作用快、强,机制:是,增强了抗凝血酶,(,AT-,),的活性。(,、,、,、,、,丝氨酸)肝素通过其酸性基团与,AT-,的碱性赖氨酸残基结合,生成肝素,-AT,复合物,引起,AT-,精氨酸反应中心构象改变,使,AT-,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从而抑制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抗凝作用加速。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2.,降血脂作用,能促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和甘油三酯酶,使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脂水解而降低血脂。但停药后会引起“反跳”,使血脂回升。,3.,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肝素的调血脂、保护动脉内皮、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有关。,此外,肝素还具有抑制炎症介质活性和炎症细胞活动等抗炎作用。,【体内过程】肝素分子量大,不易通过细胞膜,口服无效。肌内注,4,【,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脑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心肌梗死等。只能防止血栓的形成与扩大,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可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3.,其他:可用于,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的抗凝。,【,不良反应,】,1.,自发性出血,:过量可引起黏膜出血、关节积血、伤口出血等。轻者可自行恢复,重者可缓慢静脉注射肝素特异性解毒剂硫酸,鱼精蛋白,对抗,,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每次剂量不应超过,50mg,。,2.,短暂性血小板减少症: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7-10,天,虽少见,但可致死。,3.,其他:偶见皮疹、哮喘、结膜炎和发热等过敏反应;长期应用(,3-6,个月)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孕妇应用可导致早产及死胎。,禁忌症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体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孕妇禁用。,【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脑栓塞、深部静脉血,5,【,药物相互作用,】,1.,肝素与华法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右旋糖酐等合用能增加,出血,的危险性。,2.,氨基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能,加强,肝素的作用。四环素、洋地黄类药物、抗组胺药与肝素有拮抗作用。,3.,本药带强酸性,遇碱性药物失效。,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a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来源:,普通肝素分离或降解后分离得到,特点,(与普通肝素相比):,1.,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2.,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用于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等。,【药物相互作用】1.肝素与华法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6,(二),体内抗凝药:香豆素类,此类药物有双香豆素、华法林、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等,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血药。,【,药理作用,】,抗凝血: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阻止维生素,K,变为氢醌型维生素,K,,在肝细胞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特点:体外无作用、起效慢、作用持久。,华法林,【,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因起效慢,应先与肝素合用,待华发林起效后停用肝素。,2.,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人工置换心脏瓣膜、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术后,心房颤动和心脏瓣膜病所致血栓;心脏瓣膜修复术。,【,不良反应,】,1.,自发性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胃肠、泌尿生殖到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2.,影响胎儿骨骼正常发育 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骨骼蛋白质中谷氨酸残基的,-,羧化作用,致畸。,禁忌症同肝素。,(二)体内抗凝药:香豆素类 此类药物有双香豆素、华法林,7,【,药物相互作用,】,1.,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提高血浆浓度),2.,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米替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抑制肝药酶),3.,苯妥英钠使本类药作用减弱(诱导肝药酶),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三),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sodium citrate,),枸橼酸钠作用机制为枸橼酸根离子络合血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枸橼酸钙络合物,降低了血中的钙离子浓度而起到抗凝血作用。,仅用于体外血液保存,临床上如果输血超过,1000ml,,可引起低血钙,导致手足抽搐,甚至引发心功能不全,应静脉注射钙剂给以对抗。