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a,*,肌 学,一 总论,二 头肌,三 颈肌,四 躯干肌,五 上肢肌,六 下肢肌,1,a,肌 学一 总论1a,1、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器官和血管的管壁。,2、心肌构成心壁。二者运动均不受意识支配,称为不随意肌。,3、骨骼肌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并大部分附着于骨,这种肌可随人的意识舒缩,故属随意肌。运动系统的肌均为骨骼肌。,一 总论,(一)分类,2,a,1、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器官和血管的管壁。一 总论(一)分类,(二)构造和形态,1、肌的构造 (1),肌腹,主要由大量的横纹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具有收缩功能。,(2),腱,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色白,强韧,无收缩能力。肌腹借腱附着于骨面。,肌腹,(肌)腱,肌,3,a,(二)构造和形态1、肌的构造 (1)肌腹 主要由大,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肌膜,肌腹外面包裹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由肌外膜向肌内发出纤维隔将其分为若干肌束,包裹肌束的结缔组织称,肌束膜,。在肌束内,每条肌纤维周围仍有少量结缔组织,称,肌内膜,。肌的血管和神经均走行在这些结缔组织之中。,腱,4,a,肌外膜肌膜 肌腹外面包裹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由,2、肌的形态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1),长肌,主要分布于四肢。长肌的肌纤维通常与肌长轴平行,多呈梭形。收缩时明显缩短,可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如肱二头肌等。长肌的腱呈索状,有的肌起端有两个以上,分别称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有的腱在两个肌腹之间,称中间腱,这种肌称二腹肌。有的肌有数个腱,将肌腹分割成多个肌腹,这种腱称,腱划,,如腹直肌。,5,a,2、肌的形态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2),短肌,主要分布于躯干深层。肌短小,收缩时引起的运动幅度小,如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3),扁肌,多分布于躯干浅层,形状扁阔,又称阔肌。扁肌除运动外还兼有保护内脏作用。扁肌的腱扁而薄,称,腱膜,,如腹外斜肌腱膜。(4),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由环形的肌纤维构成,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如眼轮匝肌。,6,a,(2)短肌 主要分布于躯干深层。肌短小,收缩时引起的运动,(三)肌的起止,通常肌的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面,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使两骨彼此靠近,产生关节运动。把靠近躯体正中面或四肢近端的附着点作为肌的,起点,,把远端附着点作为,止点,。多数情况下,起点为定点,止点为动点。由于肌的运动复杂多样,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例如:胸大肌的起自胸廓,止于肱骨,收缩时可使上肢向躯干靠拢。但作引体向上时,其定点和动点发生转换,附于肱骨的一端被固定,由动点变为定点,而附于胸廓的一端成为动点,可牵拉躯干向上肢靠近。,起点,止点,7,a,(三)肌的起止 通常肌的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面,,(四)肌的配布,多数肌位于关节周围。,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有关,运动轴多,配布的肌群就多,相反则少。例如单轴的指骨间关节配布屈、伸两组肌。双轴的拇指腕掌关节,配布屈、伸、收、展四组肌。多轴的肩关节配布屈、伸、收、展、旋外和旋内六组肌。,关节的每个运动轴相对侧各配布一组肌,如肘关节前方配布一组屈肌,后方配布一组伸肌。这两组肌作用相反,相互拮抗,互称,拮抗肌,。但在功能上又相互依存、相互协调。,8,a,(四)肌的配布8a,(五)肌的命名,形状:斜方肌,三角肌,位置:冈上肌,骨间肌,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大小和位置:腰大肌,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作用:旋后肌,大收肌,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腹横肌,9,a,(五)肌的命名9a,(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包被全身各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皮下脂肪、皮下血管、皮神经和淋巴管等。,(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每块肌形成各肌的筋膜鞘和筋膜间隙。在四肢,深筋膜插入到各肌群间连于长骨的骨膜,形成肌间隔。,2、滑膜囊,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有少量滑液。多位于肌腱与骨面之间,可减轻二者间的摩擦。