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训练:探究题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053067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训练:探究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0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训练:探究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0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训练:探究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刚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2、CH4等。(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2和CH4。(实验探究)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若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_;(2)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4)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_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_。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和CH4,小刚的猜想正确。(反思与评价)(5)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他认为可以取消装置C你是否认同_(填“认同”或“不认同”)理由是_。(6)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2,由于二氧化碳_,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答案】(1)二氧化碳;(2)2NaOHCO2=Na2CO3H2O;(3)干燥气体;(4)水珠,甲烷,;(5)不认同,装置A和装置C虽然相同,但作用不同,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若取消装置C,有可能造成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对后面的检验结果造成干扰;(6)不能供给呼吸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若装量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甲烷,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5)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的除杂是否彻底,所以我认为不可以取消装置C理由是:装置A和装置C虽然相同,但作用不同,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气体样品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若取消装置C,有可能造成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对后面的检验结果造成干扰;(6)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基础)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试验)图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_乙烧杯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图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1)按照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该现象说明了_。(2)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_【答案】(进行试验)溶液变红 ,溶液未变红 ;对照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合理即可)(分析讨论)(1)滤纸条由C向A依次变红。(2)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拓展延伸)(1)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 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解析】(1)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中,故甲烧杯变为红色,而乙烧杯不变红。此处烧杯乙的作用是与甲烧杯对照。由此实验可知,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2)C最靠近浓氨水,故最先变红,B次之,A最后变红。如果滤纸没有变红而棉花变化,可以是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3)左边装置中的温度高于右边装置,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故D出比B处先变红;该实验能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4)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的优点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重点)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顾】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猜想】(1)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填字母)。AC和COB只有COCCO和O2的混合气体D只有CO2(2)小明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强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_。【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3)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4)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拓展延伸】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 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则容器中氧气质量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 【知识回顾】 2C+O22CO 【提出猜想】(1) AC (2)CO2、O2 (3) 除去二氧化碳(或吸收二氧化碳) (4)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O2+Ca(OH)2CaCO3+H2O , 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 3CO+Fe2O32Fe+3CO2 【实验探究2】 红色固体变黑(或铜丝网变黑等) 【反思交流】 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拓展延伸】 8 g16 g或8 gm(O2)16 g【解析】(1).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容器中气体的组成C和CO ,因为碳是固体,不是气体且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CCO和O2的混合气体,因为二者在高温下会反应;(3).氧气过量时,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燃烧生成的CO2和剩余O2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5).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有二氧化碳,(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7).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为黑色,(8).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10).装置内原有的空气中有氧气,也能使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排尽空气后方可加热,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影响。(11).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设6g碳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不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y, ,x=16g ,x=8g所以氧气的质量为8g16g(基础)4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实验介绍这一知识。(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4).图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研究)分别称取2g木炭与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比例1:61:71:81:91:101:111:121:13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偶尔红热,气泡较少实验结果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装置改进)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填“是”或“否”);理由是_。(交流讨论)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_。【答案】(1)(2)火焰集中,提高温度(3)防止试管口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尾,炸裂试管(4)空气进入,使热的铜再次被氧化(说法合理即可)(5)混合物中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1:101:11 ,是 ; 反应物受热均匀,并可获得持续高温 (交流讨论) 排出试管内的一部分空气加热时木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 【解析】(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加上灯罩可以使火焰更集中,提升温度,利于反应的进行;(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试管口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尾,炸裂试管;(4)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铜被重新氧化;(5)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化铜和碳粉的比例不同,得到产物也不同,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混合物中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即反应最充分的:1:101:11;装置改进 将卧式改为直立式,同时用火焰把试管包住,火焰与试管底部的接触面积变大,可以充分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可获得持续的高温,这种设计效果会更好;交流讨论由于试管内有空气,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均匀受热外,目的是:排出试管内的一部分空气;由于装置内有空气,在加热时遇到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碳和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提升)5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1)纯净的 CH4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CH4 能还原 Cu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 CH4 还原 CuO 的反应。