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讲 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3,中印关系与中国的不结盟,人口数量,1,210,193,422(第二),人口密度,369.9人/平方公里,主要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主要城市,班加罗尔,孟买,加尔各答,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第七),GDP,1.848万亿美元,一、,印度基本情况介绍:,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经济状况:,印于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九五”计划(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5.5%。,“十五”计划(2002年至2007年),计划期间,GDP分别增长3.8%、8.5%、7.5%、9.4%、9.6%,年均增长7.8%。,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据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2007年3月公布的统计结果,全国有2.4亿贫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于6.78美元,农村居民低于6.32美元)。,二、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中国政府一直认为,中印边界从没有正式划分过,但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在英国殖民者来到东方之前,中印之间从没有发生过边界争执。自从英国完全控制了印度之后,企图通过破坏中印传统习惯边界线,以扩大英属印度领土。,东段边界:,印方成立所谓“阿邦”,长约650公里,争议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该段争议最大的就是所谓“麦克马洪线”。1987年,印度在该地成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段边界:,印方20世纪50年代侵占,长约450公里,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地区设点驻军,占据地盘,以造成在边境领土争端中对己有利的既成事实。,西段边界:,处于我国实际管辖。长约600 公里,争议面积约为3.35万平方公里。争议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归属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都不予承认。1954年,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无果而终。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1987年2月,印在非法侵占“麦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所谓的“阿邦”,并要求印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华,双方表示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办法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其他双边领域关系的障碍,而应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三、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5月19日,应印度总理辛格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新德里,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表示,中国将印度视为重要伙伴和朋友。期待同印度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听取印度各界对发展中印关系的看法和建议。,国务院总理上任后的首次访问地,或者说外交行程具有外交战略意义,因此成为外界观察一国外交政策的窗口。中国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中有连续性,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一向都很关注周边外交。而周边外交也有阶段性的特点。,我国总理就任后的首次出访地多选择为周边国家。,朝鲜、泰国、老挝、印度,等周边国家成为我国历届总理最常选择的首次访问国家。,1950年1月,周恩来第一次以新中国总理的身份出访,前苏联首都莫斯科,。,1978年5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访问,朝鲜,,这是可查阅到的华国锋第一次出访。,1988年11月,上任后的国务院总理李鹏第一次应邀对,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泰国,也是2003年温家宝首次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的第一次外访目的地。2008年连任后的温家宝的首次访问目的地是,老挝,。,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把自己的首次国际露面选在了,英国与法国,。,首访印度在于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中印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当前,亚洲在世界战略全局中地位进一步上升,中印开展互利合作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首站选择印度,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正值中印边境结束“帐篷对峙”不久,中方希望通过此访进一步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从这一时期的形势看,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有所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四、中国的不结盟,邓小平同志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北约:,1949年4月4日,美国等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27个国家),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欧盟(27个):,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东盟(10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文莱,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亟需调整,“不结盟”的原则越来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一个负面包袱。针对目前的国际局势,中国继续恪守“不结盟”的方针,无异于作茧自缚,固步自封。,结盟,并不意味要和非盟友对抗,而是要以盟约,划定双方职责义务,真正建立起国家间的高度互信,从而搭建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安全架构。遇到盟友利益受到侵犯,其他盟友要鼎立相助,共同进退。,结盟的典范美国,它把中国“远交近攻”,“最广泛统一战线”等结盟原则做到极致。虽然有着排名第一的经济体,有着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军事、科技实力,但同时也是盟友最多的国家,正式签约的,带有军事盟友关系的国家多达36个,,遍布世界各大洲的战略要地和美国自己划定的全球各大战区。,每次用兵之前,美国往往先鼓动各路盟友,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没钱没人的出声也行。从一战、二战,再到冷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莫不如是。在盟友的助威声中,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三管齐下,往往能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首先,,在很多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时,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往往显得形单影只,孤掌难鸣。,既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核心盟友来站角助威,也没有什么可以指使的左膀右臂去冲锋陷阵。虽然靠着经济利益的诱惑,也笼络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战略合作伙伴”,但说到底,那大多是一群“酒肉朋友”有生意做时“门庭若市”热热闹闹,需要帮忙时则是“门可罗雀”遍寻不着踪影。,中国现在奉行的“不结盟”政策,则显得过时和死板,中国一直以来推崇的“东盟10+3模式”,本来是着眼于亚太战略安全格局的一次重新整合,眼光可谓独到,运作时也是用尽了心机和血本。美国生生把中国苦心经营的“中日韩+东盟”的“10+3”模式,翻手变成了“美日韩+东盟”的新“10+3”模式,中国反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局外人。这一变局,显示了美国亚太地区盟友日、韩、菲律宾等国的力量和促动。,其次,因为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秉持着“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处事方针;在不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上,中国保持超脱中立谁也不得罪,但谁也不支持。,于是,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弃权外交”。这看似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但其实是里外不是人,两头不落好。当事国会觉得中国这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没有原则和立场,而其他旁观的国家也会暗中将中国的超脱解读为“滑头”、不可靠。长此以往,不仅新的朋友交不到,而且原来的老朋友也会疏远。,中国现在奉行的“不结盟”政策,则显得过时和死板,这种超然世外的外交模式,放在三十年前可以,但现在绝对适得其反。那时候,中国不显山不露水,跟在别人后面还可以“借借光”,顺便“韬韬光”;但现在中国是不折不扣的世界“老二”,后背已经被美国老大画成了靶心,想躲都躲不了。你想“和平崛起”,但人家是既不想让你“和平”,更不愿意看到你“崛起”。如果中国现在还扛着“不结盟”的大旗,那就太孤芳自赏,不懂得与时俱进了。,2012年2月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举手投反对票。(,表决结果为13票赞成、2票反对、0票弃权,俄罗斯、中国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中国认为当前形势下,片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预断对话的结果,强加任何解决方案都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再次,我们现在的“不结盟”方针,与具体实施的外交政策有很多不一致,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说,中朝、中缅虽然没有结盟,但中国对于朝鲜和缅甸的保护和袒护,可谓有求必应,两肋插刀,比一般的盟友还要盟友。而且,因为朝鲜和缅甸自身在世界上的孤立状态,中国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外交资源,更不用去算声誉和印象等方面的“软实力”连带损失了。,中国现在奉行的“不结盟”政策,则显得过时和死板,但是,正因为没有正式的盟友关系,虽然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罕有地动用否决权,多次为缅甸政府撑腰,但这并不妨碍缅甸首鼠两端,突然接住了美国抛过来的绣球,美缅高层走动频繁,给中国背后捅了一刀。而且朝鲜更加让中国不放心。,除了以前不太完美的结盟记忆以外,更多的是缘于两种不成熟的国家心态。,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沿承着一种“天朝上国”的自命清高,不齿与“蛮夷”为伍,;这是过度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中国在与外国交往中,总是畏首畏尾,抱有着一种怕被坑蒙拐骗的小农心态,;总之是过度不自信的表现。,中国决定“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时间,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家都成了中国的某种“战略合作伙伴”。但这些伙伴大都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几乎没有出于战略安全而结成的盟友。生意倒是越做越大,但中国的安全环境却也在不断恶化。,中国不结盟政策的原因?,应明确:,一方面,结盟并不意味对抗,而是建立互信和安全合作机制。当然,如果出现对抗,没有盟友的帮助是绝然不行的以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和贸易安全格局为例,如果马六甲海峡一被堵死,中国60%的原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