,1、筋膜,浅筋膜,深筋膜,浅筋膜,肌间隔,深筋膜,10,a,(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包被全身各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3、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多位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等处。腱鞘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由增厚的深筋膜和骨膜共同构成,呈管状并附着于骨面,它容纳腱并对其有固定作用;,内层为,滑膜层,,由滑膜构成,呈双层筒状,又分脏、壁两层。脏层包裹腱表面;壁层紧贴纤维层内面。脏、壁两层在腱深面相互移行,形成,腱系膜,,腱的血管由此出入。在滑膜层的脏、壁两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减轻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如腱的活动过于频繁,可导致腱鞘损伤,产生疼痛并影响肌腱的滑动,称为腱鞘炎。,11,a,3、腱鞘 11a,腱纤维鞘,腱滑膜鞘,腱纤维鞘,腱滑膜鞘,12,a,腱纤维鞘腱滑膜鞘腱纤维鞘腱滑膜鞘12a,(一)面肌,二 头肌,面肌位置浅表,为扁薄的皮肌,大部分起自颅骨表面,止于面部皮肤,多呈环状和辐射状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如口裂、眼裂和鼻孔周围,收缩时,可闭合或开大孔裂,并牵动皮肤产生皱纹,呈现各种表情,也称表情肌。,面肌,咀嚼肌,头肌,13,a,(一)面肌二 头肌 面肌位置,1、颅顶肌:由左、右两块,枕额肌,组成,枕额肌包括额腹、枕腹和二者之间的,帽状腱膜,。,2、眼轮匝肌:呈环形,位于眼裂周围。收缩使眼裂闭合。,3、口周围肌:位于口裂周围,包括环形肌和辐射状肌。环形肌即,口轮匝肌,,肌束环绕口裂,收缩时可关闭口裂。辐射状肌很多,配布于唇的上、下方,收缩时可提上唇、降下唇,并可牵拉口角向上、向下或向外。此外,在口角两侧,面颊深部有一对颊肌,收缩时可使唇、颊紧贴牙和牙龈,协助咀嚼和吸吮。,帽状腱膜,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14,a,1、颅顶肌:由左、右两块枕额肌组成,枕额肌包括额腹,1、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外面。,2、颞肌:起自颞窝,向下经颧弓内侧,止于下颌骨冠突。,(二)咀嚼肌,15,a,1、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外面。(二)咀嚼肌15a,3、翼内肌:起自蝶骨翼突,肌束行向下外,止于下颌角内面。,4、翼外肌:起自蝶骨大翼下面及翼突,肌束行向后外,止于下颌颈。,翼外肌,翼内肌,16,a,3、翼内肌:起自蝶骨翼突,肌束行向下外,止于下颌角内面。翼外,三 颈肌,(一)颈浅肌群,1、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肌质扁薄,起自胸大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止于口角。可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纹。,2、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阔肌深面,以两头分别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肌束行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17,a,三 颈肌(一)颈浅肌群17a,胸锁乳突肌 一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并使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18,a,胸锁乳突肌 一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并使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二)颈中肌群,1、,舌骨上肌,:位于舌骨与下颌骨和颅底之间,每侧有4块肌,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茎突舌骨肌。,作用:上提舌骨。如舌骨固定,前三者可拉下颌骨向下,协助张口。,19,a,(二)颈中肌群19a,2、,舌骨下肌,:位于舌骨下方的颈部中线两侧,每侧也有4块肌,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作用:牵拉舌骨和喉向下。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20,a,2、舌骨下肌:位于舌骨下方的颈部中线两侧,每侧也有4块肌,包,(三)颈深肌群,1、内侧群:位于脊柱颈段前方,包括头长肌和颈长肌,合称椎前肌。作用:屈颈、低头。2、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三者均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向下止于第1肋骨,后斜角肌向下止于第2肋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作用: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前斜角肌,中斜角肌,21,a,(三)颈深肌群前斜角肌中斜角肌21a,1、浅群,(1)斜方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上部肌束向外下方,中部肌束水平向外,下部肌束向外上方,止于锁骨外1/3、肩峰和肩胛冈。