(提出问题)CH4 还原 CuO 的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实验探究)在点燃 B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甲烷气体的作用_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B 装置内的现象_,证明有铜 生成;反应过程中,C 装置中的现象_,证明有水生成;D 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_生成;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 CH4 还原 CuO 的化学反应方程_【答案】(1)CH4+2O2 CO2+2H2O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治加热时发生爆炸 黑色粉末变红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二氧化碳 4CuO+CH44Cu+CO2+2H2O 【解析】(1)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2)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出现爆炸,因此,在进行加热前要把玻璃管中空气全部排出,所以进行操作时应先通入甲烷排出装置内空气然后再进行加热;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铜,会观察到会黑色粉末变红;水可以与白色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所以C 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说明证明有水生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据以上信息写出可知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CuO+CH44Cu+CO2+2H2O。(基础)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小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_成立2小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猜想三成立(反思与评价)(1)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2)还可用更简便的方法检验Cl2的存在,该方法是_(拓展应用)(1)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_(填化学式)(2)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_+Cl2【答案】(猜想与假设)O2和Cl2 (实验结论)一 (实验现象)变蓝 (反思与评价)(1)用排水法收集时,氯气溶于水了 (2)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如果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是氯气 (拓展应用)(1)KMnO4;(2)2H2O 【解析】【猜想与假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实验探究】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用氧气产生,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无氯气,故猜想一成立;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用氧气产生,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产生,故猜想三成立;【反思与评价】(1)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时,氯气溶于水了;(2)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检验Cl2的存在的方法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如果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是氯气;【拓展应用】(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KMnO4;(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2X+Cl2,反应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0、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方框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提升)7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I探究铜锈的组成(查阅资料)铜锈受热易分解 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释与结论)(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_。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编号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解释与结论)(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填编号)。(5)对比实验和,得出的结论是_。(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补充完整。(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反思与应用)(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答案】(解释与结论)(1)CO2 + Ca(OH)2 = CaCO3 + H2O(2)C、H、O (解释与结论)(3)除去水中溶解的O2(4)和(5)铜生锈与O2有关 (6) (7)铜与H2O、O2、CO2同时接触(反思与应用)(8)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解答;(2)根据题中实验现象分析解答;(3)根据蒸馏除去水中的氧气分析解答;(4) (5) (6) (7)根据对比试验分析解答; (8)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分析解答。(1) C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将铜锈加热,可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和Cu;(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O2;(4)根据题中给出的对比试验可知,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和;(5)对比实验和,实验中的变量是氧气,故得出的结论是铜生锈与O2有关;(6)根据对比实验可知,还需要探究铜生锈与环境是否干燥有关,故中不应有水,应是将铜丝放在干燥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故为;(7)由实验和可知,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由实验和可知,铜生锈与氧气有关;由实验和可知,铜生锈与水有关,故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H2O、O2、CO2同时接触;(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基础)8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裝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_,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_。(3)活动小组对(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浓硫酸, acbd(3)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反思交流) 偏大 ,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解析】(1)实验室可以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如果选择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如果干燥气体,可以在多功能瓶中加入浓硫酸,干燥气体的时候应该让气体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cbd;(3)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加合理,因为甲装置中的小气球在装置后面,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可以使反应更加充分;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大,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提升)9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几位同学们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I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此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探究)该班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象与结论)(1)装置C的作用是_:要证明气体中含有CO则在装置G中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2)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与评价)(3)若将装置和装置互换位置,将不能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_。【来源】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答案】(现象与结论)(1)证明是否含有SO2; ;(2)CO2+Ca(OH)2CaCO3+H2O;(反思与评价)(3)CO2;(4);(5)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 【解析】(1)根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则装置的作用是证明是否含有SO2,故填证明是否含有SO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2)装置H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故填CO2+Ca(OH)2CaCO3+H2O;(3)考虑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需要先除掉二氧化硫,才能证明二氧化碳,所以若将装置和装置互换位置,不能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故填CO2;(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反应后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生成CuO,化学方程式故填;(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染着的酒精灯,故填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提升)10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查阅资料)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CO2+2NaOH=Na2CO3+H2O。