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247440076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土地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土地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土地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6,.,农学知识:,汜胜之书,:,西汉,汜胜之。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农书,:,元,代,王祯。,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明清,宋应星。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河防一览,:,明,潘季驯。总结治理黄河的经验,核心探究,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材料二,再现商鞅变法举措的砖画,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土地制度?,材料一表明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在春秋时期,,,井田制已遭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的现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从制度上、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明确了土地私有制。,形成,原因、特点,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主导地位;经济基础),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950年,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封建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完全废除。,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废除,:,拓展延伸,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关系,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历代封建政府和皇帝都直接掌握着一部分土地”,,包括,皇庄、王田、,屯田制(,军屯、民屯,)、均田制,等,。国家占有大量的土地,,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些,国家,手中,掌握,的,无主荒地被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从而维护了自身的税收与统治。,从属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包括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仅指私人所有土地的一种制度,包括君主私有、地主私有和自耕农私有。,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土地所有制类别,特点,备注,国有土地所有制,(,官田,),所有权属于国家,;,北魏隋唐均田制,不是主要类型,但一直存在;,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主要供君主私人开支,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成为扩大地产的主途径,从东汉起出现田庄,;,兼并引起动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拥有很少土地,小结:,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地主土地,兼并的原因:,地主土地兼并的对象:,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自耕农,东汉初期,樊宏的田庄内有面积巨大的樊陂,田地总面积达,300,余顷。田庄内庐舍楼阁成片,“竹木成林,六畜放牧”,“檀棘桑麻,闭门成市”,俨然一个独立王国。,东晋时期,谢安家族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又于永兴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土地兼并危害,国家: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农民:,大量自耕农破产,无法向国家交纳赋税,流民增多,社会动荡。,面对土地兼并,历朝政府态度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历朝统治,者,抑制,土地兼并,一是,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二是,限制宫、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课田制等,【,易错点提示,】,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大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等。,明朝政府为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并绘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形很像鱼鳞,所以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封建,社,会,土,地,经,营,方式,自耕农经营,租佃,经营,原因,发展,历程,趋势,影响,土地兼并,(主观);,人多地少(客观),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自耕,农、,佃,农、雇工的区别,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佃农:,租用他人田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雇,工,:,无力租种土地而直接受雇于地主田地耕种领取雇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雇工包括,短工和长工。,中国古代地租形式的演变:,农民与地主关系的演变:,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人身依附关系 租佃契约关系 没有契约的雇佣关系。,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贵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材料三 (今)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辱吏之俦,赢十百金,即奠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解析】,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可从材料一中读取“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可知反映的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可知反映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判断土地经营方式是租佃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农民身份变化等方面归纳原因。,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租佃经营方式。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的提高。,1、,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中学,A千耕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D 题干中“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指的是贫农租佃富者之田,收入各得一半,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2、,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自给自足 规模小,比较脆弱 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A. B. C. D. ,【解析】C. 自耕农得到的土地必需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如在唐朝有租庸调调制、服兵役府兵制,有时自耕农当失去土地时就不能自给自足,比较脆弱,也不是得到历代政府的保护如北宋前期就不抑制土地兼并。,3、,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曾提及“泰半之赋”,这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A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巨大的 B承受的赋税剥削是沉重的,C负担的徭役是难以忍受的 D所服的兵役是异常频繁的,【解析】B泰半之赋是指赋税沉重。,4.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D本题主要是理解题干中材料,从材料可以看出,是说有田的人将自己的田地租给别人耕种,然后将收获物的一半自己所拥有,另一半给耕种者,由此可以判断这是租佃制的经营方式。,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B 从“社稷”的解释来看,都与农业生产有关,因此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6,.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 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A. B. C. D. ,【解析】B 本题要从统治者的角度思考,统治者鼓励人口增加,是为了增加劳动力,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从主要分布区域来看,农业生产的重心逐步南移。南移在南宋完成,,“,苏湖熟,天下足,”,就是有力的证据。,回顾:,均田制,前提:,目的:,内容:,性质:,作用:,局限性:,瓦解:,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民族融合;为隋唐鼎盛局面奠定物质基础。,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安史之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