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单元第一节

上传人:hao****021 文档编号:248345544 上传时间:2024-10-23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66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栏目导引,新课学,前导航,基础梳理,自学导引,活动点拨,教材透析,要点串讲,知能突破,实战演练,轻松闯关,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新课学前导航,情景导入,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水环境和水循环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量开采。城市街区的扩大导致不可渗透面积增加,,下水道改造导致排水系统,的变化,降雨时短时间内,的排水量增大,使得河川内洪水时洪峰流量增大;土地利用面积的增加,水面、绿地等面积减少,使得水蒸发量减少,【思考】,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目标定位,1.了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掌握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3.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基础梳理自学导引,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起源的条件,(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_的出现。,(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_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3),管理、协调:社会组织机构的出现。,剩余农产品,手工业,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_职能为主。,(2),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_的中心。,(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百万以上人口的_和大城市带,还出现了专业化城市。,政治,区域经济,特大城市,图表解读,1.,教材图,2,1,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据图分析:,(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这些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3),亚马孙河、刚果河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不,是城市最早出现的地区?,提示:,(1),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洲等地区。,(2),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3),地处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1),概念: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城市_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_。,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_。,人口,上升,扩大,(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_占总人口的比重。,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从_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城市化进程三阶段中的_阶段。,(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_出现。,城市人口,20,世纪,70,年代,加速,大城市带,(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_以,上,出现_和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_人口向,_移动,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大。,70%,郊区化,乡村,城市,图表解读,2.,教材图,2,1,5,“,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据图分析:,(1),世界六大城市带分布在哪些地区?其分布有何共同特点?,(2),世界六大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1),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北美五大湖地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欧洲西,部、英国南部。,共同特点:从自然条件看,城市带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且多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形成城市带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2),世界六大城市带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各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其出现的原,因也不同。,城市带的名称,主要成因,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中国最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工业和人口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美国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欧洲西部城市带,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业和贸易占世界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英国南部城市带,世界现代工业起源地,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思考感悟,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衰败的表现吗?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提示:,(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基础上的。,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小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受人类影响最集中、最深刻的区域,也是地理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是国家实现_、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合理用地,(2),不利影响,资源、生态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_减少;水资源短缺,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_下沉或,_等生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_污染。,社会问题:_,交通事故频发;_,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耕地面积,地面,海水入侵,噪声,道路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3.,解决措施:发展经济、_、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图表解读,3.,教材图,2,1,8,“,城市热岛示意,”,,据图分析:,(1),图中气温曲线有什么分布特点?,(2),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什么影响?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政策调控,提示:,(1),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公园、农田等绿地气温比居民区稍低。,(2),从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等方面分析。,(3),消极影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引起城市热力环流;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积极影响: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措施: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置在环流圈外。,要点串讲知能突破,1.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城市化及世界城市化进程,2.世界城市化进程,(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较,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化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后期,(,饱和,期,),早,缓,高,大,相,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化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展,中国家,中期,(,发展,期,),晚,快,低,小,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很多社会,问题,思考拓展,有关城市化几个概念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郊区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人口迁回市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图解,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例1,(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解析】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答案】(1)D(2)C,1.,环境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扩大绿化面积,建立绿化隔离带,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2.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造成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交,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就业困,难,失业,队伍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思维拓展,(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2)许多城市问题并不是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包括环境污染整治和合理规划两个主要方面:,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例2,(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1)C(2)A,一、教材P,31,问题索引,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如下几个变化:城市用地大幅度扩展;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周边小城镇与主城的建成区的距离变短,及至相连。,原因:职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