(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进行实验)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实验操作如下图I所示。(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上图II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发生的变化是_变化。(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你若能正确回答出以下问题,你将获得4分的奖励。但试卷总分不得超过60分(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C装置作用是_。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反思)(1)根据实验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填“单质”或“化合物”)。(2)某同学对实验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来源】安徽省宿州一中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实验(2)燃着木条熄灭; 实验(1)提供水蒸气 ,物理 ; 实验(2)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减少;实验结论及解释 除去二氧化碳;实验反思(1)化合物 (2) 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解析】 进行实验实验:(2)如果过氧化钠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如没反应,则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1)由题意知,A装置是把水加热至沸腾产生水蒸气,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没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实验:(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现象时有气泡产生,同时大理石逐渐减少。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作用是除去没反应掉的二氧化碳,能收集到较纯的氧气;根据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反思(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了生成氧气,另一种物质中一定还含有钠、碳或氢元素,所以一定为化合物;(2)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故应先干燥二氧化碳,再和过氧化钠反应。(基础)11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查阅资料)(1)通常条件下,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2)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3)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性质相似,能与某些气体反应。(4)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操作、记录、分析)实验一:(1)先检查装置的_,在锥形瓶中装入VmL氢氧化钠溶液,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人体吸入的空气(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量筒的容积远大于VmL)中液体体积为amL请根据所学知识,在该步实验中,空气中某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关闭弹簧夹K1、K2,再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能否使用红磷_(填行还是不行)。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bmL从而推断该气体占气体总体积百分数约为_(用字母表示)。实验二:(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图中曲线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填“X”、“Y”、“Z”)。根据表格中曲线及相关数据,请解释寒冷冬天,紧闭教室内窗户玻璃上能用手指写出清晰的字_,实验二中,200s时若体积为Vml食品保鲜袋中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约为_mL。(评价反思)(5)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同学们想想: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组成对比的结论是_。(6)实验一中把盛放白磷的铁质燃烧匙换为镁带缠绕。假设实验能安全进行完毕,请猜想实验结束后的呈现的现象是_。(7)连接装置前把铁质燃烧匙换为铝质的,则可能后果是_,原因是_。(8)为使实验一的数据更精确,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思考,你有何建议?_。【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答案】(1)气密性 (2)CO2+2NaOHNa2CO3+H2O (3)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 , 4P+5O22P2O5 ,不行,100% (4)X; 寒冷冬天,室外温度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冷凝成液态的水 ;76.66%V (5)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少(6)镁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均要反应,量筒中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几乎充满 (7)锥形瓶炸裂或胶塞被冲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而发生爆炸性反应 (8)使用实验二的数据采集器整套装置,测得的数据更精确 【解析】(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锥形瓶中装入VmL氢氧化钠溶液,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人体吸入的空气。(2)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液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的气体体积为(Va)mL,这就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关闭弹簧夹K1、K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此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休体积为bmL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即,从而推断该气体占气体总体积百分数约为。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如图1),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得到图3,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寒冷冬天,室外温度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冷凝成液态的水,所以紧闭教室内窗户玻璃上能用手指写出清晰的字;由图示可知:由图表中的数据可知,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为:。(5)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少。(6)镁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均要反应,量筒中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几乎充满。(7)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混合遇明火而发生爆炸性反应,可能会导致锥形瓶炸裂或胶塞被冲出。(8)由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实验二的数据采集器整套装置,测得的数据更精确。(基础)12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甲 组乙 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猜想2正确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种元素组成。【答案】(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3+2HCl=2NaCl+H2O+ CO2 (反思评价)密闭容器(或封闭体系等合理答案)(优化装置)B; A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或C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迸出(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或参加反应)(解释应用)四(或4或C、H、O、Cu四) 【解析】实验探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 CO2反思评价: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对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无影响优化装置:最佳装置是:B ;另外两种装置的不足:A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或C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迸出。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是: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C、H、O、Cu四种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C、H、O、Cu四种元素。(基础)13(1)如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理由是_。(2)针对上图A存在的一些不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l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白磷燃烧,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及优点是_。