,【药物相互作用】(三)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sodium c,8,肝素、香豆素类、枸橼酸钠作用对比,肝素 香豆素类 枸橼酸钠,机制 激活抗凝血酶,;拮抗维生素,K,络合血液中,抗血小板,Ca,2+,特点 快、强;体内外均 缓慢、持久;体内 仅用于体外,有效;口服无效 有效,体外无效,用途 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间接输血,DIC,早期、体外循环,不良反应 自发性出血、过敏 自发性出血、心功能不全、,反应、骨质疏松等 胎儿畸形 血压下降等,解救药 鱼精蛋白 维生素,K,钙盐,肝素、香豆素类、枸橼酸钠作用对比,9,二、抗血小板药,阿 司 匹 林,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花生四烯酸,PG,过氧化物,TXA,2,环氧化酶,TXA,2,合成酶,阿司匹林,(),PGI,2,PGI,2,合成酶,platelet,内皮细胞,二、抗血小板药环氧化酶TXA2合成酶阿司匹林()PGI2P,10,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11,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机制:,1.,抑制磷酸二酯酶,血小板内,cAMP,浓度,2.,增加,PGI,2,活性,3.,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血小板内,cAMP,浓度,4.,轻度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合成酶,-TXA2,cAMP,5-AMP,磷酸二酯酶,双嘧达莫,(,),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cAMP5,12,噻氯匹定(,ticlopidine,),能选择性及特异性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临床应用,】,用于预防心肌再梗死,脑血管和冠脉栓塞性疾病(脑缺血、中风、不稳定性心绞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不良反应,】,出血、恶心、腹泻、骨髓抑制,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氯吡格雷:,噻氯匹定(ticlopidine),13,三、,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纤溶酶原 纤溶酶,纤维蛋白 溶解产物,纤维蛋白溶解药,(),三、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纤溶酶原,14,链 激 酶,streptokinase,药理作用:溶栓,(间接激活纤溶酶),链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对新血栓效果好,对机化的血栓效果差,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链 激 酶 streptokinase链激酶,15,【,临床应用,】,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动脉血栓栓塞、透析通道栓塞、人工瓣膜栓塞等(,6h,效果佳),【,不良反应,】,1.,自发性出血:氨甲苯酸解救,2.,过敏反应:多见。抗组胺药或激素可减少发生率,3.,心律失常:冠脉再通的标志。扩容、静注阿托品、静滴多巴胺后可恢复(有出血倾向、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链球菌感染者禁用),【临床应用】,16,尿 激 酶,Urokinase,【,药理作用,】,溶栓,直接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尿激酶,(),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尿 激 酶 Urokinase尿激酶()纤维蛋白(,17,人肾细胞合成;,特点:直接作用,对新鲜血栓效果好,无抗原性,【,临床应用,】,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后,6h,内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出血但较链激酶轻,无过敏反应,禁忌症同链激酶,人肾细胞合成;,18,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机制:激活血栓中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作用特点:对循环血液中纤溶系统几无影响,较少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且对人无抗原性。,瑞替普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9,四、促凝血药,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凝血酶,三、促进血小板生成药,:,酚磺乙胺,四、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垂体后叶素、安络血,四、促凝血药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 K,20,-,羧化酶,维生素,K,环氧化还原酶,凝血因子,II,VII,IX,X,凝血因子,IIa,VIIa,IXa,Xa,(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 vitamin K,【,药理作用,】,活化凝血因子,II,VII,IX,X,前体的羧化酶的辅酶,氢醌型维生素,K,环氧型维生素,K,-羧化酶维生素K环氧化还原酶凝血因子凝血因子IIa,VI,21,来源及性质,天然,K,1,:,植物、谷类 脂溶性,K,2,:,肠道细菌合成,(,吸收需胆汁,),人工合成,K,3,水溶性,K,4,(,吸收不需胆汁,),临床应用,1.,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新生儿出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过量所致出血,维 生 素,K,2.,缓解平滑肌痉挛性疼痛(,K1,、,K3,),,如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性绞痛,3.,大剂量,K1,用于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的解救。,来源及性质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维 生 素 K 2.缓解,22,【,不良反应,】,1.,维生素,k,3,、,k,4,刺激性强,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2.,静脉注射维生素,K1,较快,可引起局部潮红,出汗,胸闷,支气管痉挛,血压剧降等,。,3.,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和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不良反应】1.维生素k3、k4 刺激性强,口服易引起恶,23,【,药理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阻止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起到止血作用,【,临床应用,】,只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引起的出血,如肝、胰、肺、前列腺、甲状腺、子宫等手术后的出血,因这些脏器中存有较大量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对非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引起的出血无效,如外伤出血。,(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PAMBA,),凝血酶,(thrombin),凝血酶是从猪、牛血中提取、精制而成的制剂,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发挥止血作用。,用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以及实质性脏器出血,也用于外伤、手术、口腔、泌尿道及消化道等部位的出血。,【药理作用】(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PAMB,24,酚磺乙胺(,etamsylate,),又叫止血敏,其止血机制为:,1.,促进血小板增生,增强其黏附性和聚集性,并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2.,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临床用于防止手术前后出血、内脏皮肤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