作用:两侧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一侧收缩使颈屈向同侧。,四 躯干肌,(一)背肌,22,a,1、浅群四 躯干肌(一)背肌22a,(2)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及胸侧部,为全身最大的扁肌,呈三角形。起点: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份。止点:肌束向外上方集聚,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则上提躯干。,23,a,(2)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及胸侧部,为全身最大的扁肌,呈,(3)肩胛提肌:位于颈部两侧,被斜方肌覆盖。起点:起自上4个颈椎横突,肌束向外下方。止点:止于肩胛骨上角。作用:上提肩胛骨。如肩胛骨固定,可使颈屈向同侧。(4)菱形肌:位于斜方肌中部深面,呈四边形。起点:起自第6、7颈椎和上4个胸椎棘突,肌束向下外方。止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作用: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略向上。,24,a,(3)肩胛提肌:位于颈部两侧,被斜方肌覆盖。起点:,背肌深群位于棘突两侧,可分数层。浅层为长肌,其中最主要的是竖脊肌。深层为短肌,为数众多,呈节段性分布。,竖脊肌,位于背侧沟内,是背肌中最长的肌。起点: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止点:向上以肌齿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及颞骨乳突。作用: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并仰头。,2、深群,25,a,背肌深群位于棘突两侧,可分数层。浅层为长肌,,胸腰筋膜,背部深筋膜的浅层覆盖背浅群肌表面。深层在背浅群肌和背深群肌之间,称,胸腰筋膜,,此筋膜上部较薄,下部增厚,又分浅、深两层。两层向内侧分别止于腰椎横突和棘突。两层间夹有竖脊肌,构成竖脊肌鞘。两层在竖脊肌外侧缘合为一层,向上附于第12肋,向下附于髂嵴。,3、背部筋膜,26,a,胸腰筋膜3、背部筋膜26a,1、胸上肢肌,(1)胸大肌:位于胸前壁上部,呈扇形。起点: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部肋软骨。止点:肌束行向外侧并集聚,以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收缩时,使臂内收、旋内。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可牵引躯干向上。,(二)胸肌,胸上肢肌,胸骨有肌,27,a,1、胸上肢肌(二)胸肌胸上肢肌27a,(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点:起自第35肋。止点:止于肩胛骨喙突。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如肩胛骨固定,可上提35肋,协助吸气。,28,a,(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点:起自第,前锯肌,(3)前锯肌:位于胸廓侧面。起点:以肌齿起自第18肋骨外面。止点:肌束向后内行,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作用:向前牵拉肩胛骨,并使其紧贴胸廓。,29,a,前锯肌(3)前锯肌:位于胸廓侧面。起点:以肌齿起,肋间外肌,肋间内肌,2、胸固有肌,(1)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各肋间隙上位肋骨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骨上缘。,(2)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深面,肌纤维走行方向恰与肋间外肌相反。,作用:肋间外肌能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能降肋,助呼气。,30,a,肋间外肌肋间内肌2、胸固有肌30a,(三)膈,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呈向上膨隆的穹隆状,其周围部为肌腹,中央为腱膜称,中心腱,。,中心腱,肌腹,31,a,(三)膈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中心腱肌,三个裂孔:,腔静脉孔,T 8 下腔静脉,食管裂孔,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主动脉裂孔,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32,a,三个裂孔:32a,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扩大胸腔,以助吸气;舒张时膈顶上升,恢复原位,缩小胸腔,以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分娩、呕吐等活动。,33,a,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扩大胸腔,1、前外侧群,(1)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呈长带状。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外面。肌腹有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