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纵断面设计优选ppt资料

上传人:k****o 文档编号:252174788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纵断面设计优选ppt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道路纵断面设计优选ppt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道路纵断面设计优选ppt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道路(dol)纵断面设计,第一页,共34页。,第三章 道路(dol)的纵断面,第二页,共34页。,概述,沿着道路(dol)中心线所作的垂直展开剖面,即为道路(dol)的纵断面。,它反映自然地形和设计路线在竖直断面上的几何形状、位置、尺寸。,第三页,共34页。,第四页,共34页。,第五页,共34页。,i,H,L,4.2 纵坡设计(shj),1.纵坡(坡度(pd),道路中线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计),称为纵坡或坡度(pd)。,从路线起点至止点的方向看,路线升高为上坡,降低为下坡。规定:纵坡上坡为“+”,下坡为“”。,例如:5.3%为上坡,2.8%为下坡。,第六页,共34页。,(1),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chngdun)、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限制原因:为保证车辆能以适当的车速在车道上安全行驶,即上坡时顺利,下坡时不致发生危险。,第七页,共34页。,影响道路最大纵坡度的因素,1)道路的等级:道路等级越高,交通量越大,行车速度越高,道路纵坡度要求缓。,2)地形、地物及自然条件(tiojin)的影响。,3)汽车的爬坡能力的影响,第八页,共34页。,5%,设置(shzh)的竖曲线半径R=5000米。,纵断面设计图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坡差较大时易造成视线中断;,2 纵坡设计(shj),仅在地形等条件十分受限而不得已时才被迫采用(ciyng)极限最小值。,第三十二页,共34页。,概述,第三章 道路(dol)的纵断面,(4)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有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避免洪水危害,减小低温冰滑安全隐患;,下部为数据栏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限制方法:分别对凸型和凹型竖曲线规定最小 值。,第二十七页,共34页。,2).,竖曲线止点桩号,计算切线高程,计算设计(shj)高程,依据及最大值:,(1)对于只有汽车行驶(xngsh)的道路,选择国产典型载重汽车作为标准车型,确定最大纵坡推荐值和限制值设计时,尽量选用小于推荐值的坡度;当地形限制不得不大于推荐值时,必须小于限制值,并限制坡长。,第九页,共34页。,(2)对于(duy)机非混行道:,应按非机动车为设计依据(自行车),非机动车最大纵坡推荐值2.5%,限制值3%。,第十页,共34页。,(2)最小纵坡,为保证排水顺畅,防止水分渗入路基,一般应考虑设置不小于0.5%的纵坡,困难地区(dq)采用不小于0.3%,第十一页,共34页。,2.坡长限制,坡段起止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坡长。,(1)最大坡长限制,理由:长距离大坡对行车不利。持续上坡易使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持续下坡(xi p)刹车频繁危及安全。,第十二页,共34页。,第十三页,共34页。,(2)最小坡长限制(xinzh),理由:坡长过短,行车频繁颠簸,乘客不舒适,线型不美观;坡差较大时易造成视线中断;不易设置竖曲线。,第十四页,共34页。,3.合成坡度,在平曲线路段(l dun),由路线纵坡和超高横坡合成的路面实际流水坡。,该坡度过大时,易产生附加阻力(上坡时),或使汽车(qch)重心偏移,沿合成坡方向滑移。故应加以限制。,第十五页,共34页。,第十六页,共34页。,4.纵坡设计一般要求,(1)必须符合标准、规范(gufn)的规定;,(2)纵坡力求均衡,尽量不采用极限值;,(3)应与地形相适应,重视与平面线形的组合;,(4)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有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避免洪水危害,减小低温冰滑安全隐患;,(5)减少高填深挖,争取填挖平衡;,(6)考虑农田水利要求;,(7)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第十七页,共34页。,4.3 竖曲线(qxin)设计,纵断面上相邻两段不同坡度线的交点称为变坡点。,变坡点处需设置竖曲线(qxin)。竖曲线(qxin)采用二次抛物线和圆曲线(qxin)型(我国采用圆曲线(qxin)型)。,凹型竖曲线(qxin),凸型竖曲线(qxin),变坡点,变坡点,坡度线,设计线,凸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第十八页,共34页。