(3)托盘天平最小只能测出0.2克的变化量,为了提高精度,老师改用如图2所示的不等臂天平(OA:OB=1:10),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克,则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_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B ,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产生黄光,大量白烟;气密性好,实验更准确(合理皆可)(3)0.02 【解析】(1)如图1,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B,理由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2)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及优点是: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优点:气密性好,实验结果更准确;(3)因为不等臂天平平衡时有:力1力臂1=力2力臂2,不等臂天平(OA:OB=1:10),因此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g,则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0.02g。(基础)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1)图一是课本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其中红磷与_形成对比。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兴趣小组同学另设计了图二、图三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由图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图三所示实验探究步骤如下:步骤1: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60的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此时观察到白磷不燃烧。步骤2: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_。(3)该兴趣小组还有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图四的装置,请你帮他们一起分析,实验中浸有烧碱溶液的棉花起的作用可能是_。(4)上述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无“铜片上”不给分),P+5O22P2O5,(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甲烧杯内液面下降,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只需写到前面两点就可)(3)与生成的P2O5反应(或除去生成的P2O5或其它合理答案).(4)更环保(或污染更小等)【解析】(1)红磷与铜片上的白磷对照,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由图二实验中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所以甲烧杯内液面下降,由于白磷得到了氧气,并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以上,所以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由于磷燃烧生成白烟(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的污染,所以烧碱溶液与生成的P2O5反应,防止空气的污染;(4)根据(3)分析可知,上述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更环保。(提升)15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同学们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不反应,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老师告诉同学,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猜想一:氢气;猜想二:二氧化硫;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同学们作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査阅资料)(1)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2)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能被氢氧化钾溶液吸收;(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主要实验步骤主要现象解释或结论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装置B中的现象是_有二氧化硫生成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猜想_正确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冷却,观察A中溶液颜色A中液体变为_色有硫酸铜生成(表达交流)(1)在步骤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2)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_。(反思拓展)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答案】Zn+H2SO4ZnSO4+H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主要现象)品红溶液褪色(解释或结论)二 (主要现象)蓝 (表达交流)(1)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排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2)2H2O (反思拓展)铜网表面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 【解析】猜想假设同学们作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实验探究实验得出该反应有二氧化硫生成,根据资料中提供的信息,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装置B中对应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故填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玻璃管中装有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向其中通入气体,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无氢气,猜想二正确,故填二;A试管中有硫酸铜生成,所以加水稀释后A中液体变为蓝色,故填蓝;表达交流(1)在步骤中,鼓入空气可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故填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排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反应前后还差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空白处填2H2O,即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故填2H2O;反思拓展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D玻璃管中的氧化铜被还原,生成单质铜和水,看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故填铜网表面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基础)16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其中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1)看到A、C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写出A试管中反应的方程式:_。(2)B试管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_(填“强”或“弱”)。(3)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4)要想验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Y是硫酸铜溶液,则X是_。(5)经认真分析,它们认为上述有一个实验可以省略,该实验的序号是_。【来源】云南弥勒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1)Fe+2HCl=FeCl2+H2 (2)强 (3)锌片与稀盐酸的反应比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 (4)Fe(或铁) (5)D 【解析】(1)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2)B试管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是因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银附着在了铜的表面,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3)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锌片与稀盐酸的反应比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4)对比A、C、D,可知铁、锌、银的活动性为:锌铁银,B试管中现象可知铜、银活动性为:铜银,再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即可知道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Y是硫酸铜溶液,则X是铁片,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比铜活泼。(5)上述实验D可以省略,这是因为通过B可知铜比银活泼,则银一定不能和盐酸反应。(提升)17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I铁的应用(1)高科技产品“纳米-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_。II铁的冶炼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2)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还能_;铁的活动性探究现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作出猜想)只有Fe(NO3)2有Fe (NO3)2、Cu (NO3)2 有Fe (NO3)2、AgNO3 有Fe (NO3)2、Cu (NO3)2、AgNO3(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填标号),其理由是_(实验探究)根据如表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完成表中的实验结论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A中的溶质成分符合猜想_固体B中的金属成分是_生铁中铁含量的测定某课外兴趣小组测定生铁(含杂质的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实验次数12345取样品质量(g)30.030.030.030.030.0取稀硫酸质量(g)50.0100.0150.0200.0250.0产生气体质量(g)0.2a0.60.80.9(1)a的数值为_(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3)第5次实验结束后,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4)第1次实验结束后,所得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列式计算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