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专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52312137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专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专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理解-专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江 苏,语 文,2020 江 苏语 文,专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解读,2020,备考试题精编,目 录,典例精析,专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解读2020备考试题精编目 录,考点解读,一、初识“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是相对于单篇完整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新型阅读材料。它一般由多类型、多片段的材料组合而成,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表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今后考试的方向。,考点解读一、初识“非连续性文本”,从高考角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5年首次出现在北京高考卷中,2017年进入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板块。2018年课标全国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材形式更加多样,涉及的体裁包括新闻、调查报告、社论、专题论文等。2019年继续考查,主题有科技、文化遗产等。从中考角度来说,2011年开始,部分地市就开始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9年代表地市有北京、重庆、浙江、陕西、安徽等,江苏连云港、南通也对此进行了考查。,材料方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话题,往往围绕一个共同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组织多体裁、多形式的材料。,从高考角度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5年,从核心素养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涉及“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意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筛选整合能力,重在培养考生学会从多种形式、多种来源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综合加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核心素养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涉及“思维,二、如何读懂非连续性文本,1.文字材料,多选取新闻、报告、调查、综述等叙述说明类的文字,也有新闻评论等叙议结合的文字,因此要以理清事实、把握观点为阅读的重点。具体而言,可用边读边圈点勾画的方式梳理材料:,(1)标出材料所叙述的对象及特征;,(2)把握叙述评论的不同角度;,(3)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梳理叙述说明的层次,并借助文中关键词把握层意;,二、如何读懂非连续性文本,(,4,)标出能表现材料层次的词语或句子,来帮助理解段落内部的具体语意要点或段落之间的内在关系;,(,5,)画出评论的语句,弄清观点与材料的对应关系;,(,6,)注意不同材料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2.图表材料,多选取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阅读方法参见“考点6图表分析”)除此之外,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入题。,(4)标出能表现材料层次的词语或句子,来帮助理解,3.掌握题型,从本质上看,非连续文本阅读的题型和考点与常规阅读并无两样。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印证辨析等。简答题主要考查内容概括、信息印证、原因探究、图表解读、材料比较、口语交际等。,3.掌握题型,典例精析,一、(2019江苏连云港171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9分),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文本呈现,典例精析一、(2019江苏连云港171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研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组成。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材料二,第一段:,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第二段:,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篇章,并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材料三,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推论的正确性;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卓越贡献。,读懂文本,读懂文本,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B.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C.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D.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解题思路】,C项中“已获得大批”与材料不符,材料二介绍的科研成果是“生物试验”,并说“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嫦娥四号并不是“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而是“有望获得一批”。故选C项。,C,考点1:文意选择辨析,(全国重点考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方法总结】,(1)常见选项错误类型:,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鱼目混珠。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代替正确的语句,造成意思的变化。无中生有。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误导考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思考。表述绝对。要注意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前面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点、范围、大小、已然、未然、必然因果混乱。注意“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样的词语。,【方法总结】,(2)常用的解题方法:,“一找”:,读选项,找原文。命题者命制选项的语言来源于材料,因此考生应首先在材料中找到和选项对应的原文或有效的阅读区间。,“二比”:,读选项,比关键。命题者在组织选项的语言时,往往会通过“增”“删”“换”“调”等多种方式对材料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命题者会将错误的内容掺杂进去,所以考生要把握选项表述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与原文进行对比。,(2)常用的解题方法:,“三判断”:,巧判断,定答案。根据选项的关键性信息,回到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关键词句,从而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通过选项和原文的对照,判断选项是对原文的正确转述,还是对原文的错误表述,看选项是否有混淆逻辑关系、主观臆想、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错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逐项排除,确定答案。,“三判断”:巧判断,定答案。根据选项的关键性信息,,2.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2分),【解题思路】,仔细阅读材料三,抓住关键信息“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从这一点去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即可。,示例一:嫦娥四号探测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示例二:中国科学家基于探测数据研究结果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示例三:自然杂志公布中国科学家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研究结果。,(,共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2:拟写一句话新闻,2.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2分),【方法总结】,(1)找出重要语段或语句。,(2)从句中提取关键字词。,(3)采用“人物事件”或“事件结果”的格式一句话概括材料。,(4)语言简洁准确,不超过规定字数。,【方法总结】,3.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加以概括。(4分),【解题思路】,仔细阅读材料三,抓住关键信息“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从这一点去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即可。,【答案】,示例一:嫦娥四号探测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示例二:中国科学家基于探测数据研究结果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示例三:自然杂志公布中国科学家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研究结果。,(,共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3:信息提取与概括,3.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加以概,【方法总结】,(1)速读文本,观其大略。,通读各则材料,了解各则材料所传达的内容以及共同话题,从总体上把握所有材料的主要内容,避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2)对照题干,定点“扫描”。,阅读题干,找到命题点,以命题点为中心“扫描”材料,寻找答题区间。有些题干本身或相关语境就暗示了答题所涉及的方面或答题要点,暗示了信息点所在材料中的位置。,【方法总结】,(,3,)领悟意图,明辨信息。,明辨相同或相似的信息。,考生在阅读各则材料时,要注意明辨材料中表达相同或相似意思的信息,然后总结出一条合适的信息,切忌重复总结。,寻找遥远的信息。,在各则材料中,提出同一观点的信息可能相距较远,或者支持某一观点的句子、例子相距较远。对于这些信息,考生在阅读时要善于寻找,善于归纳。,发现隐蔽的信息。,材料中有些信息比较隐蔽,如材料中间的文字、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注释等,考生在阅读时要加以关注。,挖掘潜在的信息。,潜在信息常常隐藏在文字之中,考生要读懂文本,结合上下文,挖掘这些信息的深层意思。,(3)领悟意图,明辨信息。明辨相同或相似的信息。考生,(,4,)分门别类,提炼整合。,把筛选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归纳和概括。注意将提炼出来的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分条列出。,此外,要注意“一个原则”和“两个观念”。,一个原则:,忠于原文。问题的答案要源于文本,不可凭空想象。,两个观念:,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联系观念。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联系相应材料。,(4)分门别类,提炼整合。把筛选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二、(2019重庆B卷1821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的题。(18分),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文本呈现,二、(2019重庆B卷1821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