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监督学,第十章 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概述,公民监督,社团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第一节 社会监督概述,一、社会监督的含义和特征,(一)社会监督的含义,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二)社会监督的特征,1、自觉性,2、民主性,3、全面性,4、间接性,(三)社会监督的种类及方式,1、社团监督:,又称为“社会团体监督”,是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从各自利益出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以及个人品行所进行的广泛监督。,2、公民监督:,是指公民基于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批评、建议、举报、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和个人品性所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监督。,3、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用言论、出版、新闻等方面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方式有批评、建议、评论、揭露违法和腐败行为等。,二、社会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社会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中最基础、最广泛的监督,是公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反腐倡廉、防止权力滥用的可靠保证,也是人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三、社会监督制度的完善,(一)我国目前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1、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社会监督主动性弱。,2、社会监督的内容泛化、形式虚化。,3、社会监督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4、下层民意表达渠道不通畅。,(二)创新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监督,1、培养和提升社会监督意识,2、健全民意表达机制,(1)完善代表性民意表达机制。,(2)完善广泛性民意表达机制。,(3)完善舆论性民意表达机制。,3、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奖惩机制,第二节 公民监督,一、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一)公民监督的特征,1、广泛性,2、基础性,3、直接性,4、多样性,(二)公民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2、有利于全面构建反腐败体系,有效防止权力腐败。,3、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二、特约监督员制度,特约监督员制度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依法聘请特定公民兼职履行相应民主监督职责的一项监督制度,例如特约监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特约税务监察员、特约审计员等。,(一)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的意义,1、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2、推动政府的廉洁高效。,3、有利于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二)特约监督员制度的完善,1、加强与其他监督机制的连接,完善特约监督员制度。,2、扩大特约监督员的知情权,提高监督实效。,3、建立特约监督员考核制度。,三、公民的信访举报,1、信访,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党的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者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投诉请求,并由这些负责人或者工作部门予以处理的活动。,2、举报,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当面举报等形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四、公民的申诉控告,申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包括一些决定和命令)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有关国家机关陈述、申辩理由,并提出改正、撤销该行为或者赔偿损害的请求。,控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有关国家机关告发和揭露。,第三节 社团组织监督,一、社团监督的特征,1、广泛性,2、全面性,3、组织性,4、非强制性,二、社团监督的意义,1、社团监督是公权力机关外部监督的组成部分。,2、社团监督是公民监督的组织化,能更有效地维护公民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更强有力地制约公共权力的行使。,3、社团监督中的参与机制可以弥补公权力机关内部监督的局限。,三、几种主要的社团监督,1、工会组织的监督。,2、妇联组织的监督。,3、共青团组织的监督。,4、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监督。,5、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组织的监督。,6、企事业单位的监督。,第四节 舆论监督,一、舆论监督的特征,1、人民性,2、公开性,3、及时性,4、权威性,二、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舆论监督走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孕育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成型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三、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方法,(一)舆论监督的功能,1、导向功能,2、监视功能,3、宣泄功能,4、威慑功能,(二)舆论监督的方法,1、新闻报道,2、公开披露,3、表达民意,四、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1、广泛性,2、交互性,3、一定的隐蔽性,(二)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与问题,1、监督主体的局限。,2、虚假信息。,3、网络中的群体传播使网络舆论监督容易发展成为网络舆论暴力。,(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完善,1、改善网络舆论监督条件,优化网络监督环境。,2、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立法,将网络监督纳入法制轨道。,3、掌握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监督。,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