,外 距,切线(qixin)长,曲线(qxin)长,1.竖曲线计算,几何(j h)要素:转坡角,竖曲线上任意点纵距,L,T,T,y,E,x,y,x,i,1,i,2,(,代数差,)i:,上坡为“,+”,,下坡为“,-”,。转坡角“,+”,为凸形,“,-”,为凹形,(改正值),竖曲线半径,(m),R,x,计算点桩号与竖曲线起点,(,或竖曲线终点,),的桩号差,第十九页,共34页。,例:某道路一变坡点桩号,高程米,前坡i1=-5.4%,后坡i2=3.5%,设置(shzh)的竖曲线半径R=5000米。求K1+240、K1+260处的设计标高。,解 1.计算切线高程,切线(qixin)长,竖曲线(qxin)起点桩号 K1+256.387 2,竖曲线止点桩号,待求桩号至竖曲线起止点的桩号差,第二十页,共34页。,待求桩号处的切线(qixin)高程,K1+240 H1,K1+260 H1,2.计算设计(shj)高程,待求桩号处纵距(改正值(zhn zh)),K1+240,K1+260,待求桩号处的设计高程,第二十一页,共34页。,2.竖曲线设计标准,(1)竖曲线最小半径,这是对竖曲线半径作出的限制。,限制理由:,1.汽车在竖曲线部分行驶时受离心力作用;,2.驾驶员视线受到限制。,限制方法:分别对凸型和凹型竖曲线规定最小 值。设计时不得违反。,通常采用(ciyng)不小于一般最小值的竖曲线半径,,仅在地形等条件十分受限而不得已时才被迫采用(ciyng)极限最小值。,第二十二页,共34页。,(2)竖曲线最小长度,限制理由:,竖曲线过短易产生急促变坡感觉;,竖曲线过短易对行车(hngch)造成冲击。,限制方法:,规定最小长度,设计时不得违反。,规定值列于下表。,第二十三页,共34页。,第二十四页,共34页。,3.竖曲线设计,(1)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要求,1.宜选用(xunyng)较大半径;,2.同向曲线间应避免直线段过短而形成“断臂曲线”;,3.需满足排水要求;,4.相邻竖曲线不得重叠。,(2)半径的选择,1.符合规范要求;2.考虑土石方工程量;,3.考虑平纵线形组合。4.考虑相邻竖曲线的连接。,第二十五页,共34页。,4.5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1.组合设计的原则,1).自然地诱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连续性;,2).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大小均衡,保持视觉和心理协调;,3).合成坡度组合得当,有利行车和排水;,4).注重(zhzhng)与道路周围景观的配合。,第二十六页,共34页。,2.线形(xin xn)组合设计要点,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包竖,第二十七页,共34页。,2).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平面直线段不宜设置多次变坡,避免出现驼峰、凹陷、跳跃等使视觉中断的线形。,3).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xitio)配合,应使路线融入自然,不要硬性隔断景观;,减少高填深挖,重视环境保护;,综合绿化;,讲究结构物的造型和色彩。,第二十八页,共34页。,4.6 纵断面设计方法(fngf)与纵断面设计图,1.纵断面设计步骤,第二十九页,共34页。,高程 米,地质情况,坡度,/,坡长,填 挖,地面高程,设计高程,里程桩号,平 曲 线,云南省公路设计院,三角田,猛龙二级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图,设计,复核,审核,图号,SIII-2-1,JD1 R=200,JD2 R=150,K0+000,1,6,3,2,7,4,5,546.60,550,548,546,544,542,540,灰岩及亚粘土,叶岩及亚砂土,545.55,552,554,K0+000K0+700,第,1,页 共,56,页,第三十页,共34页。,第三十一页,共34页。,2.纵断面设计图,(1)公路纵断面设计图,常用比例:横向1:2000,竖向1:200,纵断面设计图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图形部分,包括,1).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qxin)及其要素;,2).桥涵及重要构筑物;,3).隧道;,4).与其它道路交叉时的桩号及路名;,5).水准点编号、桩号、位置、高程;,6).断链位置及长短链关系;,7).跨河大中桥的现有水位及设计水位。,第三十二页,共34页。,下部为数据栏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1).土壤地质(dzh)情况;,2).坡度/坡长;,3).填挖值;,4).设计高程;,5).地面高程;,6).里程桩号;,7).直线及平曲线。,第三十三页,共34页。,最大纵坡,根据汽车行驶理论,考虑自然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汽车的机械效率(jxi xiol),标准规定如下表:,第三十四页,共3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